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剛剛拿了影帝的他,唯一敗筆是演不好日本人,歡迎閱讀。
還記得前段時間的日本 " 奧斯卡 "(電影學院獎)嗎?
安藤櫻拿了最佳女配,台上說自己要兼顧育兒和工作的不同身份,一度想過引退。
小 7 妻夫木聰拿了最佳男主角,說自己一度為自己的名字苦惱。(有多少人不知道他其實姓 " 妻夫木 "?)
他們拿獎,靠的是同一部電影。
這也有可能是去年日本最重要的一部電影。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它包攬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主、最佳女配等在内的 8 項大獎。
可以說是橫掃。
什麼電影那麼 " 嚣張 "?
某個男人
老實說,最初去看這部電影,Sir 就是衝着這些名氣去的。
但看完之後才發現。
這部 " 不走尋常路 " 的懸疑片。
真正要講的。
是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得到,卻無力改變的身份困擾。
" 我這輩子,真的無法擺脫我的家庭 / 出身了嗎?"
01
什麼樣的人,會假冒别人的身份,去當一個任勞任怨的伐木工?
逃犯?
卧底?
間諜?
都不是。
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小鎮上,這一天發生了一件 " 小事 " ——
一個叫 " 谷口大祐 " 的男人死了。
這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
溫柔寡言,慈愛顧家。
怎麼看,都是個好男人。
也許一輩子都碌碌無為,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溫暖。
可直到葬禮上。
他的妻子才得知,他和 " 谷口大祐 " 這個姓名一點兒關系也沒有。
真正的谷口家的大哥來奔喪,從照片上發現,這個人并非是他斷聯許久的弟弟。
也就是說——
自己的丈夫是個騙子。
于是," 谷口大祐 " 變成了無名無姓的 X 先生(窪田正孝 飾)。
X 是誰?
有何企圖?
裡枝(安藤櫻 飾)不知道,她只記得,這是一個真誠且羞澀的男人。
他喜歡畫畫,并在她跌入谷底的時候走進她的世界,兩人像任何一對普通的情侶一樣,在日常的相處裡感情升溫。
兩人相處的過程,就像是日式愛情電影。
細膩感信手拈來。
一記眼神,是初識。
一次停頓,是產生興趣。
一場略顯尴尬的對話,是愛情萌芽時的互認。
直至結婚,生子。
婚後對孩子還異常的好。
如果故事停留在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大概就是一部日常生活流的日式電影。
平常而美好。
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所希冀的生活。
但也有 " 怪異 " 的蛛絲馬迹。
那是在車裡,X 先生和裡枝第一次親密接觸。
本來情到濃時。
但 X 先生不小心見到車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
突然,他像變了個人。
一下子推開了裡枝,陷入到生人勿近的痛苦狀态裡。
有誰看到自己的臉會那麼驚恐?
這張臉到底是誰的?
這是電影最大的懸念。
按照懸疑片的慣例,這裡該有個驚天大陰謀。
就像前面說的,盜用他人身份,多是主角們在完成復仇、逃亡等 " 大計 " 之前的小手段。
比如《變臉》。
探員為了獲取情報,通過整形手術,給自己換臉成恐怖分子。
被換臉的恐怖分子則将計就計,假裝成探員。
正邪的較量串起故事主線,他們何時暴露身份則是最重要的懸疑。
又比如《盜鑰匙的方法》。
一個 loser 鬼迷心竅,趁另一位男士受傷昏迷之際,偽裝成對方,過上了富有體面的生活。
可沒想到,這位成功男士居然是個殺手。
所以,很自然地,觀眾們會懷疑,X 要麼是犯下過什麼大罪,要麼是為了詐騙谷口的家產。
可查來查去,城戶律師(妻夫木聰 飾)卻發現。
X 先生什麼壞事都沒做過。
他只是用 " 谷口大祐 " 的身份,來到這個不認識他的小地方,做了一名不起眼的伐木工。
為什麼?
原因也很簡單——
與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重新生活。
X 先生本名小林謙吉,後來随母親改名原誠。
他最大的困擾就是,生父曾是個殺人犯。
現代社會裡,雖然沒有什麼 " 血統論 " 的法則,但輿論場上,只要你和罪惡有絲毫的聯系,都逃脫不了被 " 牽連 " 的命運,小到吃過一頓飯,大到待在同一家公司,都是如此。
更何況,殺人犯的兒子,在很多人眼裡,天然就有原罪。
他隐姓埋名,不過是為了走出父親的陰影,擺脫 " 血統 " 歧視和恥辱感罷了。
他只是想過上最普通的生活。
這樣有錯嗎?
也許,很多 " 正義感 " 爆棚的人會覺得,當然有錯。
畢竟。
這同時也是一種逃避。
02
所以表面上來看,電影說的其實是身份認同危機。
這并不是個新鮮的主題。
《綠皮書》裡,生活在 60 年代的黑人鋼琴家,作為被歧視的有色人種,卻從事了一份令人豔羨的職業。
在人們的兩種眼光裡,他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阿凡達》裡,男主角在地球人與納美人的對抗關系裡陷入身份認同危機。
這危機随着他身心皆徹底轉化為納美人而結束。
而發生在 X 先生身上的身份危機,其實并非源于無法确認 " 我是誰 ",而是——
我可不可以不是誰?
老實說,這題我們都熟。
小鎮青年辛辛苦苦做題,是為了改變自己困在小鎮裡的命運,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
農村青年辛辛苦苦進城打工,是為了改變自己困在農村的命運,可以自由選擇工作。
那些希望孩子們學習優異,卷得不能再卷的普通父母。
那些在公司付出十倍努力,希望改變現狀的普通白領。
每個人所做的是,難道不都是改變自己的命運和身份?
甚至于。
如果你搞砸了自己的前二十年,你又會不會想換一個身份重新來過?
《某個男人》裡更進一步。
它選了三個代表人物,用身份互換的方式講述了他們更深的困境。
X 先生。
殺人犯的兒子,長得和父親很像。
雖天性善良敦厚,卻被和父親劃等号,或是被用異樣的目光審視。
他所做的,是逃離。
谷口大祐。
溫泉旅館老板的小兒子。
不想參與和兄長的争鬥,想要舍棄一切。
于是。
兩個迫切想要換一種人生的年輕人,在他們不被理解的世界上,從陌生人那裡,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交換身份,順理成章。
這下,不只是改姓名,改戶籍。
而是完成了從頭到腳,從過去到未來,徹底的,身份的互換。
完全舍棄自己的過去,成為另一個人。
但第三個人呢?
沒錯。
調查這個案子的律師,城戶章良。
他是朝鮮族裔。
介入身份調查事件之後,困擾他自己的身份認同噩夢,成了影片最重大,最深刻,也最無解的一環。
朝鮮族裔怎麼了?
或許我們得要岔開來介紹一下 " 在日朝鮮人 " 這個群體。
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我們并不熟悉這個詞,在當下的日影、日劇裡也鮮少出現,但,它卻撕開了日本社會自戰後以來始終沒有復原的傷疤。
1910 年起,日本殖民朝鮮。
二戰時期,大量朝鮮人被征召入伍。
1945 年,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以北緯 38 度線為界,分别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許多朝鮮人無法返回故土,只能留在日本,成為 " 在日朝鮮人 "。
1952 年,所有殖民地出身的人被通知喪失日本國籍。
這群 " 在日朝鮮人 " 成了既沒有韓 / 朝國籍,又沒有日本籍的 " 棄民 "。
直到 1982 年,他們才擁有了官方承認的 " 特例永駐 " 權。
長久以來,他們承擔着納稅的義務,卻無法擁有應有的權利。
沒有社會保障、退休金、參政權,在學校職場飽受歧視。
就像一群難民。
而從城戶的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言辭中,不難發現,盡管戰争已結束了近 80 年,最初的那批 " 在日朝鮮人 " 已繁衍三代,在一部分日本人心中,他們仍是一群異類。
哪怕如城戶這般已實現階級躍升的體面律師,也無法真正融入日本主流社會。
酒館裡的陌生人,還會想象朝鮮間諜對日本青年的傷害。
監獄裡的詐騙犯,在發現他的朝鮮人身份後對他大加嘲諷。
戰後,活在單一民族想象裡的日本。
直到現在,都無法面對自己對少數族裔歧視和壓迫的内在。
在這個基礎上,城戶章良能怎麼做?
逃避。
他只能避而不談自己的身份。
甚至于電影的最後一幕。
小酒館裡他和人交談,對别人說,他是溫泉酒店老板的兒子,如今,從事伐木工作 ……
發現沒,他,假裝成了谷口大祐。
換個身份,或許才是他們擺脫命運的最優解。
才能讓自己的内心,獲得安寧。
03
但 Sir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卻并不是因為它的懸疑,也不是因為它的 " 逃避 "(雖然逃避确實有用)。
我看重的是它的 " 真實 "。
明明電影裡有那麼多 " 騙子 ",明明每個人都是虛假的名字虛假的身份虛假的經歷,但給人的感覺卻是——
披上了虛假外衣的這些人,活得異常真實。
讓人覺得 " 真實 ",一方面是因為那些生活質感。
比如谷口大祐的前女友,在一家并不算高級的酒館裡,和城戶見面。
酒館裡魚龍混雜。
老板相信 "3 · 11 地震 " 都是人為造成的陰謀論。
而谷口的前女友。
也已與高中時期那張合影裡的少女相去甚遠。
比如小林曾在一座私人拳館打拳,他靠挨打來修行。
他和拳館裡的女孩兒相戀,在狹窄幽暗的小屋裡親熱。
又因為心理障礙,無法進行下去。
你可以很真實地看到,拳館、酒館、昏暗的街道、擁擠的後廚 ……
這些太常見,卻又不曾被注意的角落裡。
兩個真正的日本青年們,被邊緣化了。
但僅僅如此嗎?
不。
Sir 覺得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電影拍出了真正的年輕人心态。
導演石川慶曾說,他喜歡平野啟一郎的原著小說,因為小說寫出了當代日本年輕人真實的心境和狀态。
他們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紅利,沒有父輩們那種相信靠打拼創造出更好生活的心勁兒。
他們貧窮,随波逐流,沒有心思去探求 " 我是誰 "。
并非安于現狀。
而是對現狀和未來失望後的躺平。
是不是很熟悉?
" 他們 ",這時候,何嘗又不是 " 我們 " 呢?
但就像豆瓣的一條短評:
歐洲身份認同:撕碎!碾爛!
亞洲身份認同:換個身份假裝無事發生。
就像前段時間 Sir 寫過的一部高分爆款日劇,《重啟人生》。
女主角死後得到了多次重活一次的機會。
但她沒有想要當個借此努力去做個了不起的大人物,而是一次次選擇了和最開始相似的生活。
在很多人的願望裡,沒有肆意張揚,快意人生。
他們只想活得真實。
感受那些可以帶給我們溫暖瞬間的愛情與親情。
享受那些不需要激烈表态的當下。
感知那些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接觸與交流。
就像電影裡。
到了最後,X 先生身份是什麼還重要嗎?
不重要。
種種謎團揭開,種種外衣剝開之後,他留給孩子的,不是 " 他是誰 ",而是那份真實存在的愛。
雖然這份愛看起來簡單而易得。
存在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尋常的生活角落裡。
但仔細去想。
尋常與正常,有時候不也是個奢侈的願望嗎?
畢竟對于普通人來說。
能夠平凡、正常地過完一生,或許,就已經是最大的福報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