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鐵鍋,如何攻下全世界,歡迎閱讀。
文 | 藍鲨消費,作者 | 田甜,編輯 | 盧旭成
在傳統外貿與跨境電商領網域,除了 3C 數碼、鞋服箱包等類目,廚具炊具也是出海的爆品類目之一。
比如一口鍋:
在河北邢台,這裡坐落着一家為國際巨頭代工琺琅鍋的隐形冠軍——三廈廚具;
在浙江杭州,一家名為 " 卡羅特 "(Carote)的廚具企業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在山東濟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 3》,2018 年上線)讓 " 臻三環 " 等章丘鐵鍋品牌聲名鵲起," 國貨也可以通過淘寶天貓出海,《舌尖 3》播出前,海外訂單每個月只有 1-2 單;播出後,每個月幾十單。"2019 年,臻三環注冊了亞馬遜店鋪,目前已做到亞馬遜手工鐵鍋頭部。
有人會問,世界各地家庭文化千差萬别,老外愛吃的食物也和中國人不一樣,中式鐵鍋憑什麼火爆海外?
"中餐在海外有一定影響力,不止于華人圈,很多老外都喜歡炒菜,中國制造能夠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實用且豐富的烹饪器具產品。" 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會長劉紫木向藍鲨消費表示。
" 而價位較高的手工鐵鍋在美國和歐洲都賣得不錯,美國華人人口眾多;歐洲有着上千年的文明,餐飲文化比美國傳承得好,但歐洲很早就走完了城鎮化進程,沒有人願意從事體力勞動了,鄉村手作的鐵鍋已經至少消失 100 多年了。"
出海的品牌策源地大多由產業帶格局決定,從三廈廚具到卡羅特到臻三環,背後是中國廚具供應鏈集中度較高的華北和華東產業帶。以卡羅特為例,其供應鏈所在地浙江永康被譽為 " 五金之都 ";總部杭州附近則圍繞着 " 廚具之都 " 紹興嵊州、集成灶發源地嘉興海寧,以及杭州家電集群,曾走出蘇泊爾、火星人、億田智能等上市公司。
從三廈廚具到卡羅特到臻三環,也覆蓋了從 OEM 到 ODM、OBM,中國企業出海始于貼牌代工,經歷自主研發,最終以品牌形象面向全球的三個階段,這也是中國工廠未來轉型更新的必由之路。
中國工廠的 "know-how"
1998 年,在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現了 1983 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同比下降 0.4%。為了生計,外貿人韓光輝決定單幹。
在河北邢台郊區,十幾名工人圍坐在瓦蓋屋頂的平房裡,三廈廚具運作起來了。
如今,三廈廚具已在全球積累了 300 多名 B 端客戶,工廠有 2000 多名員工,其自動化程度之高,已完全實現 24 小時生產。
" 因為我在外貿領網域資源比較多,近 20 年時間,三廈只做國外廚具品牌的代工生產,直到今天,海外市場仍占據 90% 的份額,三廈的發展一直比較穩健,把產品質量做好,引進人才與技術設備,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在獲得客戶信任後,銷售額也不斷做大。"
在與藍鲨消費電話連線時,韓光輝剛從美國洛杉矶飛抵泰國,幾天後,他又要去廣交會參展,這是韓光輝與三廈廚具外貿人員工作的常态。
三廈廚具主要遵循 OEM 訂單生產的邏輯:上半年,通過德國法蘭克福日用品展、美國芝加哥家庭用品展與廣交會三大展會确認客戶訂單,全年的銷售收入基本确定下來;接下來則是根據訂單排期生產,完成交付。
最近幾年,三廈廚具銷售收入大約在 8-10 億元,海外主要客戶包括 Tramontina、Weber-Stephen、BSH、GIBSON 等。為了在全球範圍内優化資源配置,2023 年,三廈廚具還在泰國建立工廠,預計将在 2024 年上半年投產。
在三廈廚具的主要產品中,最受歡迎當屬琺琅鑄鐵鍋系列,占到銷售收入 60% 以上。琺琅與搪瓷本同源,都是讓玻璃釉料均勻吸附在器物表面,通過高溫燒制,使得釉層和底胚融為一體。
三廈廚具生產的琺琅鍋(受訪者供圖)
中國古代宋元時期,琺琅就從阿拉伯古羅馬一帶傳入中國,明代宮廷景泰藍,便是在琺琅工藝基礎上制成。20 世紀 10 年代,十裡洋場大上海,國内第一家現代搪瓷廠建立,自此搪瓷走入尋常百姓家。
20 世紀 80 年代,搪瓷臉盆、搪瓷飯缸幾乎家家都有,其上圖案花團錦簇,勾勒出老百姓衣食住行,但這已經是搪瓷最後的高光時刻了。很快地,不鏽鋼與塑料制品占據主流,老搪瓷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最近幾年,西方的琺琅制品通過代購等方式漂洋過海進中國,最開始,人們甚至沒有将其與搪瓷關聯起來——老搪瓷早已被貼上 " 貧窮年代 " 與 " 過時 " 的标籤。
所以今天當中國制造的琺琅鑄鐵鍋行銷世界,這也是一種 " 國潮復興 "。
另據藍鲨消費拿到的《河北三廈廚具及其行業研究》報告(策信資本出品)顯示,三廈廚具的核心壁壘包括底釉技術、噴釉上色技術與工業設計能力,其鑄鐵後的黑底釉技術已申請專利,原料從土耳其、比利時等國進口并買斷,調配比例為公司 know-how。
正是諸如此類的中國制造技術,在工業生產的關鍵環節或關鍵材料中不可替代,它們能直接決定一個產品甚至一個產業的生死。
至于未來發展,韓光輝還沒有考慮做面向海外市場的 C 端品牌,或參與 SHEIN、Temu 等跨境電商平台的全托管模式。" 作為一家制造型企業,我們的基因就是做 To B 的,把產品做好,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追求突破,這是三廈非常确定的發展路徑。"
換個角度看,通過跨境 B2C 電商平台直面海外消費者," 小單快返 " 是必備技能,工廠生產模式也需要調整,但這未必适合大工廠。
當一個產品賣爆的時候,會面臨產能不足,這時如果通過改產線擴產線的方式擴充產能,等產能搭建起來,爆品熱度可能已經過去。所以跨境 B2C 更适合掌握着大量合作工廠,能夠以彈性供應鏈方式募集產能的賣家。
而全托管模式對單個工廠貨量需求太小,大工廠往往不願意為全托管業務專門備貨,更不願意為全托管的小單壓低價格。
對于大工廠,接幾個大單,全年生產流水線不停,這才是成本最優。
從生產代工到品牌出海
相比河北三廈廚具潛藏在產業中默默耕耘,浙江廚企卡羅特則在海外大殺四方。
2024 年 3 月,卡羅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經營業績也浮出水面: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卡羅特在中國内地以外市場的收入分别為 5 億元、4.9 億元及 12.6 億元,分别占總營收 74.6%、64% 及 79.3%;按照 2022 年零售額計算,卡羅特在東南亞、美國和日本市場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五。
2007 年,章國棟的父親與呂伊俐的母親合夥辦工廠,卡羅特由此創立。章、呂二人後來結為夫妻,并繼承家業。在起步階段,卡羅特主要是為國際品牌做生產代工。
那時候,章國棟和呂伊俐還在澳洲留學,他們發現一個現象,海外消費者要付出代加工采購價好幾倍的價格,才能買到中國制造的鍋具。兩人萌生出做自己品牌的心,2011 年,章、呂回國并加入公司,随後對工廠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卡羅特開始從幕後走向台前。
轉型過程可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從 OEM 到 ODM。
2013 年,卡羅特将業務延伸到產品研發與工業設計領網域,為國際品牌設計、開發與定制廚具產品。過程中,卡羅特進一步習得生產專業技能,對客戶偏好也有了進一步了解。
第二步,推出自有品牌,進軍線上零售。
2016 年,卡羅特推出自有廚具產品品牌 " 卡羅特 "(CAROTE)。這意味着,卡羅特能夠直面終端消費者,對市場需求快速反應,并推出更加具有創新性和高性價比的產品。
第三步,轉向完全外包的輕資產生產模式。
2022 年,卡羅特将其全部生產外包給第三方工廠,由代工廠變為 " 甲方 "。實現輕資產運作後,卡羅特得以減少對生產工廠與機器的資本開支,更加專注于品牌開發與產品研究。
卡羅特品牌出海始于 2017 年,彼時,國内電商激戰正酣,線上流量紅利不再,于是章國棟将重心投入海外市場。
當年,卡羅特開始在亞馬遜北美站銷售;2018 年,上線 Lazada 深耕東南亞市場,章國棟曾如此表示," 我們錯過了淘寶的機會,不想再錯過線上開荒階段的東南亞了。"2019 年,卡羅特又進入日本市場,由此走上了一條 "ODM+ 自有品牌 + 電商 " 的道路。
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卡羅特分别推出 520 個、1305 個及 1374 個 SKU 的自有品牌產品。在海外市場,卡羅特炊具套裝售價在 89 美元 -300 美元之間,屬于中低價位。招股書顯示,卡羅特核心競争力在于能夠通過高效且可擴展的商業模式,及時向消費者提供設計為導向的優質生活方式產品。
這離不開卡羅特供應鏈所在地的產業帶優勢。自代工生產產品以來,卡羅特就将工廠設在浙江永康,卡羅特向合作夥伴分享生產專業知識與產品模具,合作夥伴則與卡羅特緊密協同生產。如今,在不需要開發新模具的情況下,新產品從概念到上市平均時間為 30 天,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而在成本控制及庫存管理方面,在批量上線新產品前,卡羅特總能以較低的訂貨量從制造商處采購到產品,進行小範圍試水,證明有效後,再加大產能投入。與其他消費品相比,鑄鐵鍋等炊具產品通常重且體積較大,物流及庫存成本較高,能夠有效管理這項成本,無疑提升了卡羅特參與市場競争的成本優勢。
卡羅特創立至今,已串聯起兩代人的創業歷程,是中國制造從代工走向品牌建設的一個縮影。在代工時期,中國工廠收獲了專業技能與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也為其日後推出自有品牌奠定了基礎。
牆内開花牆外香
大多廚具企業采用自動化流水線作業方式規模化生產,而在有着 2000 多年歷史的冶鐵重鎮山東章丘(現隸屬于濟南),這裡至今保留着手工打鍋的生產方式。
打造一口合格的鐵鍋程式極為嚴格,據記載,需經過 12 道工序,7 道冷鍛,5 道熱鍛,一千度高溫冶煉,三萬六千次鍛打。沒有這個工夫出不了這個產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一錘打砸,整口鍋可能就成了廢品。
臻三環工廠的鐵匠師傅正在打鐵鍋(受訪者供圖)
章丘鐵鍋爆紅,是在 2018 年 2 月 19 日。這一天是農歷正月初四,當晚 8 點多,全國有 2000 多萬人通過央視的《舌尖 3》紀錄片,觀賞了王玉海、高恒盤這對章丘夫妻檔鐵匠。夫妻倆對着一塊鍛鐵揮着鐵錘,你一點,我一錘,臉龐被映得通紅。
王玉海是濟南三環廚具公司的鐵匠師傅,為臻三環等品牌生產制造手工鐵鍋。章丘鐵鍋爆紅後,三環廚具工廠的大門外變得熱鬧起來,有人甚至不惜翻牆進廠買鍋,王玉海只好躲了起來。
牆内開花牆外香,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會長劉紫木告訴藍鲨消費," 當時,來自海外的訂單也通過天貓淘寶紛至沓來,但手工的東西不可能快速或走量,產能還是原來的,無奈只能在天貓淘寶平台下架一段時間,不能按時發貨,只好按照平台規則賠付用戶。"
手工鐵鍋一度瀕臨消亡。
章丘素有 " 鐵匠之鄉 " 美譽,兩漢時期,這裡就是冶鐵重鎮。20 世紀 50 年代初,章丘 73 萬人口,38 萬人打鐵為生,不過到 2000 年左右,還願意堅持打鐵的師傅不多了,比如打鐵鍋,手工鍛鍋人的生計已成為首要問題。
2009 年,當時還在酒店工作的馮全永,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手工鐵鍋,于是開了家淘寶店,生產及銷售手工鐵鍋。2013 年,這家淘寶店注冊為 " 臻三環 ",2014 年,網上出現大量低價的衝壓鍋冒充手工鐵鍋," 臻三環 " 店鋪受到巨大衝擊。劉紫木加入後,臻三環擴建了新工廠,統一質量标準走品牌化道路,才得以起死回生。
劉紫木向藍鲨消費回憶,當時有一名英國人跑到工廠,每次購買幾十到上百口手工鐵鍋,但要求不打商标,他基本每個月都要來,每回都要親眼看到手工鐵鍋從工廠生產出來才會打包帶走。後來劉了解到,這名英國人按照淘寶店零售價拿貨,到了海外則直接轉成歐元賣。" 這說明用心做好產品,無論國内外都會受到歡迎,其實老外很喜歡手工的鐵鍋,在海外市場可以實現更大的價格和利潤空間。"
2019 年,臻三環注冊了亞馬遜店鋪,主要面向海外市場兩類消費人群:一類是海外華人,一類是非常具有文化傳承的國家和民族。
在產品設計方面,臻三環針對海外爐灶做了特殊設計,比如鍋的底部會鍛造得更平一些;在定價方面,一口鍋均價為 200 美元,屬于較高價位,最近幾年臻三環在亞馬遜平台銷售收入大約在 40-60 萬美元。
目前臻三環已成為亞馬遜平台上銷量最高的手工鐵鍋品牌之一,不過并沒有擴充產能計劃。
"不是擴建工廠的問題,而是師傅們能打多少口鍋的問題。" 劉紫木告訴藍鲨消費,打鐵鍋太辛苦了,平均一名師傅一天打 5 萬多錘,有的師傅加班多賺點錢,早上 6 點一直幹到晚上 10 點,一天下來至多 7-8 萬錘,在三環廚具,鐵匠師傅平均每月收入在 1 萬元以上,屬于較高收入水平,但即便如此,一名新的師傅進廠後,能夠吃得起苦,經過三個月培訓後留下來,還不到千分之四。
同時,劉紫木不認為可能出現的產能不足是個問題。在他看來,物以稀為貴,器品如人品,見物如見人。他更希望其手工鐵鍋到了海外能夠承載中國工匠精神與民族文化,決不能為了衝量而影響用戶體驗。
" 做的東西不能丢人,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就行了。" 劉紫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