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冷落的BBA,歡迎閱讀。
文 | 青橙财經,作者 | 青蟹,編輯 | 六子
前兩天,奔馳旗下的邁巴赫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原因是車主花費 215 萬元購買該汽車後,結果才提車 2 天就發現車内有異響,幾天後車内又出現漏水情況,無奈只能用三色雨布封頂。
讓奔馳頭疼的不止這一件事,作為 BBA(奔馳、寶馬、奧迪)成員之一,今年的奔馳和其他兩個成員一樣,在中國市場遭受挫折,三家車企同時陷入銷量下滑的困境,導致收入、利潤呈現雙降趨勢。
對此,寶馬方面曾解釋稱,國内電動車生產商的快速崛起侵蝕了自身的市場份額。為了改變現狀,這兩年 BBA 一直在轉型電動化,希望用魔法打敗魔法,但姗姗來遲的 BBA 要想日進千裡又談何容易。
* 圖源互聯網
失速的 BBA
稱霸中國豪車市場幾十年後,BBA 走上了下坡路。
2024 年上半年,BBA 在國内市場銷量紛紛走低。其中,奔馳 350705 輛,同比大跌 10%;寶馬 363998 輛,同比下滑 5%;奧迪 329556 輛,同比降低 3%,這還是在大降價的情況下。
中國市場銷量不佳對其整體業績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财報數據顯示,奧迪 2024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 309.39 億歐元,同比下滑 9.5%;奔馳營收同比下滑 4% 至 726.16 億歐元,寶馬則同比下滑 0.7% 至 735.58 億歐元。利潤表現更差。奧迪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42%,寶馬淨利潤同比下降 14.6%,奔馳淨利潤也同比下降了 20%。
直到今年第 3 季度,這種情況依然沒有好轉。
在 BBA 遇冷之際,同樣走高端路線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卻受到熱捧。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銷量為 188983 輛,同比勁增 34%。背靠華為的問界則緊随其後,銷量為 180568 輛,同比暴漲 633%。極氪 87870 輛,同比翻番大漲 115%;此外,蔚來等車企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給 BBA 帶來危機的不僅是這幾個品牌,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
相比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有先天優勢。前者機械結構復雜,需要定期更換機油、濾清器等,維護成本較高,後者電動機結構簡單,維護主要集中在電池管理系統和軟體更新,長期使用成本相對較低。更重要的是,在碳中和目标下,政策一直在助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這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入局發力該行業的原因。
天眼查顯示,早在 2015 年,蔚小理等品牌就相繼成立,之後便按照市場訴求,在配置、價格、技術等各方面持續内卷。
* 圖源天眼查
用戶關心續航問題,各品牌就增大電池容量。到了 2023 年,純電動車安裝 100kWh 大電池包上車已經不再是稀罕事;被用戶吐槽汽車只有速度沒有駕駛操控性能,各品牌便開始加量推出後驅、雙電機四驅等車型。
價格更是國内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殺手锏。這幾年,各品牌為了争奪市場,已經将產品定價打到 8 萬元以下,甚至喊出 " 電比油低 " 的口号,與 BBA 這些以燃油車為基本盤搶用戶。
而在國產新能源汽車卷生卷死的這些年裡,BBA 卻一直在吃燃油車的 " 老本兒 ",直到市場份額被逐漸吞噬。
根據乘聯分會統計數據,今年 7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零售銷量占比首次超過 50%,8 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進一步增至 54%。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就曾對此評價道,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取代傳統燃油車,二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系。
眼看自己就要被取代,BBA 才終于坐不住了。
BBA 轉型新能源
2021 年,奧迪 CEO 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是屬于電動化時代的,并開始向這個方向轉型,甚至宣布将在 2026 年推出最後一代燃油車。同樣開悟的還有寶馬、奔馳,兩家車企同樣在 2021 年前後相繼開啟電動化。
為了順利轉型,BBA 沒少砸錢。
2023 年,寶馬研發成本大增 13.8%,上升至 75.38 億歐元,主要用于電氣化、數字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方面的投入;奔馳 2023 年的研發成本更是突破百億;奧迪則計劃于 2028 年前投入 410 億歐元,其中 295 億歐元将用于純電動汽車與數字化領網域的研發。
在此期間,BBA 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車。
寶馬旗下的寶馬 i3 、寶馬 i4、寶馬 i5、寶馬 iX1 、寶馬 iX3,奧迪旗下的奧迪 Q4 e-tron、奧迪 e-tron GT、RS e-tron GT、e-tron,奔馳旗下的奔馳 EQA、奔馳 C350e 和奔馳 GLC 350e 等車型均已上市。
為提高銷量,BBA 積極推動旗下新能源汽車參加價格戰,并且給出了很高的折扣。折價最高的車型之一寶馬 i3 一度将 35.39 萬元的裸車指導價砍半,上險後的落地價從去年的 25 萬左右降至 20 萬元以内。奔馳 E 級、奔馳 C 級的起售價也一度較指導價低約 10 萬元。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截止目前,轉型新能源的奧迪、奔馳并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據悉,2023 年,奔馳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銷量僅有 3 萬多輛。奧迪更慘淡,2023 年上半年,公司銷量最好的 Q4 e-tron 銷量僅 8982 輛,不及國内頭部新能源汽車的單月銷量。
三家車企中,只有寶馬在新能源領網域有所收效。
此前,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稱,2023 年,公司在中國售出近 10 萬輛 BMW 純電動車,同比增長 138%,并表示寶馬集團純電車型最大的增量來自中國市場。但與理想、蔚來等國内頭部新能源車企相比仍有差距。同年,這兩家公司汽車銷量分别達到了 37.6 輛、16 萬輛。
不過,BBA 新能源汽車競争不過國產品牌也情有可原。
由于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布局較早,并且一直堅持高昂的研發投入,如今這些國產新能源品牌已經在諸多方面領先,《2024 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就提到,中國汽車工業在電動化與智能化上 " 一日千裡 "。
相比之下,BBA 有些落後。
以定位大中型轎車的奔馳 EQE 為例,雖然在尺寸上有一定優勢,但在智能座艙、輔助駕駛以及三電、性能部分等基礎配置上,還不如價格更低的蔚來 ET5。比如,奔馳 EQE 采用的是單電機後驅,而高配的蔚來 ET5 采用的是雙電機四驅驅動方式。
從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一直是國產品牌的天下。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 1-9 月,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 49.9%,并且還在持續增長。
即便是寶馬,在與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競争中也處于下風。2024 年 9 月新能源轎車銷量排行榜顯示,在所有 BBA 車型中,表現最好的寶馬 i3 僅以 2355 輛排在了第 58 位。其餘幾乎均為國產新能源汽車。
* 圖源互聯網
左右橫跳的 BBA
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 雙廢 " 的情況下,BBA 也曾試圖先用低價保住市場份額。2023 年,BBA 在市場價格戰打響半年之久後,終于放下身價參與其中,開啟 " 降價大拋售 "。
雖然是被迫加入,但從降價力度來看,BBA 的野心不小,全年折扣率高達 17.66%,遠高于行業 15.7% 的平均水平。當年,寶馬在華交付 82.5 萬輛,同比增長 4%。雖然增幅不高,但也實現了降價保份額的目标。
這也給了 BBA 繼續加碼價格戰的信心。
在更加内卷的 2024 年,相較于指導價,奧迪旗下的 A4L、奔馳 C 級等主流中型轎車的折扣率一度超過 25%,奔馳 A 級、寶馬 X1 等豪華品牌 20 萬元價位車型的折扣率也高于 35%。
但降價帶來的不全是好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發文指出經銷商生存困境時就提到,價格戰導致經銷商越賣越虧,經銷商經營困難則會導致車企渠道收縮。
以寶馬為例,上個月,G.A. 旗下經銷商就因為資金鏈斷裂,無法給寶馬及其關聯公司的正常支付款項。寶馬最終只能收回對 G.A. 集團旗下 9 家 4S 店、2 家快修店及 1 家城市展廳的授權。
* 圖源互聯網(寶馬與 G.A. 集團解約書)
就連 BBA 最大的優勢——消費者心中的 " 門面 " 也開始動搖。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6 月寶馬二手車保值率環比下滑 3%,寶馬 X3 的保值率低于蔚來 ES6。有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稱," 落地價 31 萬的寶馬 i3 ,開了一星期後想換成寶馬 ix3,銷售估價 21 萬元。"
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已經趨勢的情況下,BBA 的降價策略也留不住用戶了,今年上半年,BBA 銷量開始出現下滑情況。
吃力不讨好曾讓 BBA 短暫放棄價格戰,今年 7 月,BBA 開始回調價格。但卻在八月換來了銷量斷崖式下跌。其中,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銳減至 3.48 萬輛,與去年同期的約 6 萬輛相幾乎減半,奧迪、奔馳的銷量維持在 4.5 萬輛左右,同比也下降了一成多。
無奈之下,9 月中旬開始 BBA 只能硬着頭皮繼續 " 降價大拋售 "。奧迪 A8L 從 118.68 萬的官方指導價降至 79.24 萬,降幅高達 33%,奧迪 EQC 在宣傳中最高降價更是達到 40 萬,從豪華區間一下進入親民區間。
寶馬經銷商甚至把寶馬 " 降價促銷 " 的廣告牌豎到了不相鄰的問界的店門口。廣告打到這種程度,說明寶馬真的急了。
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對于 BBA 來說,只有推出優質的新能源汽車,盡快實現轉型才能翻盤。
BBA 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奧迪全球 CEO 高諾德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進一步表示,會逐步把純電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引入中國市場,并且依然提供非常強勁的插電式混動汽車。寶馬、奔馳也稱将進一步投資新能源汽車。
畢竟,新能源已是未來趨勢,順勢而為一定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