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高敏感的人,能力反而更卓越,歡迎閱讀。
《更新書堂》· 第 366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為浙江人民出版社書籍
《高敏感:被低估的品質與天賦》
法布裡斯•米達勒 著
責編 | 嘯天
第 7587 篇深度好文:3804 字 | 10 分鍾閱讀
一、情緒随時闖入生活,它們妨礙正确行事
高敏感者已經習慣在不信任自己的情緒情況下生活了。
情緒随時都會闖入生活,留給高敏感者的印象是,它們妨礙正确行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
自笛卡兒之後,我們被灌輸的思想是,理性和情緒有着嚴格的區分,前者是精神的純粹創造,後者則與身體有關,情緒擾亂理性,并阻礙其發展。然而,在高敏感者身上,這種劃分站不住腳,有時幾乎不存在。
從童年開始,我就被教導不準哭,不能生氣,不要膽怯,不要被吓住,否則就是表現不好,不 " 堅強 ",不成熟。
事後,他們總對我說:"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言下之意,就是認為我當時完全被自己的感覺所引導。
我不責怪我的父母:他們和所有人一樣,信奉笛卡兒這條金科玉律,即我們應該用理性和意志來支配妨礙我們思考的、出自激情的非理性。
簡而言之,理想的情況是,在做出正确決定時,我們要像水蛇一樣冷若冰霜。總之,始終要保持這樣。由于我們仍然是人類,我們給自己鼓弄出一些無傷大雅的權宜之計—電影、遊戲、無害的詭計。
通過它們,傾瀉自己身上太過盈滿的情緒,繼而重新開始 " 清晰 " 地思考。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嚴重的錯誤裡啊!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初,一些不受傳統束縛的研究者,鬥膽提出一個概念:
情緒智力(intelligence é motionnelle)——心靈的智慧。觀點一出,立即引發轟動。
這種智力很微妙。它依靠的是情緒的巨大潛力;不是全盤接受情緒,或是胡亂拒絕一通,而是傾聽它們,在每種情緒裡辨析出哪些值得保留,哪些或許可以轉化,哪些需要安撫。
因為有些情緒欺人耳目,有些理由也經不起推敲:毫無根據的恐懼,不應該出現的焦慮,立即能被現實擺平的興奮。
如果我和某個人在一起不太舒服,或在某種環境裡不自在,那麼,清除這種不适感而不是試圖理解它,會是很愚蠢的。
神經學、心理學領網域的發現顯示,情緒對任何邏輯思維均有基礎性貢獻,由此,笛卡兒所做的區分被徹底消除了,情緒智力的線索得以強化。
二、不管我們是否願意,它們都參與了我們的決策
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來自神經心理學家安東尼奧 · 達馬西奧(Ant ó nio Dam á sio)。
在他加利福尼亞的實驗室裡,達馬西奧借助極為高精尖的皮質成像和探查設備,發現了存在于大腦中的 " 軀體标記 "(marqueurs somatiques),即我們的體驗、憤怒、興奮及情感留下的印記。
我們當下的經歷會重新激活某些标記,不管我們是否願意,它們都參與了我們的決策。如果我避免在晚上走過黑咕隆咚的死胡同,那麼,這不單單是因為我做了思考,而且是因為情緒标記提醒我警惕潛在的危險!
近 30 年的研究讓達馬西奧确信," 智力 " 的主要作用在于不斷繪制我們最細微的感覺,并讓我們從中獲得自己和世界的模型。他表示,沒有任何信息可以不帶 " 情感 " 地進入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
假若我要做一個合乎邏輯、理性的決定,那麼,我更樂于聽取情緒的意見:它們會給我提供非常寶貴的信息,如果我能分辨出來的話。
我曾與銀行家們讨論過這一點。研究貸款申請材料時,他們将一串數字輸進電腦,計算償還能力,評估還款能力。不過,原始結果通常會受到人為幹預的影響—這就是讓它變得更準确的方式。
我們讨論一開始,我的交談者們就稱他們的人為介入符合 " 邏輯 ",這基于對借款人的情況更廣泛的評估。
當我把讨論進一步推進時,我用其他說法—感覺、直覺,替代了 " 邏輯 " 一詞,雖然不太合乎他們的使用習慣,但這些并不與理性背道而馳,而是滋養理性、照亮理性、強化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情緒不僅有存在的權利,而且有自己的效用。
美國哲學家、法學教授瑪莎 · 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仔細審視過以下論點:情緒是盲目的、損害判斷力的動物性力量,因此,審判團在審議中理應完全将其排除。
加利福尼亞州的陪審說明便是如此,該條文明确表示,務必注意 " 不要受單純的情感、猜測、同情心、激情、偏見、公眾意見或公眾情緒的影響 "。努斯鮑姆談到,如此禁令只反映了一個颠撲不破的幻影,它是對我們人性的客觀否定。
幸好陪審員們不是以相同的方式、唯一的邏輯規則去審判一位遭受家暴繼而殺掉自己丈夫的女性,以及冷血的入室盜竊者或連環殺手!
瑪莎 · 努斯鮑姆不提倡徒勞地與情緒作鬥争,而是鼓勵在同情中進行道德教育,讓同情伴随公正的民主審判,更為廣義地說,伴随更公平的社會、更人性化的世界的運作。
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彼此聯系,生活在相互依存中,這是真正的共同體的特征。切斷自己的情緒,便是切斷自己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那時,我不再能為自己、為我的團隊、為這個城市做出一個好的決定。可以設想,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然而,和所有高敏感者一樣,在我看來,問題仍然在于如何處理過于盈滿的情緒。
這些情緒淹沒了我們,我也意識到,它們有時甚至讓我們與社會格格不入。
我們已經看到,對它們進行壓抑,或如實表達,均非對策。一種情緒首先需要被傾聽、被探究,我需要領會它向我傳達的信息,以便與之建立靈敏、成熟的關系。
朋友傷害了我,我很生氣,不想再和對方搭話。我要花一些時間分析一下我所經歷的事。朋友是出于什麼意圖?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他不是有意傷害我,而是我的高敏感過度解讀了他說的話。我生氣不完全是對的:和所有情緒一樣,它不是真相的證據,也不能坐實一個謊言。
三、有幾種 " 檢驗情緒 " 的方法
有幾種 " 檢驗情緒 " 的方法。我擇取并試驗了 4 種。我根據自己遇到的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檢驗方法。
方法一:不偏不倚的觀眾
我從啟蒙哲學家,同時也是偉大的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Adam Smith)那裡學到了該方法。感到情緒泛起,在它完全占據我之前,我會花時間自我調整,做一名目睹這一幕的觀眾,而不是急于下定論。
我觀察正在發生的事,不偏不倚,保持距離。回到前面朋友傷害我的例子上,公正的觀眾也許會注意到,這位朋友沒有惡意,只是不懂交際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憤怒不足為信。
但觀眾也會發現,我生氣不是沒有道理。我已經做了必要的退步,以采取在我看來正确的決定。
方法二:審視情緒
這個方法是我從冥想大師那裡得來的。生氣的時候,我會閉目片刻,回到這種情緒的身體感受上。我的怒氣也許在喉嚨裡或肚子裡,我賦予它一個形狀、一種顏色,我換着方式去審視它。
例如,我的一個朋友同他的兒子各自騎車穿過城市時,兒子在沒有環顧周圍的情況就來了個急轉彎。我那朋友火冒三丈,下意識地給了那小子一記耳光。事後,他為此深感愧疚,兒子也很反感他。
通過冥想,這位朋友審視自己的怒火。他發現,怒火背後隐藏着恐懼。他為兒子擔驚受怕,但沒有告訴孩子,反而打了他一巴掌。害怕轉化為怒火,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此外,他還發現了自己身上那些溫情的寶藏。
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如果審視自己的情緒,我就不會被它吞沒,相反,我被情緒衝垮,是因為不知道它在向我傳達什麼。接觸自己的感受,會得到解脫:情緒一旦被認識清楚,它便能偃旗息鼓。
方法三:将苦惱訴諸筆墨
寫吧!取出一張紙,讓心裡的一切滑落筆尖,不要做評判。把你的情緒、你感受到的、你認識到的,原原本本轉化成詞語。探索你的體驗。
你當即為自己的感受創建了空間,你和它拉開了距離。寫的過程會迫使你去審視,去了解,去探索。你的感受應該享有權利,但也不要任由它們占山為王。你也可以給自己寫信或寫郵件!
你會發現,眼前的事情翻篇兒了:你不再受這種情緒囚禁,即使它還在,即使它是正當的。
疏遠,是發展情緒智力的必要步驟。
方法四:換位思考
在部門會議上,我的同事衝我發洩她的怒火。我早上來的時候遇見過她,她已經處于一觸即爆的狀态了。
我沒有責怪她或憎恨她,也沒有反復琢磨這件事,而是設身處地為她着想。我知道她性情急躁。我曾聽她提到她家裡的問題。雖然成了替罪羊,但我清楚怒火不是針對我:其實,她是在衝她的孩子、她的煩惱、她的人生發火。
我跟她說,衝我發怒是沒道理的,這樣也傷害了我。我尊重自己的感受,但不受制于它。比起這位同事,我有更多的自由。我不反刍,另外,我足夠平靜,能夠時不時地提示這位同事,她的怒氣最終會轉向她自己。
謹記:
長期誤導我們的笛卡兒的情緒、理性二分法,如今已被神經科學家們的發現并破除。
情緒智力不在于接受或排斥情緒,而是把情緒視作值得被認識、被探索的寶貴潛力。
這種智力對高敏感者至關重要,另外,它是後天習得的。
存在一些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借助它們做訓練,探索自己的情緒,品讀情緒裡的智慧。
嘗試與體驗:
一些高敏感者遺憾自己被情緒吞噬,另一些則訴諸虛假自我,徹底和自己的情緒一刀兩斷。他們苦惱于無法進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緒沒有消失,即便是被深埋,它們也存在着,一直還在那裡。針對上述兩種情況,與情緒建立平和關系的最好方式是觀察身體感受。
傾聽你的身體,不要忽視表示情緒的信号:心跳微微加速,臉頰泛紅,雙手冰涼,喉嚨發緊。
探索這些迹象傳遞的信息。
自我發問時,你将探索出一份激動、一種焦慮、一番喜悅。
培養它們,以重新連接你的情緒。情緒對你至關重要。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