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讓體育賽事來到街頭,會是城市文旅的新密碼嗎?,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三川匯文化產業(ID:schwhcy),作者:見鳴,編審:時光,編輯:半島,原文标題:《城市 " 流量密碼 ":街頭賽事引領文化與經濟雙重飛躍》,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穿街走巷的滑板少年、活力四射的街頭籃球、浩浩蕩蕩的城市馬拉松……當體育的澎湃張力與城市的煙火氣碰撞在一起,将激發人們無盡的熱情與探索欲。這不只是體育與城市景觀的簡單結合,更是一種文化的交融與創新,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近期,體育總局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 " 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 活動的通知》,鼓勵體育賽事走出傳統場館,向景區、度假區、體育公園、商業中心、步行街等多樣化場所延伸。
破舊立新,東風正起,什麼是街頭賽事?又如何才能讓賽事真正走向街頭?
街頭賽事,從何而起?
對于街頭賽事,大眾或許并不陌生。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華盛頓和紐約街頭,一群黑人青年在簡陋的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籃球在他們手中如同跳動的火焰,點燃了街頭籃球的火種。這項運動以其自由、随性的風格,迅速在貧民區中傳開,成為年輕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去,街頭籃球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城市人口的激增為這項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街頭籃球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無數年輕人在籃球場上追逐着自己的夢想。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荷蘭,另一種街頭賽事也悄然興起。一群熱愛足球的年輕人開始在廣場上展開激烈的比賽。他們用腳尖、腳背、膝蓋甚至頭部控制球,展現出驚人的技巧和靈活性。
而在美國的另一邊,一群熊孩子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中模仿摩托車越野賽,駕着他們的 " 迷你版鐵馬 " 在城市的街道上高速滑行。他們穿梭在城市的縫隙間,小輪車競速的雛形就此誕生。這項運動以其刺激和驚險的特點,迅速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到了二十一世紀,WSWCF 世界街頭健身運動聯盟在全球範圍内掀起一股熱潮。它不僅在歐洲的拉脫維亞和烏克蘭受到追捧,更迅速擴散到中國、菲律賓、伊朗、巴西等國,成為全球運動愛好者的共同語言。
就這樣,街頭賽事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悄然興起,如同星火燎原,跨越時空界限,以其獨有的魅力匯聚參與者與觀眾。
而在中國,街頭賽事同樣湧動着新鮮的活力。2015 年,中國田徑協會首次嘗試将田徑賽事帶入街頭,這些賽事不僅為核心的專業賽事組織,還注重為觀眾提供全方位的視聽體驗。去年,全國田徑錦标賽女子跳高決賽在衢州古城牆 " 水亭門 " 下舉行,這一歷史性的嘗試,讓田徑運動在古老的街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商圈舉行的 2023 中國體操精英挑戰賽,是國内首創的零距離互動型體操賽事,多位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的參與,讓這場賽事成為一場視覺盛宴。
而在 2023 年的東方之珠上海,一場籃球盛宴正在耐克籃球公園上演。" 街球霸王 " 聯合《這!就是灌籃》舉辦的全明星周末巡回賽,将草根籃球的熱情和活力帶到了這座現代化大都市,再次向外界展現了上海濃郁的籃球氛圍與深厚的球迷基礎。
今年 5 月,黃浦江畔即将燃起運動的激情。自由式小輪車、滑板、霹靂舞和攀岩——這四個奧運項目的頂尖運動員将在這裡展開激烈的角逐,争奪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街頭賽事,這一充滿活力的文化現象,已在全球範圍内蓬勃發展,成為連接不同文化和世代的橋梁,讓人們在運動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無限可能,也體會到人與城市的緊密聯系。
體育 + 文商旅,街頭賽事的經濟賬
一份政策檔案的出台,往往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不僅要看到文化和積澱與勃發,更要注意到其背後經濟的籌謀與規劃。街頭賽事由來已久,國外比國内更興旺,為何在當前這個節點,政府要推動 " 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 呢?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一直在積極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同時,随着國内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體育賽事與旅遊、文化等產業的融合也成為一種趨勢。許多案例表明,街頭賽事可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旅遊業繁榮的重要力量。
街頭賽事因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已經成為品牌營銷的新戰場。
街頭籃球賽事因其自由不羁的風格和強烈的文化标籤,成為品牌合作的熱門選擇。例如,街球霸王聯賽吸引了泸州老窖百調、外星人電解質水、NIKE、小鵬汽車等品牌的贊助。這些品牌看重的不僅是賽事的直接曝光,更是賽事所代表的年輕、個性、潮流的生活方式,以及與目标消費群體的緊密聯系。
街頭賽事正逐漸成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新引擎,能夠為景區、街區和商圈帶來更多的客流和經濟效益。
街頭賽事的舉辦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旅遊推廣活動,如特色美食節、文化展覽、音樂會等,這些活動豐富了遊客的旅遊體驗,延長了他們在城市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了旅遊消費。2023 年,在遙遠的貴州榕江縣和台江縣,兩個看似普通的籃球和足球賽事,卻引發了一場旅遊熱潮。" 村 BA" 和 " 村超 " 不僅成為當地的文化符号,更是在短短三天内吸引了超過 120 萬人次的遊客,實現了超過 150 億元的旅遊綜合收入。
街頭賽事是城市文化和形象塑造的重要媒介,有效地推動了城市品牌的構建,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街頭賽事通常在城市的标志性地點舉辦,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元素,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2021 年,成都聯合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創新舉辦中國綠道運動生活嘉年華。此後兩年,成都站在更高起點上,不斷擴大中國綠道運動生活嘉年華的賽事、活動舉辦半徑,各項賽事在廣場、公園、街區等公共空間舉行,使市民和遊客能夠近距離接觸和參與,提升了其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強城市品牌的内在價值,讓 " 體育改變城市,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 理念深入人心。
因此,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今年《關于開展 " 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 活動的通知》,正是順應 " 體育 + 文商旅 " 的趨勢,旨在通過體育賽事的推廣,促進體育文化與大眾的深度鏈接,同時擴大國内需求,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推動體育與文商旅的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一直在路上,如何讓賽事真正走到街頭?
國内的街頭賽事雖然充滿潛力,但與國外成熟的 " 運動 + 文化 + 產業 " 模式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未來,我們不僅要讓賽事走向街頭,還要讓賽事真正走到街頭。
首先,因地制宜的策劃是賽事成功舉辦的基礎。
只有深入挖掘本地資源,确保賽事與舉辦地的自然條件、文化背景、社會資源和經濟條件相匹配,才能最大化賽事的吸引力和參與度。
比如,張家界武陵源生态馬拉松賽事充分融合武陵源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和古樸浪漫的人文特色,讓參賽者以跑步的方式邂逅武陵源。這樣的賽事不僅契合馬拉松運動的需要,也推動了當地生态旅遊發展。而中國田徑巡回賽選擇城市的核心街區或地标性建築作為比賽場地,如成都城市音樂廳、北京世貿天階等,則充分利用了打卡地的商業效益和高人流量,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和時尚品牌的關注。
其次,對傳統體育項目的創新是讓賽事走上街頭的重要手段。
街頭賽事以其現場感、互動性和創新性吸引了大量觀眾。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比賽的緊張和激烈,與運動員進行互動,參與各種趣味活動。這種獨特的觀賽體驗使得街頭賽事成為城市文化的新亮點,激發了城市的活力。為了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和觀眾,可以考慮将傳統體育項目進行适當的改造,簡化規則、調整比賽形式或場地要求,讓傳統體育項目變得更加親民和易于參與。
此外,融入中國元素也是提升街頭賽事吸引力的重要途徑。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龍舟、板鞋競速、民族健身操、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通過引入現代體育的組織制度和技術方法,使其更加适應現代社會和街頭環境,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還能吸引國内外遊客的關注,增強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最後,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和成熟的賽事生态系統是關鍵所在。
中國街頭賽事要想實現長足發展,可以借鑑美國街頭籃球的成功經驗,通過地标打造、門票銷售、周邊產品開發和品牌贊助等多元化途徑實現商業化,增加賽事的自我盈利能力。
比如位于紐約市曼哈頓哈林區的洛克公園,自 1956 年建立以來一直是街頭籃球的重要地标,見證了無數籃球明星的崛起。2022 年,洛克公園成為 The Basketball Tournament 的戶外場地之一,經過 Reebok 公司的改造,洛克公園不僅擁有自己的品牌 " 娛樂籃球經典 ",還有自己的網站、标志、戰袍,各種職業化的元素一應俱全,展現了街頭籃球賽事職業化和商業化的新面貌。
國内街頭賽事的商業化,其一是要擴大參與者基礎,通過舉辦多樣化的賽事活動、提供專業培訓和提升媒體曝光度來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投資者、參與者,從而擴大市場規模。二是建立行業标準和評價體系,讓運動員看到自我價值和發展空間,激勵更多人投身于街頭賽事。其三是提升運營水平,為街頭賽事的運動員提供上升通道和國際交流機會,推動整個市場的模塊完善和整合。通過這些措施,中國的街頭賽事有望逐步走向成熟,成為推動體育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結語
在這條不斷前行的道路上,讓賽事真正走到街頭,意味着我們要不斷探索、創新并擁抱變化。街頭賽事不僅僅是一種體育競技的展現,它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社區活力的體現,是人們情感交流的橋梁。當我們将賽事融入街頭,我們不僅在舉辦一場活動,我們也在創造一種能夠激發人們熱情、促進社會和諧、展現城市魅力的生活方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三川匯文化產業(ID:schwhcy),作者:見鳴(三川匯文化產業作者、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編審:時光,編輯: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