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高興壞了的俄羅斯,似乎并不很願意迅速結束戰争?,歡迎閱讀。
最近這陣子,澤連斯基到了他最艱難的時刻。
随着白宮換了主人,曾經的老大突然翻臉,還要趁火打劫,狠狠地訛上一筆。
甚至,關于停戰,特朗普好像顯得比普京還着急。
彭博社援引白宮消息人士的話稱:" 特朗普政府已告知歐洲官員,他準備在復活節(4 月 20 日)前确保在烏克蘭實現停火。"
那邊的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則向外界轉達了普京的意思——俄羅斯需得到滿意結果後,才會停火。
幾乎同期,俄外長拉夫羅夫在與土耳其外長菲丹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莫斯科已準備好與烏克蘭、歐洲或 " 任何真誠地希望幫助實現和平的代表 " 進行談判 ... 但只有當這些談判產生适合俄羅斯聯邦的堅定和可持續的結果時,我們才會停止軍事行動 ...
這似乎就讓人感覺有點疑惑了。
照說,如今的俄羅斯身背着兩萬多個國際制裁,打了三年仗,連監獄的犯人都送上前線 " 戴罪立功了 ",為什麼到了談判的時候,竟然還不如美國那邊着急呢?
當然,你可以說,戰場上的很多俄軍都是小鎮青年,農家子弟和少數民族士兵。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老爺們自然不在乎。
你看,這是前陣子跟烏克蘭士兵肉搏的那位 " 超厲害 " 的俄軍。他來自距俄烏交戰前線 7000 多公裡的西伯利亞 - 遠東地區,是俄羅斯的雅庫特族,典型的東亞臉,小個子。以至于有網友開玩笑說," 幸好他赢了,如果他死了,保不準就會被安排成為朝鮮軍人 "。
他的老家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首府雅庫茨克,是俄羅斯永凍土上最大的城市,冬天最低溫度能達到 -71 度。
惡劣的自然環境,距離政治經濟中心遙遠的路途,讓全俄境内存在着大量類似雅庫特這類的經濟水平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荒涼、工作機會非常少。
因而,不發達地區的俄羅斯人的參軍意願,遠高于那些西部大城市。
這方面,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的公民,咱們可能不太好理解。
畢竟,按照咱們的想法,實在不行了,找個廠子打螺絲,或者送外賣,一個月也有幾千塊,維持溫飽還是可以的,怎麼着難道不比填線強?
但注意了,打螺絲,得有足夠多的 " 廠子 ";送外賣,要具備一定的居民人口密度。
那麼咱們再看俄羅斯。
打個比方說,俄羅斯經濟就類似于一個大型加油站和大農場,賣掉的能源和糧食,再加上抽出來的稅收,用以維持政府軍隊和基本社會福利等必要開支。其他經濟產業幾乎都很湊合,很多玩意兒它自己造不了,需要從世界各地買。
特别是最能創造工作崗位和外匯的制造業,俄羅斯最弱。
這導致,俄羅斯底層普遍過的都不怎麼樣。
别的不說,就看下面這兩個俄軍征兵宣傳視頻。
一位白胡子老大爺買了列巴之後又想買香腸,發現錢不夠,只得垂頭喪氣的把香腸給放了回去。
下一個鏡頭,老大爺細心擦拭自己的老 " 拉達 ",讓孫子把車挂到網上,準備賣掉它。
老人家的孫子看到愁眉苦臉的爺爺,表情凝重。
鏡頭一轉,車販子跟老人家正在讨價還價,出價很低。把老人家急得快要流出了眼淚。
但急需用錢維持生計的老大爺還是最終妥協。
當車販子正準備提車的時候,老人家的孫子穿着一身嶄新的迷彩出現,直接撕掉了協定,告訴爺爺,自己報名參加了 " 特别軍事行動 ",咱家不缺錢了!
類似的還有一個姊妹篇。一位慈祥的爸爸偶然間聽到女兒跟閨蜜抱怨沒錢買手機。
略微沉思了一下後,這位曾經當過兵的老父親毅然決然地穿上外套出了門。
鏡頭再一轉,爸爸穿着軍裝的回來了。
結尾,得到了新手機的女兒和即将上戰場的老爹百感交集地擁抱在一起。
怎麼說呢,篇幅雖短,但這兩個視頻講的内容卻都是一把辛酸淚,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其實,上面的倆視頻已經算是境界比較升華的溫情描述了。
一些真實的俄羅斯底層男性的狀态,他們是不太敢直接拍出來的。
白天喝大酒,晚上打老婆。閒着沒事兒找茬鬥毆,輸的死傷,赢的去坐牢。
所以,去前線,或許就是一個改變全家人命運的機會。
突然打仗了,上來就先給一筆獎金,一個月還能掙以前一年的錢。要是陣亡了,撫恤金也能讓老婆孩子吃十年。
還有那些原本已經注定要坐穿牢底的重刑犯們,更是得到了一個改寫人生的機會。活下來的拿錢,恢復自由,劃掉案底;死了的,不僅會留下撫恤金,還能讓老婆孩子從受歧視的犯罪親屬,變成人人敬重的烈士家屬。
另外,在前線打仗的同時,俄羅斯的後方的軍工行業和烏東地區的戰後基建,持續帶動了大量就業。很多原本已經在垂死掙扎的企業,一下又活過來了,進而帶動了一大串的產業鏈。
于是我們看到,2023、2024,俄羅斯連續兩年失業率創下新低。
特别是新西伯利亞、薩馬拉、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和圖拉等國防工業企業集中的地區,其工資的增長速度,都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但無論怎麼說,這只是 " 戰時經濟 ",是一種偏科的 " 繁榮 "。
換句話可以理解為,一旦突然不 " 戰時 " 了,這種經濟的繁榮,難免會迅速現了原形。必然會經歷一個陣痛期,不見得能比戰時經濟的數據更好看。
正如前面說得那樣,俄羅斯這種能源型國家,并沒有太多咱們的這種 " 實在不行進廠打螺絲 "、" 送外賣 " 的選擇。
大量從戰場上歸來的俄軍士兵、沒了戰争訂單的企業 ... 這些都是莫斯科方面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所以,停戰,也要一步步來。突然的、徹底的停掉,俄羅斯的經濟轉型将很難撐得住。
當然,最終咱們還是不得不承認,俄羅斯人的對戰争的承受力确實異乎尋常。
早在 200 多年前的拿破侖時代,曾經的一個流行的說法是:
同樣戰敗,奧地利人會扔下武器,舉手投降,并宣稱自己是波蘭人。
普魯士人也會放下武器,但只要情況有變,就會立即撿起武器繼續戰鬥。
而俄國人,則需要再補兩槍,還得推一把,他們才會倒下。
注意,這時候的俄國人,也包括烏克蘭人 ...
最後要說的是,如今的網絡上流行一種很魔幻的推測,源于英國《鏡報》轉述哈薩克斯坦的前蘇聯克格勃的叙述,認為特朗普是蘇聯 / 俄羅斯的卧底。
懂王胸前飄蕩的紅領帶,居然是 " 紅領巾 " 啊?
事實上,這類說法确實是過度解讀了。
你想,如果真有實錘,美國民主黨絕對比哈薩克斯坦人更急着捅出來。
畢竟,他們在莫斯科可是真有卧底的。這麼多年,一幫政敵翻來覆去的查懂王,連作風問題都給扒出來了,卻也沒搞到什麼影響到特朗普政治前途的 " 通俄 " 證據。
更何況,當卧底,可絕不敢如此高調。
其實,特朗普并非是不願意打仗,而是不願意支持那種已經撈不到太多好處的戰争。
這麼着急的要求俄烏立刻停戰,主要意圖,或許并非是為了和平,也不是什麼大家最擔心的準備集中火力對付中國;而是要集中火力對付民主黨等一堆政敵,同時證明他的 " 赢學 "!
你就看,為什麼美國國防部長嚴禁美軍和中國摩擦?
因為,這個真的赢不了。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