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吃剩的生蚝殼,還能用來做什麼?(不是煮蚝油),歡迎閱讀。
大家好,這裡是環境小喇叭欄目的第 33 期。這一期,我們為大家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環境研究和新聞:
1)回收餐館裡的貝殼來修復牡蛎栖息地
2)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魚》拍攝碳排放量超過 8280 噸
3)氣候變化讓大米中的砷含量上升
4)微塑料壞消息:首次在女性卵泡液中發現微塑料;植物可以吸收空氣裡的微塑料
5)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 111 家企業累計造成了約 28 萬億美元的氣候經濟損失
回收舊貝殼,修復牡蛎栖息地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支小團隊正在做一件特别的事情:他們從餐廳的垃圾桶裡回收貝殼,讓這些 " 垃圾 " 重回海洋,幫助恢復牡蛎栖息地。
回收的牡蛎殼山|Jillian Freyer
在當地盛夏時節,牡蛎、蛤蜊、龍蝦等海鮮是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吃剩下的牡蛎殼,則成了廚餘垃圾被扔進垃圾桶。然而,牡蛎殼在海洋生态系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牡蛎幼體需要依附在硬質表面——比如舊牡蛎殼,才能成長為新的牡蛎,逐漸形成牡蛎礁。這些礁石不僅能改善水質,還能防止海岸侵蝕,并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另一方面,目前美國沿海地區的牡蛎數量大幅下降,專家認為,這種趨勢主要是由過度捕撈、栖息地破壞以及疾病傳播所導致。為了幫助恢復牡蛎栖息地,兩個美國人創立了 "牡蛎集體回收與修復"(Collective Oyster Recycling & Restoration)組織。
貝殼在露天環境中晾曬。這些貝殼堆會定期用裝載機翻動,每次使用後收集貝殼的桶也會進行清洗|Jillian Freyer
他們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自發零散地回收牡蛎殼,直到 2023 年拿到政府撥款和項目支持後,才把其擴展成了一個覆蓋全州的正式回收計劃。
他們與 50 多家餐廳和一家海鮮供應商合作:餐廳用大桶收集貝殼,回收團隊則每周開車取回貝殼,送往一個廢棄采石場儲存。這些貝殼要在露天環境中幹燥至少六個月,以自然晾曬的方式殺死可能攜帶的病原體。等到天氣回暖,貝殼就被運回長島海灣附近的指定海網域,其中大部分被投放在一個禁止采捕的牡蛎床上。
新的牡蛎孩子可能會長在它們家長的身體上|Jillian Freyer
盡管人手有限,他們在 2024 年已經回收了約 170 噸的貝殼,預計今年将突破 180 噸。這項工作不僅是出于環保考慮,還關系到當地水產養殖業的未來。雖然第一批大規模貝殼下水的時間還不長,但不少人都對此抱有期待。
電影拍攝產生巨額碳排放
自 2019 年起,英國要求所有在當地拍攝的大型制片公司申報制作期間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根據申報的檔案,主要在英國拍攝的迪士尼電影《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魚》,碳排放量總共超過了 8280 噸二氧化碳當量。
《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魚》是自 2019 年以來在英國制作的污染最嚴重的迪士尼電影| Disney/AP
在電影制作的碳排放統計中,排放量通常分為三個範圍:
1)拍攝過程中直接燃燒燃料(例如便攜式發電機)所產生的排放;
2)使用電力時,電力生產環節產生的排放;
3)涵蓋了供應鏈帶來的間接排放,例如道具制作、交通運輸和餐飲供應等。
通常,範圍一和範圍二較容易控制,而範圍三涉及外部合作方,波動較大。
單看範圍一和範圍二的排放量,《白雪公主》達到了 3153 噸,而《小美人魚》則達到了 5127 噸。這遠遠超過了英國東米德蘭機場在 2023~2024 年的 3351 噸排放。換句話說,拍一部電影甚至比有些機場一年的碳排放量還高。
業内人士表示,一般制作大型影片的排放量在 2600 噸左右,而《小美人魚》的排放量約為常規标準的兩倍,《白雪公主》則高出 62%。
氣候變化讓大米中的砷含量上升
最近一項發表在《柳葉刀 - 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碳排放上升和氣溫升高,大米中的無機砷含量可能也在上升。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中美機構聯合完成。
大米中通常都含有砷|Pixabay
砷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對人體有害的元素,被列為Ⅰ類致癌物質,過量攝入可能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大米中普遍含有砷,我國将大米無機砷限量标準定為每千克 0.2 毫克,這也是國際标準。如果是符合安全标準的大米,不用太擔心砷的危害。
為了驗證氣候變化對大米砷含量的影響,研究者在中國的四個地點種植了 28 種不同類型的稻米,進行了長達 10 年的實驗。他們發現,随着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和氣溫升高,大米中的無機砷含量也随之增加,超過半數樣本的無機砷含量超過了國家标準,達到每千克 0.231 毫克。進一步的流行病學建模顯示,砷含量的上升可能導致中國額外的約 1930 萬例癌症病例。
田間的水稻|圖蟲創意
大米中的砷是怎麼變多的?大約全球 75% 的大米種植在灌溉水田中。水田環境缺乏氧氣,促使土壤中的厭氧細菌使用砷作為呼吸過程中的電子受體,這使得土壤中的砷元素更容易被水稻吸收。随着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這些厭氧細菌活動更加活躍,從而加劇了這一過程。
電子受體指的是化學反應中接受電子的物質,特别是在微生物呼吸過程中,細菌需要通過轉移電子來獲取能量。在有氧環境中,氧氣是最常見的電子受體。在缺氧環境(比如水田的淤泥裡),沒有氧氣可用,細菌就會尋找其他可以接受電子的物質,比如砷。
為了減少攝入砷,科學家推薦了一種麻煩的烹饪方式:用沸水預煮大米五分鍾再換水繼續煮,這樣可以去除大部分無機砷,但也會造成部分營養物質的流失。此外,研究者也在探索通過改變灌溉管理(如間歇性灌溉)、添加特定肥料或培育低砷吸收稻種來減少大米中砷的含量。
讓原本就麻煩的做飯雪上加霜|圖蟲創意
又是微塑料
微塑料的壞消息層出不窮。繼在人體血液、胎盤、精液和尿液中被發現後,研究者首次在女性的卵泡液中檢測到了微塑料。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生态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期刊上。
卵泡液為卵子的發育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和生化信号。在意大利薩萊諾一家生殖治療中心,研究團隊采集了 18 名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的女性的卵泡液樣本,并在其中 14 個樣本裡檢測到了微塑料。微塑料可能幹擾卵子發育過程,進而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激素平衡和整體生殖健康。
植物也有關于微塑料的壞消息。過去,人們認為植物主要通過土壤和水吸收微塑料,最近,一項由南開大學主導、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顯示,空氣也是微塑料進入植物體内的途徑。
微塑料進入葉片|Nature
研究人員發現,微塑料可以通過植物的氣孔和表皮蠟質層進入葉片内部。進入葉片後,微塑料可以在細胞間隙移動,還能夠進入植物的水分和養分運輸系統,并擴散到其它組織。
在天津進行的試驗中,暴露在室外環境下的莴苣葉片中,聚苯乙烯納米塑料的濃度達到了每克幹重 7~10 納克。研究指出,在空氣微塑料污染嚴重的地區,植物體内微塑料水平相比無污染地區的高出約十倍。
碳排放巨頭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的新研究估算,自工業化以來,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一批企業已經造成了高達 28 萬億美元的氣候經濟損失,這一數值接近美國一年國内生產總值(GDP)的總量。這項研究由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團隊完成。
研究涵蓋了 111 家公司,包括各行各業。僅就化石燃料供應商而言,前 10 家公司就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排放和經濟損失,包括沙特阿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雪佛龍、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BP)、殼牌、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印度煤炭公司和英國煤炭公司。沙特阿美和 Gazprom 各自導致了約 2 萬億美元的氣候損害。
雪佛蘭煉油廠|Eric Risberg/AP
研究團隊以 1990 年以來的碳排放數據為基礎,通過 1000 組氣候模型模拟,将各公司的排放量與全球氣溫升高量進行了關聯分析。這裡模拟的是如果沒有這些公司的排放,地球表面溫度變化将會怎樣,從而推算出每家公司的排放量所帶來的氣溫上升。研究還進一步估算了這些排放對極端高溫天數以及經濟產出變化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之前在讨論單個公司是否可以為氣候變化負責的時候,往往缺乏具體的量化數據;而在長年累積之下,如今單個公司碳排放所導致的影響也達到了可以明确測算的規模。僅以雪佛龍公司為例,其產品導致了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約 0.025 攝氏度。
研究還發現,自 1990 年以來,每 1% 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就對應着5020 億美元的高溫熱害經濟損失。由于本次研究只計算了高溫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并未涵蓋飓風、幹旱、洪水等其他極端天氣造成的後果,因此實際總損害可能被大幅低估。
參考文獻
[ 1 ] https://www.nytimes.com/2025/04/21/climate/shell-recycling-connecticut-oysters.html
[ 2 ]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apr/06/disneys-snow-white-had-higher-carbon-emissions-than-the-latest-fast-furious-film
[ 3 ] Wang, D., Kim, B. F., Nachman, K. E., Chiger, A. A., Herbstman, J., Loladze, I., ... & Ziska, L. H. ( 2025 ) .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paddy rice and the associated dietary health risks in Asia: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 4 ]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417-how-climate-change-could-affect-arsenic-in-rice
[ 5 ]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5/apr/19/microplastics-human-ovary-follicular-fluid
[ 6 ]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croplastics-make-it-into-your-food-through-plant-leaves/
[ 7 ] https://phys.org/news/2025-04-world-biggest-companies-trillion-climate.html
作者:黃線狹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