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月之暗面,絕地反擊,歡迎閱讀。
文 | 司庫财經,作者 | 慶福,編輯 | 嘉嘉
日前月之暗面正在為旗下 AI 助手 Kimi 内測内容社區功能,具備點贊、評論等互動功能,其進度正處于選定特定人群的灰度測試階段,以便發現并糾正產品問題,為最終上市做準備。
據了解,現階段 Kimi 社區内大部分内容由 AI 抓取全網熱點、新聞生成,并重點邀請科技、财經等垂直領網域的頻道号入駐。
内容社區功能的推出,除了是應用層面的產品創新外,更是在 DeepSeek 的強勢衝擊下,月之暗面的反衝擊——通過創新應用抵消掉 DeepSeek 所帶來的技術優勢。
而要知道,在一年前,月之暗面旗下的 Kimi 通過巨額的廣告投放,成為 AI 大模型 C 端市場的黑馬,但這匹黑馬已經被 DeepSeek 這匹更黑的黑馬所超越,只不過超越 Kimi 的不是比拼廣告的 " 線性對射 ",而是 Kimi 曾經引以為傲的底層 AI 技術。
如今内容社區功能的測試,也意味着月之暗面正在尋求非對稱優勢,通過内容等應用創新,實現對 DeepSeek 的追趕。
輝煌時刻
如果要說 "AI 六小龍 " 中最能打的公司,那一定非月之暗面莫屬。
2024 年初,Kimi 實現 200 萬字内測,即 400 萬 Tokens,要知道在當時,長文本能力最強的谷歌 gemini 1.5、Claude3,其處理能力也僅有 100 萬 Tokens,而還沒有上線的 GPT-4.5 Turbo 上下文視窗指定為 25.6 萬個 token。
彼時的 Kimi 風光無限,一度成為辦公室神器,論文翻譯和理解、輔助分析法律問題、一次性整理發票、快速理解 API 開發文檔等功能,都能用 Kimi 輕松解決。
可以說,月之暗面讓 AI 照進了現實,其用戶量也迅猛增長。
據 aicpb.com 數據顯示,2024 年 2 月,KimiChat 的訪問量達 305 萬,較環比增長 107.6%,在國内 AI 產品訪問量排名中僅次于百度文心一言、阿裡通義千問,列 AI 大模型第 3 位。
C 端用戶數據持續增長甚至一度衝擊到月之暗面的伺服器,從 3 月 20 日起,官方觀測到 Kimi 的系統流量持續異常增高,流量增加的趨勢遠超公司對資源的預期規劃。
" 對客戶持續遇到‘ 429:engine is overloaded ’的異常問題表示抱歉 ",為此月之暗面不得不發布公告,并五次進行擴容工作,以提高 C 端用戶對 Kimi 的訪問量。
Kimi 的爆火源于時代機遇。
C 端應用大模型的稀缺性,彼時國產大模型大多聚焦于 B 端市場,為企業商家服務,如智譜用戶為 70 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主打東盟十國及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百川智能集中在金融、教育、醫療行業用戶;零一萬物更是比較早的從研發大模型轉向 B 端 ……
C 端國產大模型用戶選擇面比較少,Kimi 通過創新的 " 無限上下文視窗 " 技術,實現了對百萬字級文本的高效解析,能夠有效解決大眾工作生活中繁雜的事務。
例如在教育領網域,Kimi 被清華北大納入 " 學術誠信工具包 ",指導學生合理使用 AI 輔助論文寫作;
對自媒體、網文作家等群體,Kimi 不僅能夠實現資料的搜索,還能解決長内容創作中的邏輯漏洞與平台調性匹配問題;
因此在學術研究、法律合同、文學創作等領網域,Kimi 不僅能解放人力,還能解決當時傳統模型 " 斷章取義 " 的痛點。
" 有望解決更復雜的應用場景,Kimi 未來可能在極短時間内通過長文本優異表現,成為國内 C 端 AI 爆款應用 ",在中信建投的一份研報中,Kimi 被視為最具潛力的 AI 明星產品之一。
但 Kimi 被研究機構、被資本看好,并不僅僅是其功能性,更源于其運營策略。
在其他大模型廠商還在深耕技術時,Kimi 在 2024 年就進行了大規模市場推廣,據钛媒體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29 日,Kimi 智能助手當月全網廣告投放金額高達 1.99 億元。
占據天時(C 端 AI 市場空白期),再加上地利(高額的推廣費用),Kimi 用戶量短期内實現了翻倍。
數據顯示:2024 年 10 月,Kimi 月活量達到 1006 萬,而在當年 11 月,Kimi 月活用戶數達 1282 萬,環比增長 28%,僅次于百度文小言位居行業第二。
彼時的 Kimi 風光無限。
遭遇閃擊
" 我們現階段的重要目标是不斷去提升模型的能力,探索智能的上限,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我們第一個目标,也就是‘爬樓梯’。我們希望能更多把優先級放在‘爬樓梯’上,而不僅僅只是‘看風景’。"
對于 Kimi 在應用市場刮起來的旋風,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有着清晰的認知,只有技術迭代才能實現增長。
在 2024 年全年,Kimi 分别在 3 月、4 月、11 月進行了三次主要版本更新,其主要更新内容涵蓋響應速度、搜索溯源、邏輯優化、意圖增強、信源分析、鏈式思考等能力。
本以技術見長的 Kimi 在 2025 年就一頭撞上了 DeepSeek。
2025 年初,憑借極低的訓練成本和極高的性能表現,DeepSeek 震驚美國 AI 大模型行業,被國内稱為 " 國運級突破 ",直接改變了 AI 大模型的發展方向——從堆顯卡搞性能參數回歸到了算法和成本本身。
但受到震驚的不僅是谷歌 OPEN AI 等國外廠商,還有國内 AI 企業,其中受衝擊最為嚴重的便是 Kimi。
與其他傾向于 B 端市場的大模型不同,Kimi 與 DeepSeek 均為面向 C 端用戶,但 DeepSeek 在海外的影響力傳遞到國内時,國内用戶的好奇心飙升,紛紛下載 DeepSeek。
數據顯示:在沒有任何廣告投放的情況下,2025 年 1 月,DeepSeek 用戶增長達 1.25 億,而且其中 1 億訪問用戶是在七天内實現的。
此時的 DeepSeek 被稱為 "AI 流量黑洞 "。
更為重要的是,3 月下旬,騰訊元寶宣布完成重磅更新:同時接入 DeepSeek V3-0324 最新版,以及深度思考模型混元 T1 正式版。
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I 產品的全行業投流費用約為 18.4 億元,騰訊元寶占比高達 76%,其中僅在 3 月份,騰訊元寶投放費用達到 11 億元。
高額的投放力度帶來的是用戶量的迅猛增長,據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3 月份,DeepSeek、騰訊元寶月活規模分别達到 1.9 億、0.4 億,而 Kimi 月活數量僅為 0.18 億。
(來源:QuestMobile)
從數據增長變化上看,Kimi 是 "DeepSeek 時刻 " 的最大受害者,而這個殺出來的 " 程咬金 " 也阻礙了 Kimi 在 C 端市場的拓展。
" 手機是現在最好的硬體載體,但随着 AI 的發展,以後會不會出現更好的硬體?是不是會有更多的模态融入其中?我們非常期待 ",對于 Kimi 的未來,楊植麟充滿了期待,認為改變時代的種子正在悄然發芽。
時代的變革确實在萌動,但揭開新時代序幕的主角卻不是 Kimi,而是此前毫無名氣的 DeepSeek 和後發先至的騰訊元寶。
反擊就緒
在 DeepSeek 和騰訊元寶的衝擊下,"AI 六小龍 " 中的其他大模型要麼加入 DeepSeek 的懷抱,如零一萬物基于 DeepSeek 技術開發企業級產品,要麼尋找細分市場,形成差異化競争,如百川智能專注于醫療領網域,階躍星辰則是嘗試與吉利汽車深度綁定,試圖在 "AI + 車 " 領網域開辟新戰場。
但對于月之暗面來說,不是錯位競争的問題,因為兩者都針對 C 端用戶群體的 AI 大模型,兩者在功能定位上高度相同,可以說這是一場針尖對麥芒、避無可避的直接競争。
也正是這樣的緊迫性,我們能看到,在今年以後,月之暗面手上的動作明顯加快。
一是減小推廣投放,專注于提升模型性能。
今年 2 月,月之暗面宣布對其提供的包括 Kimi-latest-8k、moonshot-v1-8k 等在内的 9 款模型推理服務進行價格調整,輸入輸出價格由之前的 12 元 / 百萬 tokens,調整為輸入 2 元 / 百萬 tokens,輸出 10 元 /tokens。
在大幅度降低價格的同時,月之暗面也提高 AI 模型性能,今年 2 月,月之暗面推出 "Moonlight",該模型是一個在 Muon 上訓練的 30 億 / 160 億參數混合專家模型(MoE),使用了 5.7 萬億個 token,在更低的浮點運算次數(FLOPs)下實現了更好的性能。
二是嘗試應用創新,利用產品層面的功能體驗創新實現差異化競争。
除了媒體曝光月之暗面推出的首個内容社區產品正在進行灰度測試外,月之暗面與華為等手機廠商合作,目前華為 Pura X 手機上已經搭載 " 全能 AI 助手 "Kimi 鴻蒙版,能夠支持深度搜索、拍照答疑、輔助創作、翻譯、解析文檔等各項常用功能。
這些舉動也能夠看出,月之暗面對 DeepSeek 的反擊,側重在應用創新產品層面,通過產品創新帶來的體驗優勢同 DeepSeek 實現 C 端市場的錯位競争。
其實如果沒有 DeepSeek,月之暗面将是國内 AI 大模型最大的潛力股之一,它未來有可能會像微信、支付寶、京東等 APP 一樣,成為手機裡必裝 APP,成為 AI 時代人們辦公生活的基礎設施。
但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打斷了 Kimi 的 C 端商業化進程,未來 Kimi 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内容社區類的 AI 產品推出是否能形成反衝鋒?
在激烈的 AI 競争面前,Kimi 換道超車,開始通過應用創新去解決發展難題,但所有的一切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