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銷量暴跌、集體缺席上海車展,外國豪車迎來“寒潮”,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豹變 (ID:baobiannews),作者:陳法善,編輯:劉楊,題圖來自:AI 生成
雷軍不來,本屆上海車展的熱度似乎弱了一些。
但這個鍋顯然不能全扣雷軍身上,因為同樣缺席的,還有眾多豪車品牌。從勞斯萊斯、法拉利、邁凱倫,到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瑪莎拉蒂,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豪車,幾乎集體從車展上 " 退出 " 了。" 單刀赴會 " 的賓利,展位也從 C 位默默地挪到了邊緣。
作為國内頂級車展之一,上海車展向來是車企的必争之地。中國也是豪車品牌衝銷量的重要市場,怎麼幾年時間,豪車集體玩起了 " 消失術 "?
一、消失的外國豪車
置信天玺,溫州市中心的地标建築,也是最貴的頂級豪宅。這裡的業主,沒有鄰居的概念,只有樓上樓下的區别,因為一層一戶,面積近 600 平方米,售價超 3000 萬元。
在置信天玺小區門口,有一家蘭博基尼門店,停着兩輛超跑,小陳每次從店門口經過,都忍不住多看幾眼,但沒有一次鼓足勇氣進店,那是他遙不可及的夢想。
蘭博基尼門店 / 豹變
對小陳這樣的工薪階層來說,想要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近距離接觸豪車的機會很少,不僅因為進店參觀壓力山大,還因為當地沒那麼多品牌門店。對他們而言,頂級車展像一扇門,是通往豪車的捷徑,在車展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近車子,而不用擔心銷售的冷眼。
但今年上海車展卻讓他們失望了,因為法拉利、瑪莎拉蒂、阿斯頓馬丁、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等豪車品牌集體缺席。
而在 2023 年和 2021 年舉辦的上海車展,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的 8.1 号館号稱 " 豪車館 ",密密麻麻擠着保時捷、瑪莎拉蒂、阿斯頓馬丁、蘭博基尼、勞斯萊斯、賓利等豪車品牌。
車展兼具品宣和銷售兩種屬性,即便因為車價太貴,訂單有限,車展依然是豪車發布新品、限量版,甚至新款配色的重要場所,因為車展能帶來巨大的曝光。
在 2023 上海車展,勞斯萊斯首款純電動車型——閃靈在國内首度亮相,官方指導價 575 萬元,落地價近 700 萬元,而 CLTC 續航裡程只有 585 公裡。相當于每公裡續航要花 1 萬多元,刷新了車迷對 " 豪華 " 的認知。
從車迷現場拍攝的視頻看,不少人是衝着勞斯萊斯 " 年輕化 " 的設計趨勢去的。從換裝的前臉和尾燈、莫蘭迪配色的車身,到少女心滿滿的粉色内飾,讓車迷眼前一亮。
同樣是在 2023 上海車展,蘭博基尼首款插電混動車型 Revuelto 完成了國内首秀,這距離它上市發布僅過去了一個月。超大的中置排氣管、裸露在外的發動機艙給人很強的肌肉感。
除了新車,一些限量版車型也會在車展尋找合适的買家。在上屆上海車展,一位汽車博主探訪了一輛标價 1200 萬元的皮卡。" 除了發動機、底盤,全車都是碳纖維,光一個引擎蓋,就要 100 萬。全球僅有 7 輛。" 現場銷售說。
但在 2025 上海車展,看不到這些豪車同場競技。" 就連車模的數量、質量,都斷崖式下降了。" 一位參加了本屆上海車展的車迷說。
同樣感受到寒意的,還有捷豹、路虎、讴歌、捷尼賽思等價格更親民的豪車品牌。這些品牌的售價已經降到幾十萬元區間,普通家庭踮踮腳也能夠得着,在路上有不錯的 " 能見度 ",說明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意外的是,它們也都放棄了在上海車展跟用戶見面的機會。
" 主要是沒什麼新車型發布,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都沒豪華館的說法了。" 某車企市場部員工對《豹變》表示。
二、過起了緊日子
缺席一次上海車展,能省多少錢?保守估計,至少千萬元以上。
作為國際頂級車展,上海車展可謂寸土寸金,室内光地的租金為 2000 元 / 平米,36 平米起租。豪車品牌講究排面,面積太小顯得不夠上等級,1000 平米以上通常是豪車展位的起步門檻。
今年的上海車展,寶馬的展位面積超過 3500 平米,光租金就要 700 萬元左右,這還不算場地搭建費用。當然,裝修标準豐儉由人,追求性價比的,在方正的光地上搭好地基,裝個門頭,簡單布置一些燈光,中間停一些展車,就能開門營業。甚至連明星站台、專業車模、歌舞表演的預算都可以砍掉。
但如果不差錢,裝修費用可以上不封頂。一位展覽行業人士表示,展會的物料是根據品牌方的設計,按需定制的。噴繪布價格便宜,但是味道大,不夠上等級。想要質感好一點,至少要用木方做骨架。其他定制的物料,如一個亞克力發光燈箱,就需要幾千元。而且這類設備體積大、不好存放,又容易損壞,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展會結束就被拆毀扔掉了。
如果展位設計成兩層,樓下展示整車、樓上用作洽談、接待,裝修費用就更貴了。某三線城市展覽公司副總對《豹變》表示,作為 A 類車展,豪車品牌每平米幾千元的裝修标準肯定是要的。據此測算,每千平米的裝修費用就需要數百萬元。
" 車展是分級的,頂級車展廠家支持力度大,總部負責搭建,一些物料可以重復使用,保持品牌調性,哪裡需要就運到哪裡,破損了再換新,可以攤薄成本。一般的小車展,當地的經銷商自己負責搭建就行。" 該副總說。
除了省錢,市場萎縮也是超豪品牌集體 " 缺席 " 的重要原因。2024 年,法拉利營收 66.77 億歐元,同比增長 11.8%,淨利潤 15 億歐元,同比增長 21%。但亮眼的業績,難掩中國市場的失意。去年,法拉利在中國的銷量為 1162 輛,同比下滑了 22%。
同為意大利豪車,瑪莎拉蒂在中國的銷量更加慘淡。據乘聯會統計,2017 年,中國進口瑪莎拉蒂 15910 輛,而到了 2024 年,進口量僅為 1228 輛,較 2017 年減少了 92%,是跌得最狠的超豪品牌。
其他品牌,如勞斯萊斯、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等,這兩年在華銷量也呈現加速下滑态勢。其中,勞斯萊斯在 2023 年的銷量同比下滑 12%,2024 年降幅擴大到 40%,而 2025 年前兩個月,又同比下滑了 34%;阿斯頓馬丁在 2023、2024 年銷量同比降幅分别為 -31% 和 -44%。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超高端消費群體的購買力暫時放緩,是超豪品牌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外國超豪華車企在華銷量連續下滑 / 數據來源:乘聯會
與此同時,奔馳、保時捷、林肯、英菲尼迪等價格更親民一些的豪華品牌,近年來也出現頹勢。《南 · 方 · 都 · 市 · 報》援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成交價超過 100 萬元的新車銷量為 2.1 萬輛,同比下滑 53%。
一名曾在豪車品牌工作的銷售表示,日常會通過試駕旅行、老客介紹新客、高端社群等方式獲客,并不依賴車展。" 我們城市每年都有車展,從沒參加過。" 該銷售說。
今年 1 月,青島保時捷銷售牟倩文兩年賣了 340 輛車、蟬聯保時捷全國銷冠的消息成為熱搜。據《青島新聞網》報道,牟倩文是最早通過自媒體賣車的那批人,日常會跟客戶建立情感連接、提供 " 美學 + 儀式感 " 的服務、老客戶轉介紹、組織私享會等方式促單。展會并不在她的工具箱裡。
此外,一些豪車品牌則因經營不善,也從車展消失了。近年來,韓系車在華銷量萎靡,現代汽車旗下的豪華品牌捷尼賽思自 2023 年起,就連續缺席上海車展。而在 2021 年的上海車展上,捷尼賽思帶來了首發純電車型 G80。
而高合汽車等豪車新勢力,瀕臨破產邊緣,自然跟車展無緣。
三、國產豪車補位
當外國豪車集體退潮時,接過接力棒的國產豪車,站上了上海車展的 C 位。
在 6.1 号館,紅旗的展位面積有 3600 多平米,其中 " 國禮 " 車型尺寸跟勞斯萊斯幻影不相上下,指導價 718 萬元;" 國雅 " 車型落地價達到 200 萬元左右。
同時,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的展位面積均達到 6000 多平米,分别展示了仰望、騰勢、方程豹和坦克等高端車型。從現場人流量不難感受到,國產豪車的關注度正迅速崛起,讓本屆上海車展更像是權力更迭的現場直播。
當國外超豪品牌缺席時,國產豪車正重新定義豪華。高壓快充、智駕、智能座艙等科技配置,已經成了國產豪車标配,底盤等硬核技術持續更新刷新行駛質感。仰望 U9 首次實車近距離展示,2 秒破百的加速能力,讓國外超跑黯然失色;猛士 917 帶來加長限量版,國產硬派越野售價達到了百萬區間;極氪 009 光輝典藏版首發亮相,LOGO 由 3 克 24K 金打造,内飾也做了全面更新。
當然,面對國產豪車的崛起,國外品牌并不願坐以待斃。往電動化轉型是肉眼可見的趨勢,但内燃機時代的輝煌、用戶心智注定了它們還不會 all in 電動車。
上海車展期間,保時捷 CEO 奧博穆在接受《Motor1.com》采訪時稱,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裡看看保時捷在中國是否還能繼續賣電動車。這一度被外界解讀為保時捷有可能退出中國。
對此,保時捷對《财聯社》等媒體澄清稱,在中國仍将全速推進電動化進程,也将加快提供產品數智化本土解決方案,下一款電動車型将迎來全新的純電動 Cayenne。這或許可以理解為,保時捷在中國推出電車的同時,也将保留燃油版車型,并不單純作為純電品牌而存在。
在純電賽道,傳統豪車引以為傲的加速優勢不復存在,價格又比國產車高出一大截,很容易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成了 " 韭菜 "。用戶常拿保時捷跟小米 SU7 作對比,小米 SU7 Ultra 的馬力超過 1500 匹,百公裡加速不到 2 秒,售價僅為後者低配版的六折。
國產品牌依靠換賽道,實現了從主打性價比,到拼科技、豪華的轉身,改寫了豪車市場規則,甚至實現反向出海。
這也就不難理解越來越多豪車品牌高管空降上海車展,近距離感受中國市場的 " 引擎異響 "。中國消費者要豪華,也要人車對話的智能夥伴," 挂個車标就買單 " 的時代,正在逐漸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