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明明買回去要帶殼,手機廠商為什麼還堅持宣傳“裸感”?,歡迎閱讀。
手機廠商宣傳裸機手感,用戶仍傾向戴殼使用
" 數據研究表明,握感最好的手機寬度大概在 71 毫米左右,即 6.3 英寸。"OPPO 中國區總裁劉波在近期的新品發布會上稱,有一波用戶想讓手機回歸到手感最佳的狀态。
近年來,越來越多手機廠商在發布新品時,會強調裸機手感與材質工藝。近期發布的手機新品中,vivo X200 Ultra" 铠甲玻璃 " 的抗劃傷和抗摔、OPPO 的握感舒适度、榮耀 Power 的 " 踢不爛 " 等都是宣傳重點。
事實上,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新手機後會選擇帶殼使用,手機廠商一般也會在產品包裝盒中附贈手機殼,那為何還要宣傳 " 裸感 "?
散熱需求與外觀創新驅動 " 裸感 " 體驗更新
中新經緯梳理公開信息發現,近日多家手機廠商在新品宣傳時提及了在更新裸機體驗方面進行的技術創新和設計優化。
4 月 21 日,vivo 發布 X200 系列兩款新品時,突出了其外觀配色滿足不同用戶審美需求,設計在視覺上帶來簡潔大氣的美感。
4 月 15 日榮耀新品發布後,多位科技博主介紹 " 榮耀 Power" 時,加上了 " 手機中的踢不爛 " 标籤。據榮耀官方介紹,對于戶外的耐摔需求,榮耀 Power 采用了太極緩震架構 2.0,實現整機十面抗摔。
強化機身材質的手機不止榮耀。此前,三星發布的新品 Galaxy S25 Ultra 搭載了康寧大猩猩二代玻璃面板。在康寧實驗室測試中,該玻璃從 2.2 米的高度掉落到模拟混凝土表面時仍能完好無損。千元機紅米 Note 14 Pro+,同樣搭載了康寧大猩猩玻璃提升抗摔性能。
而在提升手感方面,各家廠商在兼顧電池容量和輕薄機身上花的心思也不少。紅魔宣稱新品為品牌 " 史上最輕薄 " 全屏旗艦;榮耀 Power 則對手機空間的堆疊架構進行全面更新,将機身厚度控制在 7.98 毫米;OPPO Find N5、vivo X200 Pro mini、小米 15 等也都将 " 輕薄 " 作為賣點。
市場研究機構 CINNO Research 研究總監劉雨實向中新經緯介紹,一定程度上,超薄機身與高續航需求是矛盾的,同步提升這兩項指标會顯著增加研發成本。目前,在超薄機身與續航性能兼顧方面,廠商主要通過材料更新來實現,例如使用钛合金、PBO 纖維、納米微晶玻璃、生物基環保材料,以及采用蜂窩強化、緩衝減震或 3D 打印精密結構等協同技術。
根據 CINNO Research 市場監測數據,2020 年至 2021 年,中國智能手機復合材料後蓋市場以素皮材質為主導,主要應用于高端旗艦機型。2022 年,玻纖材料進入市場,2023 年伴随錦纖材料的加入,素皮與玻纖後蓋機型銷量實現同比翻倍增長,推動復合材料後蓋滲透率同比提升 4 個百分點。
▲ 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復合材料後蓋搭載量滲透率 來源:CINNO Research
CINNO Research 公眾号顯示,至 2024 年,随着供應鏈成熟及成本下探,素皮與玻纖後蓋逐步向中低端機型滲透,帶動復合材料後蓋整體滲透率突破 10%,正式跻身主流後蓋材料行列。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復合材料後蓋銷量品牌 TOP6(華為、vivo、小米、OPPO、榮耀、真我)合計市占率達 96%。
▲ 2024 年中國市場復合材料後蓋智能手機銷量品牌占比情況 來源:CINNO Research
劉雨實稱,復合材料後蓋逐漸步入主流材料陣列,從側面表明消費者對差異化智能手機後蓋的接受度開始提升。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 IDC 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對中新經緯表示,随着碳矽負極技術的提升,電池體積越來越小,而容量不斷增大,因此現在超薄機身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續航。 但是,維持高強度的同時,機身可能重量較大。 如果還要進一步減重,成本會過高,所以目前手機在超薄機身與性能兼顧方面還不能讓人完全滿意。
針對手機廠商不斷提升產品裸感體驗的現象,劉雨實指出,廠商追求裸機體驗一方面是為滿足逐步提高的散熱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差異化需求以及通過提升產品的精致感來強化高端形象。
國盛證券《2024 年散熱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4 年是消費電子 AI 元年,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内部器件發熱量及散熱需求顯著提升。AI 賦能使得產品功能更加強大,同時也對手機的計算資源和存儲空間的需求增加,導致功耗和散熱問題日益嚴重。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散熱,不僅會制約 AI 算力,甚至會影響設備的穩定運行,縮短使用壽命。
散熱需求在手機新品宣傳時有所體現。vivo 介紹 X200s 性能體驗時,突出了行業首發脈脈流體 VC 散熱,讓用戶玩遊戲更暢快。
郭天翔則認為,近年來手機行業發展進入瓶頸期,很難有顯著的創新成果可以吸引消費者換機。因此,手機廠商更多從顏色、材質、Deco(裝飾性設計)等產品外觀方面入手進行更新改變,以此吸引消費者。
" 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尤其是線下試用購買手機的時候,良好的手感确實可以提升消費者的好感。" 郭天翔補充道,手機材質的改變也與其重量、防摔性能以及信号需求等有關。
手機抗摔,消費者真會不帶殼嗎?
手機的防摔性能提升,裸機體驗感也在不斷優化,但消費者真的會不帶殼使用手機嗎?
據此前市場調查公司 NPD Group 數據,75% 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會使用手機殼,25% 以上的人會購買兩個以上手機殼。
" 大多數人買回手機後都會帶殼貼膜。" 郭天翔表示,廠商雖然在新品發布會展示裸機,但在發布會最後,會提到自己的官方配件手機殼以及第三方适配的手機殼數量。
劉雨實解釋,即便部分廠商在努力提升手機抗摔性能,但由于手機摔落角度力度不可控,碎屏、劃痕的風險仍然很高,且高端機型的維修成本高達上千元乃至數千元,這遠高于手機殼的購買成本。
北京某手機實體店售賣人員向中新經緯表示,防摔材質能夠支持手機從桌面摔至平地而不損壞,但如果地面有尖銳物品,手機的損壞程度仍然不可控。
郭天翔指出,雖然手機的材質在不斷優化,但并不能 100% 防摔。尤其當下消費者換機周期越來越長,為了延長手機使用壽命,消費者仍會使用手機殼。
艾媒網顯示,近五成中國智能手機消費者更換手機的周期為 3 年~4 年,與智能手機的使用壽命相近。
此外,郭天翔還表示,手機防摔性能在加強,但防劃依舊困難,在以舊換新過程中,劃痕會明顯影響回收價格。
北京某商場第三方回收平台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劃痕對手機回收價格影響視其原價而定,越貴的機型,往往折損越多。一般價格在 7000 元~8000 元的高端手機,有劃痕時折舊将減少 400 元左右,如果碎屏,折舊通常減少 1000 元以上。
中新經緯從北京某手機實體店了解到,一款價格為 8499 元的高端手機,碎屏後在無碎屏險情況下,更換該廠商原屏需要 3000 元左右。以此維修成本計算,換一塊出廠原屏可購買大約 300 個 10 元的手機殼。
" 碎屏保 " 或難撼動手機殼市場
如今,部分廠商在售賣手機時會推出 " 碎屏險 "" 裸機質保 " 等組合服務。 例如,vivo 新品首銷期間,贈送 vivo care+ 和碎屏寶; 華為推出了 " 碎屏無憂 ",質保内容包括因意外碰撞、跌落、擠壓原因造成的螢幕破碎; 小米推出的 MiCare 服務,涵蓋碎屏保障; 榮耀某些機型在促銷時也會附贈碎屏險。
北京某手機實體店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目前該品牌的高端機型 Ultra 系列購買時配送一年的碎屏險,并表示,更防摔的產品往往都會贈送碎屏險。
當被問及是否建議套殼時,手機實體店工作人員稱,手機背部機身雖然抗摔,但套上手機殼安全性會提高,能對螢幕多加一重防護,仍舊建議帶殼使用手機。
從市場數據來看,手機殼市場仍在持續擴大。根據市場研究企業百谏方略統計,全球手機殼市場規模呈現穩步擴張的态勢,2024 年全球手機殼市場規模達到 758.8 億元。根據市場研究咨詢企業 QYResearch 發布的《全球手機殼市場報告 2023-2029》,預計到 2029 年,全球手機殼市場規模将達到 142.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3.3%。
行業研究數據平台蟬魔術方塊數據顯示,2024 年 1 月至 11 月期間,抖音電商平台上手機配件品類年銷售額同比增長 36%。其中,手機保護套 / 殼市場規模最大,銷售額在 10 億元~25 億元區間,占手機配件市場份額的 35%。
廠商推出裸機質保服務是否在進行 " 去殼化 " 引導?劉雨實表示,廠商此舉在于強化自身設計的主導權、降低用戶裸機使用的心理門檻和提高裸機接受度,但手機殼仍是較為廉價且能獲得較高抗摔性能的方式,并且能夠彰顯個性,并不會輕易被淘汰。
劉雨實還提到,消費者使用手機殼并非完全出于防摔考慮,手機殼也體現了用戶的個性化審美。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中新經緯 "(ID:jwview),作者:謝婧雯,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