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百倍「牛股」養成記:為什麼港交所才是每一輪的牛市「旗手」,歡迎閱讀。
作者 | 範亮
編輯 | 丁卯
9 月底美聯儲降息 + 國内一系列資本市場政策刺激下,中國權益資產重獲全球資金的青睐,A 股、港股、美股中概股同步開啟上漲行情,上證指數、恒生指數 9 月底至今均已上漲超 20%,A 股成交額更是一路上衝至 3 萬億以上。
牛市行情下,往往券商股先行,這是因為其核心的傭金收入直接與交易活躍度挂鉤,股價也具備周期性行業大開大合的特征。
除券商外,另一直接受益于市場活躍度的行業即證券交易所。
大陸三大交易所中,上交所與深交所均為會員制法人,采用公司制的北交所又未上市。因此,位于香港且已上市的香港交易所就成為投資的稀缺标的。
9 月底 A 股和港股市場同步啟動上漲後,香港交易所股價一度從低點的 220 港元衝高至近 400 元,但随着國慶後兩市走低,香港交易所股價回調至 320 元附近,年初至今公司漲幅約 23%。那麼,回調後的港交所能上車嗎?
股價與港股成交額高度相關
自 2000 年上市以來,香港交易所的股價已累計漲超百倍,遠遠跑赢恒生指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港交所的财務業績主要與港股市值和換手率挂鉤,而與指數漲跌的關聯性較低。因此,分析港交所,須先理清其核心收入來源。
圖:香港交易所股價走勢(前復權)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按收入來源看,港交所主要包括服務收入、投資收益兩大類。其中服務收入主要為交易費、結算交收費、上市費等收費,投資收益則主要為公司衍生品業務收取的保證金息差,以及自有資金利息等收入。
下圖可以看到,交易費、結算交收費、投資收益是港交所收入的主要來源,2023 年占總營收比例分别約為 30%、20%、24%。
圖:港交所收入結構劃分 資料來源:華創證券,36 氪整理
按業務分部分類,主要包括現貨(聯交所、滬深港通的股票及場内基金)、衍生品(期權、期貨、牛熊證)、商品交易三大分部。
2024 上半年,港交所累計實現營收 106.21 億港元,其中現貨分部的服務收入 + 投資收益合計為 41.29 億,衍生品分部為 30.99 億,商品分部為 14.05 億元。
現貨與衍生品分部收入金額接近但結構大不相同。現貨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結算費等服務收入,衍生品的收入則主要來自保證金息差。
具體來看,公司現貨市場中,2024H1 交易費和結算交收費約 30.14 億元,投資收益 1.19 億元;衍生品市場中,交易費和結算交收費約 11 億,息差投資收益則為 14 億。
不過,現貨、衍生品分部的收入結構雖不相同,但收入變化是趨同的,原因即是現貨市場交易活躍時,衍生品市場的交易也會增加。
圖:港交所 2024H1 業務分部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36 氪整理
由于港交所是以市場成交額(市值 * 換手率)為基準,按比例提取交易費和結算費,因此其業績整體遵循市場成交額—交易結算費—淨利潤—現金分紅—股價的傳遞通道。最終,市場成交額與股價就會產生關聯性。
其中,港交所股價與聯交所現貨 ADT(股票及場内基金日均成交額)關聯性最高,二者幾乎同步波動。
圖:聯交所現貨 ADT、港交所股價(前復權)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這是因為,現貨分部中,按交易渠道分類,2024H1 來自聯交所的交易和結算費合計為 21.43 億元,來自滬深股通、港股通的交易結算費合計為 8.71 億元。其中,聯交所現貨 ADT 将直接決定公司來自聯交所、港股通的交易和結算費,同時也會間接影響到衍生品市場的交易,因此聯交所現貨 ADT 與港交所股價關聯度較高。
高利潤率下,收入即利潤
從盈利能力來看,成本和費用端,港交所主要支出是人員成本和折舊攤銷,2024 上半年公司營運支出金額累計為 27.94 億港元,其中雇員成本就達到 19.37 億元,除營運支出外,折舊攤銷為 6.98 億。
在财務披露上,港交所主要采用 EBITDA 利潤率這一指标,2021/2022/2023/2024H1,港交所的 EBITDA 利潤率分别為 78%/72%/73%/73%,淨利率則分别為 61%/56%/59%/59%,呈現出低成本費用、高利潤率的特點。
因此,市場成交額提升帶來的交易費、結算費等服務性收入,大部分都會轉換為香港交易所的利潤。從下圖港交所的收入、利潤率趨勢也可以看出,在港交所收入提升階段,其利潤率也有明顯的提升。
圖:港交所利潤率統計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此外,輕資產模式下,港交所沒有提高留存收益的需求,因此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以現金分紅形式返還給投資者。萬得統計,2006 年至今,港交所實現淨利潤 1344 億港元,現金分紅 1209 億,分紅率近 90%。股息率方面,近年來公司股息率維持在 2%-3% 區間。
因此,市場成交額越高,港交所的利潤就越高,投資者得到的分紅就越高。自然,市場成交額的變動,就決定了港交所的股價上限。
圖:港交所歷史分紅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短期看換手,長期看市值
如果再将市場成交額進一步拆分為市值和換手率,會發現市值在長周期對成交額起決定性作用,換手率在短周期起決定性作用。
以港股股票為例,2002 年至今,月度換手率在 40%-80% 區間反復高頻震蕩,而港股主機板市值卻從 3 萬多億增長至 30 多萬億。
從港股整體市值、換手率對港交所股價傳導機制看,港交所股價短期主要由換手率決定,長期由市值決定。
典型如 19-21 上半年,恒生指數幾乎橫盤,但中概股回港上市潮使得港股市值擴容,港交所股價最高翻倍。此外,除聯交所直接交易的股票外,滬深港通等互聯互通範圍擴大後成交金額的上升,也會對港交所的業績有直接作用。
圖:港交所主機板市值,港交所月度換手率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因此在短期維度,高換手的震蕩市、高換手的牛市、高換手的輕度熊市,均對港交所股價有提振作用。
24 年 9 月底,方正證券統計,聯交所現貨 ADT 激增至 1692.1 億元,同比增長超 80%。交易額的暴漲,直接帶動港交所股價從 9 月低點的 220 元上漲 48% 至月底的 326 元,并在 10 月初一度接近 400 元大關,這其中主要就是換手率在起作用。
但長期角度,港交所能否持續擴容,以及成分股市值能否穩步增加,才是判斷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關鍵。
估值方面,由于港交所每年均可提供 2%-3% 的穩定股息率,其經營情況幾乎與整個港股市場挂鉤,風險較小,因此從 2010 年至今,公司市盈率 -TTM 大部分時間都位于 30 倍以上,當前港交所市盈率約為 35 倍左右,分位數落于 50% 分位。
若以 30 倍市盈率為底限市盈率,港交所股價發生回調的空間約在 15% 左右,下行風險相對較低。如果對港股和 A 股後市交易活躍度預期較高,當前的港交所依然是一個不錯的短期投資标的。
圖:港交所估值分位數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 免責聲明:
本文内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