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Robotaxi三國殺,歡迎閱讀。
文 | 腦洞汽車
回看 2024 年,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 Robotaxi 領網域的主要玩家,似乎都在迎來好消息。實現盈利,訂單量和裡程暴增,同時無論中美,都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在開通可商用的 Robotaxi 服務。
最重要的是,Robotaxi 受到的社會輿論關注正在愈發強烈,關于其所帶來的就業問題、法規問題、商業模式,得到了廣泛且深入的讨論。對于任何一個商業領網域,這都是從試營階段走向全面商業化的絕佳機會。
跨越了 2022 年的自動駕駛資本寒冬,那些依舊有意願和實力留在 Robotaxi 賽道的企業,似乎正在迎來黎明前最後的沉默。經過了一系列產業洗牌,目前全球 Robotaxi 市場上留存的主要勢力也非常清晰:Waymo 為代表的傳統自動駕駛企業;蘿卜快跑為代表的中國勢力;最近才入場,準備成為攪局者的特斯拉。
本文我們将梳理 Robotaxi 三方勢力的所處境地,分析他們所面臨的助力和壓力。
誰能真正觸發預想中的萬億級别市場,徹底颠覆個人出行方式?答案可能就藏在三種勢力所上演的 "Robotaxi 三國殺 " 當中。
Waymo:王座依然在?
從無人駕駛軟體到實車上路,再到 Robotaxi 模式,背靠谷歌的 Waymo 始終是走在陣線最前方的那一個。同時,它也清晰展現了無人駕駛發展的緩慢和艱難。
2016 年,Waymo 從谷歌獨立出來,随後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17 年,其開始在不配備安全員的情況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2019 年,Waymo 正式在舊金山、洛杉矶等地進行 Robotaxi 運營。至此,Waymo 可謂牢牢坐穩了無人駕駛與 Robotaxi 的王座,它的成功也刺激了全球車廠加快布局無人駕駛,同時大量中國科技企業進軍這一領網域。
但 Waymo 的高速發展期到 Robotaxi 登陸三座城市之後戛然而止。此後很多年,圍繞這家公司的只有虧損、人才流失的相關信息,以及遲遲不見增長的 Robotaxi 規模。Waymo 緩慢的發展,似乎也影響了整個行業。帶來了随後在疫情期間的無人駕駛資本寒冬。
進入 2024 年,似乎 " 老大哥 "Waymo 的态勢也終于好了起來。首先是在 3 月,Waymo 宣布在洛杉矶開始面向公眾提供商業化的 Robotaxi 服務,而此前這一服務只在舊金山才有。随後,Waymo 又宣布将舊金山此前向有限乘客開放的 Robotaxi 變為面向所有用戶開放,首次實現了在繁華城市地區提供全天候、全無人、可收費的商業化服務,極大提升了業界對無人駕駛的商業化水平的預判。
提升商業化水平的好處在于,資本和合作夥伴對 Waymo 喪失殆盡的信心似乎開始回歸。今年 10 月,Waymo 宣布完成了新一輪 56 億美元的融資,用以将 Robotaxi 服務拓展到大本營三城以外的地區,而與 Waymo 分分合合很多年的 Uber,也在今年宣布将加大與 Waymo 的合作,預計在 2025 年于奧斯汀和亞特蘭大聯合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擴大商業服務能力的另一個好處,是使 Waymo 在訂單量等關鍵數據上重回全球榜首。8 月,Waymo 對外宣布其每周的付費 Robotaxi 訂單已經突破十萬,反超了中國的蘿卜快跑。而 Waymo 主要集中在洛杉矶與舊金山的無人駕駛車隊也超過了 700 輛,超過了蘿卜快跑在武漢的 400 — 500 輛車隊規模。
這些好消息的疊加,似乎讓 Waymo 重新回到王座。但問題在于,業界很多聲音認為 Waymo 能在 2024 年一鼓作氣實現多個維度的突破,并不源于其技術能力或者商業實力的增長,而是因為 Waymo 此前多年都保持了過于保守的研發與市場策略,以此來降低綜合投入。其原本提供的 Robotaxi 服務覆蓋面過低,基本不具備商業化價值。與其說 Waymo 重新獲得了高速發展,不如說它只是重新做了幾年前就該開始做的事情。而目前重啟的 Robotaxi 進程,會不會由于谷歌體系将資源分配到其他業務中而再次停滞,這一點也充滿了未知數。
無論如何,Waymo 在這個領網域依舊具有風向标意義。它的日子好起來了,外界對無人駕駛的想象與信任也會随之燦爛。
蘿卜快跑:大風可起勢?
如果 2024 年盤點中國科技大事件,那麼 Robotaxi 的出圈必占其一。雖然出圈方式有些争議,但客觀上看,Robotaxi 在中國已經徹底從一項實驗性技術,走向了街談巷議的新興產業。
伴随這股熱潮,中國的 Robotaxi 事業迎來了一系列政策利好,比如 2024 年 7 月 3 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 " 車路雲一體化 " 與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建設政策。
按照計劃,中國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濟南等 20 個城市開展無人駕駛網約車試點。此前,中國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武漢、廣州,并且更多是小範圍内的測試性運營為主。這次政策出台意味着 Robotaxi 将在中國各個主要城市進行商業化落地,意味着法規範圍内的相關市場瞬間擴大。很多業内人士認為,多年來翹首以盼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契機已經來到。本來就被認為後發先至的中國自動駕駛,又迎來一股強烈的利好之風。
最能從這股風中借力的企業,毫無疑問是蘿卜快跑。目前,背靠百度的蘿卜快跑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嘉慶、陽泉、合肥等 11 個城市實現了規模化運營。相對來說,蘿卜快跑是今天中國市場内體系最完善,裡程積累最豐富,同時也最為用戶所熟悉的 Robotaxi 品牌。
與 Waymo 類似,此前較為沉寂的蘿卜快跑在 2024 年也迎來了一系列好消息,比如其在年初公布了第六代量產無人車。新車型的成本價更低,20 萬元左右的成本較比上一代車型降低了 60%,這為蘿卜快跑擴大車隊規模做出了準備。并且在今年,蘿卜快跑也公布了自己的出海計劃,在多個維度都實現了商業化進展,加上社會曝光度的陡增,極大程度上治愈了對自動駕駛行業的商業化焦慮與投資信心缺失。
目前國平的自動駕駛與 Robotaxi 產業,基本結構是 " 一超兩強 "。在 " 一超 " 蘿卜快跑之下,是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兩家企業。今年,這兩家公司也都公布有了新一代無人駕駛車型。而從商業化進展上看,文遠知行在廣州、北京、阿布扎比都有公開運營,并且有中東最大的 Robotaxi 車隊。小馬智行則有 250 輛規模的無人駕駛車隊,并在北京、廣州、深圳開始了商業化服務。
蘿卜快跑為代表的自動駕駛企業,看起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但也正處在與自己賽跑的關鍵階段。客觀來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度遠不如此前預期。2020 年到 2021 年大量資金厲兵秣馬殺入無人駕駛賽道,但極高的研發投入與遲遲不能實現的商業化閉環,早已經耗盡了大部分投資者的耐心。
一邊是政策的利好和市場的放寬,另一邊則是重度研發投入與遲遲不能高速增長的商業化規模。每一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可以說目前都奔跑在希望與壓力的交界線上。即使是今年在武漢火爆出圈的蘿卜快跑,事實上在這座城市運營的 Robotaxi 車隊僅有 400 輛車,約等于一家中小型出租車公司的水平。
能否通過這幾家頭部自動駕駛公司打開局面,形成指數級增長的 Robotaxi 市場,進而吸引更多的企業與資金進入這一賽道,将是中國無人駕駛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戰。
產業利好的風吹着,商業壓力的雨也下着。中國的 Robotaxi 勢力,正在名副其實的風雨兼程。
特斯拉:刺客能成功?
哪家公司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吓人一跳?特斯拉會說,那舍我其誰。
雖然特斯拉只是在 2024 年宣布了殺入 Robotaxi 的計劃。這個宏大計劃真正落地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行,但業界已經普遍認為特斯拉必然是 Robotaxi 領網域最大的攪局者,而且很快會與 Waymo、蘿卜快跑這樣的中美老牌勢力鼎足而三,成為遊戲裡最大的攪局者,或者我們可以稱它為—— Robotaxi 刺客。
這個刺客的具體操作方案,是要打造一個規模空前的 Robotaxi 網絡。根據特斯拉發布的消息,這個網絡包括特斯拉自己的運營車輛,也包括已經賣出去的 700 萬輛搭載了特斯拉 FSD(Full-Self 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的 Model 3/Y 等車型的私家車,還将包括接下來更具激進的,沒有腳踏板和方向盤的 Cybercab 等車型。
如果這個計劃真的能成功,意味着其他自動駕駛企業至少還需要與傳統車型一致的操作方式以及遠程安全員,特斯拉的 Robotaxi 已經可以放棄方向盤。其他企業還在運營幾百到一千輛規模的車隊,特斯拉準備拉上百萬輛私家車入場。可謂一舉将過去、現在、未來統一起來加入 Robotaxi 遊戲。
毫無疑問,這個計劃如果真成功了,哪怕只成功了十分之一,對目前的 Robotaxi 市場都将是颠覆級的。所以目前很多人都認為 Robotaxi 即将迎來巨變,而最大的變量卻是目前只有少量内部 Robotaxi 平台運營經驗的特斯拉。
但就像特斯拉的絕大多數宏偉計劃一樣,其殺入 Robotaxi 的目标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 Cybercab 是不是能夠順利完成生產目标,又是否可能讓如此激進的無人駕駛配置通過交通安全要求順利進入市場。
而即使特斯拉不用 Cybercab 來打開 Robotaxi 市場,其傳統車型也會面臨很多麻煩。比如美國各個州對無人駕駛的監管力度和法規要求差異很大,大規模的 Robotaxi 商業化落地很難推進,甚至很多地方想要拿到新的 Robotaxi 測試拍照都要大費周章。
而與 Waymo 所代表的穩扎穩打路線不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向來以激進著稱。今年 10 月,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NHTSA)就對特斯拉 FSD 展開了調查。經常性陷入安全質疑,也讓特斯拉一舉衝入 Robotaxi 市場的難度提升了不少。
路線激進,甚至經常性反常識,始終被認為是特斯拉的底色和秘籍。但也要看到,在成功的商業板塊之外,特斯拉也有大量規劃不斷跳票甚至落空。雄偉的 Robotaxi 究竟屬于前者還是後者,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裂變,是唯一的賽點
Waymo、蘿卜快跑和特斯拉,這三大 Robotaxi 勢力在今天的動作,都在展示同一個邏輯: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準備已經成熟,缺少的就是規模化復制為主的商業落地。
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家公司都無法保證極致的安全性,無法承擔超過企業範疇的法規與社會責任。如何在安全、法規與就業的壓力下,推動科技進步即時發生,避免花費了大量成本的無人駕駛成果,最終因為遲遲無法落地而釀成泡沫,已經成為對政策、產業與技術的綜合性考驗,而非單純的企業行為。
不管怎麼說,2024 年透過 Robotaxi 的春風得意,可以看見無人駕駛產業的整體性回暖與成熟。接下來,能夠讓幾百到一千規模的 Robotaxi 車隊,快速裂變成上萬甚至十萬,才是頭部企業之間唯一的賽點。
Robotaxi 三國殺的真正勝負,可能無關于直接的企業競争,而是關于一家企業如何迎接社會的壓力與輿論的質疑,如何應對漫長時間帶來的海量成本消耗。
好在最後揭曉勝負的時間,應該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