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把玩家文化變成節日,《三角洲行動》“猛攻”IP塑造能成功嗎?,歡迎閱讀。
" 收手吧阿祖,外面這次全是洲彥祖。"
4 月 24 日,《三角洲行動》發布了 " 猛攻節 " 宣傳片,每一位玩家都成了這段視頻的主角——視頻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西裝革履的真 · 吳彥祖拿出小鏡子,欣賞自己冷峻的面容,彈幕瞬間飄來一片 " 我帥得要命 "。
天呐,這簡直就是我
時間倒回去年 9 月,《三角洲行動》開放注冊,官方順勢請來吳彥祖出鏡代言," 洲彥祖 " 文化就此迅速蔓延,滿足了每位玩家 " 成為吳彥祖 " 的欲望。如果你在遊戲中留意過右上角的擊殺列表,經常會看到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籍貫具體到街道的 " 吳彥祖 " 們互相對射。
但 " 猛攻節 " 又有些不太一樣。我本來以為,這次活動只是 " 洲彥祖 " 重制版,但我顯然低估了它。這次,連阿祖都只能算是個陪襯的綠葉。宣傳片真正的王炸,是吳彥祖跳上一輛小車,用大喇叭突然高呼一聲直貫雲霄的 " 猛攻 "。
然後,整個視頻就 " 炸 " 了。
猛!攻!
彈幕壓力測試現場
我習慣開着全屏不透明彈幕看視頻,那一刻,整個螢幕全部被 " 猛攻 " 的回應擋得密不透風。就算你不是這款遊戲的玩家,也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狂歡氛圍——而如果你正好是《三角洲行動》1200 萬日活用戶中的一員,你或許就是親手打下 " 猛攻 " 這兩個字的觀眾之一。
" 猛攻 " 文化
你可能會在網上各種地方頻繁聽到 " 航天基地劉濤猛攻 " 這樣的說法——這句話就來自《三角洲行動》。
讓我們解釋一下:" 航天基地 " 是遊戲中的一張地圖,以激烈的遭遇戰著稱;" 劉濤 " 是 " 六套 " 的諧音,是遊戲中最高等級的裝甲套裝,除了非常貴,幾乎沒有缺點;而 " 猛攻 " 則是搜打撤模式中的一種戰術,和以小博大的 " 跑刀流 " 恰好相反,指衝進核心資源點,和其他玩家進行正面、激烈的戰鬥,主打 " 陽光開朗 "。
這種外人不明所以、圈内人一聽就會心一笑的行話,正是 " 猛攻 " 作為《三角洲行動》遊戲文化的魅力所在——玩家們憑借它識别誰是自己人,并且從中獲得相互連接的愉悅感。
這和那位同名演員沒有任何關系
同時,這句話的精髓顯然在于後半部分。當玩家穿上六套玩命衝鋒時,他們不僅僅是在追求勝利,也是在實踐某種搜打撤遊戲中稀缺的 " 騎士精神 " ——不惜穿上最昂貴的裝甲,也要追求一場酣暢淋漓、不成功便成仁的正面對決。
換句話說,猛攻不僅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對主動進攻、團隊協作、激烈槍戰的追求。
但問題也在這裡,為什麼這群玩家寧願獻祭一套套高級裝甲,也不願意蹲坑當 " 老六 "?為什麼不選擇苟在牆角的陰影裡搜刮半小時,非要把遊戲變成一場零和博弈?——當所有隊伍的帶入金額比地圖中生成的資源還多時,這甚至算得上是一種負和博弈。
紅色的頭盔和裝甲就是 " 六套 "
答案很簡單,《三角洲行動》通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機制,鼓勵玩家采取更為激進、主動的戰鬥方式,從而創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遊戲瞬間。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獨狼玩家,在地圖外圍摸到了一個 9 格大紅。那麼你肯定會立刻 " 站起來打 ",肌肉緊張,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感知力達到頂峰,以超乎常人的速度規劃最安全的道路,向撤離點奔去。在這個過程中,任何潛在的威脅都能引爆腎上腺素。
也正是在這些時刻,玩家才能領悟到遊戲的真正樂趣——那些大紅、曼德爾磚、落單的對手、埋伏的敵人……每當 " 猛攻 " 的口号響起,就像是吹響了衝鋒陷陣的号角。
《當獨狼玩家摸到 9 格大紅之後》
當然,遊戲的經濟系統也或多或少造就了這種風格。我想說的是,在 " 三角洲 " 的戰場上,随時都會出現讓玩家興奮和激動的玩法元素。當玩家們說到 " 猛攻 " 時,他們說的是自己在遊戲中衝進高資源區,擊敗對手,完成任務、挑戰 Boss 等等一系列閃光時刻,幾乎濃縮了遊戲的所有核心魅力。
提到一個產品背後的 " 文化 " 時,我們實際上是指一群人在共享興趣、特定領網域或社會群體中形成的獨特語言、行為習慣、價值觀念,以及由此產生的身份認同。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由共同的經歷和互動編織而成的意義世界,是人們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遊戲文化不是短時間内就能人為生造出來的。一款遊戲想要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必須滿足不少條件。
" 猛攻 " 是在玩家與遊戲長期互動、共同成長中自然演變出來的
首先,它得足夠成功,吸引大量的玩家參與其中。只有玩家基數足夠龐大,才有可能衍生出多樣化的玩法、交流方式和故事。其次,這些玩家還得真心實意地喜歡這款遊戲,願意花大量時間,在遊戲裡探索、交流、創造。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基于共同的遊戲經歷和感受,逐漸形成一些獨特的東西。
總之,只有那些真正優秀,真正 " 有活 " 的遊戲,才能產生自己的遊戲文化。所以,你能看到,《三角洲行動》的 " 猛攻 " 符合 " 遊戲文化 " 形成過程中的每一點。用戶群大、遊戲質量高,用戶積極投入,相互認同,遊戲氣氛良好……綜合下來,玩家就會自發創造和傳播 " 文化 "。
不過具體到這個例子," 三角洲 " 的運營團隊做得比大多數產品還要多一點兒,他們主動地發現,并試圖引導玩家社群中萌生出的 " 文化因素 ",使其成為《三角洲行動》IP 塑造的一部分。4 月 29 日開始的《三角洲行動》" 猛攻節 ",就是琳琅天上的一次積極嘗試。
" 猛攻節 " 并非心血來潮,而是精心選擇五一這個節點,通過造節,主動引導玩家自發形成的猛攻文化,與玩家合力,把遊戲文化的影響放到最大。
造節行動
" 猛攻節 " 的造勢從很早就開始了,幾天前,4 月 24 日上午 10 點,《三角洲行動》" 猛攻節 " 的預熱宣傳片準時上線。10 分鍾之後,這條視頻被推到了許多玩家的 B 站首頁。當我看到的時候,視頻畫面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彈幕覆蓋。
除了 " 猛攻 " 的主題之外,宣傳片幾乎每一秒都巧妙地嵌入了各種梗和彩蛋。從吳彥祖的出現、掏鳥窩、紅狼的經典滑鏟動作、" 天空屬于哈夫克 ",到睡夢中還要念叨着 " 非洲之星 " ……這些元素正是《三角洲行動》造節的核心。
玩家在視頻中挖掘出了許多梗
不僅是将這些元素呈現在宣傳視頻中,官方還宣布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每位玩家都将有機會在遊戲中重現宣傳片中的經典鏡頭——遊戲中将添加特殊的紅品質物資 " 吳彥祖之鏡 ",檢視時鏡子裡映出的永遠都會是吳彥祖的臉。完全可以預見,未來有多少主播會在打出天秀操作之後對鏡自賞,陶醉其中,又或者在沉迷自己的盛世美顏時,被對手抓了 Timing 一槍爆頭。
沒錯,我帥得要命
這些元素本身把集中在玩家群體中的 " 文化模因 " 扶正,用官方的力量把玩家群體自創的符号烙印在遊戲中。這和 " 簡單找明星代言 " 性質完全不同。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遊戲文化,而這種文化反過來又會為整個遊戲 IP 的建設提供滋養和支持。
就像 " 吳彥祖之鏡 " 那樣,猛攻節不僅是用一段視頻去展示一個 " 梗 ",告訴玩家 " 我有在好好聽你的聲音 ",而是把玩家文化化為遊戲中可玩可感的實際内容。實際上,猛攻節真正能體現 " 猛攻 " 精神的地方,在于它采取了一系列設計措施,為猛攻玩法提供了具體的優化方案。
在 " 烽火地帶 " 裡,每局遊戲會空降 5 輪攜帶高價值物資的保險小隊,活動期間還會贈送 21 張裝備券,讓玩家節日期間擁有穩定的裝備來源,可以放心大膽地 " 猛攻 "。在 " 全面戰場 " 中,官方開啟突擊幹員專屬的霰彈亂鬥玩法,還贈送 14 張軍功保護卡和 7 張軍功倍增卡,同樣讓遊戲節奏變得更加激烈。
讓超雄老太傾家蕩產
這種設計就像一輛熱鬧的樂隊花車,老玩家在車上狂歡,也能吸引更多新玩家玩家參與到這場節日中,理解猛攻,嘗試猛攻,最終成為猛攻文化的一部分。
當很多遊戲還在将 " 傾聽玩家聲音 " 作為公關話術使用時,《三角洲行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他們不僅限于宣傳,而是讓遊戲向着玩家期待的方向做出改變。
玩家玩 " 彥祖 " 梗,他們就把它做成特殊道具和幹員皮膚;玩家發明猛攻玩法,他們就專門圍繞它做一個節日。對于射擊遊戲來說,武器設計——尤其是武器皮膚設計,是遊戲的核心。而這次官方借助 " 猛攻節 " 中的 " 硬核文化 ",順勢回應玩家需求,推出一系列寫實化的武器外觀,并承諾将開展長期活動,免費贈送。
利用富有傳播力的流行内容吸引玩家的注意,再通過扎實的機制優化确保玩家能夠盡情享受 " 猛攻 " 玩法,這正是《三角洲行動》能夠引導玩家文化、塑造品牌 IP 的關鍵。
這下人人都是吳彥祖了
當然,實際上,引導玩家的前提是擁有大量熱情投入的玩家,能夠推出 " 猛攻節 " 的前提是玩家們自發地選擇了 " 猛攻 " 這個詞,而能夠把 " 猛攻 " 變成一個盛大的節日,也意味着《三角洲行動》擁有着一流的 IP 共識、遊戲品質,以及由此帶來的玩家共鳴。
高光時刻
聊了那麼多文化、IP、記憶這種詞,現在,我想說說關于《三角洲行動》的個人記憶——實際上,"IP" 本質上也是 " 一群人的共同記憶 ",它是由無數個瞬間、無數句黑話、無數個回憶積累而來的——那些由玩家在地圖中觸發的場景壯觀的實時大事件,會成為他們在每局遊戲中的記憶節點。我們現在看到的 " 文化 ",是由無數個個人記憶一起組成的。
遊戲設計師喜歡把這些節點稱為 " 高光時刻 ",一定程度上," 猛攻節 " 同樣也是 " 高光時刻 " 理念的拓展。項目組并沒有只把它當成一個面向玩家發放福利的慶典活動,而是抓住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當然它也有那些送槍皮、資源、請吳彥祖站台的福利,也很熱鬧,很絢麗,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在沒有忽視每一位玩家感受的同時,也意識到了 " 三角洲 " 玩家的集體形象。
攀升 D 點尖塔倒塌(圖片來源:B 站 @子時遊戲)
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三角洲行動》和 " 猛攻文化 " 會一直陪伴這些玩家。我完全相信猛攻節會成為 " 三角洲行動 "IP 建設的重要一環,甚至會成為一個展現《三角洲行動》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節點,并承載着許多我們 10 年後依然會津津樂道的東西——有的人在進入猛攻節後,看到滿地跑的 " 猛攻彥祖 ",這很好;也有的人可能最後記住的是 " 猛攻 " 的氛圍,很久以後,他依然能夠回憶起那種激烈的情感。
玩家的熱情,還有官方的支持和引導,這就是把 " 玩家文化 " 變成節日的要素。剛剛過去的 " 猛攻節 " 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 猛攻 " 都會成為玩家口耳相傳的詞語。不過,玩家只需要好好地玩遊戲,熱情地抒發感想,而想要讓玩家的智慧和熱情結晶更持續、長久地存續下去,項目組需要做的事情就多了。遊戲需要持續保持活力,項目組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清晰的構想。
截至發稿數據,抖音 " 猛攻節 " 相關話題播放量已超過 2.8 億,并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對于《三角洲行動》遊戲而言,這是遊戲上線幾個賽季以來,玩家熱情達到頂峰的重要時刻;對于整個搜打撤品類而言,這或許也是第一個規模如此宏大的玩家節日。你可以在互聯網各種地方——論壇、視頻網站或者短視頻平台,又或者你所在的各個群裡——看到猛攻節的消息。
玩家對官方玩梗造節的熱情呼應
不少玩家在社交媒體曬出新開到的 " 大紅 ",分享 " 猛攻 " 帶來的喜悅;有人在視頻評論區和官方一起玩梗,逐幀分析吳彥祖在猛攻方面十分專業;還有人開麥 " 怒噴 " 吳彥祖之鏡的設計毫無新意——他說自己 " 每天起床都能在鏡子裡看到一樣的畫面,早看膩了 ",引發評論區陣陣揶揄……
從實際效果來看,《三角洲行動》有着既了解玩家想法、又尊重社群的表達方式,同時也對自己想要展現的遊戲文化有着深入地理解。" 猛攻節 " 不僅是對《三角洲行動》遊戲文化的一次大規模展示,它也表明了遊戲未來的發展走向:《三角洲行動》不只是一款遊戲,更是一個與玩家共同成長變化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遊戲會根據玩家的需求和文化做出改變。
我相信,通過 " 猛攻節 " 這個聲勢浩大的開場,琳琅天上可以切實地引導着玩家和自己一起,讓《三角洲行動》朝着 " 長青 " 的方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