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這麼冷的上半年,影視公司掙到錢了嗎?,歡迎閱讀。
上下中遊同喜悲
文|端水
編輯|劉南豆
總票房下滑 90 億,慘淡的暑期檔結束不久,各家影視公司發布中期業績報告,大面積的業績下滑,仍在不斷提醒着這個行業:今年的電影市場很冷。
毒眸整理了 13 家電影行業上市公司的财報數據,以一窺上半年整個市場的實際效益。
去年在疫情後影視業大復蘇的背景下,行業内的多數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到了今年,與整體電影市場遇冷相對應的,是營收的縮減與利潤的收窄。光線與上影表現穩健,在兩個指标上均維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其中光線以 4.73 億的淨利潤在諸家電影公司中名列第一,并實現同比增長 133.14%。除了這兩家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都面臨業績下滑的情況。
營收排名前三依舊是被萬達、貓眼與中影這三家業内龍頭企業所占據,但三者都遇到了盈利的縮水。萬達以 62.18 億的營收領跑全行業,市占率為 16.9%,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穩定。但另一方面,其淨利潤跌幅卻達 73.18%,降至 1.13 億。在淨現金流方面,上半年降至 -2.66 億,同比降幅達 122%。
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剩餘的各大内容制作和院線經營公司也必然受到整體市場萎靡所帶來的衝擊。去年因《滿江紅》大爆而拉動收益的歡喜,今年淨利潤縮減 122%,虧損 8900 萬。而博納,盡管淨利潤同比有所增加,但依舊迎來第三年的連續虧損。至于金逸與幸福藍海等院線公司,也出現較大幅度的營收下滑與虧損。
根據拓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内地總票房為 237.73 億,同比下降 9.5%;觀影人次為 5.48 億,同比下降 9.27%。大盤縮減,爆款稀缺,觀眾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實。電影行業也與這樣的市場冷感不斷對抗着,當冰點再臨,法寶失效,電影公司再一次站在進退兩難的十字路口之間。
(數據來源:拓普數據)
爆款稀缺拉不動收益
票房下滑、爆款内容的供給不足,當然是導致各個公司收益下滑最直觀的原因。
拓普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票房為 163.52 億,占據上半年總量的 68.8%。自春節檔後,市場持續低迷,除了清明檔憑借兩部進口片拉動大盤上漲、創下檔期記錄以外,電影市場鮮少在春節檔之外再找到自己的高光時刻。
(數據來源:拓普數據)
上半年票房前五的影片,均有中影參投出品的身影。而根據中影半年報顯示,其主營的五個業務板塊中,創作業務板塊,即項目開發生產方面的營收縮減幅度最大,為 2.79 億元,同期下降 57.64%,毛利率也較去年減少 9.02%。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貓眼的半年報中。貓眼在票房前五的影片中占據三個席位。而其上半年營收約 21.71 億,同比下降 1.2%。降幅雖小,但根據其細分板塊顯示,這部分收入減少均源于娛樂内容服務部分收入縮減。該板塊收入由 11 億減少為 10.24 億,同比下降 6.9%。而财報中也提到,整體收益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其參與影片票房總量的下降。
(數據來源:貓眼娛樂半年報)
對于上述兩家全產業鏈布局更為明晰、上下遊業務協同更為成熟的公司而言,内容板塊帶來的收益波動雖是清晰可辨,但終歸總體抗風險能力更大,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爆款缺位所帶來的影響。
而以電影制作生產為主的幾家公司,則更依賴押中頭部影片。
去年,靠一部《滿江紅》大爆的歡喜傳媒,在 2023 上半年實現五倍的營收增長,淨利潤達 4.01 港币。憑借爆款影片扭虧為盈,到了今年,歡喜則因 " 押錯寶 " 而虧損。由歡喜主控的《紅毯先生》,制作成本達 2.6 億元,上映前呼聲甚高,最終卻在春節檔折戟。二次上映後也反應平平,盡拿下票房為 9422 萬,尚未破億,面臨着極大的虧損壓力。另一部重磅影片《朝雲暮雨》也遭遇嚴重的虧本,該片制作成本約一億,而票房則不到兩千萬。
《滿江紅》劇照(圖源:豆瓣 )
于是,歡喜上半年營收縮減 17.3% 至 1.15 億,淨利潤縮減 122%,虧損 8900 萬。剛剛上映的《刺猬》趕上暑期檔的尾巴,拿下 1.29 億的票房,成績也并不出眾。目前,歡喜還手握着陳可辛執導的《醬園弄》,不知能否扳回一城。
而光線則是一個反面,上半年營收為 13.34 億,淨利潤 4.73 億,二者的增幅均超一倍,繼續彰顯着自身業務模式的穩定性。據公司财報表示,報告期内,電影劇集板塊的收入與利潤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數據來源:光線财報)
光線上半年參與了四部影片,包括《大雨》《第二十條》《草木人間》《掃黑 · 絕不放棄》,加上去年上映并有部分票房結轉的影片,總票房約為 28.13 億。而其中,由光線主控、在春節檔拿下 24.54 億的《第二十條》,為其收益貢獻良多。此外,光線布局已久的劇集板塊,終于也成為總體收益的補充。《大理寺少卿遊》和《拂玉鞍》的上線,為其帶來 2.34 億的收入,毛利率達 37.72%。在上半财年,光線總體的成本增幅不小。營業成本同比增加 89.05%,除了新計入的電視劇板塊以外,電影業務的營業成本上漲 48.5%,足見光線在内容投入上的決心不小。
投注爆款影片,目前來看,依舊是内容公司未來的目标。在市場口味愈加變換莫測時。
降本更為迫切
實際上,與光線的大力擴張相對應,大部分内容公司則正在考慮如何縮減成本。
比如博納,總體營業成本同比下降 28.39%;其中宣發環節的銷售費用縮減最多,下降了 99.98%。在上半年度,博納除了參投了一部《飛馳人生 2》以外,總體而言表現平平。其餘參投的項目,如《狗陣》,以及暑期檔的《傳說》和《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在票房上均面臨不同程度的失利。
(數據來源:博納财報 )
而博納的電影投資板塊,營業成本也下降 71.86%。今年的博納,似乎逐漸遠離前幾年的主旋律商業大片的策略。在市場萎縮、觀眾熱情不再的當下,再次斥巨資打造 " 長津湖 " 式影片,已成一種重負。
在降本方面取得更顯著成效的是華誼兄弟。華誼兄弟跨期參與的影片包括《非誠勿擾 3》《志願軍:雄兵出擊》《一閃一閃亮星星》,累計票房 16.72 億元。而上半财年,其餘主控或參投的影片還包括了:《屋頂足球》《狗陣》《來福大酒店》,成績皆不是很理想。公司的總體營收同比下降 9.5%。然而淨利潤卻增長 117.31% 至 0.25 億。
這部分利潤主要得益總體經營成本的下降,同期減少了 48.48%,其稱主要是由于版權收入成本較低而導致。而在細分板塊内,占比最大的影視娛樂,營業成本同比下降 48.3%,對整體的成本控制貢獻良多。
(數據來源:華誼兄弟财報 )
比起選中爆款影片,如今的市場行情下,縮減成本的确是更具普适性的生存手段。而暑期檔的成績想必也會讓電影公司以更慎重的态度參與到下半年的競争中。
院線公司營業難
整體大盤縮水的情況下,院線等終端市場也無法免受波及。根據拓普數據顯示,上半年的放映場次增長 13.1%,然而觀影人次卻下降 9.3% 至 5.48 億,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也低于 2021 年的 6.81 人次。而場均人次和上座率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一二線城市的下降幅度最大。在兩個指标上,一二線城市同比減少均超過 20%。
爆款口碑大片的減少,自然也造成了觀眾流失,而以院線經營為主的上市公司在上半财年也迎來了營收與淨利潤的雙重下滑。
先看市占率最高的萬達。貓眼數據顯示,截止九月五日,萬達影投名列第一,全年綜合票房為 52.65 億,人次達 1.14 億,領先第二位的橫店影投三倍有餘。萬達放映收入同比減少 9.96%,在一種院線公司中降幅不算很高,但該板塊的毛利率卻降至 2.46%,院線盈利愈發艱難。
而其餘放映業務占比高于六成的院線公司,也遇到放映業務的萎縮。其中幸福藍海情況更為窘迫,總體淨利潤下跌 724.24%,虧損 0.297 億。而放映板塊的收入,毛利率為 -11.09%。電影院不僅僅是難賺錢,更滑向了虧錢的一端。
如前文提及,萬達上半年的淨現金流大降。而除此以外,各個院線公司也面臨不容忽視的現金流收縮。上半年度,幸福藍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約為 0.68 億,同比下降 56.59%;金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 1.06 億,同比下降 55.37%。資金周轉也成為院線公司的一大問題。當票房收入不斷萎縮,院線公司也不得不加快尋找解決之道:降低經營成本,重新吸引觀眾走入影院,或是拓展新業務以降低整體風險。
近年來,各家公司均在布局輕資產占率,由直營影院轉向輕資產影院。這樣優化經營成本,增加資金流轉的方法還在繼續。以萬達為例,其财報顯示,為了減少資本支出,保證現金流穩定,"2022-2023 年影院建設項目 " 取消 26 家,重資產影院擴張速度進一步放緩。而降本,也成為院線公司的重要關鍵詞。萬達提及将對 390 家影院進行 RGB 激光改造,提高放映質量以外,将降低影院運營成本。
但是成本控制也很有可能趕不上營收降低的速度。從各個公司的财報顯示,放映板塊的成本下降的幅度均略大于營收縮減的程度。剛結束的暑期檔也釋放出對于院線公司而言較為悲觀的信号:觀影總人次的大幅下降,從去年的 5.05 億降至今年 2.85 億,觀眾的持續流失已不可避免。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繼續以院線為中心開拓新業務,也是院線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
萬達财報中顯示,其第二營收來源為商品及餐飲銷售板塊,毛利率為 60.96%,在各個業務板塊中較為突出。此類電影衍生品與餐飲也會是其未來拓展的方向。萬達還提及,未來試圖結合電影 IP 打造一系列線下主題活動及開發衍生品,尤其将目标對準年輕消費者。院線終端也在考慮如何年輕化。
而金逸則繼續擴展金逸電商矩陣,借助自營電商拉動售票。金逸财報稱,其線上自營渠道已成為第二達影票交易渠道。同時挖掘非票業務收入,發展各類網紅產品、IP 衍生品等。盡管從總體業務份額上來看,次要業務的收益顯然是杯水車薪,但一定程度上還是優化了整體營收情況。
尋找利潤增長新方向
對于全行業而言,當電影已經越來越不賺錢,開拓其他業務鏈是少數的自救方式之一。
内容公司在此前便選擇抓住短劇的風口,進入這一市場的争奪中。華誼兄弟設立 " 華誼兄弟火劇 " 廠牌,已于閱文和中文在線展開合作。預計九月上線的《鴻天神尊》,與阿裡巴巴 ideaLAB 創新實驗室聯合,使用 AI 與實景的合成方式制作。而博納出品的科幻短劇集《三星堆 · 未來啟示錄》已在七月上線,該劇是國内首部完全由 AI 技術生成的短劇,但播出後反應平平。兩家公司的短劇板塊布局,尚未在财報中有所反映,至于其帶來的收益效果如何,也還有待觀察。
(數據來源:儒意财報)
(數據來源:萬達财報)
另一邊廂,儒意萬達在遊戲賽道上的布局,已經初現成效。
上半年,儒意在線上遊戲服務板塊,營收達 8.65 億,同比增長 21 倍,占總營收的 47.01%。從。該板塊收入遠超于電影内容板塊。早在 2022 年,儒意便推出遊戲品牌景秀,為公司貢獻收益良多,2023 年遊戲業務收入達 4.46 億,同比增長 703%。今年,儒意收購了《紅色警戒 OL》背後的項目團隊有愛互娛,将在遊戲板塊中進一步擴張,布局影遊聯動。
萬達旗下的重點遊戲產品《聖鬥士星矢:正義傳說》今年一月在日本地區上線,帶動遊戲板塊業績大增長,營收同比上升 100.19%,毛利率達 58.51%。在遊戲方面,萬達主要策略是經典 IP+ 出海,在海外市場挖掘老牌 IP 的價值。
(圖源:微博 @聖鬥士星矢:正義傳說)
除此以外,上影大力推動 IP 的開發與運營,光線繼續布局劇集賽道等等。圍繞着影視内容陣地,試圖拉動一些利潤的增長空間。
當電影院留不住觀眾,也自然留不住資本。但無論對于不斷鋪設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亦或是板塊集中的公司而言,仍舊不能避免與整個影視行業共沉浮。在暑期檔過後,下半年市場還會出現拐點嗎?面對又一個寒冬,影視業還在等待回天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