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夏季戶外徒步露營,如何防範蜱蟲叮咬?,歡迎閱讀。
夏季是蜱蟲咬傷的高發季節。蜱蟲靠吸食血液為生,通常在草葉和灌木上等候覓食,當人和動物經過時,挂到身上,伺機吸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愛華提醒,蜱蟲吸血時可給人體注入麻醉劑、止癢劑和抗凝血劑,無痛癢感,所以人體經常感受不到,戶外徒步、露營、公園休閒時應警惕蜱蟲叮咬。如果吸血的蜱蟲攜帶有病原體,人體會有感染 " 蜱蟲病 " 等疾病的可能,在被蜱蟲叮咬後幾周内出現皮疹或發燒,要及時就醫。
" 蜱蟲病 " 醫學上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所引起的新發傳染病(SFTS)(簡稱發熱伴),主要通過一種叫長角血蜱的蜱蟲叮咬傳播,極少情況可通過密切地直接接觸患者血液或者分泌物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鄭愛華介紹,該疾病于 2009 年首先發現于中國,現在在我國絕大多數省份均有病例報告。目前大部分病例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遼寧、浙江、江蘇 7 個省。2021 年北京在門頭溝區報道了第一例病例,2023 年在平谷和通州均有病例出現。
蜱蟲病的潛伏期大概為 1 周~2 周,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 38 ℃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 40 ℃以上,部分病例熱程可長達 10 天以上;伴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查體常有頸部及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腫大伴壓痛、上腹部壓痛及相對緩脈。血常規檢測可以發現白細胞和 / 或血小板進行性下降。少數病例病情危重,會出現意識障礙、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髒器功能衰竭死亡。鄭愛華表示," 該病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采用廣譜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顯著,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但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症等提示病重,預後較差。近十年的統計結果顯示病死率約 5%。"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多發于春夏季,高峰在 6-10 月,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地帶的農村,呈高度散發,有向平原和城市蔓延的趨勢。" 研究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野生刺猬,病毒可以通過長角血蜱的叮咬從刺猬傳播給人。" 鄭愛華介紹,該病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居民和勞動者以及赴該類地區戶外活動的旅遊者感染風險均較高,中老年人是主要發病人群。長角血蜱在北京廣泛分布,遠郊山區、近郊的平原密度都很高,在城區的公園和小區也有刺猬攜帶蜱蟲或遊離蜱。除當地農民外,戶外徒步、露營愛好者,城區的園林工人,公園休閒的市民和寵物等應該提高警惕,避免蜱蟲叮咬。
" 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不要徒手擠壓蜱蟲,試圖拔出;也不要用火燒,用煙頭燙或抹指甲油、凡士林等。" 鄭愛華介紹,正确的處理方式是,用尖頭鑷子盡可能靠近皮膚表面夾住蜱蟲的頭部;用穩定、均勻的力在垂直于皮膚方向把蜱蟲拔出,拉出過程不要扭動或猛拉,避免把蜱蟲捏碎或扭斷頭部;檢查蜱蟲的頭部是否完整,如果完整拔出,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即可;蜱蟲可以保存在密封的小瓶子裡,以備就醫時,供醫生診斷用;如果發現蜱蟲頭部留在皮膚中,要及時就醫,防止感染。" 如果在去除蜱蟲後的幾周内出現皮疹或發燒,請及時就醫,并一定要告訴醫生最近被蜱蟲叮咬、叮咬的時間以及被蜱蟲叮咬的地方,并盡可能攜帶叮咬的蜱蟲。"
如何防範蜱蟲叮咬?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居民,盡量減少進入雜草和灌木叢,平時要注意清理和殺滅家居環境中遊離蜱和飼養家畜身上附着的蜱。
避免在蜱類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同時做好個人防護,如穿長袖長褲,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附着;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避蚊胺是抗蜱較為有效的藥劑。
回家後及時洗澡,淋浴有助于洗掉未附着的蜱蟲。檢查腋窩、腹股溝、頭皮、頸部、腰部及腳踝下方等皮膚褶皺、薄弱部位有無蜱附着。并及時檢查衣物、鞋襪是否攜帶蜱蟲。
如果同時攜帶寵物,需及時檢查寵物耳部、腹股溝等部位有無叮咬的蜱,如有,使用尖頭鑷子去除,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寵物身上的蜱蟲或其他寄生蟲并進行擠捏。
除防範蜱蟲叮咬外,醫務和陪護人員接觸患者時也要采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及被其污染的環境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