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開學回頭看,寒假做的計劃,多少打水漂了?,歡迎閱讀。
Biu 媽
成都老母親 松弛感雞娃
打開視野,雞娃不内卷
培養底層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你們好,我是 biu 媽!
今天是很多數娃寒假的最後一天,臨開學才趕完作業的親們,舉個手、點個贊,說不定有很多同胞。
但作為一個天天給大家唠叨閱讀的老媽子,今天更想問的一句是:你家寒假的閱讀計劃完成了嗎?
插播一句,biu 媽已經準備新學期給大家好好講閱讀規劃啦,記得預約直播!
我還給大家拉了個【大閱讀專項群】,我下周會在群裡發放很有用的語文學習内部資源。
回復 " 大閱讀專項群 " 拉你入群
問了一圈兒身邊的朋友這個問題,甚至好幾個媽媽,不約而同地回了我一個字:啊?
馬上要開學了——
說好的放假最适合啃大部頭了呢?
說好的從這個假期開始好好整閱讀呢?
寒假前好多姐妹都找我要過書單呢!
此時此刻,放假前收藏的 " 寒假必讀書單 ",多少顯得有點尴尬了啊……
但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我聽到過家長關于閱讀最多的 " 抱怨 " 是,閱讀時間不夠,娃不配合,所以根本讀不完,寒假又在過年,不确定的事兒太多了,更讀不了啥。
到底什麼偷走了娃的閱讀?讓我來掰一掰孩子" 閱讀的三大幻覺 "。
1
All About Reading
想娃自覺 = 讓娃躺平
其實都不光是閱讀了,帶娃的最大幻覺,就是覺得孩子可以自覺完成學習任務。
我們這代人吧,多少都有點心理負擔,總覺得小時候被父母管得太嚴,回憶裡滿滿童年陰影,總想在自己娃身上彌補童年,而且總有磚家的聲音冒出來:大人管得越少,越能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于是很多家長抱有一絲僥幸——
覺得只要尊重娃兒、" 用愛發電 ",她們就會被 " 感化 ",熱愛學習,主動探索,自主閱讀……
但現實中,只要你不提醒,娃就真的可能不寫作業,老師要檢查的都這樣,更何況 " 連作業都算不上 " 的閱讀任務。
那怎麼辦,當然靠外力插手啊!
你以為不管娃,娃就能自覺了,實際上就得管,娃才可能走向自覺。
講真,過去的一周 biu 一直在跟着我上班,這簡直是她最自覺、閱讀效率最高的一周,閱讀量比過年前我上班、她在家時,不說高出十倍,少說也有三四倍。
為啥,還不是因為 " 外力 " 太多了!
一是外人多
年前在家只有奶奶陪着,撒個嬌、賣個萌,就能玩上 ipad,我家奶奶算是很不錯了,還能盯着她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但閱讀,祖孫倆都沒當回事。
跟我上班情況就不一樣了,媽媽本來就難糊弄,還要面對一辦公室 " 雞娃老手 " 們。
叔叔阿姨們都熱情如火,誇她乖、愛學習,都來關心作業做完沒有,還給她推薦适合的好看的書。
一同操作下來,biu 被誇得暈暈乎乎的,裝也要裝出愛非常學習的樣子。
二是課不少
早上跟個英語 1v1 閱讀課,老師很溫柔:"let ’ s read the sentences!"
午飯後跟學而思大閱讀的伴讀課,老師也細心:" 咱們把這段動詞都圈兒起來,想想哪些動詞用得妙?"
我們辦公室有個 mini 錄音棚,biu 一到 " 上課 " 時間,就抱着 ipad 自己鑽進去,安安靜靜的。團隊夥伴們和我開玩笑:" 給孩子一天安排兩個課,是不是有點過了?"
我怼回去:那我一直盯她?我沒有工作嗎?不讓她上課,她才無聊呢,人家老師都是漂亮姐姐,而我只是老媽子!要是沒這倆課,假期閱讀更完蛋。
三是環境好
作為一個教育團隊,我們辦公室最多的是啥啊,除了教具就是書,這個書,還要包括好多練習冊、教材、原版書,口水書就少多了……
簡直沒有啥沒有好 " 玩 " 的啊!再加上媽媽不讓看短視頻,大家又 " 縱容 " 她 " 翻箱倒櫃 ",小姑娘就……只能看書玩啦!
現在你明白娃自覺閱讀的三要素了吧?
要人盯着,要彩虹屁,最好還沒啥好玩的幹擾。
2
列個書單 = 沒有計劃
我經常在文章裡誇 biu 的班主任,這麼重視閱讀的班主任老師真難得。
不但要求給娃兒們做的閱讀記錄,還要一周記七天,還要寫上每天讀了多少頁她甚至還要收上去 " 批改 ",要是老師覺得娃讀得太少、娃讀的書有問題,還給家長發短信問清楚!
▲ 被批改過的閱讀記錄,展示好多次了,懶得拍新的,還在一直記錄中
班上好多娃的閱讀量,就是這樣被老師 " 逼 " 出來的。
要知道好多老師,就是放假前、開學後發個 " 課外閱讀參考書單 ",娃讀不讀,讀得怎麼樣,老師不堅持,那就全靠天意,哦不,全靠家長。
這裡插播一句,前面為啥我提到,萌的英語閱讀上 1v1,語文卻要跟學而思大閱讀呢?因為學而思的班主任是真的把自己當班主任啊,不做作業、任務不落實就微信連環 call,有這毅力,啥任務完不成啊。
可是這個寒假吧,我們老師大概覺得孩子們習慣已經養成了,不規定記錄了,也變成了書單。
四本書,也不是很多字,一個多月的寒假呢,有啥讀不完的?再說了,必讀只有兩本呢,其他的下學期繼續讀也行。
結果就是,前幾天問了好幾個熟悉的家長,說的都是出奇一致——
哎,所以我現在也不咋喜歡寫書單文,或者寫出來的也很無趣——
第一個原因就是,我知道如果不把閱讀計劃至少細化到每一周讀什麼、讀多少,并且有個外力讓計劃落實下去,基本就等于沒有閱讀計劃。
别說娃,就算是家長也有這兒、那兒的理由,讓這個計劃進行不下去。
至于第二個原因嘛,那就要說到三大幻覺的最後一點了。
全靠興趣 = 沒有意義
很多時候,我也很想好好寫寫那些特别的、驚豔的小眾好書。但我發現,好多娃兒基本的閱讀量、閱讀力有限,有些書用不到。
閱讀速度慢,沒時間發展興趣
我之前也糾結過 " 老師推薦的必讀書沒意思咋辦 ",這種問題。是一個牛娃媽點醒了我:就那幾本,不是兩天就看完了麼,别的時間愛讀啥讀啥啊?
你看這種情況下,閱讀興趣才有發展的空間!
見識少了,分辨不出好壞
就好像看到形容一個池塘 " 像莫奈筆下色彩 ",有些沒見識娃他不認識莫奈,讀的書也少,就會想這啥玩意兒啊。
而見識多的娃,要麼他認識莫奈,腦子裡能想起來印象派的畫,就知道這比喻很美;要麼他讀過很多真正好的文字,會識别出這個可能比喻可能很好,主動去搞清楚莫奈是誰,為啥這麼寫。
不要考驗人性,不要考驗娃的興趣
作為半個童書圈的教育人士,我只想說現在的圖書市場,真令人擔憂。口水書泛濫,粗制濫造得很,有些書和短視頻也沒高級到哪兒去。
人的本性就是貪玩、貪刺激。全憑興趣,你信不信三年級娃就自己去找《霸道總裁愛上我》來看,或者天天就抱着披着科普皮的 " 穿越小說 " 猛刷(還要把很少的知識部分跳過)。
問就是 " 你要尊重我的閱讀興趣 ",你怕不怕?
指望娃的閱讀,只憑興趣讀着讀着,自然而然就 " 好了 ",這就好像打遊戲抽卡,雖然有保底機制,但誰知道要抽多少發、氪多少金,才能等來娃開竅。
所以啊,不如老老實實盯着娃,先讀點經典名著保證基本的營養,再看點經典科普增長見識,這樣的孩子,底線高啊。
EASTWEST
好了,再寫下去就變成喪氣話了,咱們就是先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嘛。反正寒假也是過年嘛,孩子玩了至少收獲了開心。
但開學了,别繼續拿 " 時間緊 " 當借口,繼續忽略閱讀了。學期中時間是緊,但孩子也更配合啊。
我們不能被 " 靜待花開 " 的雞湯騙了,真正的園丁都知道:
不在冬天松土施肥,春天只能收獲一院子蒲公英;
不幫孩子搭建閱讀腳手架,自由生長出來的可能是歪脖子樹。
不搞廢話了,咱就是說——怎麼一年讀透百萬字,biu 媽下周在直播間,準備給大家上強度了!不見不散!
也歡迎大家到【大閱讀專項群】來,我下周會在群裡發放很有用的語文學習内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