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劉亦菲楊采钰、王珞丹白百何,娛樂圈的替身文學,是機會還是阻礙,歡迎閱讀。
白玉蘭要開始了,競争出現端倪。
實力派的宋佳、殷桃、闫妮馬伊琍等各有機會,流量則是花開兩朵。
一朵是楊紫,她憑借《國色芳華》,聲量極大,但從往年的情況看,這種超大流量的年輕演員,獲大獎的似乎并不高。
另一朵則是劉亦菲,陳金飛制作她主演的《玫瑰故事》從選角到故事本身,再到後期營銷完全是為劉亦菲量身定做。
此前也已經拿下了幾個極具分量的大獎,此次更被看作獲獎大熱門。
甚至有不少粉絲稱這是劉亦菲給白玉蘭抬咖。
劉亦菲出道以來,這大概是她離三大獎最近的時刻。
她出道即巅峰,但中間沉寂了許久,一方面是因為她專攻國外的電影,另一方面是她背後的紅星塢公司中間籤了另一個與她神似的女演員,楊采钰。
楊采钰甚至被稱為二菲。
同樣的氣質,神似的外貌,甚至比她更靈一些的演技,還有更青春的面孔,一般情況下,都會傾向于新人。
這在娛樂圈并不罕見,一個公司往往喜歡同一類型的演員。
唐人公司第一代一姐是關詠荷,而後依次是孫莉、劉詩詩、胡冰卿李蘭迪,都是淡顏,一眼望去,就是一個系列。
巧合的是,這一系列女演員的長相與唐人老板蔡藝侬多少都有些相似。
劉亦菲和楊采钰也是一個系列,她們的經紀公司是陳金飛的紅星塢。
紅星塢曾經只有一個藝人,就是劉亦菲,籤了楊采钰後,也只有兩個。
但一個公司,資源有限,很難同時給兩個相同的演員同樣的資源。
從電影起步,再到《大江大河》《歡樂頌》,楊采钰沒拍過爛片,走的路子與劉亦菲别無二致,一度也被看作劉亦菲接班人。
甚至還傳出了已經定了劉亦菲主演的作品換成了楊采钰。
劉亦菲走過的路,楊采钰似乎都走了一遍。
她們都與陳金飛的狗關系挺好,很熟悉。
同樣享受到了陳金飛的人生和藝術指導,以及提供影視資源。
在陳金飛的紅星塢力捧楊采钰期間,劉亦菲還傳出過與韓國明星宋承憲的戀情。
不同的是,楊采钰最後與陳金飛成了戀人,而劉亦菲則堅持陳金飛只是幹爹,是母親的好友。
戀人的關系顯然不如幹爹好維系,楊采钰最後與陳金飛分手,現在據傳已經有了男友疑似懷孕。
而陳金飛在與楊采钰分開後,楊采钰經過一段時間與紅星塢解約,資源直線下降,作品明顯減少,
之後,陳金飛與劉亦菲的媽媽又一起成立了新公司。
以往,陳金飛與劉亦菲媽媽一直是合夥人。
當初拍攝《天龍八部》和《神雕俠侶》事,劉亦菲還被質疑是靠陳金飛花錢買的角色。
後來被扒出好巧不巧,張紀中在當時恰好成了紅星塢的股東,擁有了百分之十的股份。
多年後,張紀中慢慢淡出娛樂圈,也就從紅星塢退出了。
但在當時,陳金飛是竭力避免了讓消息傳出。
經過多年的磨練,劉亦菲已經成人,再也不是 14、5 歲顧忌輿論的時候了,于是在《玫瑰的故事》裡,陳金飛的名字光明正大的挂上了。
這部戲開拍的時間,據說恰好卡在楊采钰與陳金飛經過長時間拉鋸決裂的時刻。
所以,一個公司的資源大概真的只能扶持一個藝人。
楊采钰因為像劉亦菲而有機會,但又在劉亦菲風生水起時淡出,像前輩是機會,但前輩要是一直在,個人的客群也會被分流。
同樣的,當市場上出現兩個有些神似的演員時,她們也會被不自覺的歸為像。
白百何和王珞丹也曾是如此。
在本次浪姐裡,王珞丹一出現,曹穎就說想問個問題,被王珞丹制止了。
這個沒有被問出的問題就是她和白百何相像的問題。
趙寶剛導演當年一句話,讓這兩位當紅女星成了競品。
王珞丹成名較早,2007 年她就憑借《奮鬥》中的米萊一炮而紅。
成了北京小妞的典型代表。
2009 年《我的青春誰做主》裡,王珞丹繼續了這個風格,扮演了女二号錢小樣,而白百何則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只出現幾面的配角。
但此時的白百何已經做好了異軍突起的準備,這次只是試水。
白百何 2002 年與陳羽凡相識,陳羽凡當時有女友,白百何靠着魅力直接上位,與陳羽凡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一攬子計劃。
陳羽凡當時正紅,本人在京圈也頗有根底,生子後的白百何在陳羽凡的引薦下,開始在京圈立足。
而後又憑着與老同學文章的關系,她成功的主演了《失戀 33 天》,一炮而紅。
但問題是,這兩人多少有些神似,這就是趙寶剛當初說的白百何對王珞丹是個威脅。
這種情況下,兩人不得不直面這個問題。
王珞丹表示,因為不是我像她,所以她不尴尬。
白百何也不甘示弱," 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跟我說,我跟誰長得像。"
在同一賽道兩人你來我往,但白百何靠着強大的人脈和自己扎實的業務能力,後來居上。
她們不能說誰替代了誰,但就是那麼巧,一個起來的時候,另一個就消沉了。
當然,後來白百何因為婚姻問題,走了麥城。
現在兩人似乎又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線上了。
這次,不知道誰能走得更遠。
當然,長得和前輩像,除了競争還有機會。
黃楊钿甜出演新版《楚喬傳》,片子還未播,就被不少人說長得像趙麗穎。
這部戲的第一版楚喬扮演者是趙麗穎,所以片方在拍攝的時候,自然也會有意無意選擇與趙麗穎神似的演員。
同理,大 IP《還珠》系列的主角,挑選的時候,也是一脈相承。
另外,姜文在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時,挑選的夏雨,與他本人至少有八分相似。
這完全就是有意為之的選擇。
而後的張一山又因為與夏雨相似,而天然自帶一波話題。
這些相似對演員來說,就是機會。
如果沒有這些相似,那麼她們可能就沒有這些機會。
說到底,是機會還是阻礙還是看個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看個人。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