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盤完史上最強暑期檔中的女性角色,不由得一聲嘆息,歡迎閱讀。
還有 13 天,已破 178 億。
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截至 8 月 18 日(昨日)上午,2023 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已達 178 億元,創中國影史同期票房最高紀錄。而目前距離暑期檔正式結束,還有 13 天。
如果算上 8 月 22 日開畫的 " 七夕檔 " 新片《燃冬》《念念相忘》《最遺憾是錯過你》和 8 月 30 日壓台出場的《奧本海默》,暑期檔的票房應該還會再邁上一個台階。
與票房成績同樣讓人念茲在茲的,是貫穿今年暑期檔的 " 女性議題 " 輿情。
從《封神第一部》裡妲己(娜然 飾)的 " 哈基米 " 化,到《消失的她》裡被追捧的 " 瘋批 " 美人李木子(文詠珊 飾);從《孤注一擲》裡梁安娜(金晨 飾)的 " 性感荷官在線發牌 ",到《我經過風暴》中反復撕扯最終導致命案的家暴難題 …… 這些讨論有些是真的女性議題,指向女性的主體性獲得和當代生存境遇;有些則只是指向女性的議論,包含道德評判、對準凝視奇觀。
為什麼是這些女性角色,在為今年火熱的暑期檔票房拾柴添薪?女性互助(Girls help Girls)是不是在大銀幕也成了流量密碼?在這些女性角色激起的大範圍、持久性的輿情讨論中,我們又能看到哪些女性表達和市場導向的龃龉?
" 雙面人 " 的誘惑
" 雙面 " 女性角在今年的暑期檔蔚然成風。
小熒屏上,騰訊視頻 X 劇場的《歡顏》便上演了真假 " 仰止 " 的戲份。劇中,被軍統選中假冒進步女學生仰止(任敏 飾)的名門孤女賈若蘭(邱天 飾),在鴻雁傳書中假戲真做,演繹了一番 " 質疑她、理解她、成為她、超越她 " 的主體性危機,讓人很是拍案叫絕。
大銀幕上," 雙面 " 女性更多。不過相對《歡顏》裡的真假 " 仰止 ",這些女性角色符号化的多、思辨性的少,都發揮了極致戲劇功能,但主體性總磕磕絆絆。
《封神第一部》裡的妲己,是被觀眾認可的一種 " 雙面 " 性改寫。電影中的妲己盡管還發揮着情色符号的實際功能,但從身份上已經從禍國妖姬變成了率真的狐狸。
往好的方面看,這個被影迷稱為史上最 " 無公害 " 妲己的角色,不再需要替纣王的野心、暴虐 " 背鍋 ",确實契合了當下的社會性别史觀。但要悲觀一點說,它也證實了史詩類電影其實并不需要女性角色。
觀眾已經默認了,這樣的大歷史大概率與女性無關。在《封神第一部》中,唯一有完整自我的重要女性角色,只有袁泉飾演的姜皇後。而她總共不過短短幾場戲,就在與妲己的對峙中自戕。
大歷史的書寫,女性發揮的作用可以不如一只妖狐。反正觀眾來看的也不是妲己,而是費翔的神顏,質子團的胸肌 ……
目前的暑期檔票房冠軍《消失的她》,則貢獻了兩個 " 雙面 " 女性角色。
一個是真假李木子。嚴格來說,這是由兩個演員扮演的兩種完全不同外形、氣質的女性角色。
黃子琪飾演的真李木子白衣飄飄,是純潔、溫和、柔弱的女性典型,她成為何非(朱一龍 飾)的狩獵對象,看上去就順利成章;文詠珊飾演的假李木子只穿烈焰紅裙,是蛇蠍瘋批美人的代表。
從邏輯推理來看,設局的沈曼(倪妮 飾)找一個完全相反類型的女性假冒李木子,并不完全合轍。但從觀影效果來看,這樣一個美豔至極、氣場強大、壓迫感極強的女性,帶來了最大的驚悚感,也釋放了足夠的迷霧彈,是一個有效助力票房的角色。
一個是假扮成律師陳麥、實為真李木子摯友的沈曼。這個角色相對而言,塑造得比較立體。她帶着手擒渣男、為摯友復仇的目的而來,走出了 "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 的堅定步伐,是個性格邏輯相當堅實的人物。
只是在行為動機上,沈曼這個人物又陷入了套路。主創對沈曼和李木子前史的追溯,不知不覺中,又駛入了同性戀愛的暗示通道。不是說,這樣拍不好,而是有讨好男性觀眾的嫌疑,至少不夠高級。
再進一步說,如果說所有的女性互助(Girls help Girls)都要往這個通道上引導,那豈不是把 " 女性情誼 " 特例化了?普通女性之間,難道就不能兩肋插刀、互為後盾嗎?
主創之所以選擇這樣構建沈曼的行為動機,一方面是對香豔的性取向暗示上瘾;另一方面,恐怕也藏着對女性互助的不理解和某種懼怕吧。
" 受害人 ",完美的和不完美的
今年夏天,網劇《不完美受害人》的播出讓性侵和家庭暴力等,與當下女性生存境遇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對應暑期檔國產電影,表現類似社會議題的作品有,但能讓思辨性大于犯罪奇觀的少。
女性作為受害人出現在大銀幕上,她們承受的暴力、呈現的身體奇觀,直接作用于觀眾的痛感神經,成為了票房催化劑。
但可惜的是,無論是《孤注一擲》裡的梁安娜還是《我經過風暴》裡的徐敏(佟麗娅 飾),她們更重要的戲劇功能只是 " 受害 ",不能正确自救、主動性模糊。這種人物或許能像新聞一樣復現暴力,但對社會議題探讨并無益處。
再細分的的話,《孤注一擲》裡 " 美女荷官在線發牌 " 的梁安娜,是不完美受害人。
模特出身的她因為被公司解雇,動了去東南亞掙錢的念頭。自願去緬北,這是她的原罪。雖然,她到了詐騙園區後,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要面臨怎樣的非人處境。
在對線上博彩詐騙的還原呈現中,梁安娜這個角色成為了重要的視覺奇觀。她與受騙者對坐發牌的場景,将線上體驗變為巨幅影像,提供了相當震撼的觀影體驗。對不少觀眾而言,光看這段戲,就已經感覺值回票價。
這樣一個有着很強能動性的女性角色,其實可以有很多戲劇層面的發揮。
但《孤注一擲》裡并無孤膽英雄,梁安娜只是死裡逃學生,先回到國内,為警方偵破這一詐騙集團提供了關鍵線索。
須知,她的死裡逃學生不是自己逃脫成功,而是在被罰浸海後,被犯罪集團 " 二把手 " 心軟放回了國。根據劇情暗示,梁安娜在詐騙園區裡應該被這個 " 二把手 " 和王傳君飾演的頭目經理,多次侵犯過。
這樣一個好不容易從魔窟脫困的女性,最終面容憔悴地帶着咎由自取的自我定性,以及對 " 二把手 " 的一些感激離場,實在算不上什麼公平正義。
《我經過風暴》中,佟麗娅飾演的女主角徐敏,則是一個完美受害者。
編劇兼導演秦海燕堅持認為,家庭暴力裡施暴者會讓受害者覺得挨打是因為自己有錯,所以只有有罪的施暴者,而不完美受害者本身就是一個虛假概念。
徐敏就被塑造成了一個完美受害者的形象。她受過高等教育,有很強的事業心,經濟獨立、工作體面,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可惜,就是遇到了一個家暴的老公,身為大學教師的陳均(吳昱翰 飾)對妻子卻狂如瘋狗,永遠能找出暴怒的理由,動不動就對妻子拳腳相加。
像徐敏這樣的完美受害者,确實能最大程度上調動觀眾的惋惜情緒,也能激活一般女性觀眾的恐懼感。
問題是,她的經歷是否具有普遍性?
不是說,她經歷的暴力和周遭 " 勸和不勸分 " 的社會壓力不夠普遍——這兩點其實很具有代表性——而是她不得不 " 殺夫 " 的選擇,是否具有普遍性?
放到《我經過風暴》的個案裡,面對這樣一個無法講道理、完全神經質的瘋狗丈夫,她确實沒有出路。但放到更大的社會語境中看,這就不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而是一個極致的苦情教育片。教育主題,甚至還是 " 被家暴者不要衝動殺夫 "。
相對于故事主題的含混表達,歌手徐佳瑩和片方合作的推廣曲《我經過風暴》,主題反而更能讓觀眾共情。
這首歌的副歌部分這樣寫道:" 我要為自己開一扇窗,厭倦了偽裝,我不再退讓,不再掩藏。風暴中生長,不等待被照亮,不等待誰來施舍陽光。"
無論怎樣," 殺夫 " 肯定不能作為家暴受害者為自己開的一扇窗。徐敏這個人物的極致命運,也許對票房有加成,但卻模糊了影片的社會議題屬性。
看不見的女性
在暑期檔票房位居前列的電影中,還有兩部幾乎沒有重要的女性角色。一部是取材真實事件的格鬥電影《八角籠中》,一部是講述街舞者熱血追夢的歌舞片《熱烈》。
《八角籠中》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只有蘇木的姐姐。
這是一個類似 " 神女 " 的角色。她在父母離家之後,拉扯蘇木和馬虎長大,為了掙糊口的錢,有時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身體和尊嚴。這角色只有幾場戲,但她的命運悲苦、逆來順受和強大的母性光輝,卻讓人印象深刻。
只不過,《八角籠中》是一個關于 " 男人征服世界 " 的電影,并沒有給女性角色留下太多空間。因此,她也只能在故事的夾縫中,短暫地扮演着支持者。
《熱烈》中能讓觀眾記得住的女性角色有兩個——一個是陳爍的母親杜麗莎,一個是陳爍的女友李明珠。
劉敏濤飾演的杜麗莎戲份相對充分,但戲劇功能較為單一。她是一個在丈夫去世後,苦苦支撐家庭的堅強女性。從情節呈現看,除了不計代價為家人付出,她的最大功能就鼓勵兒子堅持夢想。為了讓這個人物對兒子的鼓勵看似合理,主創還為她設計了一個登台唱歌的夢想。
但從本質上看,這個總被困在廚房的母親并沒有完整、獨立的自我。
李明珠這個角色的設計就更加微妙。她的戲份很少,雖然有着陳爍女友的角色身份,但與他的情感互動被寥寥幾筆帶過。她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加油背景板,二是嫁接丁雷和陳爍的捆扎帶。
就粉絲心理而言,确實也不希望看到王一博飾演的陳爍有什麼親密關系,好好搞事業就好。李明珠這個角色的定位,也暗中契合了粉圈閱聽人的訴求。
雖然一個拍格鬥一個拍街舞,《八角籠中》和《熱烈》都算得上類型元素鮮明的電影。還原到最原始的故事原型,在這類英雄的旅程中女性角色本來就只有 " 女神 " 和 " 妖婦 " 兩個位置。更多時候," 看不見的女性 " 并不影響英雄史詩的恢宏奏響,在《封神第一部》中是這樣,在《八角籠中》和《熱烈》裡也是這樣。
在這個暑期檔,看不見的女性和女性受害者的反攻,都加成了票房。也許這并不是巧合。
結語
所謂暑期檔,實際上是商業電影的天下。商業片原來的正溯是類型片,類型片裡的女性角色往往居于從屬地位。
這兩年,以好萊塢影片和港片為代表的類型片走弱,觀眾更願意觀看與自己有情緒或處境關聯的電影,今年暑期連爆的《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孤注一擲》即為代表。
在這些影片中,類型奇觀和同情、恐懼一起成為票房神藥,留給主創去雕琢人物、建構内心的空間依然不大,女性的主體意識缺乏仍是常态。
相反,電視劇的基本法是現實主義,加之篇幅較長,今夏反倒推出了不少出色的女性形象,比如《不完美受害人》中的林阚(周迅 飾)、趙尋(林允 飾)、辛路(陳數 飾)等。但理性作品就是不如 " 上頭 " 作品更能廣為傳播。
大多數時候,商業成功與藝術品質是難以兩全的,但并非完全做不到。取舍和平衡是主創人員的必答題,能讓二者高位交匯的是絕頂高手。
【文 / 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