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财政教育支出Top10省份出爐!這一省遙遙領先,歡迎閱讀。
導讀:第一财經梳理近期地方公開的 2024 年預算執行情況和 2025 年預算草案報告發現,廣東、江蘇、山東教育支出總量位居前三,但北京、上海、西藏人均教育經費支出位居前列。
作者 | 第一财經 陳益刊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而教育投入主要資金來自政府财政資金。随着近期地方密集公開 2024 年預算執行情況和 2025 年預算草案報告(下稱 " 預算報告 "),第一财經記者據此梳理出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十強省份名單(詳見下表)。
在 2024 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方面,廣東以 4049 億元位居榜首,且遙遙領先。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教育支出均超 2000 億元,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湖北教育支出均超千億,位居第六至第十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河北預算報告未披露 2024 年的教育支出具體金額,因此上述榜單排名不包括河北省。不過,從 2023 年河北教育支出數據(約 1800 億元)來看,河北教育支出規模也能進入榜單前十。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中國近年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其中财政資金又是主體,而這又主要來自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财政部數據顯示,2009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的教育支出突破 1 萬億元,2012 年突破 2 萬億元,2017 年突破 3 萬億元,2023 年突破 4 萬億元,2024 年教育支出 42076 億元,比上年增長 2%。
教育支出是中央與地方共同支出責任。以 2023 年數據測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中,中央财政支出占比約 4%,地方财政支出占比約 96%。不難發現,教育支出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賬本中,教育支出也是不少省份支出最大項。
教育支出細分為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事務等項目,其中普通教育支出規模占大頭。普通教育細分為學前、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等。從支出性質來看,我國教育支出大量用于人員支出,主要是用于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公用經費的占比較低,而項目支出更少。
因此,财政實力越強、學生、教師數量越多、對教育重視程度越高的地方,教育支出規模也相對越大。
财政收入規模常年穩居全國首位的廣東,财政實力強,而且也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根據官方數據,截至去年底廣東全省教師總量約 167 萬人,學生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比如,2023 年廣東小學生在校生數約 1111 萬人,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占全國比重約 10%。
根據廣東預算報告,廣東去年投入約 227 億元,加快補齊基礎教育短板,鄉鎮中心小學和公辦寄宿制初中學校标準覆蓋率達到 100%。投入約 56 億元,推進高等教育 " 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 " 提升計劃。投入約 17 億元,支持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
廣東去年一般公共預算中的教育支出基本與 2023 年持平,當地預計 2025 年教育支出約 4090 億元,同比增長 1%。今年廣東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比如,廣東今年計劃安排約 51 億元,支持實施高等教育 " 衝補強 " 提升計劃,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安排約 38 億元強化教師待遇保障等。全省各級财政計劃投入超 10 億元,分批實施中小學教學班多媒體一體機設備更新等。
财政大省、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江蘇和山東、浙江去年教育支出規模相近。三省财政收入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财政實力強,且學生、教師人口規模也位居全國前列,因此教育支出規模較大。
根據三省預算報告,江蘇、山東和浙江預計 2025 年當地教育支出分别為 2770 億元、2791 億元和 2449 億元,分别同比增長 0.4%、1.5% 和 1%。
江蘇預算報告稱,今年支持高标準推進教育強省建設。比如增加安排資金 32 億元,将省屬學校生均撥款基準标準提高 1000 元。整合設立教育強省建設專項資金 118.25 億元、增長 5.2%,支持學生資助政策提标擴面、義務教育 " 兩免一補 "、中小學校教室空調全覆蓋、
江蘇高等教育築峰引領行動、職業教育融合促進行動等,為創新發展積蓄勢能。
山東預算報告也表示,今年要進一步提高省屬院校生均撥款水平,集中支持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積極推動康復大學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推進空天信息大學籌建,加強部屬院校省部共建,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等。
浙江預算報告稱,今年當地将安排約 43 億元支持高水平大學建設,強化學科建設保障,支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高質量發展等。
人口大省河南和四川财政實力較強,且獲得中央财政轉移支付規模位居全國前列,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當地教育支出規模靠前。總體來看,得益于中央财政轉移支付支持,地方教育支出規模相差相對不大。
受近些年經濟下行等影響,地方财政增收乏力,财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财政支出增速也有所放緩,這也客觀上使得教育支出增速也明顯放緩。不過從去年各省份教育支出增速來看,基本上都有小幅增長,教育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從部分省份公開的 2025 年教育支出增速來看,絕大多數省份教育支出仍保持小幅增長。
财政對教育經費投入除了上述一般公共預算中教育經費外,還包括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等。
根據教育部等去年底公開的《關于 2023 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下稱《公告》),2023 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 64595.04 億元,比上年增長 5.33%。其中,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為 50439.47 億元,比上年增長 4.06%。2023 年全國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為 16084.92 元,比上年增長 2.24%。
根據《公告》,從 2023 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來看,廣東(21.4%)、山東(21.19%)、福建(20.77%)、廣西(19.29%)、貴州(19.12%)位居前五。
根據《公告》數據,從 2023 年 31 省份各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下稱 " 生均經費 ")規模來看,2023 年幼兒園生均經費前五名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天津和新疆。普通小學生均經費前五名省份,分别是西藏、北京、上海、浙江和天津。普通初中生均經費前五名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浙江和天津。普通高中生均經費前五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浙江和江蘇。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前五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浙江和内蒙古。普通高等學校生均經費前五省份,分别是北京、西藏、上海、海南和青海。
西南财經大學财政稅務學院副教授楊良松認為,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更需要财政的持續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教育支出仍然有提升空間。我國教育财政投入重心無疑是小學和初中階段。但義務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階段也值得關注,尤其是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
楊良松建議,應對新形勢下的财政收支矛盾,财政教育投入需要開源節流,建章立制,提質增效。一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厘清政府責任,部分教育支出應當進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二是要進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績效,使有限的财政資金能夠更加公平而有效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