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YouTube上線AI音樂重混功能,或将改變音樂創作,歡迎閱讀。
去年年末舉行的 2023 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上,酷愛音樂的網易 CEO 丁磊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人工智能在未來 1 至 2 年内,大概率會成為音樂行業标配 "。一年時間過去後,随着 YouTube 為旗下短視頻應用 Shorts 打造了 AI 音樂重混功能 "Dream Track",人工智能或許真的要成為音樂行業的标配了。
根據 YouTube 方面的介紹,"Dream Track" 可以改變音樂的情緒或流派,并能夠根據指令生成一段獨特的 30 秒配樂,創作者将可以通過這一功能将熟悉的歌曲重新演繹成更符合他們内容風格的音樂,更自由地表達他們的藝術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刺激到音樂廠牌的敏感神經,YouTube 确定每一段重新編排的配樂都将明确歸屬于原歌曲的版權持有者,同時在短視頻及音頻信息頁面得標注相關曲目是使用 AI 技術重塑。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相比直接用 AI 生成一段音樂,用 AI 将現有音樂改變風格重新演繹的意義會更為重要呢?
這其實就要涉及一個改變了流行音樂、嘻哈音樂和電子音樂生產方式的技術 " 采樣 ",即将已有的錄音現成品中截取樣本。此前在 20 世紀 40 年代,磁帶錄音機的商業化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操縱錄制下來的聲音,并把它們作為一種表達方式來使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采樣技術是将各種聲音素材轉換成數字信号,并存儲在采樣器中,通過對采樣的素材進行編輯、加工和組合,就可以創造出各種新的音色。
獲得 7 項格萊美獎的音樂藝術家 Mark Ronson 曾高度評價了采樣技術的意義," 使用采樣使當代藝術家把過去所有一切能觸動自己的片段融入當下的音樂叙事之中。"
作為一項新技術,從誕生之日起,使用采樣的音樂就遭受了諸多對其音樂性的質疑。比如直到 2014 年,格萊美才正式允許采樣音樂參與所有類别獎項的角逐,而格萊美委員會的讓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 "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采樣的使用是如此普遍。"
按照音樂創作者的說法,能被大眾接受、被認為是美的旋律是有限的,好聽的旋律在一百年前就已經被寫完,古典音樂的沒落就正是因為最動聽的旋律進行已經被演繹完了,再遵循舊路則無法超越前人,以至于必須切換賽道到流行、電子、嘻哈。
借助前人的智慧其實就是采樣技術能夠成為音樂行業标配的關鍵,而 AI 音樂重混則在采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想要妥善使用采樣以避免陷入抄襲的指控,需要創作者對于樂理有認知,知道如何進行編曲。采樣技術為創作者打開方便之門的前提,是他們真的要懂音樂,而 AI 的介入則降低了這個門檻,因為編曲工作可以由 AI 一手包辦。
誠然,市面上所有的 AI 音樂產品其實都是 " 音樂裁縫 ",大模型相關技術就決定了基于預訓練的 AI 音樂只有通過大量學習現有音樂,才能生成風格接近的音樂。以至于 YouTube 這次推出的 AI 音樂重混功能 "Dream Track",就是一個超級強化版本的采樣技術,重混後的歌曲可以被視為是由一個個采樣構成。
這也是為什麼 YouTube 會明确規定,AI 音樂重混產生的音樂版權歸屬于原歌曲的版權所有者,畢竟想要讓作為既得利益者的音樂創作者接受 AI,必然就不能以犧牲和侵犯創作鏈條上音樂人的合法權益為代價。YouTube 擱置版權争議也要推出 "Dream Track" 其實是有原因的,為的就是自家短視頻平台 YouTube Shorts。
要知道 BGM 對于短視頻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契合的 BGM 能夠為視頻内容錦上添花,反過來缺乏 BGM 的短視頻就好像沒有了 " 靈魂 "。對于短視頻創作者而言,尋求能夠引導情緒的音樂是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AI 音樂重混技術則能夠讓創作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因為同樣一首歌在它的作用下,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提示詞變成不同風格的作品。
同時作為短視頻平台,AI 進入音樂生產環節也就意味着内容供給的多元化,并且内容可能将不再需要仰人鼻息,更不用去費心費力地做培養音樂人這種 ROI 超低的工作,只需借助 AI 的幫助就能得到海量可供用戶消費的音樂内容。所以一旦 Dream Track 被驗證,那麼 YouTube 未來只需要采購更少的音樂版權,就能滿足創作者的需求。
就如同 90 年前的采樣技術改變了現代音樂一樣,AI 音樂重混或許也将改變未來的音樂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