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狂砸14億,也救不了這年度大爛片,歡迎閱讀。
暑期檔來了。
國内外大片陸續上映。
第一波領頭羊,當屬《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
作為第七部重啟之作,本片怒砸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3 億元)。
首周末票房 1.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2.2 億元),系列第三低,不算理想。
而且,口碑遠遠不如當年。
豆瓣 6.3,系列排名倒數第二。
只高于備受吐槽的《變形金剛 5》。
按照這口碑,回本可能有些難度。
曾經的王牌 IP,如今已經越拍越爛,不復當年的輝煌。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魚叔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它——
《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
Transformers: Rise of the Beasts
2007 年,第一部《變形金剛》上映。
當童年回憶中的古早動畫,變成巨大銀幕上的逼真特效。
那股震撼和激動,讓無數粉絲至今難以忘懷。
擎天柱的出場變形。
汽車人的首次集合。
硬碰硬的機器大戰。
與威震天的巅峰對決。
千言萬語全都匯成一個字——
爽!
不得不說,《變形金剛》電影版的成功,離不開系列大功臣——
導演邁克爾 · 貝,粉絲昵稱「賣拷貝」。
由于愛爆炸,更愛實拍的爆炸,江湖人送外号「爆炸貝」。
《變形金剛》系列,被他一連炸出五部大片,一手打造了全球最吸金的頂級系列。
不過,賣拷貝拍出了系列最佳,也拍出了系列最爛。
口碑的一路走低,讓《變形金剛 5》只剩下狂轟濫炸。
同時,也為賣拷貝時代的《變形金剛》系列畫上句點。
等到 2018 年的《大黃蜂》上映。
G1 造型的變形金剛設計,和上世紀 80 年的復古風格,讓大家眼前一亮。
沒有了賣拷貝的狂轟濫炸,全新的主創班底為這個系列注入了新鮮血液。
雖然不算大爆,但至少,赢得了粉絲的肯定。
時隔 5 年,續作終于來了。
但,早在上映之前就受到不少吐槽。
争議最大的,就是變形金剛的外觀設計。
前作《大黃蜂》中受到好評的 G1 設計,遭到全盤抛棄。
相比之下,就是一整個「審美降級」。
與其說是續作,倒更像是新作。
上為《大黃蜂》,下為《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
魚叔在看過電影後,如鲠在喉。
之前的諸多擔心都得到印證。
最難以接受的,是特效上的問題。
當初第一款預告片,就出現了擎天柱肩膀穿模的制作事故。
誰曾想,那竟然是對成片的大預警。
如果要說《變形金剛》的最大看點是什麼?
答案必然毋庸置疑——
變形。
而這部電影裡變形的份量,就像是一個大碗兩根面。
正片裡的變形鏡頭,基本都塞在預告片裡了。
僅有的變形鏡頭,還是很難讓人滿意。
汽車人的變形太快,都來不及聽完金屬碰撞的哐哐聲。
上映前大肆宣傳的巨無霸人形變身。
正片裡幾乎都是快速閃過,生怕觀眾看全。
不知道怎麼了,時隔 16 年之後,特效的質感居然還大幅下滑了。
每一次變形,都讓人感到滿滿的塑料蓋。
更讓魚叔感到不爽的是,本該作為本片中心的「巨無霸」,戲份寥寥。
看似作用很大的飛箭勇士,從頭到尾都沒變過形。
小場面不過瘾,大場面也也不夠看。
前面的博物館大戰,就初顯疲态。
後面的終極大戰,特效堆砌,卻又毫無驚喜。
反派「天災」只是看似可怕。
壓迫感全靠台詞和刻意降低戰力。
看不出戰術上的編排,也沒有設計上的巧思。
變形金剛獨具的變形特性,完全被平庸的戰鬥設計所埋沒。
看看賣拷貝執導的《變形金剛》都是怎麼做的。
機械戰鬥和形态改變總是相互配合,讓人賞心悅目。
可在這裡,一句打就完了。
魚叔心裡忍不住想,就算換成普通機器人,也完全能駕馭這種平庸的打鬥。
最讓我驚愕的,是竟然在其中看到了漫威的影子。
比如最後大戰開始前的面對面站排,對衝。
從動作到運鏡,就像是復刻《美國隊長 3》的機場大戰。
再比如天空開傳送門湧入雜兵。
又恍惚覺得是《復仇者聯盟》裡齊塔瑞人入侵。
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它竟然有鋼!鐵!俠!
最後關頭,幻影将身體變成盔甲附着到主角諾亞身上。
且不說幻影那麼大個身體怎麼一下子就消失不見。
那一整個變身的鏡頭和動作,幾乎就是漫威鋼鐵俠換了個皮膚。
漫威,你怎麼忍得了!
不過,整部電影的戰鬥場面并非一無是處。
最終大戰時大黃蜂的空降,成了唯一的興奮點。
高帥登場,雙炮橫掃,爆燃空降。
大黃蜂獨自一人為電影挽回了一點顏面。
但,僅限如此了。
本片的另一大問題,是角色的崩壞。
《變形金剛》裡的人氣角色,雖說都是鐵皮人,但依然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靈魂人物,擎天柱。
在前作裡,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副很讓人安心的領袖模樣。
對待人類,友善且理智。
對待同胞,理解且關照。
在他身上,永遠保持着一股不威自怒、肩負責任的氣質。
不僅是團隊的精神領袖,在戰鬥方面,也是武力天花板。
身先士卒,身手潇灑,兼具勇氣和智慧。
所以,即便後來《變形金剛》劇情越來越拉胯,但對于擎天柱的塑造,大家都是認可的。
可到了本片中,擎天柱完全變了個人。
鑰匙丢了,立馬埋怨剛認識的路人。
大黃蜂死了,直接原地爆炸。
指揮戰鬥,仿佛剛從「莽村」進修回來。
真正打起來,也沒留下一個出彩的場面。
沉穩、博愛的領袖氣質消失不見,只剩一個空喊口号的莽撞老大哥。
同樣遭到「迫害」的,還有大黃蜂。
眾所周知,大黃蜂是《變形金剛》系列中人氣最高的角色。
出場時,由于發聲系統損壞,只能用收音機說話。
配上嬌小的身型和活躍的性格,萌感四射。
一邊作為「團寵」擔當,一邊又憑借極強的戰鬥力,成為最讓人安心的守護者。
更重要的是,大黃蜂是電影中與人類情感牽絆最深的一個機器人。
第一部中,他作為山姆的第一輛車出現。
不僅一同經歷了諸多戰鬥,在生活中也相互為伴。
甚至連山姆談戀愛的過程,大黃蜂也不曾缺席。
在移情的作用下,觀眾也不只是把大黃蜂當做一輛車,或一個外星來客。
而是當做了一個忠實的摯友。
再比如個人電影《大黃蜂》中,也是相似的安排。
查莉意外收留并修好了大黃蜂。
青春期的少女和失憶的大黃蜂,就像一對落難兄妹。
兩人相處的過程,也讓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甜美。
這哪是機器人,分明是可萌可戰保護力超強的男友啊。
可到了最新的這一部,完全沒有了這樣的刻畫。
毫不誇張地說,大黃蜂這樣的人氣選手直接成了背景板。
出場沒多久,便匆匆下線。
之後便是漫長的躺屍。
本以為它會成為重要的劇情推動,沒想到連個工具人都算不上。
讓高人氣角色坐冷板凳,顯然不是一個正常人能做出的事。
最後,又安排他莫名其妙地復活。
一系列操作,看得人十分迷惑,簡直就是在溜粉。
同樣的待遇,也出現在了「巨無霸」身上。
本該作為電影重心的他,卻被塑造得非常敷衍。
開場集體亮相後,直到電影過半才再度登場。
戲份不多,台詞也不多。
連最受期待的巨無霸和擎天柱的史詩級會面,都只是匆匆帶過。
走馬觀花,還沒開始爽,就結束了。
《變形金剛》賣得好,離不開「情懷」二字。
當初第一部能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讓大家看到了童年回憶的真人化。
那一瞬間,強烈的夢幻感會讓人感到無比興奮。
與童年回憶匹配的,是貼近現實生活的青春主題——
主角是有着諸多煩惱和渴望的年輕人。
而随着人生第一輛車的來臨,生活也發生了驚天改變。
将青春萌動與童年幻想相結合,注定了這是一部激動人心的冒險故事。
但這一次的《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完全抛棄了這樣的設定。
取代大黃蜂成為新任「團寵」的,是幻影。
而男主角與他結識的方式,是因為偷車。
結下友誼的方式,則是因為男主開過「幻影」。
相較前作中買車、修車,再一同出生入死才成為摯友的故事,本片在情感刻畫上顯得極為敷衍。
這樣一來,自然讓觀眾很難有情感共鳴。
可以看出,沒有復刻過去的相似情節,似乎在有意和前作區分。
只不過,本片也沒能編好一個精彩的故事。
劇情經不起推敲,情懷也賣得不好。
擎天柱、大黃蜂這樣的老角色,塑造崩壞。
巨無霸、天災這樣的新角色,也不出彩。
看似是重啟,但又沒有重啟。
哪裡都想沾,可是哪裡都沒有做好。
直到電影結束,魚叔才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這已經不再是一部單純的《變形金剛》電影。
因為片尾還留下了一個與《特種部隊》聯動的彩蛋。
似乎要整出一個變形金剛聯手特種部隊的「孩之寶宇宙」。
反正就是順應潮流,派拉蒙也要自己搭建一個電影宇宙。
而這部《變形金剛》的作用,似乎就是在為這個宇宙起頭。
所以搞了半天,一切都是為了賣玩具?
只可惜,主創似乎太過執着于擴展電影宇宙,而忽略了講好一個好故事的重要性。
套路的劇情設計,拙劣的特效水平,敷衍的情感塑造。
一切失敗的處理,都是在為一部曾經的超級 IP 敲響喪鍾。
如果第一部都不能讓人喜歡,又怎麼讓人期待後面的聯動呢?
寧可不拍,我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喜歡的角色被糟踐。
對觀眾的尊重,才是這個系列當前最缺少的東西。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