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内娛頂流小花剛復出,怎麼又被罵了,歡迎閱讀。
近段時間,趙露思的新綜藝剛剛開播,預料之内話題熱度高,但負面熱點頗多,趙露思在節目中的言論被推上輿論浪尖。
觀看當地老人展現傳統手藝,對老人說手藝沒有傳承人,趙露思脫口而出:
" 你自私了 "。
趙露思還表示這種傳統手術難得,她平時都要花錢去外面學習才能學到。
" 我花錢去外面學 "。
看到山區家裡的拐棍,勾起生病期間拄拐杖的經歷,趙露思有感而發:
" 這個拐棍的用處是什麼?我沒生病前我也不懂 "。
談及選擇在當地做節目的原因,趙露思表示是因為在網絡上看到一群山區孩子在懸崖峭壁采松茸的視頻,覺得:
" 就很酷 "。
于是有想來當地生活的念頭,後面補了 " 很有勇氣 " 來挽回。
第一期節目中的幾個片段采用平實的鏡頭展現大明星和當地普通人的碰撞,從進入山區到在山區生活環節,大部分是趙露思跟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畫面,極力展現趙露思與平時在娛樂圈光鮮亮麗截然不同的親切感和接地氣的一面。
基于節目強勢打造的公益愛心之舉,對明星個人的正面形象塑造以獲得好口碑支持。
但深入趙露思與當地人的互動,種種言行舉止削弱了 " 公益 " 這一主旨帶來的效應," 不對勁 "" 何不食肉糜 " 的言論充斥評論區,人們對節目的公益真實性產生質疑。
與其他人文紀實類節目不同,《小小的勇氣》強調以公益為核心。
趙露思帶上小夥伴鬧鬧一起來到偏遠山區,跟一群素未謀面的山區留守兒童一起生活,開展一場公益和療愈之旅。
節目刻意強調探訪貧困村落、捐贈物資、傳統體驗展現文化傳承等等正能量主題,突出趙露思 "0 片酬 " 公益。
也表示對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傳承的關注,以及對山區人民的生活的幫助顯現的人文主義關懷。
以明星影響力傳遞公益理念,直面真實的人性的 " 脆弱和勇氣 ",呼籲重視心理問題,關注心理健康。
宣傳立足點放在大層面上積極正能理念和正确價值觀引領,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輕松氛圍進行一場心靈互動,影響更多螢幕前的每個人的行動和心理。
高調做公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鼓勵參與公益活動,對需要幫助的山區給予幫助是一件極具社會意義的好事。
但是從上熱搜的多條話題讨論來看,除節目強調的亮點宣傳熱搜,在網絡上引起轟動的詞條負面效果居多,粉絲的加入激起兩極分化輿論熱潮。
為何會引發 " 何不食肉糜 " 的讨論?
節目摒棄真人秀嘉賓陣容雄厚的模式,專門為一個明星拍攝一檔節目,強調藝人出鏡 " 不做妝造、不做預設、不定任務、不要片酬 " 輕裝上陣的真實接地氣感。
嘗試打破藝人濾鏡和偶像光環,融合當地的真實掀起心靈深處的情感共鳴。
當節目刻意強調藝人是為某個明星專門打造,利用明星效應呼籲公眾參與公益事業時,應該考慮到摒棄 " 作秀 " 嫌疑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沒想到藝人本身不符合公益的言行在節目還沒傳遞出公益認知和态度的時候,引發 " 作秀 " 的質疑聲。
不論對藝人的形象宣傳,還是對節目的流量吸收,熱度反噬造成極大影響。
一個大明星剛來到山區講述自己過去如何為了工作拼命。拍不完的廣告,做不完的工作,一天只能睡兩個小時,把時間全壓縮在工作上,一天的時間當兩天用。
這些話跟一屋子風吹日曬滿臉黝黑的當地人的真誠聽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當地人的臉上,直觀地看到為生活奔波的痕迹,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贅述平時為了生活做了多少努力,滄桑的歲月印記和質樸純淨的眼神,已經将他們不為人知的背後掙扎展現出來,光是這樣的 " 看見 " 已經足夠引起共鳴。
對很多人來說,當地人臉上的那些痕迹真實存在的,是普通人為了生活的努力的痕迹,同時也是有共鳴的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無數個日夜裡,他們大多跟山區裡的人一樣,為了生活的碎銀幾兩,沒日沒夜加班勞作,周而復始接觸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褪去青春稚嫩,留下飽受風霜的憔悴和無奈。
如果訴苦的人是山區裡的人," 同情 " 共鳴可想而知。
娛樂圈的明星也是打工人,每天必須為工作付出精力和時間。
但他們的辛苦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是缥缈而遙遠的,高付出之下的高收入,不會因為生活柴米油鹽發愁今日揭不開鍋的問題,面臨的困境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所處在的層級不同,所面臨的困境不同,以至于把明星的 " 辛苦 " 說給大眾聽,比起可憐同情,網友只會覺得諷刺。
正如楊幂所說:
" 你往下去看一看每一個人都很辛苦
但你覺得現在那些
送外賣的人不辛苦嗎?
剛才他出去幫我們焯排骨他不辛苦嗎?
他們今天蹲在這不辛苦嗎?
對半天稿子不辛苦嗎?
所以你憑什麼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
因為每個人都辛苦,
你真的覺得别人會關心你嗎?"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辛苦,那些生活與職場裡的不如意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在每個人的生命裡。
公益的目的是為山區送去溫暖,那應該是展示為什麼山區的人需要幫助的背後辛酸,而不是為了看一個明星在節目上訴苦,抒發心情不順暢,講述過去美好或不美好的經歷。
本質上注意力還是放在演員身上,喧賓奪主的重點倒置,與大眾理解的公益無法達成一致。
趙露思忽然跟山區小女孩的父母說小女孩有藝術天賦,讓他們支持小女孩想做的事情。
雖然初心是好的,但是忽略當地人的實際困境。
若有足夠好的生活條件,作為父母的自然會為孩子的未來開拓一條路。
學習藝術需要一筆昂貴的費用,普通家庭開銷都是問題,又怎麼有多餘的資金資助孩子的興趣愛好。
節目定位的 " 公益 " 對于趙露思來說是一次 " 旅行 ",參加節目是為了獲得開心。
住進山區家裡,餓了喊吃飯,有人做飯。
搭帳篷環節,一群小孩圍繞在一起忙活。
鏡頭前被優待,被伺候的場景與 " 同吃同住 " 的融合參與背道而馳。
公益上承諾的知行合一在這些 " 優待 " 片段被掩蓋,觀眾只看到了明星高高在上,周圍的人都在圍着她轉,被認為是換了一個地方享受 " 明星待遇 "。
暴露明星與大眾生活鴻溝。
缺乏基本認知,陷入自我輸出而忽略關注他人的節目呈現,沒有融入山區去 " 明星化 " 返璞歸真的真實感,強烈的割裂感引起不适。
此外,談到親情,趙露思表示跟父母并不親近。
這番言論顯然矛盾了。
過去,趙露思被曝出的私人路透裡,跟父親同框的畫面很多。
趙露思在前面,她的父親在後面,一臉慈愛看着自己的女兒,眼裡是對女兒滿滿的自豪和愛,他們在一起流露的笑容是幸福的模樣。
而趙露思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許多一家人共同度過美好時光的片段。
生活小碎片記錄親情最美好的樣子。
從趙露思小時候的藝術照和各種生活照裡看來,是生活在物質充足和愛意滿滿的家庭氛圍裡。
然而,剛到大山裡生活,趙露思卻以一句 " 不親近 " 撇開。
展現出來的親情跟本人親口叙述的親情關系前後有矛盾,更加加劇網友質疑在打造 " 賣慘人設 "。
早前趙露思生病一事多次登上熱點,軀體化導致不能繼續工作,一度令粉絲感到心疼。
普通路人對于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震驚,紛紛表示關心。
趙露思平時留下大眾的形象都是陽光開朗的形象,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不少人不免為之感到擔憂。
然而,三番兩次,大事小事占據公共資源引起網友反感,最初的同情心疼逐漸被 " 不要占用公共資源 " 的評論淹沒了。
過度分享痛苦只會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節目中,趙露思犯了同樣的錯誤,沒有人關心一個在娛樂圈大紅大紫的頂流藝人遭受了什麼,觀看節目的大多數人是奔着公益、勇氣和療愈而去。
而不是本就處在一個快節奏的環境中,還要站在一個明星的立場去感受一輩子無法企及高度的人的困難。
粉絲怒斥外界的輿論,拿藝人生病的事實以及曬出确實為山區捐贈物資反駁,表示愛心之舉不應該被苛責。
一檔節目面向大眾,且還是站在公益的立意高度上,應該以最積極絕佳的狀态展示公益行動。
如果帶病上陣,不僅是過度消費演員的公眾人物效應,也亵渎和消費愛心之舉,與節目初衷背道而行。
既辜負了觀眾的期待,也失去了節目存在的意義,甚至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引發的輿論對藝人產生二次傷害。
公益也好,工作也罷,只有在身心健康的狀态才能展現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