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在孤獨症門診,我看見一萬個孤獨的家庭,歡迎閱讀。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發育行為科,有一個彩色的房間。
走進去,就像寶寶家庭的客廳,柔軟的拼接地墊、沙發、茶幾,還有很多好玩兒的玩具,比如木制滑滑梯、彩色的水果玩具、轉轉碗……
但在這裡玩耍的孩子,有的只喜歡打開櫃門、關上櫃門;打開、關上;打開、關上……不斷重復。
有的孩子即使正在玩遊戲,也很少和人互動,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他們被确診為孤獨症譜系障礙 (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 ,又稱自閉症。是一類有生物學基礎的、發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性發育障礙。難以學會社交溝通,常常重復一些感覺運動行為。
中國孤獨症兒童的患病率為 0.7 % ,男孩的患病率達到 1%,它的發病率還在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兒童精神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種。 [ 1 ]
圖片:兒童醫院裡像家一樣的幹預房間
在發育行為兒科診室 8 年,金燕醫生為約一萬名孤獨症的兒童做過診斷。近三年,因為家庭遊戲幹預法的項目研究,也深入很多孤獨症的家庭。
金燕的話不多,跟家長們溝通時,留着短發的她語調平靜、鎮定。不過面對門診的孩子,她總是能馬上調動起誇張的表情、熱烈的情緒跟他們打成一片。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混進成人世界的小孩。
在金燕看來,孤獨症的兒童有一點兒不同,但也跟每個孩子一樣,内心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孤獨症的知名人士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的自傳電影《自閉歷程》中有一句台詞:
「我和你們不一樣,但并沒有缺失」(different,not less)
這也是金燕一直相信的。
今天是「世界孤獨症關注日」。我們希望你抽出一點時間了解孤獨症的知識。也分享給更多的人,理解和關注,就會帶來改變。
以下是金燕醫生的講述。
養育孤獨症的孩子
父母常常也是孤單的
對普通的家庭來說,孩子和爸爸媽媽的互動,親昵的語言,往往會安慰帶娃的疲憊。
但在孤獨症兒童的家裡,情感的回應可能是少的。
我記得患兒家長文文爸爸跟我說,「感覺自己的孩子沒有共情的能力,有些時候累死累活一整天,真的想躺下了,讓孩子自己玩,但他就會跑到我身上死命地蹦,把我拉起來,真的很疼,但孩子不會理會。」
爸爸很愛文文,每一次來到醫院做行為幹預治療的時候,你能看到他很努力地調動起自己的情緒,陪着文文一遍遍玩他喜歡的遊戲。
他很想從孩子的眼神裡看到回應。
只是孤獨症的孩子往往更關注在自己的遊戲裡。對其他人的關注、互動和社交能力發展落後,也更難學會後天的一些技能。這跟他們的神經發育機制有關。
普通的孩子随着年紀增長,社交發育裡程碑也逐漸成熟,但是孤獨症的孩子如果沒有幹預,社交是會一直相對同齡落後,不會成熟,他對人的關注和對他人想法的理解會一直不夠用。
他很擔心文文的未來。他說,這個社會它沒有義務去包容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的孩子切實地對别人的生活工作中產生了負面影響。
孤獨症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孩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是會需要來自學校和同伴的不同支持。
我曾經遇到一位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問我,「我的孩子到底會不會愛别人,會不會愛我?」
我告訴她,在我這麼多年的門診裡,我看到所有孤獨症的孩子們全都擁有情感,只不過他們被困在裡面,沒有找到途徑去表達。
在自傳電影《自閉歷程》裡,天寶•葛蘭汀這樣描述過自己的心聲,「我的内心是在有情感波動的,但是我的臉上還是平平靜靜。」這就是他們傳達情感時的困難。
圖片:電影《自閉歷程》截圖
為孩子診斷孤獨症
我曾經内疚了很久
在發育行為兒科診室,每個醫生的門診日都能接觸到 10 個以上這樣的孩子和家庭。
聽到孤獨症的診斷後,有的家長在診室裡面崩潰哭了,有的家長完全沒有聽說過孤獨症譜系障礙這個名字,不知道未來即将面對的艱難。
8 年前,我剛來這個科室,第一次做診斷的時候,當時還是手寫病歷,我不敢清晰地寫上這個孩子是孤獨症,我當時給的診斷是「語言發育落後,可能是 ASD?」。我當時打了問号,但是我内疚了很久。
圖片:金燕和孤獨症兒童在互動
後來我跟同事說,我今天把孤獨症的診斷給打上去了,寫在他病歷上了。我當時非常糾結,會擔心這個診斷給一個家庭帶來了什麼,也不知道能幫到他們什麼。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還不能治愈孤獨症。
孤獨症兒童和成人接受的治療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内都存在巨大差異。
國際上認可的治療是行為幹預。但行為幹預也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方式,可能去了不同的醫院,或者去了不同醫院的科室,他們得到的指導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家長通常也會帶孩子去專門的孤獨症兒童康復機構,但不同機構的支持方法也很不同。
家長們往往接觸了不止一個治療方案,他們非常疲憊和迷茫。很多家長會跟我們說,我到底該怎麼辦?是用醫院推薦的幹預療法,還是用機構推薦的幹預模式?甚至也有很多家長會去選擇電流、針灸等等的物理方法,這是我們特别不願意看到的。
我家訪過一個患兒家庭,家裡很空白,沒有有娃家庭的色彩和混亂,只有基本的家具,從抽屜裡拿出來的玩具都是機構帶來的教具。
确診孤獨症後,父母陪着孩子同時在做兩個機構的幹預治療,又參與了醫院的幹預項目。除了每周五的下午是空的,每天都排滿了任務,連小區都沒有時間下去。
他們嘗試了很多幹預方向,迫切地想讓孩子跟上正常孩子的發育水平。
我很遺憾,作為一名醫生,沒能給孤獨症的家庭提供一條非常清晰的治療路徑。
孤獨症兒童的爸爸媽媽
告訴我很多閃着光的瞬間
我也接觸過比較幸運的家庭,秋秋 2 歲就來到我的診室,也确診了孤獨症譜系障礙。家長參加了家庭遊戲幹預的技能培訓,為了減少焦慮,爸爸自己還去看了心理醫生。
秋秋現在 4 歲了,通過家庭幹預獲得了進步,順利進入普通幼兒園,媽媽跟幼兒園坦誠溝通了孩子的情況,獲得了學校很大的支持,專門在班裡配了一位特教老師來幫助秋秋融入集體生活。學校開展這樣的融合,對普通的孩子也有幫助,秋秋成了全班同學的小弟弟,大家都會輪流去提醒和幫助他。
最近,秋秋媽媽給我發了一段孩子的視頻。
視頻裡秋秋背着書包開心地準備去上學,到門口假裝自己是大水怪,往碗裡面假裝擤鼻涕。
他看着媽媽,很開心地舉起碗,跟媽媽分享「給你吃」。
媽媽也笑了,「請媽媽吃鼻涕是不是?」
這個場景看起來很平常,但對孤獨症的孩子是巨大的進步,有主動的分享、眼神和表情的交換,復雜的情感互動,甚至有小朋友的幽默。
對秋秋媽媽來說,一定是很幸福的一刻。
現在,我在做孤獨症的診斷時比過去稍微沉着一些。因為診斷不是結束,通過我們和家長進一步的溝通,可以幫助這些家庭找到更多的幹預方法,制定更合理的幹預方案。
早期診斷和幹預,可以改善孤獨症兒童的預後。
圖片:金燕給孤獨症孩子的家長介紹家庭遊戲幹預的方法
文文爸爸最近也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前幾天晚上,他下班回家,和文文一起去買他最愛吃的麥當勞。他們坐在餐廳的一角,前台在拐角的地方。
文文爸爸讓文文去前台找營業員拿個打包袋,文文很快跑過了拐角。
在外面,文文爸爸從未見到過他完全消失在父母視野裡面,獨立地跟一個陌生人去產生一來一回的互動。更多時候,他會打個招呼,但是他不會處理别人的返回來的互動信息。
但那天,文文爸爸聽到文文找到了前台的那個人說,「你好,我要個袋子。」
那個人問他,「你要裝飲料的塑料袋子還是紙袋子?」
文文愣了一會,然後文文爸爸聽到他說「我要裝漢堡、薯條」。
那天晚上,文文爸爸覺得,這一切的陪伴有了切實的意義。一些文文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他現在可以做到了。
我見過最勇敢的家庭,父母會帶着孩子到處旅行,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孩子 4 歲,有典型的孤獨症症狀,沒有語言。
帶譜系的孩子出門,家長要承受很多壓力。
當孤獨症的孩子感官受到刺激,或者需求不能滿足的時候,可能會直接倒地就哭、打滾,或者突然因為沉迷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走失,有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
在路上遇到一個崩潰的孩子時,我們可以對孩子的父母多一些理解,少一點責怪。孤獨症兒童的家長才會更有信心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地方。
對于一個譜系的孩子來說,可能到了動物園,我們也沒有辦法教他們那麼多東西,但他們同樣去了動物園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
每個孩子都應該去到各種各樣的為他們設計的地方。
圖片:孤獨症的孩子自己用玩具搭建的一個家
「譜系的孩子」是非常多樣的
很多人對孤獨症的刻板印象是不愛說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笨孩子,刻板印象的另一個極端則是天才兒童。
一個孩子是否是孤獨症,跟智力水平無關。
孤獨症的孩子是一個非常廣闊的譜系,從非常輕微到嚴重,「譜系的孩子」是非常多樣的。
只要接觸過他們,就會看到,有的孩子喜歡運動,蹦床滑滑梯可以一直玩不停,有的孩子就是只喜歡坐在那裡安靜地玩玩具;有的孩子甚至很喜歡過家家,每天會帶着娃娃一起上廁所,一起睡覺。
他們的想象力也很豐富,有個男孩用各種玩具和剪紙做成标志,把自己家都布置成他們小區外的一條馬路。有紅綠燈,還有一個停車場,路标和方位和外面一模一樣,爸爸媽媽都不記得在哪裡是路口交叉點,他觀察到了,每次出門他都要去看看那個路口怎麼樣了,然後把它變回來,變成他的想象遊戲。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小朋友,小時候就會主動照顧鄰居家更小的小朋友。跟大人之間的互動,我常常是有壓力的,一天的門診下來,跟 40 個患兒家長講完話,我得要調節一下,找個地方一個人消化一下。
但是跟孩子在一起的互動,就覺得自己好像天生就會。我可以各種天馬行空,他們也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的交談很自由。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人的世界裡面,小朋友的想法常常會被大人的想法給蓋住。
作為發育行為兒科的醫生,我們更希望能站在兒童的立場,幫助孩子們發出他們的聲音,也幫助家長們看見自己的孩子,識别出那些還不成熟的行為和情感。
孤獨症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們的聲音可能有些微弱,可能也很不同。
比如很多小朋友很多都喜歡玩火車,火車有太多的玩法了,我可以讓火車從我的腦袋上開下來,停在我的鞋子裡,小朋友們會笑個不停。但孤獨症兒童的家長會焦慮,擔心這是一個不太好的示範,當他們跟同伴在一起這樣玩的時候,會被笑。
但陪伴孤獨症的孩子們,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玩,可能是很重要的。
我曾經陪着一個孩子玩開門、關門,開門,關門……加入他,發出誇張的聲音,跟他一起享受這個過程,我們玩了幾個回合,他笑得超開心。
就在剛才,我遇到的一個孤獨症的孩子 5 歲了,沒有語言。但是我們在玩他自己發明的遊戲時,我能看到,他用動作、用眼神來傳達他很高興的那一個時刻。
圖片:金燕陪伴孤獨症的兒童玩自己發明的遊戲
你總是能找到這個孩子很高興地看着你,是發自内心的很高興。我常常因為看到這樣的時刻而驚喜。
每個孤獨症孩子都有這樣的瞬間,只是沒有用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式表達。
* 注:文中秋秋、文文為化名
孤獨症兒童的早期診斷
兒童醫院的發育行為科,兒童保健科,康復科都可以幫助孩子早診斷以及給出早期幹預建議。
目前孤獨症的診斷一般針對 2 歲 6 個月以上的孩子。但孩子 1 周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如果出現一些社交發育遲緩的症狀,就可以去兒童醫院挂号,評估是否存在孤獨症的風險。
圖:兒童心理行為發育預警,黑體字與孤獨症譜系障礙有關
很多譜系的孩子通過行為幹預,慢慢在情感功能發展水平上爬坡進步,往同齡孩子的社交能力水平上靠攏。這也意味着 ta 有了适應集體環境,進入社會的初步能力。
譜系裡面能力比較低的孩子,幹預的目标不是讓他追平普通孩子的發育軌迹,但家長始終可以學習的是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幫助他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分享自己的興趣和情緒。同時也能學習處理一些孩子因為溝通障礙導致的行為問題,獲得照顧孩子的信心,對未來的生活也能有更多的信心。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 1 ]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發育行為學組 ,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兒童保健學組 . 中國低齡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家庭幹預專家共識 [ J ] . 中華兒科雜志 , 2022, 60 ( 5 ) : 395-400.
策劃制作
策劃:塗雨清 | 監制:Feidi
圖片來源:金燕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為星标哦~
點點文章右下角的「♡」,分享給身邊的人
更多的人理解、關注孤獨症
改變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