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味千中國暴跌,被“抛棄”的日式拉面,歡迎閱讀。
文 | 新餐考,作者 · 李楊,編輯 · 陳塵
曾經的日式拉面頂流早已風光不再。内有口碑下滑、客流減少、閉店率走高,外有中式面館強敵環伺,味千拉面僵局難解。
味千拉面,難以翻身。
截至 2024 年 8 月 26 日,味千拉面的門店數為 575 家,距離千店目标相去甚遠。
在去年扭虧為盈後,味千(中國)再陷虧損。
近日,味千 ( 中國 ) 發布 2024 年上半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止 6 個月,集團營業額約人民币 8.27 億元,較 2023 年同期下降約 6.6%。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約人民币 715.7 萬元。每股虧損 0.01 元,而上一年同期則實現淨利潤 1.33 億元。
對于上半年的虧損,集團總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門店客流量下降,導致同店銷售負增長,部分門店出現虧損,進而引致使用權資產及固定資產的減值撥備增加。
作為日式快餐的初代網紅,味千中國曾以一碗骨湯拉面,風靡中國 20 年。
如今,内有口碑下滑、客流減少、閉店率走高,外有中式面館強敵環伺,曾經的日式拉面大王僵局難解。
01 40 塊的速食面,沒人稀罕了
品質縮水,口碑崩盤,是味千拉面不斷 " 墜落 " 的直接原因。
近期,趙宇因為點了份味千拉面外賣有些火大。他告訴餐考君," 之前都是到店吃,這次沒空就在美團點了份骨湯拉面,送來的是類似‘自嗨鍋’的自熱拉面,外賣也沒說是這種速食。花 40 塊點了份泡面,不如去樓下便利店吃。"
據他曬出的圖片來看,拉面裝在一個塑料盒裡,盒子分兩層,下層放置加熱包,上層是煮好濾幹水分的面條,濃湯用一個密封隔熱包裝着。
按照外包裝袋上的圖示,先給在盒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再将濃湯全部倒入面條當中,蓋好蓋子,等待 5 分鍾可開蓋食用。
如趙宇所言,操作步驟和市面上的自熱鍋、自熱米飯類似。
對此,商家給出的解釋是,配送時間和天氣容易影響產品口味,為了保證消費者能吃到熱騰騰的面,特地對包裝進行的更新。
在各外賣平台和社交媒體上,和趙宇一樣,對其包裝感到不滿的大有人在。
有網友曬出外賣圖片稱," 剛點,氣的給差評,關鍵一通操作下來也不好吃,熱完後,湯都看不見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家是料理包,現在裝都不裝一下。"
事實上,早在 2011 年味千拉面就因深陷 " 骨湯門 " 事件出現口碑大幅下滑的情況。
當年,品牌被爆廣告造假,其着力推廣的 " 純豬骨熬制 " 的湯底,實際上是用主要成分為 " 豬骨湯精 " 的濃縮液勾兌而成,動辄 40、50 元一碗拉面,湯料成本不過幾毛錢。一經披露,味千中國市值應聲暴跌 40 億港元。
味千中國在當年的半年報中稱,事件對味千拉面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味千拉面的銷售在該事件發生後大幅減少。
目前從消費端反饋來看,即便過去十餘年," 骨湯門 " 造成的負面影響仍在延續。
品牌形象與 " 速食 "、" 預制菜 " 挂鉤後,很多人無法接受與菜品品質不符的過高定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今,方便速食粉面類產品層出不窮。不論是中式螺蛳粉、方便面還是日式豚骨拉面,通過電商平台、超市貨架就能輕易買到。
且近年來,以白象、康師傅、今麥郎為代表的國產方便面品牌,紛紛開始向健康、高端化轉型,推出一系列主打使用真材實料、文火慢熬,減少添加劑的 " 高湯面 ",一份價格不到 10 元,無疑對味千拉面的銷量帶來衝擊。
就如一位網友所言," 花 40 多塊錢吃碗(味千拉面)高價泡面,又貴又難吃,還不如直接到便利店裡買。"
品牌發展過程中,還有食品安全問題如影随形。在黑貓投訴平台就有百餘條相關投訴,今年以來就有顧客投訴 " 吃面途中,碗裡出現 6、7 只飛蟲 "" 吃麻辣牛肉面吃出蟑螂 "" 吃出尖銳塑料片 " 等内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 " 敷衍 " 消費者的拉面大王,正在遭到反噬。
02 曾經的拉面頂流,靠持續關店扭虧?
在此次盈利預警公告發布前的 2023 年,味千中國其實交出過一份 " 營收同比實現增長、利潤扭虧為盈 " 的向好财務答卷。
财報顯示,2023 年味千中國實現營收 18.15 億元,同比增長 27%。經營溢利扭虧為盈,達到 1.27 億元。
對于營收的增長,集團主要歸因于 " 降本增效 ",以及門店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财報顯示,2023 年集團致力提高食材直接采購比例以降低食材成本,并不斷提升國内國外供應商的數量與品質,使食材成本占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 26.2% 下降至 24.4%;
人工成本占營業額的比例由上年的 29.8% 下降至 26.2%;其他營運成本占營業額的比例由則由上年的 26.3% 下降至 25%。
集團的外賣營業額由 2022 年底的 3.27 億元增長約 5.8% 至 2023 年底的 3.46 億元,外賣業務占外賣餐廳營業額比例達 25.9%;此外,集團通過會員行銷策略,味千會員人數達 3169.6 萬,會員消費金額達 8.8 億元。
而業内人士指出,飲鸩止渴式的 " 關店止損 " 或是企業扭虧的根源所在。
2022 年底,味千拉面門店數為 597 家,到了 2023 年年末,數量減少到 562 家;與 2019 年的 799 家門店相比,4 年時間,關了 237 家門店。
公司提到,門店減少主要由于集團策略性關閉運營表現不佳的門店以改善整體盈利能力。這意味着,去年的扭虧一定程度上由關店自救得來。
對于翻台率、單店日均銷售額等門店各項運營數據,味千中國并未在 2023 年的業績報中進行披露。
從過去的披露情況來看,不容樂觀。2020 年,味千中國在中國内地、香港翻台率分别為 5.1 次 / 天、6 次 / 天;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其翻台率已跌至 2.3 次 / 天和 3.2 次 / 天。翻台率近乎腰斬。
顯然,曾經的日式拉面頂流早已風光不再。
1996 年,走出日本的味千在中國香港賣出第一碗拉面。此後,創始人潘慰将味千拉面版圖瞄準有着巨大市場前景的内地,從深圳出發,靠着大骨熬湯的拉面產品定位迅速蹿紅。
趙宇對當時 " 頂流 " 的千味拉面有着更具體的回憶," 小時候只有考試考好了,家長才會獎勵吃味千。"
2007 年,公司攜 122 家門店成功登陸港股,市值達到 90 億元,迎來高光時刻。到 2010 年,味千(中國)已開店 508 家,彼時,雄心勃勃的潘慰提出了 " 千店計劃 ",預用 5 年時間開出 1000 家店面。
上文提到,次年就發生了 " 骨湯門 " 事件,此後味千拉面的聲譽不斷下滑,千店計劃也相繼告吹。
03 面館賽道強敵環伺
今年以來,味千門店數處于緩慢 " 爬坡 " 階段,據窄門餐眼最新數據,味千拉面的門店數為 575 家,2024 年新增門店 50 家。
從開店策略上看,味千依舊選擇在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持續加密門店網絡。
其中,上海門店數最多,并在今年 6 月突破百家,目前為 102 家,其次是廣東 85 家,江蘇 71 家。選址則延續 20 年來 " 盤踞商場 " 的策略,有 407 家門店分布在各大商場。
然而,眼下味千面臨的競争,早已不同于昔日一家獨大的局面。
在上海、廣東等地,味千拉面開店的商場内,常能看到和府撈面、陳相貴、馬記永、遇見小面、張拉拉等新中式面館連鎖門店。
近年來,上述一批新中式面館迅速崛起,經艾媒咨詢測算,中式面館行業 2024 年規模将到達 4300 億元,2021 年 -2024 年的復合增速達到 11%。
新中式面館在塑造全新的面食類競争格局的同時,也意味着不斷擠壓味千這一老派日式拉面的生存空間。
從開店策略和門店選址上,這些新中式面館與味千的偏好高度重合。
以上海、江蘇、浙江等為代表的華東地區是 " 必争之地 ",如現有門店數 585 家的和府撈面,門店城市分布上,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占比超 90%,且商場店達到 437 家,其中上海門店數 110 家,江蘇門店數 94 家、廣東門店數 65 家。
門店數近 300 家的兩家蘭州拉面品牌——陳相貴、馬記永,更是生于上海,并将其作為門店聚集大本營。
從菜品層面看,這些中式面館品牌在高度競争中,對地方特碳粉面類產品持續挖掘,推出蘇式面、重慶小面、蘭州牛肉面等細分品類,為消費者帶來多樣選擇。
雖同樣定位中高端面館,但中式面館對市場的反應顯然更為敏銳,在當下餐飲行業價格下行的趨勢下,願意 " 放下身段 " 開始下調價格推出 20 元左右,更具性價比的菜品。
反觀味千拉面,雖官方宣稱價格有所下調,但從菜單來看一碗面的價格仍舊在 35-50 元左右。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稱 " 味千變成了吃不起的樣子 "。
近年來,味千确實也在嘗試自救,在產品上,味千不斷加快上新速度,平均每季度推出 3-5 款新品;在營銷上,味千也在加強節假日營銷;在渠道上,加速發展外賣業務,整體來看收效甚微。
當市場競争加劇,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逐漸老化的味千拉面前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