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當心,坐在車内的你,可能真的沒有隐私可言,歡迎閱讀。
雨夜,你奔波勞累了一天,穿過擁堵的車河,獨自驅車回到自己的住處。
停好車,坐在車内,你終于有時間,享受這為數不多的片刻寂靜,或是點播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許是 Ed Sheeran 的新歌《Eyes Closed》。
這是許多人眼中來之不易的「獨處時間」,無需社交,不必設防,不再被他人注視,從瑣事與社會中抽離出來,獨坐于這塊屬于自己的自留地。
但正當你沉醉于 Ed 的聲線,車内的另一雙「眼睛」——車内攝像頭,卻未曾閉上眼。
▲圖片來自:Electrek
更令人擔憂的是,攝像頭的背後,或許還有一雙甚至多雙真正的眼睛,在最不需要陪伴的時刻,盯着已放松警惕的你。
誰在看着你?
事實是,汽車搭載車内攝像頭,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特斯拉、蔚來、小鵬……越是标榜智能的車型,車内搭載攝像頭的概率也就更高。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車内攝像頭将會越來越普遍。
這些攝像頭多位于車内後視鏡上方,或是在方向盤柱或 A 柱位置,他們的共同點是——都能對着你的臉拍攝。
車企大多會表示,車内攝像頭的主要作用,是監測駕駛員注意力,在車主分神時适時提醒,确保行駛安全。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這些攝像頭能做到的,可沒有這麼簡單。
從硬體角度來看,車内攝像頭絕對具備侵犯你的隐私、拍攝你一舉一動的能力。
攝像頭盜取隐私的擔憂由來已久,有一個典型例子——
即便到了現在,仍然有不少筆記型電腦用戶選擇對攝像頭進行物理遮擋,避免自己的面部毫無遮掩地出現在攝像頭面前。
同理,即便車企再三承諾數據的安全性,依舊難以打消人們心中的擔憂,無論海内外,目前均有第三方車内攝像頭蓋板配件銷售。
更令人感到恐慌的是,車企确實在通過車内攝像頭,監控車主的動向。
早在 2021 年 4 月,馬斯克就曾表示将會回收一部分車主的 FSD Beta 試用權限,原因是他們在開啟 FSD Beta 期間未盡到觀察路況的義務。
這也變相證明了:特斯拉正在通過攝像頭監控車主的行為。
特斯拉對此的回應是,車内攝像頭只會監控擁有 FSD beta 試用權限的車主,此外這些監控畫面并沒有與車輛識别号配對。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開啟 FSD Beta,車主與乘客的臉依然會出現在畫面中。
▲不過,這套東西倒也沒有很智能……
特斯拉當然也有理由:這是為了保障行車安全,情理之中,監控注意力的也不止我特斯拉一家。
但 2023 年 4 月的一則外媒報告,帶來了一場關于攝像頭的隐私危機。
有 9 名特斯拉前雇員爆料稱,在 2019 年至 2022 年間,特斯拉的員工們可通過内部信息系統,私下分享客戶汽車攝像頭記錄的視頻和照片,其中囊括了與車禍相關的信息,甚至還有一些極度隐私的内容。特斯拉員工會給這些照片打上标題或評論,然後私下傳閱。
盡管這部分内容是由車外攝像頭拍攝,但其中凸顯出的隐私和監管漏洞,大家可以自己捋一捋。
不過,盡管質疑與洩露危機不斷,特斯拉仍計劃進一步對駕駛員進行監控。
根據黑客 @Greentheonly 的說法,即便不在 Autopilot 輔助駕駛情況下,特斯拉也打算通過駕駛員打哈欠、眨眼的次數和持續時間,以及他的駕駛姿勢,來判斷駕駛員的精神狀态。
Greentheonly 表示特斯拉正在向系統内添加代碼,但尚未在車機界面中展示這些内容,目前這一功能尚未激活。
與智能手機相似,智能汽車時代,用車人的隐私安全同樣拉響了紅色警報。稍有不同的是,汽車還可以随處開動,你與路人的隐私可能正在進行物理意義上的「裸奔」。
非裝不可嗎?
是的,盡管車内攝像頭遭受非議眾多,但大規模裝車基本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車企喜歡在車内裝攝像頭的原因也很簡單,車内攝像頭的高度集成,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簡直有無法拒絕的誘惑。
一個車内攝像頭的成本并不算高,而除了做好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的「本職工作」,車内攝像頭還有可能為車主提供車内監控,人臉識别授權,甚至是車内視頻會議等等一系列功能。
抛開隐私安全問題,駕駛員注意力監測功能本身無可指摘。
盡管絕大部分駕駛者并非有意疲勞駕駛,但大概沒有幾個老司機敢打包票說自己從未分心過。在長途的駕駛情況下,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更是常有發生。
此外,在輔助駕駛的參與下,注意力監測更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輔助駕駛逐漸變得強大的背面,是駕駛員逐漸松弛的警惕心,這也導致輔助駕駛要麼不出事,一出事故往往更為嚴重的原因。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美國每年因分心駕駛引發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數約為 3000 人,約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總數中的 8%~9%,而注意力監測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規避類似事故的發生。
漫漫長路,注意力開始飄忽,系統适時的提醒與介入,不止是對車内人員安全負責的表現,更是對所有道路參與者的多一重保障。
而相比通過方向盤監測注意力,攝像頭的準确度明顯更高,也更無感。
▲靠配重環騙過系統
對于車企而言,一個攝像頭,兼顧安全保障,又能在後續通過 OTA 加額外功能,真沒有不裝的道理。
實際上,車内攝像頭就是汽車上的「手機前置攝像頭」。與之類似的是,在智能化席卷手機行業後,前置攝像頭也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就特斯拉的情況而言,在美國,特斯拉的車主們可以通過車内攝像頭觀看車内動向,如暫留在車内的寵物情況等。不過在中國,目前這個車内攝像頭并沒有啟用,也就是說,暫時還是擺設。
但提前預埋硬體,在後續啟用的事情,特斯拉在此前已有先例。
在早期版本的部分國產 Model 3「标準續航更新版」上,特斯拉就在後座與方向盤上提前預埋了加熱硬體。在該功能開放之後,車主可以通過付費 1600 元啟用這些硬體。
在算法完成後,特斯拉的确有可能啟用車内攝像頭,作為監測注意力的手段——當然,這部分大概率就無需付費啟用了。
誰來管一管?
就在你通過手機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手機前置攝像頭也在正對着你的臉,實際上,你早已無處可逃,也早晚會習慣于此。
既然躲不過,不如想想怎麼應對。
先來看看法規。
我國在 2021 年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保障個人信息與數據隐私。
其中,第四十四條規定:個人對其個人信息的處理享有知情權、決定權,有權限制或者拒絕他人對其個人信息進行處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處理個人信息屬于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所必需的除外。
第五十七條: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篡改、丢失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并通知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和個人。
簡單總結:你享有你個人信息的知情權、決定權。
而在這一方面,早一步接受智能化熏陶的手機行業,是汽車行業最好的老師。
手機行業對于獲取敏感權限的透明度,可比汽車高得多。比起空口承諾,手機行業有行業的自我監督。
無論是蘋果 iOS 還是大部分基于安卓的系統,手機系統對敏感權限的調用提醒已經十分普遍。以 iOS 為例,調用攝像頭時,螢幕上方會亮起綠色光點,調用麥克風則為橙色光點。基于安卓的國產系統甚至有更細分的展現手段。
這便是知情權。
▲值得一學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标榜注重隐私安全的蘋果,這項功能也遲遲到了 iOS 14 中才被加入,而對于汽車行業而言,保障用戶的知情權,任重而道遠。
回到汽車行業本身,針對監測手段與數據處理,各家車企的做法,也都還沒有完全統一。
在攝像頭大行其道之前,駕駛員注意力監測主要通過紅外攝像頭來完成,福特、通用等品牌均屬此列。
紅外攝像頭可以跟蹤頭部位置、眼睑運動以及眼睛是否睜開。它不會記錄、保存或傳輸任何數據,但如果司機表現出分心的迹象,它會發出警告。
盡管車内攝像頭不可避免會記錄數據,但車企依舊可以選擇将數據本地處理——正如紅外攝像頭的做法,從而規避用戶數據洩露。
不過,也有搭載車内攝像頭的車企選擇用更簡單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
比亞迪就在車内攝像頭上加上了一個遮擋撥片,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十分原始的賦予用戶決定權的手段,你不樂意,把蓋子一撥,就物理隔絕了,簡單,省事,有用。
▲通過撥杆移動滑蓋
但從長遠來看,正如一切智能產品,法規的完善與行業的自我約束,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說句題外話,在 AI 領網域,關于監管的重要性,也正在被重視。
在今年 3 月,馬斯克等千名業界和學界人士聯署公開信,呼籲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 GPT-4 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暫停至少 6 個月,以便制定和實施安全協定。
OpenAI 在關于人工智能的聲明中也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在開始訓練未來的系統之前,獲得獨立的審查可能很重要」。
你看,大家都明白,監管落後于技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更可怕的是,這件事一直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