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創業三年,前華為悍将帶隊衝刺IPO,歡迎閱讀。
來源:獵雲精選;文 / 邵延港
儲能市場,即将再跑出一個 IPO。
2 月 21 日,思格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遞表,華為系明星高管的離職創業項目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思格新能源創立于 2022 年 5 月,聚焦于新能源儲能領網域,其通過整合人工智能、數字技術、電力電子與儲能技術,打造光儲充產品與解決方案。如今,思格新能源已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可堆疊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供應商。
這場奇迹的締造者來自許映童——前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在創業前,許映童在華為工作了 23 年,曾被不少人認為是華為逆變器崛起的功臣。在新的賽道,許映童同樣交出了亮眼的成績。
在明星創業者和爆火的儲能賽道雙重加持下,思格新能源在資本市場上同樣如魚得水,遞表前已經獲得 6 輪融資的超 7 億元資本助力,估值達到 44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思格新能源創立至今不到三年,除了創下儲能行業最快的成長紀錄,也成為行業衝刺 IPO 最快的創業公司。
華為前高管轉戰儲能賽道,估值 44 億
2022 年 5 月,離開華為的兩個月後,許映童帶着團隊在上海創立了思格新能源,進軍 AI 光伏儲能領網域,貫徹了其以往堅持的 AI 加持的主張。
許映童 1996 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專業,1999 年 1 月加入華為,并先後在華為擔任多個職位,其中包括無線產品的 PDT 經理、無線軟體平台部長、華為無線杭州研究所所長、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及升騰人工智能計算業務總裁。
2011 年後,華為布局光伏賽道,許映童從通信行業轉向新能源領網域。許映童被業内人士認為是 " 華為逆變器崛起的功臣 "、" 華為智能光伏的開拓者 "。
在華為入局後,許映童就負責華為逆變器團隊的組建、產品規劃及開發等系列工作。據公開數據,2015 年,華為在國内光伏產業的激烈競争中殺出重圍,成為全球逆變器出貨量第一。
随着華為光伏業務戰略的不斷進化,許映童逐步将華為在數字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術積累和優勢,引入到光伏領網域,為客戶提供 " 智能、高效、安全、可靠 " 的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這樣為其之後的創業奠定基礎。
2020 年,在華為連續多年霸榜光伏逆變器賽道後,許映童突然結束了在華為光伏業務的任職,轉任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2022 年,任職 23 年的許映童正式告别華為。
兩個月後,即 2022 年 5 月,許映童在上海創立思格新能源,進軍光儲領網域。
據介紹,思格新能源專注分布式儲能系統,旗艦產品 SigenStor 采用模塊化、可堆棧產品設計,将光伏逆變器、直流充電模塊、儲能變流器 ( PCS ) 、儲能電池和能源管理系統 ( EMS ) 無縫融合一體。通過簡單的堆棧或模塊替換,用戶可定制容量,滿足戶用和工商用的一系列能源需求,展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和可拓展性。據了解,SigenStor 是全球首款 AI 賦能的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并且很快進行了商業化。
在明星創業者和極具前景的商業思路的加持下,思格新能源在資本市場獲得眾多知名機構的青睐。招股書顯示,思格新能源先後完成六輪融資,包括 2022 年 6 月的 500 萬元種子輪融資;2022 年 7 月至 12 月進行的 A1 至 A3 輪融資,累計融資 5.4 億元,這輪融資後,思格新能源估值超 30 億元,而此時,許映童創業還不滿一年;2023 年 12 月,思格新能源進行了 1.4 億元 B 輪融資,2024 年 1 月進行了 3000 萬元 B1 輪融資。
據統計,思格新能源先後獲得 7.15 億元融資,公司每股價格從種子輪的 0.95 元,漲至最後一輪融資時的 18.821 元。背後已經站了高瓴資本、華登國際、雲晖資本、鍾鼎資本等知名機構。
根據最後一輪融資時,天堂矽谷創業投資 3000 萬元,持股 0.68%,經測算,思格新能源目前的投後估值已超 44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對思格新能源和許映童給予了極高的信任。思格新能源產品在 2023 年 6 月才發布,但此時大部分股東已經進場。
股權機構上,許映童直接控制公司約 10.18% 的股權,間接控制約 39.10% 的股權,合計控制公司約 49.28% 的投票權。
公司第二大股東張先淼持股 10.0005%,張先淼曾任華為智能光伏的副總裁。和許映童都是一手将華為光伏突出重圍的老将。
投資機構中,高瓴資本持股 14.89%,華登國際持股 8.18%,雲晖資本及鍾鼎資本均持股 2.88%。
年入 7 億,行業第一背負對賭衝刺 IPO
雖然創立時間短,但思格新能源的表現卻十分 " 成熟 "。
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個月,思格新能源產生的收入達 7 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業界同行通常需要逾五年時間才能達到該裡程碑。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年收入達 1 億美元所需年數計,其在中國所有儲能廠商中增長最快。
按產品出貨量計,思格新能源已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棧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個月的市場份額達 24.3%。
業績突飛猛進的背後,與創始人的背景不無關系。據悉,從產品側來看,儲能的關鍵零部件變流器(PCS)與光伏逆變器具有技術同源性,可以更快切入。從市場端來看,戶用儲能的市場主要是在海外,而對于海外營銷及渠道管理,許映童更是有豐富的過往經驗。
财務數據上,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别為 0、0.58 億元及 7.00 億元;由于前期一直處在研發投入階段,因此思格新能源目前尚未盈利,同期淨虧損分别為 7618.7 萬元、3.73 億元及 5.34 億元;毛利率方面,2023 年時為 31.3%,到了 2024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44.2% 。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思格新能源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别為 700 萬元、5340 萬元及 1.05 億元;存貨分别達到 1500 萬元、1.90 億元及 4.24 億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思格新能源與逾 60 個國家和地區的 99 家分銷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網絡,并且已成為歐洲、亞太及非洲等所有主要市場中領先分銷商(包括英國、愛爾蘭、瑞典、南非、澳大利亞及美國的頭部分銷商)的首選合作夥伴。歐洲,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2024 年的前九個月,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在其收入結構中占比高達 65.1%。
從收入構成來看,思格新能源收入主要來自五合一光儲充一體機 SigenStor,以及智能能源網關及其他產品,而 SigenStor 收入占比超過九成,截至 2024 年前九個月,SigenStor 實現能源容量銷售總額 220 兆瓦時。不過,随着 SigenStor 的能源容量銷售總額增長,其平均售價卻從 2023 年的 3.17 元╱瓦時降至 2024 年前九個月的 2.88 元╱瓦時。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思格新能源逆變器及儲能電池的預計年產能分别為 90000 個及 1.8 千兆瓦時,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個月利用率分别為 73.6% 及 88.3%。
而此次 IPO,思格新能源計劃将募資投入到進一步擴大研發團隊及提升研發設備及技術;加強營銷及售後服務;擴張產能;以及多元化產品組合及擴展工商業光儲充解決方案等。
按照產能擴張計劃,新生產基地竣工後,思格新能源預期光儲充儲能電池年產能約為 1.4 千兆瓦時,逆變器年產能約為 190000 個。
思格新能源創下了行業成長紀錄,但其在不到三年時間就衝刺 IPO 的背後,也存在其他緣由。招股書顯示,思格新能源已經與投資者籤了對賭協定,若不能順利在港交所實現 IPO,股東要求的回購等權利将自動恢復。
如今,華為悍将将思格新能源帶到港交所門前,最終又能否順利邁進資本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