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比亞迪成”被告“ 車市競争你死我活,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 張馳
最近汽車行業 " 出格 " 的事件此起彼伏,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部分插電混動車型排放不達标,一波未平,6 月 6 日又在網絡盛傳一張 " 申訴函 " 截圖,把長安汽車推向風口浪尖。
" 申訴函 " 稱:2023 年 3 月 28 日,長安汽車公司采購部向其數百家供應商發函,利用其掌控的對供應商的未付款,通知将對供應商的貨款直接扣款 10%,以應對其遇到部分車企降價引起的汽車市場部分車型滞銷。
在汽車行業重塑的艱難時刻,文中所描述的弱肉強食式的店大欺客,似乎某些企業能幹得出來。但會是長安嗎?
6 月 7 日,長安汽車回復稱,長安汽車從未收到任何供應商發來的 " 函件 "。因原材料價格變動、需求變化、技術創新等原因,供應鏈上下遊企業每年磋商供應價格,是汽車行業的一貫做法。采用的方式均基于長安汽車與零配件企業的商務談判,結算價格均按照商談後籤訂的商務合同執行,該函件所述 " 直扣產值〞、" 直扣貨款 " 等内容系不實信息。
正向長安汽車所稱,和供應商磋商價格有,但違背商業契約,直接扣貨款的事情子虛烏有。長安汽車表示,已就該事件涉及的诋毀商譽行為,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 申述函 " 事件雖然水落石出,但近來汽車行業的白熱化競争已成行業熱點。
今年 1-4 月汽車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 3.9%,和 7 年前比下滑超 1 倍,大部分企業處于盈虧平衡線以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此前汽勢 Auto-First 曾撰文《太難了,中國品牌乘用車就這五家賺錢》,事實上包括長安在内的這五家企業,今年多數銷售及業績承壓。
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已出現扣非淨利潤虧損,長安汽車也出現同比超 30% 的下滑。有一種觀念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格局将于 18 個月後完成重塑。
今年初的 2023 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加速,中國燃油車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2021 年傳統燃油車市場現存 85 個品牌,其中 34 個品牌品牌月銷量千台以下,9 個品牌消亡。未來 3-5 年将有 80% 的中國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
事實上這絕非危言聳聽,瓶頸的市場,面對蜂擁而至的車型,已經無招架之力,過去每年都有的爆款車型已經越來越稀缺,背後是多數車型、企業吃不飽,車型和企業大淘汰的時刻不可避免地要到來。
各企業以何止形式應對越來越殘酷的競争,将變得越來越透明化,無論是長城舉報的比亞迪部分混動車型采用低價的常壓油箱,還是長安汽車遭遇的 " 申述函 " 暗箭,都直接指向成本、效率的殘酷競争,這是企業的最後一道護城河,事實上這也是汽車革命的最重要的底層邏輯。
福特 T 型車規模化生產,以成本和效率驅動了第一次汽車工業革命,此後豐田的精益生產推動了第二次汽車工業革命,前兩次汽車革命的邏輯,都是創新生產方式帶來效率革命性提升、成本革命式下降,讓企業無敵于天下。
以新能源和智能化為代表的第三車汽車工業革命呼嘯而來,同樣要靠符合時代的產品,更低的成本和效率為驅動,長城汽車怒告比亞迪和長安汽車被誣告 " 直扣貨款 ",無形中已經牽出汽車行業的革命性特征。(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