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從美麗廢物到健康頂流,Apple Watch十年大事記,歡迎閱讀。
閉環健身 PUA 何時休?
文 |動點科技
作者|黃塵
排版|羅慧君
本文預計閱讀時長 4 分鍾
2025 年 4 月 24 日,全球 Apple Store 的門店前排起長隊,用戶們手持完成 " 三環挑戰 " 的 Apple Watch,等待領取一枚刻有 "Global Close Your Rings Day" 的實體徽章。這枚小小的金屬别針,既是對用戶十年堅持的嘉獎,也是 Apple Watch 波瀾壯闊歷程的縮影。
奠基與探索
2015 年 3 月,蘋果發布初代 Apple Watch,以數碼表冠和 Force Touch 觸控為核心互動創新,推出三個系列(普通版、運動版、黃金版),但初期因功能局限被調侃為 " 美麗小廢物 "。
同年 4 月上市後,憑借與愛馬仕聯名表帶(售價高達數千美元)提升時尚屬性,但健康功能僅限基礎心率監測。
2016 年推出 Series 2,首次支持 GPS 定位和 50 米防水,強化運動場景;Series 3(2017 年)加入蜂窩網絡功能,實現通話獨立,但因續航短板和 eSIM 适配問題引發争議。
健康轉型與市場統治
2018 年 Series 4 成為轉捩點,螢幕增大 30%,引入 "ECG 心電圖監測 " 并獲得 FDA 認證,将消費電子產品首次推入醫療設備領網域。
2020 年 Series 6 搭載血氧檢測,帶動行業跟進,同年推出平價款 SE 系列,推動健康功能普及。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數據,Apple Watch 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整個瑞士手表行業。
但此時隐患顯現,一方面與愛馬仕合作的高端路線逐漸淡化,轉向健康監測的 " 剛需 " 定位,而第三方應用生态始終未能突破,大部分用戶僅使用原生功能。
技術瓶頸與競争衝擊
2022 年推出的 Ultra 系列試圖以 " 钛合金表殼 " 和 " 雙頻 GPS" 搶占專業戶外市場,但 799 美元高價和續航短板使其難敵佳明等品牌,而該系列至今未能有大更新。
2023 年,華為 Watch Ultimate 以 " 北鬥衛星消息 " 和 " 潛水血氧監測 " 獲得青睐,小米憑借低價策略蠶食中端市場,導致 Apple Watch2024 年表現疲軟,出貨量驟降 19%,份額跌至 22%。
盡管 2024 年 Series 10 更新螢幕顯示面積并降低厚度,成為最纖薄和螢幕最大的 Apple Watch,但健康監測功能進步不大,至今沒有血壓監測功能,且用戶對 " 閉環健身 " 的新鮮感消退,十年 " 三環打卡 " 機制面臨審美疲勞。另一方面,Apple Watch 始終依賴 iPhone 聯動,未能實現獨立作業系統,AI 和大模型時代缺乏突破性應用。
結語
站在十周年的節點,Apple Watch 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華為、三星以血壓監測和衛星通信功能搶占高端市場,Garmin 憑專業戶外性能分流運動用戶,而蘋果自身卻陷入 " 健康數據堆砌 " 與 " 生态獨立性不足 " 的雙重困境。
未來,這塊小小的手表需在技術普惠與專業突破間找到平衡,諸如用非侵入式血糖檢測、早期疾病預警等功能重塑健康監測壁壘;抑或是借助 AI 驅動的個性化訓練方案完善運動生态。更重要的是,這塊手表需擺脫對 iPhone 的依賴,以獨立作業系統和開放接口構建 " 健康服務閉環 " ——正如初代 Apple Watch 用三環改變生活習慣,下一個十年,蘋果如果能以更無感、更智能的守護重新定義 Apple Watch,或許能開辟技術普惠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