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關稅霸凌遭全球反噬:對等關稅或成“回旋镖”,美國農業陷“自傷”困局,歡迎閱讀。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據央視報道,美國将于 4 月 2 日開始征收對等關稅,農產品關稅也将于 4 月 2 日生效。
自特朗普今年 1 月 20 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頻頻揮舞關稅 " 大棒 ",相關國家已采取反制措施。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特朗普試圖通過對等關稅,取代基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減少美國全球貿易赤字,平衡美國對外貿易,并借此鼓勵制造業回流,重振美國制造業。此舉破壞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是貿易霸凌主義,也對正常的商品貿易造成衝擊,損人不利己。
前中國駐紐約和舊金山總領館商務參贊、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特朗普認為現有貿易體系美國吃虧,一切應該美國說了算,試圖通過加征關稅的手段讓美國獲得更多利益。當前關稅政策形勢下,可以預見,美國國内消費者和生產者将面臨更大的價格壓力,美國國内出口商也将受到關稅衝擊。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終身教授劉學東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目前落實的關稅政策中,一項是對特定國家所有產品加征關稅,一項是對所有國家的特定產品加征關稅。要進一步評估美國關稅政策以及其他國家反制舉措對全球貿易秩序造成的影響,還需衡量美國 4 月 2 日實施的對等關稅涉及領網域以及征稅幅度情況。
美國加征關稅削弱自身競争力
近期,美國加征關稅舉措受到普遍關注。特朗普 2 月 1 日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 10% 的關稅,3 月 3 日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進一步加征 10% 關稅。3 月 12 日起,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征收 25% 關稅。
此外,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反復無常:特朗普 2 月 1 日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加兩國的產品加征 25% 的關稅。2 月 3 日,特朗普宣布對兩國加征關稅措施暫緩 30 天實施,并繼續進行談判。相關加征關稅措施 3 月 4 日生效。3 月 6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調整對兩國加征關稅措施,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進口商品免征關稅,直至 4 月 2 日。美國白宮 3 月 6 日發布的檔案稱,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不符合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鉀肥產品征收 10% 關稅。
劉學東分析,美國加征鋼鋁關稅旨在推動鋼鐵和鋁的生產回流至美國,促進美國鋼鐵和鋁產業的繁榮。但鑑于美國國内鋼鐵、鋁相關產能已經達到極限,因此這一願望可能落空。同時,此舉将推高全球鋼材、鋁材的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是美國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國。根據公開數據,2024 年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占美國進口總額的 40% 以上。
" 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由于在美國國内面臨較大阻力,因此兩次暫緩。美國加征關稅對自身将產生不利影響:一是由于關稅提高最終消費品價格,美國滿足進口需求的同時将加劇國内通脹;二是中間品價格上漲,諸如汽車等領網域整個產業鏈生產成本提高,進而會降低美國整車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争力。" 劉學東說。
關稅政策對農產品貿易衝擊幾何?
美國 " 關稅大棒 " 政策引發反制。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自 2 月 10 日起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 15% 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 10% 關稅;自 3 月 10 日起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 15% 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 10% 關稅。加拿大 3 月 4 日起對價值 300 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加征 25% 的關稅,涉及家禽、肉類、奶制品、小麥和其他食品。歐盟 3 月 12 日宣布将對價值 260 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歐盟是美國許多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何偉文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記者稱,整體來說,目前加征關稅的舉措對世界農產品貿易會有一定影響,但不會造成根本性的衝擊。具體來說,非美國農產品貿易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美國農產品貿易的下降能否得到彌補,還有待觀察。
他強調:" 美國對進口農產品加征關稅,将導致美國食品開支負擔增加,推高通脹。同時,其他國家采取的反制措施将打擊美國農產品生產與出口。2024 年前 11 個月,中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大市場占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比重為 48.9%,排名第四的日本占比為 6.8%,第五的韓國占比為 4.8%。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加拿大、墨西哥采取關稅反制,美國農產品出口下降是必然的。"
國際政策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的信息稱,2021-2023 年,美國超過 75% 的玉米出口、73% 的大豆出口和 55% 的豬肉出口都流向了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歐盟這四個市場。報復性關稅可能會為巴西(玉米、大豆、豬肉、牛肉和家禽)、阿根廷(玉米、小麥、大豆、牛肉)和烏拉圭(乳制品)等國家帶來出口機會。
劉學東稱,美國加征關稅以及其他國家反制舉措将提高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影響需求和消費,減少國際貿易總額。不過,具體到大豆、玉米、小麥等大宗商品,這些品類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替代性。無論買家是誰,生產之前已經在期貨市場賣出,因此,美國這類農產品出口受到當前關稅政策的衝擊相對有限,而肉類、乳制品貿易受到的衝擊将更加明顯。
美國金融服務公司 StoneX Group 首席商品經濟學家 Arlan Suderman 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征關稅對美國與中國的谷物和油籽貿易影響甚微。過去六個月,中國自美進口的玉米、小麥或高粱較少,而未來六個月,更便宜的南美供應将主導谷物和油籽市場。因此,關稅在 9 月份的影響将比現在更大。關稅将對美國與加拿大在特定商品領網域的貿易產生輕微影響。
堪薩斯州立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 Glynn Tonsor 指出,產品會流向在開放貿易環境中最有價值的國家。例如,很多培根留在美國,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很高,而大量的火腿和其他豬肉產品則流向墨西哥。與此同時,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碎牛肉以滿足國内需求。供應鏈起點的牲畜生產商往往最容易受到市場突然變化的影響,這個行業的調整難度更大。購買母豬來下幼崽或購買母牛來產犢都是長期決策。任何刺激需求的措施都會給牲畜生產商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而征收不利的關稅,也将對這些生產商帶來最大的傷害。
韋宗友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美國很多農業州的農產品、肉制品及奶制品嚴重依賴中國等海外市場,關稅戰必然波及美國農產品出口,損害美國農場主利益。
美國各界對加征關稅表示擔憂
在美國各地,許多政黨對關稅及其對農業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其中包括現任美國參議員和主要農業會員組織。
明尼蘇達州民主黨參議員 Amy Klobuchar 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全面關稅政策将使美國人更難獲得食物,并将擠壓農民,使其失去寶貴的出口市場,并面臨更高的投入成本。這将使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生活成本增加 1200 多美元,汽油價格每加侖上漲 50 美分,玉米和大豆種植戶的化肥成本也會上升。
Amy Klobuchar 強調:" 我們已經看到零售商店和煉油廠提高價格,而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将進一步抬高價格。美國農民花費幾十年建立出口市場,卻在一夜之間被摧毀。雖然我支持有針對性的關稅,但全面的關稅将使我們的國家倒退。"
美國全國豬肉生產商委員會 ( NPPC ) 是美國最大的幫助美國各地豬肉生產商的組織。" 墨西哥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任何類型的中斷都令人擔憂,尤其是可能面臨報復性的關稅,"NPPC 主席 Lori Stevermer 表示。
" 伊利諾伊州農業局敦促特朗普總統遵守他在上一任期内成功談判的美墨加協定,并尋找其他方法來打擊非法毒品和保護我們的邊境," 伊利諾伊州農業局(ILFB)主席 Brian Duncan 說," 我們仍然深切關注關稅的使用及其引發對美國農民報復的可能性。伊利諾伊州農產品(包括玉米、大豆、牛肉、豬肉等)依賴進入國外市場,毫無疑問會受到這些新關稅的影響,要麼價格上漲,要麼市場準入減少。這種不确定性加上本已陷入困境的農業經濟,讓美國農民在進入播種季節時感到擔憂。"
美國大豆協會和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場新的貿易摩擦将立即導致美國玉米和大豆出口減少數億噸——美國種植者很難收回這一市場份額損失。
美國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 ( NCGA ) 首席執行官尼爾 · 卡斯基 ( Neil Caskey ) 表示,市場分析表明,美國加征關稅不會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而只會将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
美國全國牛奶生產者聯合會首席執行官格雷格 · 杜德 ( Gregg Doud )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組織正在 " 推動反對貿易壁壘,因為各國制定的新政策可能會破壞我們的乳制品銷售。"
美國農業發展關乎政黨選票
貿易争端對美國農民來說是一個打擊,而農民是特朗普的關鍵選民群體。在 2024 年總統大選期間,依賴農業的社區壓倒性地投票支持特朗普。但特朗普 2025 年以來的政策正在傷害農業社區。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農業部可以向受關稅影響的農民提供救濟金,就像特朗普第一任期政府所做的那樣。2018 年,美國農業部宣布為某些農產品提供 120 億美元的财政援助(稱為貿易援助計劃),随後在 2019 年又推出了第二筆 160 億美元的援助計劃。美國農業部還于 2018 年建立了市場促進計劃 ( MFP ) ,以抵消農業投入成本的增加和美國農產品市場的喪失。
後續,特朗普政府是否會采取同樣的措施,以及相關補貼是否會平均分配給大型農場和小型生產者,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農民希望從市場中賺錢," 美國農場主聯合會經濟學家貝蒂 · 雷斯尼克 ( Betty Resnick ) 表示," 他們不想依賴這些政府補貼。但如果他們的市場準入受到影響,他們也需要繼續經營下去。"
在何偉文看來,近年來,美國農產品出口處于頹勢,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并非處于強勢和壟斷地位。這已經對美國農業發展造成打擊。在當前關稅形勢下,美國農產品出口預計進一步受到衝擊,而美國國内經銷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因此農產品出口轉内銷也并不樂觀。 " 美國農業雖然只占其經濟總量的 2%,但農業的政治權重非常大。如果農業問題沒有處理好,對美國政治的影響不可低估。根據過去的經驗,美國政府預計會發為農戶發放補貼。但問題在于,當前美國财政赤字嚴重,關稅補貼是否可行以及成效如何,還尚未可知。"
Arlan Suderman 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依賴貿易的行業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面臨很大的不确定性,直至關稅問題得以解決。這将給美國經濟增加一段不确定時期,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從而拖累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