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這完全就是惡意騷擾!”女子拒絕推銷後,10分鍾連遭26通電話轟炸,歡迎閱讀。
近日,上海市民劉女士頻繁接到各行業電話推銷。其中,一位 " 冠領律所 " 的人員在被拒絕後,10 分鍾持續撥打 26 個電話直到被屏蔽。
" 這完全就是惡意騷擾!" 劉女士感到匪夷所思。
拒絕推銷後
遭到同一号碼持續轟炸
2 月 8 日 21 時左右,劉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 " 冠領律所 " 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詢問其有無法律問題需要咨詢。
" 我告訴他我沒有法律問題要咨詢,并詢問他是從哪裡獲得我的電話的。" 劉女士表示,當時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她發現,最近有各行各業的推銷人員向其撥打推銷電話,"我懷疑自己的信息被人洩露,或者有人拿我的手機号在網上四處留言惡搞,所以接到這種電話,我都會問下他們是從哪個渠道獲得我的信息的,便于我進行取證和後續維權。"
劉女士表示,此前她向這些打電話的人員說明情況後,基本對方都會說 " 不好意思,那我幫您備注下不會再打來了 ",有些甚至還會告訴她,有人從百度平台帶着她的信息留了言,提醒她注意個人信息安全。然而,這位 " 冠領律所 " 的工作人員的回復,卻出乎劉女士的意料。
" 他也不願意跟我說是從哪個平台拿到的手機号,反而一直在反問我‘你是不是有法律問題要咨詢’,語氣、态度也比較惡劣。" 劉女士表示。
劉女士的朋友則表示,當時聽到對方這樣說話,自己實在聽不下去了,忍不住接過劉女士的手機:" 對方這時還在問‘你要不要法律咨詢’,我說我不需要。結果對方居然說‘你再說一遍你要不要’,我說我講得很清楚了我不要。他又說你有沒有在網上留過信息,我說我們沒有,他又說那你要不要服務,我說我都說了我們沒有留,那我肯定不要,你聽不懂嗎?"
劉女士及其朋友均表示,在這樣的溝通之下,對方竟然脫口而出:" 你家是哪的,你有種今晚出來!" 然後就挂斷了電話。
本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讓劉女士和她的朋友始料未及的是,對方竟然開始瘋狂撥打劉女士的手機号。記者從通話記錄看到,從當日 21 點 06 分開始到 21 點 17 分,同一号碼足足打了 27 通電話,也就是說,除了一開始的推銷電話,後續該号碼連續 " 轟炸 " 了 26 次。
劉女士收到了同一号碼打來的共計 27 通電話
" 我們本來想接通電話告訴他,你不要再打了,結果每次我們接通,他都是‘秒挂’,然後繼續打。" 劉女士方面提供的錄像顯示,無論他們接通電話多少次,對方都一言不發,只是一味地挂斷電話并繼續撥打,完全沒有溝通的機會。
這樣反常的行為,讓劉女士不堪其擾,因此在保留證據後,不得不将其拉黑,而就在拉黑的前一刻,該号碼還在繼續撥打劉女士的電話。
核實其身份
竟是冠領律所律師助理
" 這真的是律師事務所的人嗎,律所不應該是為老百姓争取權益的嗎,感覺不太會做這種事啊?" 劉女士和朋友懷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冒充律師事務所員工的 " 騙子 " 了。
于是,劉女士把那個持續撥打她電話的号碼輸入微信搜索框,确實出現了一個微信名為 " 冠領律所 - 張某 " 的賬号。此外,劉女士在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官方網站頁面進行搜尋,在 " 上海冠領 " 的分類裡,真的找到了名為 " 張某 " 的律師助理,且官網上的照片與微信賬号頭像也能對上。
官網上确實有名為 " 張某 " 的律師助理
記者看到,這位張姓律師助理的介紹頁面上,顯示其 " 耐心細致 "。那麼,會不會是有騙子看了官網信息,冒用 " 張某 " 的律所員工身份呢?
為了弄清楚情況,記者以普通咨詢者身份撥打北京冠領(上海)律師事務所的 400 熱線,核實該号碼是否為 " 張某 " 的電話,接線工作人員查詢後告訴記者,該号碼确實為該律所員工的電話。
當事人質疑
推廣渠道缺少驗證環節
事實上,短短幾天,劉女士已經接到了來自私密護理、醫療整形、教育培訓、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的将近 50 通電話,因此劉女士才會推測,是有什麼人拿着她的信息去律所的相關推廣渠道留了言。
劉女士表示,大部分商家都稱,是在百度的渠道看到帶有劉女士号碼的留言。為了停止被騷擾,劉女士撥打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了反饋," 可是百度的熱線回復說,事情不在他們管轄的範圍之内,讓我去聯系 12321。"
劉女士于是又在 12321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平台上傳了相應證據,但至今未收到回復。劉女士還表示,她也嘗試過撥打報警電話,但對方只是提醒劉女士不要被騙。
非本人在所謂的 " 網絡渠道進行留言 ",真的能讓律所獲取信息嗎?
記者以百度平台為例,當記者在百度搜索欄輸入 " 冠領律所 " 進行搜索,排名前幾的網頁并非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官網首頁,而是自帶對話框的宣傳頁面。記者點開排名第一的網頁,點擊 " 咨詢 ",就出現了一個名為 " 冠領律師事務所 - 在線咨詢 " 的對話框。
記者輸入自己不常用的手機号後,對話框的那頭只是簡單詢問 " 哪方面的法律問題 "、" 有沒有對方身份信息 ",就表示會有人員聯系記者。果不其然,次日記者就收到了相關電話,稱後台看到記者需要法律咨詢。
全程,記者并未看到任何環節,驗證留言者是否是号主本人或者獲取号主同意。
發送手機号時并沒有驗證是否是号主本人的步驟
" 我覺得這種系統非常不科學,如果任何一個人他想要惡搞别人,都可以把别人的聯系方式發到這種平台上面去,别人就會收到非常多騷擾電話。" 劉女士表示,"為什麼不能在客戶留電話時,增加發一個驗證信息的環節,證明是号主本人的行為。"
此外劉女士還表示,既然商家、律所選擇了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網絡推廣,那麼就應該有心理準備,很可能被撥打電話的人并沒有自己留言,是被他人惡搞的。" 事實上其他打我電話的機構,聽到不是我本人留的言,也都很理解這種情況,但這個冠領律所的人員卻不是這樣的。" 對于 " 冠領律所 " 人員的行為,劉女士表示難以理解。
冠領律所稱
一直打電話是為了道歉
那麼," 冠領律所 " 這位張姓律師助理為何會持續撥打電話呢?
2 月 12 日,記者撥打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官網 " 關于我們 " 頁面公示的辦公電話詢問情況,對方表示上海分所的情況他們不了解,并提供了北京冠領(上海)律師事務所的一個固定電話。
記者緊接着撥打北京冠領(上海)律師事務所固定電話,詢問為何會出現律師助理連續給劉女士打電話的情況,并詢問冠領律所是在哪裡獲知的劉女士電話,接線人員表示,已記錄問題将反饋上級領導。
對于記者提出的采訪問題,北京冠領(上海)律師事務所一直沒有給到正面回應。2 月 13 日下午,記者只好來到北京冠領(上海)律師事務所辦公地,但得知記者已經在律所樓下,接線人員一開始表示會有人來對接,讓記者等待。但記者等待幾分鍾後,又接到律所電話,表示律所拒絕接受采訪,有問題可以問當事人。
而記者從劉女士處了解到,就在記者致電律所後當晚,劉女士就接到自稱是 " 冠領律所 " 的人員打來的電話。
據劉女士提供的錄像顯示,電話那頭表示:" 我們今天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聯系了相關工作人員,确實給您打過電話。然後我也看了那個通話記錄,确實是給您打了很多的電話。我也核實了一下具體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跟您溝通的時候可能不太愉快,他領導跟他說讓他跟您這邊道歉,所以後面的話,他一直想打通您的電話給您這邊致歉,造成了對您這邊有打擾和騷擾的情況。"
劉女士當場反駁:" 不是這樣的,他給我打過來(之後),我還想跟他說話,讓他别打過來了。但我一接他就馬上挂掉 ……後來我是把他電話屏蔽了,我要是沒屏蔽他,他打上百個都是有可能的。"
基本每通電話接通後都是 " 秒挂 "
對此,電話那頭的律所工作人員回復表示:" 給您造成這樣的不便我們真的很抱歉,最開始他應該是想要聯系您問您有沒有法律(咨詢)需求,後來反而造成了您的困擾 …… 我們也不會再辯解什麼,我們内部肯定會對這個情況進行處理的。這個行為不代表是我們律所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也向您致歉。"
劉女士又追問會如何對該名員工進行處理,工作人員表示:" 這種騷擾的情況内部肯定會讨論進行處理的,但現在是沒辦法回復您的。"
電話最後,劉女士向冠領律所提出想了解後續的處理情況。截至記者發稿,劉女士表示并未接到後續消息。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