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大寶和二寶,一天打8次,你是咋“勸架”的?專家建議:别管,歡迎閱讀。
點擊領取福利
今日直播預告
兔頭媽媽分齡洗護專場
2 月 14 日 中午 12:00
戳按鈕預約起來
正文
科大大曾收過一封寶媽的求助信,她說有了二胎之後,感覺越來越讨厭大女兒,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看女兒哪裡都不順眼,有的時候甚至會想如果沒有她那該多好。
她很焦慮,明明在生二胎之前還告誡自己,有了老二不能忘了老大的,為什麼自己會變這樣?
如何端平一碗水,估計是很多二胎家庭父母都需要修煉的一件事。
在前段時間給大家推薦的《爸爸當家》一期節目中,也探讨了二胎家庭存在的一些困境——
大寶不喜歡二寶,看到長輩抱二寶就哭鬧;
大寶、二寶10 分鍾打一次架,誰都不服誰,也不服管教;
因為二寶還小,大人都圍繞着二寶,忽略了大寶的情緒;
因為怕忽略大寶,在有了二胎之後加倍對大寶好,最後反倒忽略了二寶。。。
節目組 4 個家庭都是二胎家庭,他們也存在着二胎家庭普遍存在的各種矛盾。
我們看客或許能從中得到新的思考。
張效誠家因為弟弟剛剛出生," 端水問題 " 最為尖銳。
《爸爸當家》鏡頭很好地呈現了大人不經意間的忽視,以及孩子逐漸崩潰的過程。
女兒西西的第一次失落,是在本來陪她玩的張效誠起身抱二寶時產生的。
她将玩具盤裡的玩具撒了一地。
第二次失落,她叼着零食袋讓爸爸幫忙拆開,但是張效誠忙着弄二寶,一點回應都沒有給她。
第一次小爆發,是在聽到外婆外公說要接弟弟回來時(月子中心工作人員抱走了)。
本來很開心的西西小臉一耷拉,衝着外公喊:" 不要,不可以。"
弟弟接回來後,滿屋子大人都跟着弟弟進了小屋,只剩她一人在客廳。
她按捺不住跑進小屋說想抱弟弟,遭到了拒絕還被媽媽吳敏霞以 " 人太多了 " 為由,帶出了房間,一起出去的還有外婆。
情緒的大爆發,從外婆想再次進入小屋抱弟弟時開始。
西西大哭起來,外婆無奈折返。
外婆問她,喜歡弟弟嗎?西西回,不喜歡。
外婆讓她說個理由,西西說,就不想讓外婆看弟弟。
但最後,外婆還是偷偷溜進屋裡抱弟弟去了。
察覺到這一點的西西嚎啕不止,跑進小屋非要外婆抱着她。
外公對着弟弟說:" 你姐姐是小氣鬼。"
西西如此劇烈地反對外婆抱弟弟,真的是因為西西小氣、因為讨厭弟弟嗎?
如張效誠所說,孩子根本不懂爸爸和外婆那是在照顧弟弟,她只是感覺愛被分攤了,覺得弟弟搶走了原本屬于她的愛。
比起零食和玩具,愛與陪伴是小孩更為重視的東西。
當察覺到愛被分走、所有人都圍繞着弟弟時,她會吃醋,會害怕," 讨厭 " 弟弟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在二寶還小時,可能是大寶單方面有脾氣。
等二寶長大了,兩人動不動就吵架、打架,才是真正讓家長頭疼的。
Ben 家兩個男孩,在媽媽不在家的那天發生了大争吵。
事情的起因是弟弟苗苗在哥哥豆豆的奧特曼上亂畫。
豆豆要" 以牙還牙 ",要在苗苗的球上畫回去。
Ben 阻止了他,他說" 豆豆比你小多了 "。
豆豆氣得把筆砸了,因為他認為" 遭受了不公平,就要反抗回去 ",爸爸不應該阻止他。
他開啟了跟爸爸的冷戰——
但是 Ben 堅持:" 你不應該反抗,苗苗比你小多了。"
" 妹妹 / 弟弟比你小多了,你要讓着 ta 點 ",這樣的話我們在生活中估計也沒少說。
不過要指出的是,Ben 爸不讓哥哥反抗,是希望哥哥能從中思考:如果别人劃了你兩下,你就要劃回去,那只能說明你容易被他人操控,被情緒操控。
這種哲思是很多父母不具備的,他們只是單純覺得大的就得讓着小的。
不過對于 6 歲不到的豆豆來說,領悟這樣的哲思問題很難,他只聽到了爸爸說 " 弟弟比你小多了 "。
長久下去,恐怕難免心理失衡,心生怨怼。
科大大更喜歡 Ben 後面的做法,問弟弟有沒有看到哥哥生氣了——
最後,Ben 借着給兩兄弟送禮物的名義,給他們科普了一波溝通、分享的意義,也算是把二孩這碗水端平了。
簡言之,對于孩子吵架這件事,Ben 解決的過程雖有曲折,但也算有成效。
因為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展開講 Ben 爸的解決方案了,有這方面問題的家長直接去看《爸爸當家》吧。
一碗水端平,重要的不是絕對公平,不是這個孩子有的,那個孩子也得有。
核心術是平衡好愛與陪伴,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也同樣被愛着。
它很考驗父母的耐心與技巧。
像肖傑家,因為哥哥很懂事,所以肖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小女兒身上。
他在哄女兒睡覺的時候,哥哥不斷說自己也想睡覺,哄不好女兒的肖傑一臉煩躁地把兒子轟出了屋。
即使是被譽為 " 全職爸爸天花板 " 的葛沛豪,在面對二胎問題時也把握不好尺度。
他擔心因為太過照顧小寶,會忽視了姐姐小米,所以反復告訴自己就算有了弟弟也要多照顧姐姐。
萬萬沒想到,在這樣的暗示下,他最後竟然忽視了小寶。
還不太會說話的小寶,打了姐姐小米幾巴掌。
葛沛豪嚴厲訓斥了他一頓,并讓他罰站。
葛沛豪說,自己不清楚這麼嚴格對不對,但是不施懲戒擔心會驕縱了孩子。
國家一級端水大師的資格證,還真沒那麼容易拿。
根據《爸爸當家》反映的一些問題,以及嘉賓們的觀點,科大大為大家梳理了 6 點端水技巧:
1
娃吵架 / 打架,别急着管
孩子吵架、打架是常有的事,不要覺得它會影響大寶二寶的感情,他們日後不好相處。
更好的做法是不急于救火,靜觀其變。兄弟姐妹間的不愉快,他們往往會自行消化,不知不覺間就和好了。
2
讓大寶參與育兒
這個方法适用于二寶還不太會表達之前。
比如弟弟 / 妹妹的一些玩具、日用品,購買的時候征求姐姐 / 哥哥的建議。
這會讓大寶覺得自己很能幹,覺得自己跟爸爸媽媽是一個階層的,ta 會對弟弟 / 妹妹負起責任。
3
角色扮演,讓孩子學會相處
在節目中,Ben 爸讓哥哥豆豆扮演一天 " 爸爸 ",Ben 自己則當起了 " 哥哥 "。
Ben" 哥哥 " 在跟弟弟苗苗相處時,會争搶平板、糖果。
豆豆 " 爸爸 " 每次都會跟 Ben 說,要" 分享 "。
偶爾的角色扮演,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會處理兄弟姐妹間的關系。
4
減少不必要的比較
姐姐眼睛大還是弟弟眼睛大?姐姐好看還是弟弟好看?姐姐乖還是弟弟乖?
大人類似這樣的提問,會讓孩子無形中形成競争關系。
雪花有雪花的白,梅花有梅花的香。
接受孩子的不同,看見他們各自的優點,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為自己。
5
學會向孩子表達愛
有了二胎之後,都知道要常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愛都一樣。
但 " 愛 " 這麼虛無的東西,怎樣才能傳遞給孩子呢?
張雅蓮老師提到的這個方法很好——
對小孩來說,這樣的可視化表達勝過你跟他說一百遍 " 我很愛你 "、" 我愛你跟愛弟弟 / 妹妹一樣多 "。
6
夫妻共同參與育兒
對孩子來說,陪伴就是愛。
對父母來說,陪伴兩個孩子,意味着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求。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忙于照顧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的張效誠,根本無暇顧及大女兒。
如果不是鏡頭記錄下了女兒的崩潰,他說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忽視了女兒。
人都有表演型人格,在鏡頭下尚且做不到 100 分的全職爸爸們,更彰顯了《爸爸當家》的可貴——真實呈現育兒困境,呈現一拖二到底有多累、多難平衡。
對于前面提到的給我來信的那位媽媽,科大大不忍指責。我想,她的失控多半是爸爸缺位造成的。
将主持人李艾的這段話送給螢幕前的各位媽媽:在日常帶娃中,只要對孩子帶着愛,做不到 100 分也沒有關系,學會放過自己。
科大大再掏心窩子跟男士們說一句:别讓妻子陷入喪偶式育兒的困境,既然選擇了成為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爸爸,就要擔起自己作為丈夫、爸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