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一集燒掉2億+,不愧是開年第一炸,歡迎閱讀。
今年最貴的一部劇,來了。
實際制作成本 近3 億美元(約 21.5 億人民币) 。
平均每集燒掉人民币 2 億 +。
早先傳出 由「小黃台」HBO 制作,但因為太貴而放棄。
最後由 Apple TV+ 接手。
從籌備到制作,達四年之久。
就在前幾天,這部劇正式上線。
兩集開分,豆瓣 8.4。
不得不說,錢花得很值,等待也沒有白費。
今天,魚叔就來說說它——
《空戰群英》
Masters of the Air
這部劇有兩位幕後大佬——
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和湯姆 · 漢克斯。
從世紀之初,兩人就着手打造以二戰為主題的美劇三部曲。
先後問世的《兄弟連》和《太平洋戰争》,都是有口皆碑的經典。
而這部《空戰群英》,則是「二戰三部曲」的第三部。
作為整個系列收官之作,本劇極富野心。
造價貴,班底強。
前三集的導演,是凱瑞 · 福永。
曾拍 出過《真探》第一季這樣的高 分神劇。
再看卡司,稱得上全是好萊塢新生代的希望之星。
奧斯汀 · 巴特勒,去年憑借《貓王》拿下金球獎影帝。
卡勒姆 · 特納,是《神奇動物》系列的貼心大哥。
巴裡 · 基奧恩,在《伊尼舍林的報喪女妖》《薩特本》中都有出色表現。
還有著名影星裘德 · 洛的大兒子,拉夫 · 洛。
幾乎全員顏值在線,堪稱年度男色大賞。
有這樣的陣容打底 ,前兩集的表現确實不俗。
首先,「鈔能力」就令人滿意。
以空軍為主角,空戰鏡頭自然是重頭戲。
光是還原的二戰時期轟炸機,就顯示出了制作之精細。
從外觀機型到内部儀表盤,都充滿了復古的工藝質感。
等到成群結隊的轟炸機 ,翱翔在天空,場面更是壯觀至極。
時而 平靜祥和,時而 隐隐不安。
突發的戰鬥,令人措手不及。
地面的炮擊,使得天空 中散布着密密麻麻的黑煙。
原本明媚燦爛的高空,突然變得陰沉可怖。
當炮擊停止,敵方戰鬥機參戰。
相較龐大的轟炸機,戰鬥機更加靈巧。
不僅難以捕捉,還夾帶槍林彈雨。
轟炸機的反擊,全靠機上的機槍手。
當然,這些射手也冒着極大的風險。
戰場瞬息萬變,人物的命運也難以預料。
《空戰群英》中的空戰,貢獻的不只是驚人的視效奇觀。
對于戰争殘酷的逼真展現,更是不斷衝擊着觀眾的神經。
當敵機繞至前方或側方, 一通掃射駕駛艙。
子彈穿透玻璃, 瞬間 就 讓 艙 内 飛行員 面目全非 。
機身中彈,引起失火。
火焰迅速蔓延,繼而引爆整個飛機。
燃燒着的龐大機身急速下墜,慘烈的呼喊聲逐漸消解在空氣中。
除了這些,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戰鬥細節展現。
有一幕夜襲,讓我印象深刻。
遠處天空的火光和爆炸聲先後傳來。
不見清晰的目标蹤迹,卻遠比白天見到的場面更覺可怕。
無論是飛機細節,還是戰鬥過程。
《空戰群英》的質感都算得上美劇中的上乘。
鈔能力,可謂砸到了實處。
而在劇情方面,本劇同樣沒有拉垮。
《空戰群英》改編自唐納德 · L · 米勒的同名小說。
主角團是二戰期間駐扎在英國的美軍第 100 重型轟炸機大隊。
人送外号「血腥 100」。
而這個名字的由來,主要是因為這支隊伍犧牲率極高。
據統計,「血腥 100」共執行 300 多次任務,損失 229 架飛機。
如此慘烈的經歷,不禁叫人唏噓。
也讓本劇的故事和人物都籠上了強烈的悲劇色彩。
至于為什麼如此高犧牲,本劇也借角色之口給出了解釋。
基于一戰的經驗,美軍信奉意大利軍事家杜黑的觀點。
認為只有通過空軍直接攻擊敵國工業,才能快速結束戰争。
所以要派轟炸機直接飛到敵方領地上空,投彈,離開。
不同于英國人選擇在晚上進行無差别攻擊,美軍高層執着于精準而有效的轟炸策略。
他們 大膽決定了在白天轟炸, 以 實現對地方目标的精準轟炸 。
但與此同時,敵方也能将自己看得一清二楚。
彼時,美軍還信奉「戰鬥機無用論」。
所有的轟炸機,都沒有戰鬥機護航。
因為高層認為,轟炸機由于飛得高,不易被觀測到。
被發現時基本已經到了目标上空,扔下炸彈就能走。
可是,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這套理論已經過時。
因為二戰期間已經有了一戰時尚未出現的雷達。
為了保證投擲準确度, 空軍高層還下令,禁止飛機采取戰術規避。
并且只給領航機裝備瞄準鏡,其餘飛機跟着領航機投彈。
到後來,上級甚至要求轟炸機全程低空飛行。
支撐這一套激進策略的,是美軍對于自己空軍裝備的極高自信。
劇中,血腥 100 轟炸大隊所駕駛的 B-17 轟炸機,有「空中堡壘」之稱。
在同時期的轟炸機中,其性能強到近乎變态。
4 個引擎,只剩一個也能飛。
12 挺機槍,提供全方位防護。
機身堅固, 體形巨大,能夠投擲更多炸藥。
而且擁有萬米高空誤差只有幾米的諾頓瞄準鏡。
如此強悍的裝備領先性,才讓上級有了堅守那套轟炸策略的底氣。
上下分别為劇中和現實中的轟炸機 B-17
當然,激進的策略也必須付出慘烈的代價。
就像轟炸大隊到達英國後第一次出任務。
沒有炸毀任何目标,就損失了三架飛機。
根據統計,在這種轟炸機上的人員犧牲比例高達 25%。
劇中故事的前一年 ( 1942 年 ) ,參 軍的飛行員就已經損失近 73%。
這仗打的,實在是過于慘烈。
戰争不是玩笑。
這樣殘酷的理念,沿承自兩部前作。
2001 年的《兄弟連》,讓不少人見識到戰争劇集的天花板。
如大片一般的制作規模,在當時震撼了無數内地觀眾。
復雜混亂的戰争,難以預計的生死 ……
打動人的不止是對真實戰争的還原,更有那些有血有肉的士兵們。
再到 2010 年的《太平洋戰争》。
則将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對人物和情感的塑造上。
尤其最後對人性和戰争的思考,讓整部劇上了一個台階。
作為「二戰三部曲」的收官作,《空戰群英》在内核上一脈相承。
叙事上,依然以寫實戰争和心理刻畫為重心。
就像前兩集中,除了戰場上的戲份,還有很多是軍營裡的活動。
一幫看似雲淡風輕的美國士兵,在一次次任務中愈發凝重。
有人剛來時信心滿滿。
可在第一次任務歸來時,就心态大變。
這樣的狀況跟他預想的完全不同, 經歷戰争能讓他快速褪去對戰争的幻想。
也有人信奉上級的指令。
因為白天轟炸的策略,和英軍發生衝突。
始終自诩美軍命中率高傷害大,卻對犧牲率避而不談。
而最終解決衝突的辦法,卻是兩人拳擊分勝負。
直到後來一次夜間空襲警報,才讓大家動搖了想法。
遠處只能看到空中的火光,光憑眼睛很難捕捉到敵方轟炸機的身影。
但即便如此,作為 士兵,也只能服從命令,繼續執行原先的策略。
換句話說,只能眼睜睜看着隊友和自己送死。
後續的劇情魚叔也不多劇透,只能說非常意外,也十分慘烈。
近些年,美劇已經很少拍攝二戰題材。
或許是因為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再愛看這類老掉牙的故事了。
但對于老一代劇迷而言,史詩大劇《兄弟連》在 當時 帶來的 震撼, 至今都是無法替代的回憶。
因此,作為其精神續作的 《空戰群英》,确實讓魚叔感到有些興奮。
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情節人物,都處理得十分用心。
而這個系列最讓我喜歡的,依然是對于戰争殘酷而寫實的描繪,以及對于人性深刻的挖掘。
這樣的作品,無疑真正擔得起「開年第一炸」的名頭。
全文完。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