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狠人于适,張雨绮注定無法掌控,歡迎閱讀。
張雨绮是有殺傷力的。當然,與其說她有殺傷力,不若說,社交媒體時代的輿論,是一柄強大的殺器。而輿論能夠成為一件殺器,常常也是因為主流社會、主流話語熱衷于道德審判。
所以,即便不是張雨绮,換作任何一個其她女明星,甚至哪怕只是個素人,在脫口秀上這麼含沙射影一番,那個被道德審判的男主角——即便不是于适這種正當紅的男明星,也注定将陷入輿論風暴。
女明星、女明星所上的節目,用八卦、尤其是帶有道德審判性的八卦作 " 血餌 ",投喂着聞腥而動的平台與看客,刺激着數據和流量的狂歡。
所以,我是不信這單純是一場女明星手撕劈腿前任的情感復仇記,它更像是一場 " 名權利的遊戲 "。除了被審判的男主角,所有當事方各取所需。
也所以,這出戲雖然自帶巨大 bug,但所有當事方都默許了這個 bug 的存在,而沒有試圖堵上這個 bug 所攜帶的 " 安全隐患 "。
從一個新聞傳媒人的視角來看," 女明星復仇記 " 這出戲的最大 bug 是:它其實通篇都只是女明星的一面之詞,是一篇以脫口秀形式包裝的口頭小作文。還沒有——或者說根本無需附帶任何有效證據。
倘若是擱在電視台這樣的傳統媒體平台,你很難想象這樣的内容會通過平台審核并被播出。
我完全無意替于适 " 洗白 ",也不是質疑張小姐所述必定為假,我只是單純從媒介倫理的角度出發,認為這番操作存在 bug。
在一個口水真能淹死人的時代,女明星的這番操作除了自帶 bug,也不得不說頗為雞賊。與她一貫樹立的 " 鐵憨憨 "、" 帶種 " 人設,其實相當不符。
在我看來,要復仇就光明正大地復仇,要撕就大大方方地撕——有理有力有節。這般含沙射影卻又相當于是指名道姓,讓對方别說澄清了,連回應的空間都一點沒留。這既不帶種,也不磊落。
于适若回應,是自己主動 " 對号入座 " ——人家又沒點你名字。
于适也更不可能去告女明星。第一,法律上很難告得赢,人家連你名字都沒提;第二,告了只會讓輿論風暴來得更猛烈,也有損公眾心中于适作為 " 男人 " 的形象。
于适也告不動節目制作方,更告不動節目背後的平台與資本。
于适只能不回應。可不回應,這就成了一盆永遠沒機會澄清的髒水。
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他原定的節目被央視秋晚删除,都是意料中事。
這盆髒水可能是假,也當然可能是真。
這兩天在看 2020 年的探案懸疑劇《摩天大樓》,裡面郭濤扮演的刑警隊長有句台詞很好:未經證據證明的真相,不叫真相。
可今天這個時代,流量和利益面前,真相和證據,都是個 P。
我覺得可怕也就可怕在這裡。無需任何證據的提交,一場含沙射影的非點名指控,就可以掀起一番血雨腥風的網絡暴力、一場道德審判的狂歡。
這樣的 " 流程 ",在我這裡,屬于 " 程式不正義 "。
我們都知道,未經法院審判之前,犯罪嫌疑人就只是犯罪嫌疑人,而不能被稱為罪犯。就算警察已經找到了嫌犯的犯罪證據,也還是得再經過檢察院、法院這兩道關," 嫌犯 " 才能最終被判定為 " 罪犯 ",而即便是犯罪嫌疑人,也依法享有 " 辯護權 ",不容侵犯。這種程式正義,或者說 " 看得見的正義 ",是維護法律正義的前提和必須。
而女明星的操作,雞賊就雞賊在:根本都不給對方自我辯護的機會。
有些人也許會覺得手撕渣男前任就該這麼狠、這麼讓對方毫無還手之力,但就我而言,的确無法欣賞這種陰挫挫的 " 手段 "。
目前,于适是被央視秋晚除名了,那張雨绮就赢了嗎?我看也未必。翻翻張小姐小某書下面的留言,罵她的話也是鋪天蓋地,并且有夠難聽。
尤其,她射向于适的箭,又被她前夫袁巴元的前女友葛曉倩炮制成了 " 回旋镖 " 射向了她自己。而對方比她厲害的地方在于,提交了一堆包括視頻與照片在内的證據——證據真假、有效性,個中是非曲折先且不論,對方至少比她有證據意識,也給夠了她自證清白的回應空間。至于張小姐為何至今未出面回應,那是她自己的掂量與選擇。
說完了最想說的,再從男女關系的角度聊聊張雨绮和于适這一對。
我原先其實并不了解于适本人的故事,只是看了《封神 1》和《我的阿勒泰》。《封神 1》讓我看到了于适的相貌身材和優秀的騎射技能;《阿勒泰》讓我看到了于适作為演員的潛力。
我是因為這次的八卦事件才詳細看了下于适的個人資料。而看了于适的 " 發家之路 ",恕我直言,我的确得不出他專靠姐姐上位的結論。因為,讓他爆火的《封神》和《阿勒泰》——尤其是《封神》,從現有曝光資料看,顯然是他靠自己掙來的機會。
2018 年,22 歲的于适通過萬人海選,作為 30 名質子備份役的一員進入封神訓練營,經歷了長達 8 個月的封閉式訓練。看過《封神》幕後紀錄片的人都知道,那是多麼艱苦的訓練:
" 每周單休,早七晚九,每天有不少于 12 小時的封閉課程;表演課之外,還要學習以 " 禮樂射御書數 " 君子六藝為基礎開設的國術、馬術、弓箭、塑身、鼓樂、古琴等課程;文化課同樣重要,先秦文化史、禮儀教學、甲骨文、考古學、影片賞析輪番上陣;每周六,演員們還要進行一次匯報演出,集中展示訓練成果。"(引自《環球人物》)
據媒體報道,于适最後在所有科目考試中都拿了第一。這期間,于适崴了腳,腳傷大概一個多月,但沒有一天缺席訓練和課程。
電影裡,于适扮演的姬發有場高難度的騎射戲,他得雙手松缰,回身接過抛給他的弓箭,再完成精準射箭。這場戲,于适沒用替身自己完成了,靠的是大量的、反復的訓練,直到形成肌肉記憶。導演烏爾善後來接受采訪時說,這個高難度動作,即使是馬術組的騎師也完成不了。
也正因為于适有過人的騎射技能,《阿勒泰》導演滕叢叢見完于适後,就沒再看其他男演員了。他被認為是 " 巴太 " 的不二人選,同時也擔任了該劇的騎射指導。
某種意義上,于适雖年輕,卻已是厲害的 " 狠人 "。有人說他像年輕時的張雨绮,我倒覺得并不像,他更像年輕時候一身拼勁狠勁的章子怡——他們都是會努力争取機會,也能接得住機會的狠人。除卻一身美好皮囊,他們有自己的核心競争力,也有鮮明的、無可取代的一份特色。
而狠人于适,張雨绮注定無法掌控。
回顧張雨绮在娛樂圈近 20 年的江湖路,她的兩大核心資本,至今仍是她的美貌,還有話題度。曾經吃過的 " 鐵憨憨大女主 " 人設紅利,如今成了她的反噬。
《封神》2019 年殺青。2022 年張雨绮和于适被拍到在戀愛,彼時的于适雖還只是小透明,看似處于谷底,卻已經完成了 " 成名 " 所需的 " 原始積累 ",只待時機。
不可否認,他們的相遇,在看上去女強男弱的時節。大概也是因此,張雨绮可能誤以為還未出名的于适,和她其他的弟弟一樣,等着靠她來提攜上位。她自以為,在這段關系裡,她是掌握主動的那方。殊不知,于适的内核其實遠比她硬。
别說 2022 年的張雨绮了,就是靠 " 浪姐 " 翻紅的 2020 年,她也拿不到什麼很像樣的影視資源、品牌資源了。畢竟,她過往在私生活中的表現,過于不穩定,人設和口碑也就忽左忽右。品牌,尤其是頂奢品牌,誰敢冒險呢?
而于适在《封神》上映後爆紅,他所拿到的品牌資源,比張雨绮要好出去太多太多。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事關巨大的品牌利益,我不認為這些資源是大牌們簡單賣個人情給 " 傳說中的大姐 " 所達成的,我會認為,在商言商,那主要還是彼時爆紅的于适用自己當時的流量和公共形象掙來的。
所以,就算于适真的偏好 " 姐弟戀 ",喜歡找姐姐,我也不會因此就裁定:于适的發家路就是靠成為娛樂圈于連、靠 " 一姐更比一姐強 "。張小姐暗示弟弟靠 " 姐姐們 " 上位,實屬高估了自己。
于适是否曾劈腿,在沒有證據支撐的情況下不便作分析。但可以說道的是:所有會分手的關系,其實都源于關系的失衡,源于看清彼此并非一路人。不是一路人,很難同路。
看于适過往接受的人物專訪,不難發現,狠人于适無疑是慕強的。他渴望成功,也為此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在等待《封神》上映的 3 年,他也沒停止過繼續學習騎射、學習各種,為未來的發展圖謀蓄力。
自己寂寂無名時,張雨绮當然是有星光、有光環的。但名利場裡那些外在的光環太虛幻太易碎,何況張小姐的光環本身也只是 " 看上去很美 ",而已。
你說于适能從她身上汲取到什麼 " 養分 " 呢?難道跟她學怎麼立一個 " 敢愛敢恨的大女主 " 人設,學學四面漏風的 " 女性成長 "?還是說學習怎麼全方位地打開自己,不斷用私生活的 " 炸點 " 維持熱度?
說白了,他們其實并非同路人。正在經歷的人生階段也不一樣。
一個正在爬坡的人,看到一個已經走過山頂的人批戴着一身未散的星光下山,兩個人在山腰上相逢了,可因為一個是在上山,一個在下山,也就注定了彼此只能交匯那麼一刻。那是注定無法維持動态平衡的關系。
最近看央視熱劇《凡人歌》,裡面有兩對愛人分崩離析,一個很深的感觸便是:若非同路人,就算因 " 誤會 " 而走到一起,最終還是會因為 " 了解 " 而分開。
若明知不是一路人還偏要在一起,能捆綁彼此的,就是一致的利益了。這一致的利益,可能是難以切割的财產、共生共榮的事業,也可能是雙方能夠滿足彼此的内在核心需求。
在這場被事後單方張揚的姐弟戀裡,上述的哪一點,都不存在。關系走向破裂,也便是必然。
說白了,兩性關系裡最緊要的無非還是那句老話:知己知彼。
持久的欣賞和信任,來自不斷的相互确認——确認各自的底層價值觀、确認彼此的人生目标、确認抵達目标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默契。除此之外,哪怕是确認彼此的 " 利益 " 是否一致,這也需要知己知彼的能力,不是嗎?
其實,處理好愛人關系的前提,首先是處理好和自己的關系。就目前的種種迹象來看,張雨绮小姐恐怕活得并不那麼自知自洽。Anyway,她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