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剛上陣就丢掉90多門炮!山炮、迫擊炮的具體配置,怎麼樣?,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風
1947 年 8 月,老蔣派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後," 新官上任三把火 " 的陳誠便在東北進行了大規模的整軍。
其既收編大量保安區部隊為暫編師、土雜武裝為保安支隊,同時還混編部隊成立新軍,另外還從關内調來炮兵部隊以及第 49 軍,使得其總兵力增加到 50 萬人。
在這其中,第 49 軍是很特别的一支部隊;因為該軍的番号是原東北軍的,其現任軍長王鐵漢也是東北軍的 " 老人 "。
雖然在此前的抗戰中,該軍多在江南作戰;解放戰争開始後,該部成為整編第 49 師,又在蘇中、蘇北作戰;本部建制内基本上已經沒有東北士兵了,但陳誠還是希望這支原東北軍部隊到位後,能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來。
結果這支部隊剛剛從蘇北調來,甚至其第 26 師還在轉運過程中,該軍主力便成為了東北我軍秋季攻勢的第一大目标。
在 1947 年 9 月的楊家杖子戰鬥中,第 49 軍率第 79 師和第 105 師的主力(各欠一個團)參戰,結果在不到兩天(47 小時)的戰鬥中,便被殲滅。
第 49 軍全部參戰部隊除了軍長王鐵漢率 200 餘人逃脫外,其餘全部就殲。
據該軍後續的戰鬥詳報中統計,此戰中損失了 10 門山炮、25 門 82 毫米迫擊炮、58 門 60 毫米迫擊炮,總計各類炮的損失達到了 93 門。
下面我們就其損失的炮類和配置狀況,進行一個簡要分析。
首先是山炮方面,這 10 門炮中,第 79 師損失 4 門、第 105 師損失 6 門。
按照當時國民黨軍部隊的炮兵配置狀況,其在步兵師 / 整編旅級的标配是一個 12 門制的山炮營。
不過 12 門編制是理想狀态,實際有些部隊的炮數不滿編,而且在戰鬥過程中還有因維護不善、戰鬥損失而造成的損傷、損失等缺額。
還有的情況則是炮兵、炮彈數量不足,故而在作戰時不能以全建制出戰。
以第 49 軍參加楊家杖子之戰的炮兵折損狀況來看,其第 79 師炮兵顯然是出動了一個滿編的山炮連,計 4 門炮;而第 105 師炮兵則出動了兩個不滿編的山炮連,計 6 門炮。
這 10 門炮加起來,其實大致可以折合出來一個山炮營來,按照 3 門制連計,還能多餘 1 門補充或訓練炮來。
至于 82 毫米迫擊炮,當時一般裝備在步兵營級,每個營配 2 到 3 門炮。
第 49 軍此戰損失的 25 門 82 毫米迫擊炮的具體情況是:
第 79 師兩個團各損失 7 門、6 門;第 105 師兩個團各損失 5 門、6 門,另外師直屬部隊還配 1 門。
就這個損失狀況可見,第 49 軍的步兵團基本是把能帶的 82 毫米迫擊炮都拉出來了,結果自然也全部損失掉了。
而 60 毫米迫擊炮的情況,一般是裝備在步兵連一級。
當時的美械部隊配置标準,可以到一個步兵連配 4 門,如此一個美械團就有 36 門六零炮。
第 49 軍不是美械部隊,而是經過一定加強的國械 / 混械部隊,這類部隊當時原則上每個步兵連可配 2 門六零炮——也就是說在理想狀态下,它的每個步兵團應該有 18 門六零炮。
在楊家杖子之戰的具體折損中,第 49 軍六零炮的損失分别為:
第 79 師兩個團各損失 14 門、14 門;第 105 師兩個團各損失 15 門、15 門。
依照這個損失量可見,它基本是也把六零炮給丢光了,其餘缺額很可能是留守部門沒有帶出來,或者是幹脆就沒有配齊。
畢竟國民黨軍部隊當時真按照編制數配齊的情況着實也不多見,第 49 軍之前還在蘇中有過重大損失,能恢復到大部分編制的狀态,其實已經不錯了。
而且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第 49 軍的連級支援火力可不只是六零炮,它還裝備了數量不少的擲彈筒。
以在楊家杖子戰鬥中的損失數來看,總計達到了 125 具,基本上每個連都能配兩三具,甚至軍、師直屬隊裡也有配備。
這樣的話,第 49 軍的步兵連級基本有 2 到 3 具擲彈筒、2 門六零炮作為火力支援;步兵營級起碼有 2 門 82 毫米迫擊炮;步兵師級則有山炮可用。
它的裝備配置雖然比不上東北戰場的新 1 軍、新 6 軍這些王牌,但也算不錯。
尤其比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東北我軍第 8、第 9 縱隊,還是要好些的。
不過楊家杖子一戰,該軍便把這 90 多門炮、上百具擲彈筒,以及大量的輕重機槍、步槍、衝鋒槍及彈藥 " 送 " 了出去,極大地充實了我軍上述兩個縱隊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