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阿裡的下一站,歡迎閱讀。
互聯網格局劇變,退隐的大佬們也不得不重出江湖。
繼去年 11 月份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用一場嚴肅的批評宣示自己重回前台後,最近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也迅速 " 復出 " 并帶來一系列重磅變化。
近期阿裡巴巴集團最高層的一場權力交接成為互聯網最受關注的話題,執掌阿裡巴巴最高權柄長達四年的張勇卸任,成為阿裡雲集團的一把手。
變化的背後,作為阿裡巴巴創始人的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重新出山,他們能使困境中的阿裡巴巴突出重圍嗎?
01 馬雲復出,創始團隊回歸
" 擁抱變化 " 是阿裡巴巴最廣為人知的土話之一,也是 2004 年 " 六脈神劍 " 的第三句話,2019 年阿裡巴巴公布了 " 新六脈神劍 ",這句話也被更新為 "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
但是在 2023 年上半年,阿裡的巨大變化就連阿裡巴巴員工們都目瞪口呆。
3 月底阿裡巴巴宣布啟動 "1+6+N" 組織變革,将在阿裡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裡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别建立董事會。
如果仔細審視,就會發現這場 " 阿裡巴巴創辦 24 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 的背後,是馬雲和創始團隊的手筆:
3 月 26 日,馬雲結束了兩年多的海外考察落地杭州,張勇和邵曉鋒接機;3 月 27 日,胡錫進在微博發布馬雲在杭州雲谷學校的照片;3 月 28 日,張勇發布内部全員信正式拆分阿裡巴巴。
而近期張勇的卸任同樣看出精心策劃和鋪墊,6 月 19 日,媒體報道馬雲召集淘天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業務溝通會,但參會人員不包括張勇,當天開始流傳出張勇卸任的消息," 可信度 90%";6 月 20 日,張勇就宣布了自己的 " 變化 ",下午馬雲和張勇一起現身阿裡雲雲谷園區喝咖啡。
正如 2019 年馬雲宣布退休将權力交給張勇一樣,經過步步精密的籌劃和計算,這次張勇又将權力還給馬雲。
在張勇卸任的背後,馬雲和多位創始人團隊重出江湖。
不過也許是考慮到馬雲已經官宣 " 退休 " 不方便直接出面,因此在阿裡集團到分拆後的 6 大集團,蔡崇信、吳泳銘、彭蕾、王堅等多位早已淡出阿裡業務一線的合夥人又擔任關鍵角色。
阿裡集團層面張勇的權力将被兩位阿裡 " 老人兒 " 接手,蔡崇信出任阿裡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裡巴巴控股集團 CEO。之所以如此安排和阿裡巴巴集團的定位和兩個人出身有很大的關系,這次變陣之後,阿裡集團實行控股公司管理,相當于投資者的角色,因此選用了蔡崇信、吳泳銘兩位資深的投資人。
在子集團層面,蔡崇信還擔任菜鳥集團董事長和淘寶天貓董事,吳泳銘擔任阿裡巴巴董事長以及本地生活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董事。彭蕾擔任本地生活集團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董事,王堅也擔任阿裡雲董事。
一番調整之下,馬雲雖然沒有現身,但新的人事布局已然完成。
02 張勇功過
2022 年底,張勇給阿裡巴巴 2023 年的新年關鍵字定為 " 進 ",但是半年之後他選擇了向後退一步。
自 2007 年加入阿裡巴巴,張勇入職阿裡 16 年,其中擔任 CEO 八年,擔任董事會主席四年。
作為馬雲之後,擔任阿裡集團第二代領導核心的人,張勇的功過直接體現在阿裡巴巴發展的歷程中。
2007 年張勇從盛大網絡 CFO 變成了淘寶網的 CFO,但作為空降高管張勇要獲得信任還需要時間。
馬雲曾說,阿裡不需要職業經理人,誰要把自己當職業經理人," 我一定會幹掉他。"
而當時張勇不僅僅是職業經理人還是 CFO,早在《赢在中國》第一賽季中,馬雲就曾對一位會計出身的創業者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CFO 當 CEO,财務官當 CEO 有問題。
但是張勇通過三場 " 戰役 " 的勝利赢得了馬雲的認可,分别是 2009 年打造雙 11、2012 年搞活天貓以及 2014 年 All in 無線。
這三場戰役對于阿裡巴巴的發展意義重大,雙 11 從一場促銷活動演變為一場全民購物狂歡,讓當時剛剛誕生的淘寶商城名聲大噪;2012 年張勇帶領 " 淘寶商城 " 改名為 " 天貓 ",将 B2C 業務與 C2C 業務進行更深的切割,承接到了消費者追求品牌商品的需求,最終将天貓打造成為阿裡巴巴電商業務的主力;2014 年張勇提出的 "All in 無線 " 戰略,讓阿裡巴巴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船票,在巅峰期阿裡巴巴占據中國電商 80% 的市場份額,在後視鏡裡都看不到對手。
客觀的說,這些巨大的勝利并不是水到渠成的,更多是張勇自己的眼光、魄力帶來的結果,從而讓馬雲對他刮目相看,馬雲稱贊張勇是 " 中國最成功的 CEO"。
但命運的吊詭之處就在于,有時候成功和失敗可能是同一種原因。
回頭來看,對于過去成功路徑的 " 迷信 ",對消費更新趨勢的執迷判斷,也為張勇執掌阿裡巴巴之後的失誤埋下伏筆。
" 阿裡巴巴最大的失誤,就是把低端市場拱手讓給拼多多 ",一位觀察人士認為,他認為對于拼多多的崛起,阿裡早期是輕視,中期是糾結,後期是無奈,這種态度背後張勇要負很大的責任。
" 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抛型的鞋,你要相信整個消費在往上走。"2018 年 6 月,張勇當被問及對拼多多的看法表達了輕視," 哪怕在近期看,損失了一些用戶,你就當成在幫我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好了。"
這種态度的惡果是,拼多多的崛起過程中沒有遭遇到阿裡太大的阻擊,哪怕是直到 2023 年張勇的看法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變,當同行紛紛抛出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張勇依舊表示," 沒有哪家公司能通過持續價格補貼改變局面,阿裡二十幾年一直堅持通過技術突破去獲得市場領先地位。"
從市場份額來看,從 2017 年至今拼多多電商市場份額由 1.8% 大幅上漲至 2022 年的 15.5%,而阿裡巴巴的市場份額由 61.2% 跌至 42.7%。
除了電商業務的失誤,張勇掌權期間重金投入的線下業務也表現不佳。
2017 年電商占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15%,當時張勇判斷接下來的機會不是把電商比例變成 20% 或 30%,而是把剩下的 80% 多的生意全部數字化。
于是張勇曾經把寶押在了線下,這一年阿裡巴巴做出了 224 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95 億美元收購餓了麼、重金投入盒馬等一系列密集的動作。
甚至有消息稱,2021 年 8 月之前本地生活服務一直是張勇的一号工程,他每周至少分配一天時間給該業務,很多實力派中層都被派去支援本地生活業務。
但随着市場變化,相關業務要想實現大跨越卻難上加難。
由于阿裡巴巴對于線下業務的重金投入,收購來的大賣場業務員工超過 10 萬人,讓阿裡越來越像沃爾瑪這樣的線下零售商。這種變化也引發阿裡的投資人不滿,股神巴菲特的搭檔芒格曾是阿裡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但是最近由于虧損超過 40%,表示過高地估計了阿裡巴巴的回報率," 他們仍然是一個該死的零售商。"
而在組織建設上,張勇 2015 年開始力推的 " 大中台、小前台 " 戰略也遭遇水土不服,按照張勇的設想,這種組織方式可以整合阿裡生态能力,将組織結構從自上而下的 " 樹狀 " 轉變為更加高效的 " 網狀 ",節省成本,避免重復造輪子。
但問題是,在實踐中員工們發現,大中台建設固然讓彈藥變得标準化了,但是由于阿裡本身業務非常復雜,這些 " 彈藥 " 無法适應迅速變化的市場,反而拖慢了業務節奏。
于是在 2021 年阿裡巴巴不得不提出 " 要把中台做薄 " 的 " 多元化治理體系 ",号稱要打造敏捷組織,這種變動也被外界解讀為 " 拆中台 ",認為阿裡是中台戰略全面失敗。
03 阿裡如何突圍
2012 年馬雲在 " 網商大會 " 給阿裡巴巴的未來指出了道路,他認為未來發展将有三個階段,一是做平台,二是做金融,三是做數據。
在這種方向的指引下,阿裡巴巴布局精準搶占了行業紅利。到 2019 年馬雲退休時的阿裡巴巴被形容為良将如雲、後勁充沛,當時阿裡巴巴手握電商、金融科技、雲業務三大利器,相關業務均占據賽道頭名。
一晃三年過去,很多事情是物是人非,有些是人是物非。
電商業務方面,拼多多和抖音的 GMV 之和已經超過了阿裡的一半,并且增速迅猛;金融科技方面,螞蟻集團錯失上市機會,估值大縮水并且從阿裡巴巴完全獨立;雲業務方面,阿裡雲的營收增速距離零增長一步之遙。後來者華為雲的目标是在 2024 年追上阿裡雲。
原來的三駕馬車變成了兩駕,阿裡的生态也出現了巨大的空缺。
前有懸崖後有追兵,阿裡巴巴顯然需要一場突圍,這也是馬雲回歸的重要意義。眼下來看,馬雲和他的 " 老兄弟們 " 已經開始深入到業務中,展開了一場 " 撥亂反正 " 的變革。
首先電商業務開始重拾淘寶,6 月中旬馬雲召集淘寶天貓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會," 阿裡過去那些賴以成功的方法論可能都不适用了,應該迅速改掉。" 馬雲認為,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接下來是淘寶而不是天貓的機會,阿裡電商應該 " 回歸淘寶 "。
之前考慮到與天貓品牌商家的競争,淘寶一直有所掣肘束手束腳,而馬雲的親自參與,對于淘寶和天貓重要性的重新劃分,意味着未來淘天将投入更多精力,以更大力度和拼多多、抖音競争,心态更加輕松。
其次,在阿裡雲業務上,除了讓張勇專注阿裡雲業務,也對阿裡雲的股權結構進行變革,據「财新」報道,阿裡集團将不再持有分拆後的阿裡雲智能集團股權,而轉由馬雲、蔡崇信等個人和機構股東直接持有,并在 12 個月内完成對外融資和上市。
對于其他業務,同樣采取了獨立 + 分蛋糕并舉。通過獨立改變吃小耳朵飯的狀态,給各業務提供施展空間,讓業務步伐更敏捷。而以融資和上市為契機,不僅可以激勵員工,還能引入外部的資源,獲取更多的盟友。
不過這些變革最終能否奏效,依然有待觀察,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很多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
作為一個号稱要活 102 年的企業,阿裡巴巴的時代到底是已經過去還是能迎來第二春?馬雲的回歸能否譜寫類似 " 郭士納再造 IBM" 的傳奇篇章?
對于這些疑問,時間會給出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