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米汽車營收大增,產能問題仍是關鍵?,歡迎閱讀。
11 月 18 日,小米集團發布 2024 年 Q3 财報,集團營收 925.1 億元,同比增長 30.5%,淨利潤 53.5 億元,同比增長 4.4%,整體毛利率達 20.4%。小米集團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小米集團交出了史上最強業績。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車新車交付 39790 輛,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 97 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 95 億元,其他相關業務收入 2 億元。第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毛利率為 17.1%,淨虧損 15 億元。
相比第二季度,小米汽車各項經營數據有了顯著進步,第二季度智能電動汽車收入 62 億元,淨虧損 18 億元,毛利率 15.4%。
小米汽車的難點,仍卡在產能
所有新晉成立的新能源品牌會遇到的難題,都包括產能爬坡。相比之下,小米做得還算出色,但考慮到品牌熱度和訂單量,目前的產能仍不足以支撐市場需求。
截至目前,小米汽車交付量超過 10 萬輛,預計在今年年底達成 13 萬輛的交付成績。對于一個從今年二季度才開始交付的汽車品牌來說,平均一個季度交付超 4 萬輛新車,這個成績在新勢力中屬于佼佼者了。
但就目前來看,小米汽車 2 萬輛的月產能仍不足以滿足其日漸上漲的訂單量。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目前仍有超 10 萬份訂單未交付,且目前小米汽車的單周鎖單量基本在 5000 輛以上,這意味着目前小米汽車的月訂單很可能大于其 2 萬輛的單月產能,可能會導致小米汽車的訂單累積量會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小米汽車還不斷傳出新產品信息,其中有消息稱小米正在研發增程式 SUV 車型。如果消息屬實,只要依然維持在 20 萬至 30 萬元這個價位區間,憑借增程式 SUV 的熱度,以及小米的品牌影響力,產品一旦推出,比小米 SU7 火爆将是板上釘釘的事,屆時如果小米再受限于產能困擾,長此以往或許會對品牌產生一定影響。
目前,小米汽車 APP 上下定小米 SU7 的車主顯示,提車周期最短也需要 25 周時間,即半年。做個對比,鴻蒙智行旗下的智界 S7,上市訂單量火爆後,由于芯片問題導致提車周期至少在 8 到 12 周,就導致大批客戶退定,并導致此後智界 S7 即使恢復了正常排產,銷量也一蹶不振。要知道,華為 + 奇瑞在汽車圈的影響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而小米汽車如果僅靠雷軍的個人影響力去左右市場,短期内還能奏效,長此以往下去對用戶的耐心也是個考驗。
另外,產能問題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極有可能在瞬息萬變的新能源市場中跟不上節奏。訂單拖欠的時間過長,但新車型、新技術研發卻不能停,意味着在新技術新車型誕生後,還會有相當一部分用戶無法提到老款車型,是不是意味着這些用戶将要退定,或者小米需要為客戶免費更新新車,免費更新配置。
同時,車型煥新,或者推出其他車款,產能跟不上,老訂單交付不及時,新產品的訂單勢必也會無法及時交付。
因此,小米汽車一旦解決了產能,就等于解決了大部分難題,就目前來看,到小米推出第二款車型,小米汽車的產能至少要照現在翻倍,也就是月產量 4 萬 +,才能達到供需平衡。
車展亮相的新技術,對小米汽車有什麼影響?
剛剛過去的廣州車展媒體日上,小米汽車除了發布近期各項成績以外,還發布了端到端大模型全場景智能駕駛,以及小米智能底盤,對于小米汽車來說,這兩項要比加緊推出新車更加重要。
按小米汽車的計劃,端到端智駕已于 11 月 16 日啟動定向内測,12 月底将開啟先鋒版推送。此前小米 SU7 最為用戶诟病的除了交付周期,就是智駕了。目前 20 萬以上的純電車型中,小米 SU7 無論是智駕硬體配置還是智駕功能上,都與其產品名氣不成對比。此次小米推出的全場景智能駕駛 Xiaomi HAD(Hyper Autonomous Driving),能實現車位到車位的高階智駕功能,也就是高速智駕、城區智駕以及自動泊車三大智駕功能直接提升到一線水準,為 2025 年 L3 之前的高階智駕的終極決戰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智能底盤上,小米汽車借着小米 SU7 Ultra 的熱度,推出四大預研技術,包括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全主動懸架、48V 線控制動和 48V 線控轉向,旨在進一步提升整車性能。小米 SU7 Ultra 在德國紐北創造了非常可觀的成績,也進一步奠定了小米 SU7 在米粉心中的 " 人設 ",就是高性能,因此,持續地改善整車性能必将成為小米 SU7 接下來的重點。
新能源時代,半年換款,甚至三四個月就換款的車型已成為常态,小米推出新技術後,後續是直接通過 OTA 更新給新老車主,還是适時地換款,也是小米汽車必須考慮的問題。文中提到了小米汽車產能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換款給老車訂單帶來的壓力,相信小米汽車在換款這件事上一定會比其他品牌更加謹慎。
總結來看,小米汽車的每一個環節都互相影響,逐步收窄的虧損讓小米汽車看到了盈利的希望,另一邊卻是產能問題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不過,據業内人士稱,小米汽車產能問題主要來自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電池供應不足,而非其他原因。解決了這個問題,相信小米汽車的產能會更上一個台階,屆時才是小米汽車真正開始 " 大展拳腳 " 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