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演藝類直播,解鎖演藝市場破局新思路,歡迎閱讀。
撰文|岑促
編輯|巴芮
線上直播爆火,傳統劇團演出場次翻倍
95 後長沙花鼓戲演員陳雨晴很難想象,5 年前一個普通的下午,她在自家陽台練習 " 打杯子 " 的短視頻會突然爆火。
那個 59 秒的短視頻中,扎着馬尾的陳雨晴正在鏡頭前表演一段經典的長沙花鼓折子戲《采茶調》,她靈活地用手指卡着四個小酒杯,四個杯子在指尖靈活地震動,發出的聲音清脆如鈴铛,十分悅耳。
這個絕活兒在抖音上爆火。作為傳統藝術從業者,她猛然發現,原來在互聯網上有如此多喜歡花鼓戲的觀眾。此後五年,陳雨晴在抖音上直播唱花鼓戲,從一個普通的花鼓戲演員逐漸成為擁有 56 萬粉絲的抖音達人 " 花鼓戲一東 "。
高人氣給陳雨晴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因為直播,而有了無限可能,陳雨晴覺得自己很幸運。
原本,作為傳統戲劇院團,長沙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每年 160 場演出都是送戲下鄉的定額任務,一場戲僅數百人觀看,觀眾群體均為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2022 年 9 月,陳雨晴爆紅 3 年後,為了擴大花鼓戲的影響力和傳播度,長沙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也啟動了線上直播。
長沙花鼓戲的首場線上直播反響強烈
令人沒想到的是,作為傳統藝術的花鼓戲在抖音上的首次亮相就吸引了 350 萬人次觀看。
如今,為滿足線上網友的觀看需求,該劇團除了線下原本的 160 場演出,還額外增加了 30 場線上直播。觀看人數也大幅增加,從以往一場幾百人觀看的線下演出,到現在動辄數千人圍觀的線上演出,花鼓戲作為傳統文化藝術在引入直播之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直播給傳統演藝市場帶來的綜合效應甚至引起了學術界關注。在近期社科院課題組發布的《演藝 + 直播:新業态、新模式和新特征》報告(以下簡稱 " 報告 ")中提到," 傳統演藝行業長期面臨場地時間限制、觀眾覆蓋範圍有限等問題,導致產能利用率不高,既定規模的演藝人員、演藝場地和設備,產出次數、頻次和覆蓋規模有限,然而,直播新表演形式的引入使傳統演藝行業通過線上線下相互借力,演出規模加大,收入在增加,影響力也随之擴大。"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年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網絡表演 ( 直播 ) 行業市場營收規模達 2095 億元。顯然,演藝類直播已經成為演藝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沙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直播現場
除了傳統演藝市場,随着短視頻的興起而在近些年衍生出的出現的新型演藝組織——演藝公工會,也在直播時代嘗到了紅利。
2019 年,彩紅唐在被稱為 " 網紅之都 " 的長沙成立。5 年間,公會已經發展成擁有 500 名籤約主播的頭部演藝公工會。
彩紅唐十分看重主播的專業能力,包括形象造型、主播台風、在線互動能力、表演風格等多方面。為了打造專業主播,彩紅唐給主播提供了一系列專業配套裝務,圍繞一個主播的基本人員配置是編導、攝像、後期、運營四個人,另外還配備了化妝師、表演老師、口才老師和舞蹈老師,如果是大主播,人員配置會維持在 10 多人在專業機構的加持下,普通主播的職業晉升之道路也更加順暢。
直播讓每位演員都能建立自己的獨立舞台
市場範圍擴展、準入門檻降低,每個演藝人員都通過直播獲得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社科院課題組發布的報告指出,相比傳統演藝節目需要復雜的籌備過程,直播更加靈活便捷,單品制作、單人演出的門檻和成本大大降低。而實時評論、點贊形成的快速反饋機制讓從業者能夠及時獲取觀眾反饋,可以快速調整表演内容,提高内容質量和吸引力。
這意味着,無論是專業院團的演員,還是草根藝人如非科班演藝從業人員等,都可以通過直播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藝,吸引粉絲關注。
在成為主播前,85 後楊昊在遼寧一個小城謀生。抖音直播剛開始流行的時候,他會在晚上 12 點多收工後直播一兩個小時。
剛開始他的直播間只有四五個人。" 再早十年,如果沒有直播平台,我也不是專業歌手,你唱功再好也沒人發掘你。" 在他的堅持下,憑借他對音樂的領悟和對直播的摸索,直播間的粉絲慢慢漲到 20 多萬。
正在直播的楊昊
2021 年夏天,他決定離開東北小城,南下長沙尋找機會。長沙的 7 月悶熱難耐,他找到當時正在街頭直播表演的彩紅唐主播唐藝。楊昊幾乎是 " 闖入 " 了唐藝的直播鏡頭,當時唐藝已經準備下播,他争取到了最後一個在大主播直播間表演的機會。之後,楊昊成功籤約彩紅唐,開啟了自己的職業主播生涯。
直播公會的專業包裝對楊昊的改變極為重要。為了幫楊昊找到合适的風格,公會的運營團隊不斷試錯," 從站着播到坐着播,從室内唱跳到戶外直播,再到大舞台直播,從常規服裝出鏡直播到演出服出鏡直播,曲風從情歌到 DJ," 彩紅唐的總經理蔡琪說,排列組合式地嘗試了一遍後,團隊給楊昊定下了 " 戶外+西裝+DJ" 三位一體的直播形式。
經過團隊專業包裝的楊昊在平台的起步非常快。楊昊每天堅持直播 5 個小時,最多的時候一天播 7 個小時,一天漲粉上萬,最多的一次,三天漲粉 9 萬。
楊昊的經歷并非個例,直播給了每一個演員向上走的機會。陳雨晴同樣如此。
疫情三年,劇團無法演出,陳雨晴既要供房租,又要還房貸,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她開始嘗試抖音直播。她的首場直播沒有聲卡,也沒有燈光,手舉着手機清唱,就這樣播了 2 個小時," 賺了 5.2 元," 陳雨晴對這個數字印象極為深刻," 這個真能賺錢啊。"
此後,她連續直播了兩年,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線上知名度的增加也在反哺她在線下的演出。收入倍增的同時,她收獲了一批喜歡花鼓戲藝術的粉絲 " 東家軍 ",每次去到一個線下演出,現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後台堆滿粉絲送給她的零食,還有粉絲對她大聲喊 " 丫頭,你好棒 "。
應邀參加線下演出的陳雨晴
報告中談到,線上直播演出打破了傳統演藝時空限制,演出頻次增加,產能提升,不僅擴大了演藝市場規模,而且演員開辟直播陣地也讓個人通過打賞獲得了額外收益,擁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不容忽視的是,在成就個體和機構發展的同時,線上演藝直播解決帶動了大量就業。據蔡琪介紹,公會的分工很細致,不同環節都有專業人員參與。"公會的很多工作人員都出自傳統的媒體機構,我們還容納了很多大學生就業," 蔡琪說,公會每年新增繳納社保的就業人數有一兩百人,人均收入過萬。
社科院課題組報告稱,直播行業帶來新增就業和工種,一個主播帶動就業崗位在 2-20 人不等。
數據源于社科院課題組報告統計
随着演藝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随之延伸出的各種新型職業也被官方認可。2024 年 7 月,人社部等三部門正式發布了 " 網絡主播 " 等 19 個新職業,這邊意味着主播成為官方認可的正式工種,主播作為一種職業也正在快速實現專業化、正規化。
演藝+直播,成了演藝行業破局新思路
相比個人直播的靈活開展,傳統藝術劇團的直播顯然要復雜得多。
全民直播興起後,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勇帶領長沙花鼓戲走在了全國劇團數字化的前列。傳統院團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排練賣票演出的運轉模式,當然,想要撼動沿襲多年的線下傳統演藝方式并非易事,但在大勢面前,王勇不打算退縮。
" 互聯網是最低成本但見效最快的擴大影響力的平台,我們沒有理由不去試試,如果沒人看,沒人知道這門藝術,也就談不上什麼傳承。" 他負責搭建直播團隊,從硬體設備、演出曲目、演出人員等方面逐步推進。
為了适應劇團直播演出新形式,劇團投入 500 多萬專門搭建了雙舞台——直播互動小舞台+大舞台;在人員安排上,劇團專門成立了新媒體部統籌劇團的直播演出。
為了适應直播觀眾的觀看習慣,陳雨晴和其他演員調整了自己的表演方式," 我們的唱腔節奏會加快一點,直播的時候還會加些包袱進去,讓更多的觀眾參與互動。"
在經過一系列籌備後,2022 年 9 月 15 日,全劇團 50 多人一起進行了 3 小時的抖音線上直播演出。意外的,當天首播便吸引了 350 萬人次觀看,這個數字是劇團 2022 年全年送戲下鄉 160 場觀眾總和的 70 倍。
正在直播的花鼓戲演員
開啟線上直播後,長沙花鼓戲演出場次從一年 160 場增加了 190 場,觀看人數也在大幅增加。從普通的一場幾百人觀看的線下演出,到現在動辄數千人圍觀的線上演出,花鼓戲作為傳統文化藝術在引入直播之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直播演藝事業的發展讓王勇看到了優秀傳統藝術得以更好傳承下去的可能性。"過去二三十年,長沙花鼓戲都處在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态,這不僅是我們劇團遇到的問題,這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所遇到的一個問題,要想留住這裡的年輕人,我們自己要有好的待遇和環境,第二個我們還需要給年輕人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王勇說,線上直播讓團裡的年輕人看到了很多希望。
不僅是花鼓戲,直播演藝事業的興起讓所有開啟直播的傳統藝術院團獲益頗多。據了解,截至 2024 年 7 月,已有 192 家院團、2174 位演員加入 " 藝播計劃 - 抖音直播院團專項 "。在過去一年,抖音演藝類直播總場次達 7143 萬場,同比增長 47%。演藝類直播場均觀眾 4263 人次。這相當于每天有 19 萬場中等規模演出在直播間上演。
社科院課題組的報告中指出,直播幫助線下演藝團體和主播提高了内容生產的產能利用率,開拓了新的傳播和閱聽人渠道,擴大了傳統演藝團體的影響力,而對于線上演藝公會而言,直播不僅可以将團體的演藝拆抽成個體的演藝,表演形式更加靈活,還可以将線上流量向線下引導轉化,促進線上線下的良性循環。
蔡琪帶領彩紅唐團隊在公會的商業化上探索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作為以線上直播演藝為主的公會,彩紅唐從 2021 年開始就在嘗試向線下實體大舞台演出延伸," 多的時候一個主播每個月有十幾場戶外大舞台直播,人數最多的一次直播,有 6 萬人在線下觀看主播的實體演出。" 蔡琪介紹,這個體量不亞于任何一場大型演唱會。
只不過,與演唱會售票的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的是,彩紅唐的線下演出大多并不賣票,針對觀眾免費開放。線下演出的主要收入還是出自同步直播產生的打賞收入。
但是,除了打賞之外,線下演出還可以靠接商演、品牌代言等多種渠道變現," 從單一的變現到多元化變現,拓寬了我們對直播的固有認知," 蔡琪說,多元化變現形式也讓現在的才藝類主播更加看重直播間的長期在線用戶,而不僅僅是榜一榜二的打賞,主播的生命周期也在被拉長。
在蔡琪看來,演藝直播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 " 風口 " 了,在短短五六年的行業變遷下,它正在成為一個穩定的 " 行業 ",以獨特的商業閉環,成為整個演藝行業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