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董小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歡迎閱讀。
中日友好醫院肖醫生與董小姐的八卦輿情,熱度持續不退,話題從婚内出軌,延申到醫德醫風、教育公平、學術腐敗、階層固化,每個都戳中了時代的肺管子,想不火都難。
宏大叙事,留待官方調查結論出來之後。作為吃瓜群眾,我從家長培養下一代的角度,研究了一下董小姐的成功之路,頗受啟發。
董小姐的個人簡歷上,疊滿了 buff
董小姐,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她的故事,開始得很早。
在某個書畫比賽的網站上,網友找到了這張圖:
在這個十多年前的書畫比賽網頁上,有一個獲獎者與董小姐同名;這位獲獎者,就讀的學校,是某大學的附屬小學,而董小姐母親在這所大學擔任某學院的領導。
這個不算什麼,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家庭,誰家孩子沒有培養點琴棋書畫的愛好,拿幾個 " 全國大獎 "?
但董小姐還有學術論文加身,以及大媒體加持,這就超出了一般家庭。
董小姐 2019 年通過選拔進入協和醫學院 4+4 項目,剛入學就趕上了 2020 年,大概率是跟大家一樣,在家上網課。但這不耽誤她 2019 年參與發表論文《肺癌 CT 影像 AI 診斷模型》。
2021 年 11 月 5 日,在媒體報道中,她已經去協和實習,并直接上手術台給病人做手術了。
2023 年,她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的時候,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但此次輿情爆發後,相關内容被删。
有人也許要問,董小姐憑啥成為優秀畢業生代表?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她卓越的學術表現了。
據第一财經報道,在 2022 年到 2024 年期間,有北京協和醫學院背景的董小姐參與發表的論文共有 11 篇,涉及的領網域從骨科到婦科,從放射科到泌尿科,從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到生物醫學。
這些論文的通訊作者,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北京大學化工與生命技術學院研究員柳朝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肖海華;北京協和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消化内科主任醫師、教授吳東。
當然,少不了董小姐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邱貴興。
一介新生,能與眾多大佬合作高分國際論文,不出意外的話,一顆醫學新星,将冉冉升起在東方大國——但還是出了與肖醫生的情感糾葛這個意外。
卡 bug 是門技術活
根據網友深扒,董小姐大概是高中就出國了,美高三四年,本科據說是社區大學,二年級轉去了巴納德學院,畢業拿到了哥大蓋章的畢業證。
這個路線,完美避開了國内的高考,以及美國名校的入學考試,就可以拿到 "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 " 本科學位。
這條 " 捷徑 " 需要的錢不算多,中產家庭支付得起。需要的眼光、資訊與人脈,卻超出了一般中產家庭。
想卡 bug,也沒那麼容易,你得知道 bug 在哪裡,還能卡成功。潘石屹想讓兒子進美國名校,都捐了幾千萬美元,性價比遠遜于董小姐。
順便說一下,巴納德是不錯的女子文理學院,從校名看,說是哥大也沒毛病。有人說是野雞大學,這是不對的。
但巴納德的含金量顯然不如作為藤校的哥倫比亞大學,要不然,從巴納德畢業的名媛們,為啥都喜歡直接說自己是哥大的呢?
順便再說一句,從網友揭出來的巴納德校友名單看,不止董小姐一個人卡 bug 成功了。
拿到哥大本科學位後,董小姐又找到了一個 bug:協和 4+4。
北京協和醫學院 "4+4" 臨床醫學培養模式,全稱為 " 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 ",借鑑自美國,旨在通過 "4 年非醫學本科教育 +4 年醫學專業教育 " 的學制設計,培養多學科背景的醫學人才。
國内醫學生走的是 5+3+3 傳統模式,本碩博一路讀下來需要 11 年;大醫院還要規培 2 到 3 年。我有兩個校友,都在上海三甲,一個用了 14 年,一個 15 年。
學醫,求職,規培,到上手術台,整個過程,是漫長的十幾年苦熬。醫學界有 "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 之語。
而 4+4 模式只需要 8 年,且前四年不用是醫學或生物相關專業。理論上,成為 "4+4" 規培醫生,除了要出身頂尖名校、通過嚴苛考試之外,一個必須的條件是要有兩名生物醫學領網域副教授的推薦信。實際上,不裝外賓的話,必須承認,這就是有門路者容易卡的一個 bug。
董小姐的厲害之處還在于,正規醫學出身正常 2 到 3 年的規培,她也只用了一年,就入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了。
中國新聞網相關報道指出,董曉輝現任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而 2017 年的公開報道顯示,時任北京遠達國際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下屬企業)總經理的董曉輝參與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住院綜合樓工程的開工典禮,并與多方負責人共同為工程培土奠基。董襲瑩能夠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執業,是否是借助董曉輝與腫瘤醫院的業務關系進入醫院執業的?腫瘤醫院是否有人為此開了綠燈?
董小姐父母分别為中冶建研院總經理,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這樣的配置在北京算不上高門顯貴。不過,董小姐的祖父輩還有材料學、影像學領網域的大佬,姑姑姑父也都是高校的博導。
這個家族,在學術界确實很有實力,有着高人一等的眼光、資訊和人脈。有他們一路疊 buff,專業卡 bug,董小姐何其有幸。
董小姐進了協和,與眾多大佬合作多篇國際論文,橫跨胸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經外科、醫學影像、婦科、腫瘤、泌尿科,真是 " 手拿菜刀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 "。
習慣了卡 bug 的董小姐,在正常的規培輪轉計劃上,也想走捷徑。
根據同院醫生的舉報信,按照正常規培輪轉計劃,2024 年 7 月董小姐應該去脊柱外科輪轉,但董小姐不想去。
在肖醫生跟兼職樂隊鍵盤手的麻醫生交涉失敗之後,董小姐 " 通過個人關系聯系到了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并跟中日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打招呼,最終達到了 7 月不去脊柱外科轉科的目的。"
中國新聞網報道稱,若查實 " 打招呼 " 現象,不僅有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管理的公平原則,也暴露出涉事醫院監管漏洞。并且該違規行為涉及的絕不止于肖、董二人,還涉及到究竟是誰打的 " 招呼 ",誰開的綠燈?這種特例還有多少?
回顧董小姐目前走的每一步,并不是一開始設計好一個目标,而是怎麼方便,就怎麼走,哪裡有 bug,就往哪裡鑽,需要什麼 buff,就去疊加。
如果沒有肖醫生那檔子事,她大概率不會在臨床呆太久,而是繼續與大佬科研團隊合作,論文不停產出,評選榮譽加身,再轉到醫院行政崗位,或者高校科研,甚至管理部門。
國家衛健委已成立專項調查組,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堵上某些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