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要錢太難 政府生意還能做嗎,歡迎閱讀。
記者 杜濤 2024 年,鄭永康的企業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這家曾被納入某省級 " 專精特新 " 名單、主要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化服務的企業,員工規模一度擴張到百人左右,但在 2024 年被迫裁員至 60 人。
這一年,該企業經歷了地方政府城投和國企前所未有的應收賬款問題。盡管 2024 年該公司業務增長了 20% 左右,但政府的付款周期卻大幅延長。從 2024 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每次例會的首要任務就是催款。
另一方面,由于一名企業投資人的變動,鄭永康的企業被金融機構抽貸。此前,在該公司被納入 " 專精特新 " 名單時,多家金融機構曾主動找上門,提供貸款。
為了維持公司的運營,鄭永康不得不嘗試網貸、短期高利貸,甚至有兩個月無法正常發放工資。
進入 2025 年,鄭永康仍然無法擺脫政府業務。在審視行業形勢後,他認為雖然政府賬期較長,但仍有新的業務需求,相比之下,外部企業的市場增量空間則更為有限。
2025 年,鄭永康的首要目标是:守住現金流,挺過周期。
業務大年也是欠款大年
鄭永康的企業主要提供兩類服務:一類是傳統業務,一類是圍繞數據資產的相關業務。
2024 年,多地地方政府紛紛籌建數據集團,并推動數據資產入表。因此,去年也是鄭永康的業務大年。
但業務量的增長,也帶來了應收賬款的增加。2024 年,鄭永康遇到的最大難題依然是應收賬款問題。鄭永康說,從來沒有哪一年的收賬比 2024 年更難,這一年他不得不把四分力氣用在要錢,只剩下六分精力去琢磨公司新的發展。
2023 年,鄭永康就發現很難從地方政府手中收回賬款。因此,去年上半年,他和公司的項目經理、部門負責人都開始催要賬款,但賬期還是逐漸拉長,從 3 個月、6 個月,甚至到一年以上。
鄭永康說,2022 年和 2023 年時,有些被欠錢的企業會去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清欠平台登記。只要在清欠平台上登記,欠款部門通常會在第二天或第三天給予反饋,協商解決方案或解釋拖延賬期的原因。
但到了 2024 年,鄭永康發現,再到清欠平台上登記已經沒什麼作用了," 上面登記的企業已經太多了,很多地方政府、城投以及國企都‘債多不壓身’ "。
在鄭永康看來,2024 年企業催賬已經進入 " 新階段 "。以前,企業顧慮後續訂單,不會催得太狠,但現在已經無所謂了。" 不要回錢,企業就過不下去。當下都過不去,哪兒還顧得上未來。"
2024 年下半年,面向地方政府的隐性債務化債方案落地後,鄭永康還沒有要回賬。
鄭永康說,即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償還賬款,按照政策要求,也會優先保障建築類施工企業,因為這些企業都涉及大量農民工的生計問題。
2023 年,鄭永康預判經濟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增長,因此擴大了企業的員工規模。但到 2024 年底,公司人員已經陸續流失了大約 40%。受到政府拖欠款項的影響,去年他的企業甚至有兩個月未能正常發放工資。" 這是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鄭永康說。
融資壓力
疫情期間,鄭永康的企業被納入某省的 " 專精特新 " 名單。剛被納入時,幾家金融機構主動找上門,表示願意提供低息信用貸款。但銀行要求公司法人承擔無限責任,即當企業的全部财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投資人需用個人全部财產進行清償。這實際上就是将企業的責任與投資人的責任合為一體。
鄭永康接受了這一條件,并獲得了用于擴張的貸款。
但在 2024 年,鄭永康的企業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響,被銀行抽貸。為了還貸并維持公司正常運營,他幾乎嘗試了市面上所有網貸平台,甚至還借過高利息的短期民間貸款。騰挪之下,他才勉強度過危機。
鄭永康說,在企業面臨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當老板的會更加困難。" 員工可以選擇離開,但老板的全部身家都在企業裡,尤其是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
2025 年,鄭永康打算開放一部分股權,從一級市場融資,以徹底解決企業資金鏈的問題。雖然近年來創投市場本身也面臨活躍度不足的問題,但他仍想再試一試。
還做政府的生意嗎?
鄭永康所處的行業正處于一系列變化中。
比如,以前只需要負責項目中的某一環節就可以,而現在還需要幫地方政府找資金、找金融機構,直到項目落地,地方政府、城投國企等甲方才會付款。
鄭永康說:" 這樣一來,整個項目的鏈條就被拉得太長了。項目周期的延長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風險也随之增大。"
變化之下,2025 年還能繼續做政府的生意嗎?經過一番觀察,鄭永康認為企業依然需要将政府作為主要客戶," 企業之間的競争太激烈了,除了部分企業能保障款項外,大部分都不太穩定 "。
鄭永康把保障現金流作為 2025 年的重中之重," 只有保障了現金流,企業才有可能穿越經濟周期 "。
所以,他打算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城投和國企的合作,幫助這些機構找到新的 " 增長點 ",以此推動健康的業務回款。
2025 年,鄭永康為他的公司提出了幾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守住财務底線,确保企業能夠生存下去。
第二是要實現兩個業務目标:傳統業務增長 10%,新業務增長 200% — 300%。他說,傳統業務雖然回款困難,但業務量能夠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幅;而新業務目前占比較低,可以實現較快的增速。
第三是推動公司管理方面的變革,主要是薪酬制度的變化。他計劃降低固定薪資,提高績效薪資的比重。鄭永康說,這也是一個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
在業務拓展方面,鄭永康計劃 2025 年朝着兩個方向發力:一是繼續鞏固存量業務,提升政府端業務的質量,并加大催賬力度;二是開拓新的業務方向,調整客戶結構,拓展部分面向 C 端(個人消費者)的業務,比如數據資產入表和人工智能垂直領網域應用的相關業務。
鄭永康說:" 雖然我們做不了大模型,但可以在應用端結合新技術和新政策,形成企業的新增長曲線。"
(應采訪對象要求,鄭永康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