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追風者》,可惜了,歡迎閱讀。
含金量高、波瀾也高的這屆白玉蘭終于于昨晚落幕。我:松了口氣 …
有好評,有争議,也有遺憾。
其中最讓我覺得可惜的莫過于《追風者》。
這段時間,圍繞《追風者》的白玉蘭提名出現了太多本不該有的喧嚣滋擾,如今塵埃落定,回頭再看,粉圈鬧劇無異于笑話一樁。
幸好,鬧劇沒有讓一部良心劇蒙塵,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觀眾為劇集感動叫好。
戳中我的,還有創作團隊的體面應對——與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恰恰是創作團隊的靜與穩。
不甩鍋,不添火,而是專注創作,認真做劇。
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大音希聲——這恰恰是《追風者》帶來的後勁兒。
追劇時已覺得《追風者》不一般,如今回頭細品,更發現《追風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諜戰劇,或者說,它将諜戰這一國劇常規題材拍出了新意和厚度。
首先,金融諜戰這個切口别開生面,新鮮元素的加入乍看構成 " 門檻 ",實則是劇集破圈、引發大量關注和讨論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追風者》在刻畫人物群像上做得非常扎實,大到職場新人魏若來、精英顧問沈圖南,小到七寶街的街坊鄰裡,個個鮮活立體,形象豐滿。
尤其是三位主角,從他們身上,清晰可見個體成長的心靈軌迹,可觸摸到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血肉。
魏若來沒有出場即高能,相反,他生活拮據,性格内斂,去參加央行招聘考試幾經波折,初入職場經歷重重考驗 ……
一大早頂着雞窩頭洗漱、努力穿西裝打領帶的樣子,像極了趕早八的你我。
但也是這樣一個天真稚氣的魏若來,會在寒門陋巷中醉酒獨舞,一抒深埋在心的少年壯志;會在假币案、庫券風波中不懼個人生死,堅決曝光真相;也會在樹立信仰之後目光灼灼,再不回頭 ……
從意氣風發的青年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恪守本心,熱血難涼,是他的底色,也是他的徽章。
沈圖南同樣有着復雜的心理蛻變歷程。
上線時是 " 高階狠人 ",行事雷厲風行,進退有度。他的内心有着對國家的熱愛,亦有對權力的渴望,但随着一腔熱血被權力不斷衝刷,矛盾與掙扎也愈加強烈。
當沈圖南看到妹妹和徒弟站到自己的對立面,心如針扎,但同時,這兩個親愛之人的選擇成為他覺醒的引線,點燃他萬裡歸國、披肝瀝膽的赤子之心。最終,沈圖南棄暗投明,化名 " 孤雁 " 與魏若來并肩作戰。
可以說,沈圖南循序漸進的蛻變過程是可信的,亦體現了時代大潮下個人命運更迭的可能性。
沈近真是近期國產劇中我最喜歡的女性形象。
作為滬上千金,她光鮮亮麗,能文能武,但恰恰是這樣一位有着 " 既定 " 的美滿未來的女性,抛下個人安危和優渥生活,毅然扛起了新時代女性的一面大旗。
沈近真有着年輕人的衝動,更有在復雜的歷史洪流中堅持信仰的膽識和情操。
她短暫的一生以犧牲為句點,但那股生命力永遠不熄,我會一直記得她微笑着流淚的臉,和那句話—— " 追求信仰的道路可能是苦的, 但結果一定會是甜的。"
《追風者》中既有亂世眾生相,也有完整的人物弧光,在構建人物關系上同樣真摯入微。
師徒關系,前半程沈圖南帶領魏若來在大都市攪動金融風雲,後半程魏若來引領沈圖南走上信仰之路,明線暗線交匯,讓兩個人的蛻變成長相輔相成,更為可信可感。
兄妹之情,信仰相悖卻無法割舍對彼此的愛護,撕心裂肺的決裂、車站前的一眼永别,回想起來每一幀畫面都透着濃烈的情感,狠狠牽動人心。
正是這些鮮活豐滿的人物、洶湧又克制的情感,讓歷史有了溫度,讓信仰生根發芽。
如編劇曾說,"這部劇更注重個人成長與當下現實的關照,其中包含了許多表達,我希望觀眾們都能在劇中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并在歷史中尋找現實生活中的答案。"
整部劇看下來,作為觀眾的我們不是眺望角色,而是跟随他們的腳步,去行走,去探索,去抵達。
某種程度上,我們與角色同呼吸共情緒,可以親身觸摸到歷史的厚重,直面信仰的洗滌。
《追風者》中沒有空洞的口号和無謂的情節,有的是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緊密相連的精巧而真誠的刻畫。
追完劇兩個多月了,我還深深記得一些妙筆——
魏若來深夜長街緊随沈圖南,後者一曲《送别》,哀嘆時局的破滅和自我的妥協。
沈圖南為救妹妹受傷,病床前妻子給他念《資治通鑑》,念的是孔奮為官清廉卻遭人恥笑,正對應着沈圖南當下所處窘況;而鏡頭一轉,是魏若來、沈近真、牛春苗三臉明媚,穿行在草長莺飛的大地上。簡單兩組鏡頭形成了極具張力的對比,也暗喻着沈圖南還有一條溫暖光明的大道可以選擇。
你看,這些閒筆沒有一絲說教,而是如靜水流深,讓觀眾自己尋找到共鳴和力量。
劇中的每個小人物共同構成了宏大的歷史圖景,他們的選擇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證明了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
正因為《追風者》帶給我極大的觸動,白玉蘭提名引發的粉圈鬧劇才讓我覺得極其莫名和無稽。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王一博落選,王陽提名,一時間引發了 " 王一博被職場霸凌 "" 王陽偷獎 " 等話題滿天飛。
敢信?現在還沒結束 ……
可是粉絲認為的 " 不公 ",站得住腳嗎?
在我看來,王一博與魏若來的性格、氣質十分貼合,他的诠釋也讓人物有了心魂,表演有肉眼可見的進步。
在鬧劇發生前,他與《追風者》是絕對的雙赢關系。
但一部劇的成功,從不是一個人的功勞。
《追風者》需要王一博,當然也需要幕前幕後所有創作者的真心和努力,才能完整豐滿地面世,擁有走進每個觀眾内心的質感與力量。
魏若來的成長線與沈家兄妹的親情線都實火
再說,白玉蘭評選的是最佳男主角,而非最佳一番。
翻閱白玉蘭的規則,白紙黑字——如有多男主角或多女主角并存的情況,則填報人數最多各兩人。
舉個例子:同屆《南來北往》也同時提報了白敬亭、丁勇岱。
再往前看:第 24 屆白玉蘭,《我的前半生》雷佳音海憑四番前夫哥陳俊生一角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提名。
平台報獎也是有策略的,需要結合角色的熱度與反響。
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劇會一根筋到浪費一個名額,拿雙拳去打别家四手。
劃重點——愛奇藝報獎時,同時報了王一博與王陽,只是王一博在第二輪投票中落選,沒有進入終選名單。
所以,王一博與王陽在白玉蘭的評獎過程中是平等競争的關系,不存在所謂 " 幕後黑手 " 或者 " 霸凌 "。
最讓我眼前一黑、脊背一涼的,是粉圈争端常用的 " 扣帽子 " 大法。
将角色的政治立場投射到演員身上,同時模糊沈圖南最後的信仰轉變,一套正義凜然的發言說得人膽戰心驚。
這樣的審判,真的有道理嗎?
輿論與情緒極速發展,粉絲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之中不停怒吼,而被迫牽扯其中的每一環卻幾乎都面臨着 " 失聲 " 困境。
愛奇藝沉默良久後,選擇出面澄清,評論區迎來成噸復制粘貼話術。
王一博本人的發聲雖遲但到,但可惜,沒能平息粉絲的怒火,反而給他們打了一劑 " 強心針 "。
掏心窩子說,這樣對自己偶像的合作夥伴,真的是為他好嗎?我都替王一博捏一把汗 ……
聽聽哥哥的話啊喂!
其餘主創的解釋、緩和的理性之聲更遭到忽略、曲解,甚至遭來無妄之災。
王陽,從年齡到演技,從自己到家人,從過往經歷到未來作品 …… 挨個被攻擊。
他對王一博真誠的感謝變成了粉絲口中的 " 回旋镖 ",他幫王一博打的圓場被理解為搶風頭。
一個沉默踏實演了十幾年戲的好演員,用九個字體現了自己的修養與體面。
制片人陳祉希作出詳細說明 AKA 自己背鍋,把自己擺在了最低的位置,向所有人道歉。
同時也委婉向粉絲與大眾澄清——報獎并不是由劇組說了算的。
此處科普一個冷知識:報獎的主體不是演員,不是劇方,而是劇的版權所有者。
于《追風者》而言是,愛奇藝。
昨夜也是由愛奇藝方與王陽一同前往白玉蘭頒獎典禮。
可她的退讓反而招來更多的謾罵,甚至被曲解為惡意包庇王陽的佐證。
并且将所有為王陽說話的聲音,都打成陳祉希買的 " 黑号 "。
直到昨天陳祉希還在被造謠将與王陽一起走白玉蘭紅毯。
她只能發布一條帶定位的微博,拐着彎澄清。
而真正和王陽同走紅毯的愛奇藝資深制作人戴瑩也沒能逃過口誅筆伐。
戴瑩曾接受專訪誇獎《追風者》與王一博的内容,被當成 " 背刺 " 的證據冷嘲熱諷。
關注此事的圈内人,如編劇趙冬苓老師也被卷入旋渦中。
本想從中說和,卻被粉絲當作姚導的利益相關者一并抨擊。
雙方辯論突出一個對牛彈琴,你說天我答地,你講道理擺數據他發動人身攻擊。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不知出于什麼原因,白玉蘭不曾就這件事做出回應。
不願回復粉圈鬧劇,抑或是怕攪進渾水,成為焦點?
優秀的内容創作者與優秀的作品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事情也不該如此。
從一出好戲到一地雞毛,在這一個多月中,喧嚣紛至沓來,但你發現沒,站在漩渦中心受到各種檢視的《追風者》本身,卻沒有遭到指摘,更沒有 " 爛劇 " 之說。
相反,許多原本沒追劇的觀眾被吸引入了坑,路人對它的好感度也不斷提升。
也許,這才是最好的 " 回應 " ——創作者以作品為先,作品也自會為創作者表達。
回過頭來看,諜戰劇、民國劇都是國劇常規題材,但《追風者》創作團隊做到了于常規裡做創新,在潤物無聲中傳遞直抵人心的力量。
這也是這個低調沉靜,甚至 " 不為自己辯解 " 的團隊,給我留下的一個印象。
他們有着傳統的匠人精神,屏蔽一切幹擾的聲音,只專注手上的功夫。
用行動诠釋了什麼叫,以戲為大。
真金不怕火煉,好劇同樣經得起時間的挑選。
雜音會消失,而作品傳遞給我們的力量,永遠在心頭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