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尾盤大逆襲!微盤股一度暴跌 A股大小盤風格切換要來了嗎?,歡迎閱讀。
今日,A 股市場盤中顯著分化。微盤股指數盤中暴跌超過 5%,中證 2000 指數下跌超 3%,而代表大盤藍籌的滬深 300 和上證 50 分别一度表現堅挺。全市場超 4000 只個股下跌,與銀行、紅利資產等權重股的上漲形成鮮明對比。不過,尾盤指數暴力拉升并強勢翻紅。整體看,市場盡管探底回升,但在科技股分化、國證 2000 指數以及微盤股下挫之際,階段性的調整延續。
從行業來看,深海科技、旅遊酒店等板塊逆勢上漲,而航天航空、互聯網服務、ST 板塊領跌,市場資金明顯向政策支持的藍籌股和高股息板塊聚集。此前分化之下,今日的分化更加明顯。造成這種分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1、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退市新規的壓制。近期,聯創股份、香雪制藥以及朗源股份公告:公司股票将被實施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 "ST 朗源 "。而與此同時,還有 3 家公司将被退市引發市場擔憂。2025 年 1 月實施的退市新規進一步收緊财務造假、業績不達标的标準,導致市場對小微盤股的退市風險擔憂加劇。部分投資者提前抛售可能觸及退市紅線的标的,尤其是年報披露期臨近,中小盤股因業績不确定性更易被抛售;
2、财報效應與風格切換預期。歷史數據顯示,A 股存在顯著的 " 财報效應 ",即每年 4 月、7 月、10 月的财報披露期,業績增速對股價的影響顯著增強。當前正值 3 月下旬的過渡期,市場預期資金可能提前轉向業績确定性更高的大盤藍籌股,導致中小市值風格勝率和超額收益回落;
3、流動性收縮與資金偏好轉向。3 月 14 日之後,市場成交基本于 1.5 萬億元附近徘徊,成交大幅萎縮之下,流動性整體收縮。而實際上,自 3 月以來科技股分化以來,市場存量資金博弈明顯,尤其是财報披露期(4 月)臨近,資金傾向于規避業績不确定性高的小盤股,轉向分紅穩定、估值低的大盤藍籌之際,資金更趨于謹慎。
如此,市場的分化進一步加劇下迎來調整。但針對這種分化,僅僅是分化還是調整的延續,還會不會下跌、接下來又将如何演繹呢?無論是風格進一步切換還是繼續的調整,我們認為緊跟市場趨勢才是短期第一要務。在市場中期向好趨勢未發生邏輯變化之下,短期需留意:
首先,短期小盤股的壓力毋庸置疑。退市制度深化、年報業績披露在即,疊加一季度經濟數據落地前的觀望情緒,小盤股尤其是 ST 板塊可能繼續承壓,而一旦階段調整,部分基本面扎實、行業前景向好(如科技、醫藥)的中小盤股可能迎來超跌反彈;
其次,中期看,市場風格可能趨于均衡。在财報季和政策過渡期,業績确定性高、分紅穩定的藍籌股或持續受益。但當前市場流動性環境仍偏寬松,若穩增長政策發力見效,小盤股中的高景氣賽道仍會有估值修復,市場有望逐步迎來均衡;
此外,在基本面穩步修復、政策持續發力以及流動性整體充裕下,市場向好的基本邏輯未變。階段性的分化以及調整,仍是戰略低吸以及做多的好時機。
總之,今日市場呈現分化,這既是周期性風格切換,也是監管趨嚴、流動性偏好變化與業績周期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市場波動受政策、情緒與基本面共振影響,短期内小盤股調整壓力猶存。但從長期看,A 股結構性行情圍繞業績确定性與政策導向展開。投資者需理性應對,在風格切換中把握估值和業績的平衡點,耐心在防御中挖掘機會,利用短期調整布局中長期。
投資策略上,短期可防御為主,規避連續虧損、負債率高、現金流緊張的高風險微盤股,警惕 ST 股進一步殺跌;配置滬深 300 中的金融、消費、國央企高股息板塊,如銀行、保險、公用事業。中長期布局則可精選業績穩健、處于景氣賽道卻因市場恐慌被錯殺的小盤成長股,如高端制造、生物醫藥領網域;同時關注政策催化方向,如海洋經濟、科技自主中的深海科技、人工智能等主題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