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第35軍包頭戰役,自身折損多少武器?,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在 1939 年底的 " 冬季攻勢 " 中,雖然第 8 戰區部隊承擔的只是輔助策應任務,但由于傅作義率部突襲包頭,取得了重大戰果,所以輔助方向的戰績反倒更為突出。
據時任第 101 師師長的董其武将軍回憶,歷時三天四夜的包頭之戰共計殲滅日偽軍 3000 餘人,擊毀汽車一百數十輛、坦克 3 輛,炸毀軍火庫一座,虜獲各種武器、軍需品甚夥。
由上述戰績可見,包頭之役不僅殲敵不少,還毀傷了鬼子大量車輛裝備,這在當時更令敵人肉疼。
之所以包頭的鬼子配有大量車輛,甚至坦克,主要是因為該地所駐的為日寇的騎兵集團,尤其是該集團所屬的騎兵第 1 旅團。
由于當時日寇的騎兵部隊正在進行摩托化改編,所以該部配備了不少汽車;而旅團所屬的戰車中隊,則配備有 12 輛輕型坦克。
結果在第 35 軍為主的突襲和阻援下,鬼子的精銳騎兵遭到了重大打擊,包括騎兵第 14 聯隊聯隊長小林一男大佐以下大量官佐士兵被斃傷。
當然了,由于是攻堅作戰,且日寇的武器裝備要更好、後繼援軍也非常多,第 35 軍在包頭戰役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除了兵員損傷外,我們重點聊聊武器裝備方面的損失。
據第 8 戰區包頭戰役戰鬥詳報所載,第 35 軍參戰各部的武器折損分别為:
新 31 師,損失六五步槍 146 支、七九步槍 176 支、六五重機槍 2 挺、六五輕機槍 7 挺、七九輕機槍 8 挺、自來得手槍 4 支、一七式手槍 23 支、信号槍 13 支、衝鋒槍 50 支、八三迫擊炮 1 門、六五馬槍 1 支;
新 32 師,損失七九步槍 213 支、六五重機槍 1 挺、七九重機槍 3 挺、六五輕機槍 8 挺、七九輕機槍 3 挺、一七式手槍 2 支、信号槍 2 支、衝鋒槍 38 支、八三迫擊炮 2 門;
第 101 師,損失六五步槍 81 支、七九步槍 69 支、六五重機槍 3 挺、六五輕機槍 3 挺、七九輕機槍 1 挺、自來得手槍 1 支、一七式手槍 6 支、信号槍 8 支、衝鋒槍 13 支。
另外第 35 軍的建制内還有炮兵第 25 團參戰,折損六五步槍 2 支、自來得手槍 1 支、一七式手槍 2 支、七五山炮 8 門、六五馬槍 5 支。
上述各師、團的折損單項大家可以互相比對,而各項武器的折損合計則為:
山炮 8 門、迫擊炮 3 門、重機槍 9 挺、輕機槍 30 挺、步馬槍 693 支、衝鋒槍 101 支、手槍 39 支、信号槍 23 支。
就上述的裝備折損數來看,顯然還是比較重的。
尤其是山炮一項的損失,達到了 8 門之多,相當于 2 個滿編山炮連的裝備量。
而當時炮兵第 25 團是傅作義從山西帶到綏遠的唯一一個炮兵團,由于全面抗戰初期的損耗因素,必然也不可能是滿編狀态。一下損失了 8 門山炮,這是相當肉疼的。
根據戰鬥過程分析,損失的山炮為配置在黃草窪的炮兵第 25 團之一營所有,該營原為加強新 31 師用于攻擊包頭之用;在日軍騎兵第 13 聯隊增援時,又調轉炮口轟擊,導致該部出現重大損失。
不過日寇在得悉騎兵集團遭圍攻後,迅速出動第 26 師團的 2 個步兵大隊支援,其主力便用于黃草窪方面。
由于當時在黃草窪的步兵守軍戰力不強,所以未能堅守陣地,炮兵因為撤退不及,所以損失了這些山炮。
而在其他的裝備折損中,迫擊炮為山西特色的 83 毫米迫擊炮,損失 3 門尚在可接受範圍内。
當時晉綏軍的迫擊炮一般配置在團級,每個團有一個迫擊炮連。
在重機槍的折損方面,大約相當于兩個營屬重機槍連的量;輕機槍方面,如果按照一個連配 3 挺的數量看,大約是一個團的裝備量。
在步馬槍、衝鋒槍方面,大致也是一個團的裝備量。
當然在這裡,尤其需要解釋下的是為何第 35 軍會損失上百支衝鋒槍。
這主要是因為在 1920 年代後期到 1930 年代初期,山西的太原兵工廠曾大量仿造湯姆遜衝鋒槍,稱為晉造湯姆遜。
這種槍在晉綏軍中可以配備到步兵班一級,每個班有一支。
全面抗戰初期晉綏軍在對日作戰中,曾損耗了大量此類槍械,但由于庫存因素,還是能在在恢復建制後,再配齊這些武器。
因此傅作義率部出走綏遠時,建制内的衝鋒槍還是有不少的。
所以綜合來看,傅作義的第 35 軍在包頭之戰中大約損失了一個山炮營、一個步兵團的裝備量。
從損失的武器型号看,依舊是典型的晉綏軍特色。
很顯然,抗戰是艱辛的,即便是包頭之戰這樣的勝仗,所付出的代價依舊不小。
因為當時傅作義基本已經跟閻錫山決裂,所以武器損耗報上去,再有補充的話就是老蔣來補充了。
但在老蔣補充前,第 35 軍還要經歷綏西、五原的大戰,包頭之戰只是這一系列大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