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999的定價方式真的有效嗎?,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小馬宋,作者:小馬宋,題圖來自:AI 生成
過去的幾十年中,營銷人員一直都在用心理定價法——以 999 或者 99 做價格結尾。
而且,事實勝于雄辯。我們可以看看 "Gumroad ’ s sales" 的不同定價對應的銷售量。
來源 : Gumroad
粗看這個表,很多人會認為功勞在于價格中的數字 9。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居功至偉:小數點左邊的數字(下文簡稱左數字)。
其實當左數字變化的時候,心理定價策略最為有效。從 $3.80 到 $3.79 這種小數點右側 1 美分的價格變化無足輕重,但 $3.00 到 $2.99 這樣的 1 美分的左數字變化就讓價格認知產生了完全的不同。
左數字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能夠錨定感知量級。
我們大腦轉換數字的過程是飛速且無意識的,甚至在我們念完價格之前就完成了。學者 Thomas 和 Morwitz ( 2005 ) 是這麼解釋的:
"…… 當我們眼球看到‘ 2 ’這個數字的時候,大腦已經開始解讀‘ 2.99 ’這個數字了。這個過程中,用左數字 2 定位的 2.99 看上去就比用 3 定位的 3.00 低很多 " ( pp. 55 ) 。
進階技巧:你可以通過視覺上最小化小數點後的右數字位數來強調新的基數(左數字)。
以上是我之前翻譯的一篇國外學者的研究論文内容,完整文章可以點擊:這份超級定價指南。
這個定價方法,又被稱為尾 9 定價法,一直被證實是有效的。
羅永浩在創辦錘子手機時,第一次定價是 3000 元,他認為 2999 這樣的定價是數字遊戲,沒有必要,結果發現大家就是覺得 3000 比 2999 貴很多,所以後來他也妥協了,開始用 2999 這樣的定價方法。
後來我聽有位朋友跟我分享過一個實驗,是北大的劉德寰教授在北京五道口擺攤做的定價實驗。
北大社會學博士劉德寰,在北京五道口服裝市場租了個攤位賣牛仔褲。
60 元一條的牛仔褲他賣 59 元。
來了一撥消費者,看了看摸了摸,"30 賣嗎?"
劉德寰在筆記中記:定價 59 元,還價到 30 元。
等這批客戶走後,他又把價格調整到 58 元。
又來了一批客戶,看了看摸了摸,"25 賣嗎?"
劉德寰在筆記中記:定價下調 1 元,還價到 25 元。
等這批客戶又走了,他把價格調整到 57 元。
再來客戶還價,張口就是:50 賣嗎?
劉德寰在筆記中記:定價再次下調 1 元,還價到 50 元。
這個實驗,是不是對尾 9 定價法的挑戰呢?
其實不是,這是兩種情況。
尾 9 定價法适用場景是确定價格,就是不能讨價還價。在 2005 年以前的中國,大部分菜市場和服裝、小商品市場,讨價還價非常普遍,幾乎沒有确定的定價。
但今天的定價,越來越傾向于固定價格。
這在博弈論中是兩個模型,一個叫最後通牒博弈,就是我告訴你,這個就這麼定了,你要是接受那就成交,不接受那你走人就好了,這是固定定價。可以讨價還價的,那是讨價還價博弈,是另一種博弈方法。
在劉德寰老師的這個實驗中,因為是讨價還價的市場,所以尾 9 定價是不成立的。當他定價 57 的時候,顧客對這麼精确的定價模式會產生了疑惑,以為這條牛仔褲就值 57 塊,所以他們還價的餘地就沒有那麼多了。
而今天幾乎所有的市場上,都是一次定價,不能還價了,所以尾 9 定價就是有效的。(少數市場是讨價還價的,比如古董市場、珠寶市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小馬宋,作者:小馬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