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東風-26的新對手上線,解放軍打擊關島基地時,一定得優先幹掉它,歡迎閱讀。
面對解放軍日益增強的海空立體遠程精确打擊能力,美軍選擇了先加強态勢感知和遠程探測能力。日前,據 " 保加利亞軍事網 " 等外媒報道,美國雷神公司開發的 " 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 " 雷達(LTAMDS)已通過美國陸軍的測試并得到五角大樓批準,轉入量產階段,下一步就是實際作戰部署。
此事的意義,在于這是美軍新一代防空雷達系統,不僅可能替換大部分 " 愛國者 " 的 AN/MPQ-65 雷達,未來還有可能部署到戰略要地,比如關島。
(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 " 雷達(LTAMDS))
結合 2024 年 12 月美國導彈防御局(MDA)在關島進行的反導測試,以及美軍持續加強關島的打擊、防御以及後勤支持能力來看,本就作為第二島鏈支點的關島也确實有可能優先裝備一切美軍最新的導彈防御和攔截領網域的成果,LTAMDS 如果确已轉入量產和裝備階段,那麼部署到關島或許只在一兩年内。美軍這種操作的意義,那就是未來火箭軍打向關島的東風 -26 可能要多投入半個旅,因為要優先幹掉這些雷達。
從外媒報道來看,LTAMDS(音譯 " 埃爾塔姆斯 ")為主動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應用了氮化镓技術,工作頻段為 8 到 12GHz 的 X 波段,兼顧高精度跟蹤和抗幹擾能力。
雷神公司的官方數據,對戰鬥機類目标探測距離在 200 公裡以上,對巡航導彈類目标在 100 公裡以上,對無人機類小目标則還能保持在 50 公裡以上。鎖定和引導能力方面,可同時跟蹤超過 100 個目标,并引導攔截彈同時攻擊多個高威脅目标,這一點說明其本質仍為火控雷達,只是探測能力、探測距離、抗幹擾和目标識别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加強。
(這個角度可以看清一個主陣面和兩個輔助陣面)
" 保加利亞軍事網 " 指出了 " 埃爾塔姆斯 " 的不同之處,即可以實現 360 ° 全方向覆蓋,比 " 愛國者 " 的分區專用雷達有了顯著提升,能夠同時監測所有方向的威脅,實現這個能力倒也不復雜,整個系統分為一個大的主陣面和兩個小的輔助陣面。
雖然聽起來簡單,但這對地面部署的火控雷達系統來說殊為不易,因為不同于預警掃描雷達可以采用旋轉式的發射 / 接收陣面,火控雷達需要持續照射目标才能保證鎖定和引導精度,因此部署時一般對準最有可能出現威脅的方向。
這樣一來,雖然基本保證了漏報率不會太高,但也極大限制了反導系統的作戰效率,理論上可以用增加雷達的發射 / 接收陣面的辦法來解決,但在實際運用時,過多的雷達陣面并沒有那麼現實,反而會造成全系統的采購和維護價格上漲,還要配備更多的技術人員來 " 伺候 " 雷達,得不償失。
(" 薩德 " 的 AN/TPY-2 雷達,是固定式部署)
在 2023 年的測試中,美國陸軍已經驗證了 " 埃爾塔姆斯 " 雷達與 " 愛國者 " 系統的兼容性,2024 年 3 月進行了第四次實彈攔截測試," 埃爾塔姆斯 " 成功獲得巡航導彈靶标的飛行和彈道參數,并傳輸給諾斯羅普 · 格魯曼公司開發的陸軍 " 綜合作戰指揮系統 "(IBCS)進行處理,随後 " 埃爾塔姆斯 " 引導 " 愛國者 -3" 分段增強型導彈實施了攔截。
美軍為什麼發展這種具備全向、更遠距、更精準的火控雷達,按照 " 保加利亞軍事網 " 的觀點,是因為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 " 投入了巨資 ",這些導彈或飛行器的速度超過 5 馬赫,而且具備末段機動能力,對傳統的防空反導系統構成了挑戰,比如東風 -21D、東風 -26 和 Kh-47M2" 匕首 " 等等。
同時,有迹象表明 " 埃爾塔姆斯 " 還具備一定的反隐形能力,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這種雷達在 2022 年的測試中曾成功跟蹤模拟 B-2 戰略轟炸機的目标,只是真偽難以驗證。
(美軍計劃在關島打造的防御系統,看起來 " 埃爾塔姆斯 " 也是構成部分之一)
如果在具體的戰術層面來看," 埃爾塔姆斯 " 能起到的作用恐怕并沒有外媒宣揚的那麼好,因為全向探測和攔截能力終究屬于防御性措施,真正用到的時候表明已經遭到敵方攻擊,而且火力通道是否可以應對飽和式攻擊還是未知數。
即使可以," 埃爾塔姆斯 " 的戰鬥力和戰鬥效率,也要受到防空反導系統有多少備彈的制約,美軍在關島這樣島嶼基地,又能部署多少攔截彈發射器?
只是作戰能力增長有限也就罷了,由于在地面部署固定陣地,其生存能力也非常堪憂,别說東風 -26 這個級别的中導專門瞄着雷達陣地打,就是随便撒幾十個集束彈藥,也足夠這些金貴的設備喝一壺的,更不用說防護能力聊勝于無的雷達兵們。
所以現階段美軍在關島等地部署 " 埃爾塔姆斯 " 這個級别的火控雷達雖然有威脅,但沒有那麼高,畢竟現在等于只能看到,而美國人手裡沒有什麼 " 劍 " 能夠抵擋東風 -26 的進攻,等到什麼時候真的開發成功高超聲速滑翔攔截器,才算真正有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