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可穿戴設備走進爆發期,蘋果、小米能穩赢嗎?,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孟會緣,編輯 | Annalee
近年來,在逐漸擺脫手機 " 附屬品 " 的刻板印象之後,因各大終端巨頭的競相布局和大舉投資,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消費潛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也開始迎來加速爆發。
據 Canalys 報告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達到 5100 萬台,市場從第二季度的復蘇轉為平穩向上趨勢發展。數據預測,2026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将達到約 1500 億美元,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從最新市場占比來看,蘋果以 17% 的份額穩坐頭把交椅,小米以 12% 的市場份額緊随其後,華為、三星、Fire Boltt 依次占據前五。但這些亮眼的數據并不意味着蘋果、小米等頭部廠商,僅憑早一步入局就能穩赢了,伴随着相關突破性技術創新來臨,後進者或也能借此機會跻身其中。
脫離手機,可穿戴設備成新 " 門面擔當 "
近日,市場調查機構 IDC 發布的一則《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引起了相關業内人士的注意。
該數據報告顯示,2023 年第 3 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 3470 萬台,同比增長 7.5%,整體市場持續增長,正在進入穩定復蘇狀态。其中,智能手表市場出貨量 1140 萬台,同比增長 5.5%;手環市場出貨量 398 萬台,同比增長 2.2%;耳戴設備市場出貨量 1924 萬台,同比增長 9.8%。
全球市場的消費數據也很好看。市場調查機構 GfK 調研了除北美市場外,全球 48 個核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市場。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球智能腕間穿戴市場(含手表、手環,成人與兒童市場)銷售量同比增長 3%,銷售額同比增長 5%。產品均價為 152 美元,略微較上年有所增長。
可穿戴數據設備能出現如此向好的發展局面委實不易。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不論是手表、手環,抑或是耳戴設備,都是各大智能終端設備的 " 生态陪襯 ",其存在就是為了延伸智能終端設備的一部分功能。如早期的智能手表,定位更接近于智能手機或數碼產品的配件,承擔接聽電話、顯示時間、記錄數據等簡單功能。
當然,随着相關技術的演進和迭代,可穿戴設備的存在逐漸被賦予更多意義,使其不再需要智能終端設備作為支撐,成為真正獨立的可穿戴設備。
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集成了多媒體、傳感器和無線通信等技術,綜合運用各類識别、傳感技術、雲服務、互動及存儲等技術,可以實現用戶互動、生活娛樂、人體監測等功能。按照產品形态劃分,智能可穿戴產品可分為智能耳機、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頭盔等,其功能覆蓋了醫療健康、戶外運動、影音娛樂、信息提醒、定位導航、智能手機控制等眾多領網域。
以上相關市場數據可見,在逐漸擺脫手機 " 附屬品 " 的刻板印象之後,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消費潛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
這一點從智能穿戴設備的均價不斷提升也能看出:預計 2023 年為 1085 元,2024 年有望達到 1219 元。這主要是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的 " 此消彼長 " 導致的,消費者願意為更貴的產品買單,意味着智能穿戴的價值得到了更高程度的認同。
甚至于,相當一部分用戶已經不愛換手機了,在消費電子市場領網域,可穿戴設備正大步向人們身上的新 " 标配 " 地位邁進。
玩家不少,賽程難判
蘋果、小米、華為等終端巨頭,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逐漸顯露出巨大發展潛力的細分領網域,均将可穿戴設備視為一個重要品類,與智能手機保持着類似的開發迭代節奏。而且還有更多專注智能穿戴的終端廠商,也在試圖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創新,挖掘運動監測、健康管理、兒童教育等垂直市場的發展空間。
據 Canalys 發布的《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重點市場廠商排名》報告,第三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達到 5100 萬台。
在全球市場方面,蘋果以 17% 的份額穩坐頭把交椅,但成熟市場需求頹靡以及較去年新品的推遲發布,使其出貨量同比下滑 12%;小米緊随其後,第三季度小米手環 8 在海外市場的上新鋪貨推動其出貨量同比上升 39%,市場份額上漲至 12%;此外,Canalys 聲稱,華為手機業務的復蘇進一步強化了其生态體系,帶動其可穿戴腕帶設備的出貨,同比增長 45%,位列第三;三星則憑借 Galaxy Watch 6 新品迭代,重返第四,市場份額回升至 8%;印度廠商 Fire Boltt,借助印度可穿戴市場的高速增長東風,出貨量同比增長 53%,以 7% 的市場份額,擠進前五。
《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重點市場廠商排名》圖源:Canalys
該組數據也印證着業内的判斷: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可穿戴設備市場會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競争激烈的趨勢。
似乎是為了挽回頹勢,據外媒報道,蘋果 2024 年的重點将是可穿戴設備,而非 iPhone。據稱,蘋果 2024 年的計劃包括:推出首款混合現實(MR)頭顯 Vision Pro;對 Apple Watch 進行全面更新,增加新的健康功能,包括血壓測量和睡眠呼吸暫停檢測;更新 AirPods 系列。外媒表示,蘋果似乎相信 Vision Pro 将在未來幾年内成為其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 2024 财年,業界并不期望 Vision Pro 和其他可穿戴產品為蘋果的财報帶來 " 大復蘇 ",但 2024 财年将是一個重要階段,因為該公司将推出全新產品并 " 推動技術進步 "。
小米則在保持產品更加多樣化和進軍更多有潛力海外市場方面下足了功夫。據悉,小米在手表、手環等各種產品布局較多,并且實現了多價位覆蓋,另外近年來小米可穿戴生态鏈用戶在海外增速明顯,目前已在非洲、拉丁美洲獲得占據市場頭把交椅,而在國内排行第二僅次華為、在德國排行第五、在墨西哥排行第一。
有理由相信,未來幾年内,各大終端品牌廠商都将在保持競争優勢的同時不斷創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适應市場變化。
在頭部品牌的 " 圍剿 " 中,如何破局?
雖然已有多個頭部終端廠商提前布局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并不意味着後進者就完全沒有分一杯羹的機會了。
近幾年,可穿戴市場發展呈現出幾個趨勢:其一是,伴随着大數據服務的逐步成熟,健康監測類設備的使用體驗在逐步提升,相應的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其二是,人機互動作為重點突破方向,在體感互動、語音互動、眼球追蹤互動、觸覺互動等方面在快速發展;其三是,伴随着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也在快速擴容。
如随着 Meta 将大模型與智能眼鏡結合推出 Meta Ray-Bans 智能眼鏡,一下子把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感拉滿,可以拍照、計算食物卡路裡、識别植物、翻譯的 AI 可穿戴設備才開始進入人們生活中,多模态 AI 為可穿戴設備帶來的魔力也才開始顯現;随着可穿戴設備 AiPin 的重磅發布,雖然 AiPin 還存在着隐私、生态建設等挑戰,但其的确是後智能手機時代對未來智能終端形态的一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 AiPin 提供嶄新的互動方式,使無螢幕設備智能化再上新台階。
扎克伯格展示 Meta Ray-Ban 智能眼鏡的多模态 AI 功能
在海外 AI 終端之戰還沒進入高潮,國内市場剛蠢蠢欲動之際,業内預測,等突破性技術創新來臨,可穿戴市場勢必迎來一場大變革。
從細分品類市場爆發節奏上來看,當細分品類市場的技術能夠解決該細分市場的核心痛點之時,該市場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如智能手表的功能革新,從最早的輔助接聽電話,購物付款,到如今的 " 健康管家 "、" 生活伴侶 " 的功能綜合,都是為了迎合用戶需求和解決技術痛點。
結合近幾年手表的發展趨勢可見,健康檢測幾乎已經成為所有廠商的重點技術發展方向。根據艾媒咨詢相關數據顯示,在智能手表的眾多功能中,健康數據監測是受訪用戶最常用的功能,占比 61.1%,其次才是 GPS 定位(55.7%)和運動記錄功能(54.7%)。
不過,想讓智能手表如消費者期許的一樣進入醫療級,成為一台真正能戴在手腕上的專業 " 醫用儀器 ",還面臨着醫療級認證難、時間資金投入大、供應鏈有待完善、技術要求高、商業化落地難等挑戰。因此也導致如今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陷入瓶頸期——每一年推出功能迭代平平無奇,很難吸引用戶更新購買,更别說讓更多路人消費。
也就是說,如今的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競争的關鍵點在于誰能快速挖掘消費者新需求并真正解決市場痛點上。後入局者的時間劣勢或可借此反轉為優勢,在抓住需求成為對應的服務供應商的前提下,于可穿戴設備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畢竟在這一點上,大家目前仍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