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剛開播飙上9.0,他終于火出中國,歡迎閱讀。
空難,是很多人心頭的陰影。
一旦發生,存活率微乎其微。
而且,每次事故發生之後,其原因都很難追尋。
就像去年的東航墜機事件。
由于飛機損毀嚴重等各種緣由,至今無法找到準确事故原因。
最近,一檔著名的空難紀錄片回歸。
不僅還原了近代各種重大航空事故。
還通過調查、采訪的方式,復盤并揭開事故發生的原因。
其中一集,是我們熟悉的一場事件——
2018年的川航3U8633緊急事件。
豆瓣9.0,看過的網友直呼:
比《中國機長》好看多了。
今天,魚叔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它到底有什麼特别之處——
《空中浩劫》第二十三季
Mayday Season 23
第二十三季。
這個季數想必吓到了不少人。
沒錯,這是一檔超級長壽的紀錄片節目。
20年來,季季都是9分+。
《空中浩劫》由加拿大Cineflix公司制作。
已經以26種語言,在140多個國家播出。
每一集,都為我們介紹一場重大航空事故。
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真實。
各種現場畫面,讓人看得心驚肉跳。
不僅如此,節目中也有不少模拟和演繹的内容。
以真實的調查報告、數據及資料為基礎,還原整個事故過程。
有些場景的呈現,甚至不比一般大片差。
這也更容易讓觀眾感受到「空難」本身的可懼。
這一季中,最吸引我們的當屬第六集——
川航8633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事故。
也就是之前曾被改編成電影《中國機長》的事件原型。
事件發生在2018年5月14日。
川航8633在飛越青藏高原時,駕駛艙的擋風玻璃突然出現裂紋。
駕駛員立即申請下降高度,并決定返航備降成都。
就在此時,裂開的擋風玻璃突然爆炸脫落。
駕駛座瞬間減壓,副駕駛半個身子都被吸出了窗外。
機長劉傳健即将面臨三大難關。
首先,失控的飛機。
副駕駛被吸出窗外的時候,撞到了側杆。
所以導致飛機向右俯衝。
同時,突如其來的事故,導致飛機所有自動程式失效,持續發出警報。
劉傳健沒有時間去理會這些警告。
他需要迅速回到自己的基本職責:手動駕駛。
好讓飛機停止俯衝,回到平飛的狀态,避免撞擊的可能。
其次,極端惡劣的環境。
缺氧是最先出現的狀況。
但劉傳健卻無法及時戴上氧氣面罩。
他的左手必須緊握側杆控制飛機,右手夠不到位于左側的氧氣面罩。
要知道,在9449米的高度,一個健康的人有效意識大概平均只有40秒。
劉傳健則堅持到了61秒,直到機場内外的氣壓一致。
然而緊接着,就是氣流逆轉。
刺骨的寒風湧入駕駛艙,溫度低至零下40度。
兩個駕駛員都凍得瑟瑟發抖,機長堅持沒有放開操縱杆。
最後,危險的地理區網域。
飛機此時正處于高原山區。
想要讓駕駛艙有足夠的氧氣,就必須降低飛行高度。
但一旦降低了高度,飛機撞上高山的風險就變大。
所以,機長必須讓飛機盡快駛離山區。
否則,長時間缺氧下,就會讓處境更加危險。
起初,飛機完全是依靠機長一人勉強支撐。
擋風玻璃脫落後,副駕駛就被挂在了機外。
不僅身體受到多處撞擊,還受到高空寒風的猛烈吹襲。
機長由于要牢握操縱杆,無法将他拉回。
直到氣壓平衡後,副駕駛才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到原位。
此時,他不僅身上受傷嚴重,而且意識也有些不清,難以繼續承擔副駕駛職能。
好在,飛機稍稍平穩後,第二機長及時趕到。
接手了副駕駛工作,配合機長劉傳健導航飛行。
劉傳健憑借着強大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頂着強勁的寒風,克服着缺氧的不适。
在與第二機長的配合下,用過硬的專業素養,将飛機成功降落在成都機場。
全機128人的生命都幸免于難。
紀錄片中的專家,都稱贊這是一場奇迹。
他基本是純靠腎上腺素支撐下來的。
雖然此節目并非商業大片,但情景演繹的部分卻毫不含糊。
情節完全依照真實事件呈現,沒有任何添油加醋。
電影《中國機長》中穿越雷暴雲的藝術加工内容,在這部紀錄片裡就并不存在。
電影《中國機長》
台詞也全部來自事故報告中公開的錄音文字。
沒有任何多餘的對話。
讓人切實感受到危機與緊迫感。
演員雖然不是什麼大明星。
但表演都很專業,沒有半點敷衍。
不僅演出了事故發生時的驚恐與緊張。
成功降落後,那一瞬間的釋然與動容,也很具有感染力。
當然,僅是将人們已知的故事還原,還算不得真正的看點。
人們最想知道的,是背後的原因究竟為何。
節目的後半部分,就用了生動直觀的方式,為我們還原了事故調查的全部過程。
事件發生後,中國民航局的調查員,與來自法國飛機制造商的調查員一起展開了調查。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
擋風玻璃為什麼會破裂和脫落?
起初,調查員的猜測是:
會不會有什麼東西撞上了擋風玻璃?
但在詢問了劉傳健後,否定了這一可能。
飛機的擋風玻璃分為三層。
劉傳健聽到玻璃碎裂的聲音之後,按照規定,需要通過觸摸玻璃來确定裂痕是在外層,還是内層。
經确定,這次裂紋是在内層玻璃上。
所以不可能是因為外部的撞擊而損壞。
同時,調查報告顯示:
那塊風擋也不可能在出事前,就已經損壞。
就在調查陷入了死胡同之時,調查員在唯一剩下的風擋組件「接線盒」中找到了答案。
接線盒位于風擋的底部。
通過六根電線來控制風擋的溫度,防止結冰或起霧。
調查員發現,在玻璃出現第一道裂痕時,飛機防冰系統出現了一條警告:
風擋加熱失效。
事後,調查員發現接線盒的電線絕緣層都燒黑了,連銅線都燒化了。
而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的元兇,是水汽。
水汽順着密封條進入了接線盒,腐蝕了電線。
當電流經過損壞的區網域時,就會出現溫度極高的電弧。
當溫度超過400度時,就會導致玻璃破裂。
這,就是風擋玻璃破裂的原因。
調查員還在檔案中,找到了6起因為擋風部件過熱導致雙側玻璃破裂的事件。
但,在之前的幾起玻璃破裂事件中,中間一層的玻璃會承受負載,從而保持風擋的完整。
那麼,為什麼只有這次破裂的風擋從飛機上脫落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調查員做了一項試驗。
最終發現了原因:
由于這一次飛機艙内外壓力過大,擠壓了破碎的風擋。
最終,不堪其重的風擋直接整塊脫落。
事故的物理原因已經厘清。
接下來要探究的是,造成這一切的元兇——水汽,究竟是如何積攢于接線盒中的呢?
畢竟,接線盒是一年前剛剛更新過的。
而且在一個月前的檢修報告中,也顯示沒有任何問題。
原因非常簡單:
一般的檢修,只是檢查密封條是否完好。
實際上,如果不把整塊風擋拆卸下來,就根本無法看到是否有水汽積攢。
所以,是檢修人員的過失嗎?
不全是。
因為即便是完全拆卸,靠人眼也無法确認裡面是否出現了腐蝕情況。
必須通過配備專業的水汽傳感器,才可以檢測出。
然而,這個型号的飛機,并沒有配備這樣的傳感器。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之前有數架都發生過相同的玻璃破裂問題。
只是,川航8633因為飛越的地形過于特殊,所以遇到了最壞的結果。
到此為止,只剩下一個謎團還未解開:
為什麼風擋玻璃脫落後駕駛艙那麼多系統失效?
而且其中很多并不是因為外界損壞而失效,而是直接關閉了。
答案出來的一瞬間,竟然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17個系統的跳開關,都在副駕駛座椅的背後。
而駕駛艙的艙門也在副駕駛背後。
當風擋脫落後,爆炸性釋壓使得駕駛艙門被甩開,撞上開關面板,導致多個跳開關彈出。
這樣的巧合,是連專家也想象不到的情形。
如果你覺得有人會立刻注意到:
這是因為門被甩到跳開關面板而造成的機械故障。
這就太誇張了。
川航8633的事故,可以說是多方造成的。
但好在,機長劉傳健的高超駕駛技術、沉着冷靜的應對,頑強堅韌的意志,同時再加上一點點運氣,最終使得全機平穩度過了這場災難。
這一切,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遺憾的是,大部分空難并不能擁有這樣的好結果。
《空中浩劫》已經播出20年,各種慘烈的空難依舊在發生。
上一季中,關于科比墜機事故的還原,就讓人唏噓不已。
緣由千頭萬緒,各不相同。
總體來看,不外乎四個字:
天災人禍。
但事實上,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純粹的天災或機械技術因素導致的空難,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比例。
80%以上的航空事故,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包括機組成員的失誤,和維修人員的失誤。
其中,機組成員失誤所導致的飛行事故更是達到了70%以上。
就像這一季中的第2集。
1989年2月,葡萄牙的聖瑪利亞島,發生了一起客機撞山事件。
機上144名乘客及機組人員當場斃命。
這是葡萄牙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空難。
在調查員查明事實真相之後,發現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竟是一環接着一環的失誤。
這趟班機的副駕駛,是一個剛剛入職的新人。
他誤将地面管制人員要求下降到3000米,聽成了2000米。
與他對接的管制員,也是一名實習生。
不僅忘記要求對方重復數字,以确保正确。
還在短時間内多次使用無線對講機,從而導致無線電重疊,錯過了副駕駛的消息。
除此之外,這位實習生還搞錯了一個對于飛機降落十分關鍵數據,修正海平面氣壓。
這直接導致,飛機與山的距離拉近許多。
更要命的是,面對這樣明顯的錯誤,不論是老手機長,還是實習生的主管,都沒有做出任何修正反應。
然而到此時,還有挽救的空間。
就在飛機觸山之前,警報已經響起。
雖然離撞山的時間只剩下7秒,但如果機長與副駕駛采取正常的措施,還是足夠讓飛機躲避碰撞。
然而,調查員卻發現:
他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直接讓飛機朝山撞了上去。
為什麼?
因為這家航空公司在培訓新人時,使用的模拟機與實際飛機的設定不同。
模拟機就算在正常接近地面的時候也會響起警報。
所以,副駕駛自然地以為在實際飛行過程中也可以無視警告,而機長也仗着自己的經驗無視規定駕駛。
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這聽上去,實在是過于離譜。
正如節目最後,調查員說:
這些因素只要有一項不存在,事故就不會發生。
可惜,現實中沒有「如果」的存在。
并不是每一次航空事故,都能出現劉傳健這樣的英雄機長。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銘記「中國機長」的傳奇。
更應該探究的,是每一次航空事故背後的原因和以後如何避免的辦法。
正如《空中浩劫》中一位調查員的話:
在航空業,自滿是絕對不行的。工作時間越長,越容易松懈。過了段時間,有些事兒即便實際上是不安全的,我們也會放任自流。很不幸,正因為如此,悲劇才會發生。
每次事故的調查,也是吸取教訓的學習機會。
多一份問責,也就多一份安全。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