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個00後小哥,賣AI作弊軟體,50天狂賺千萬,歡迎閱讀。
從作弊者到千萬富豪,一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開啟了轟轟烈烈的 " 叛逃 " 之路。
這個人叫 Roy Lee,是一位哥大計算機系的韓裔大二學生。最近,他用自制的 AI 工具作弊先後拿到了 4 份頂級 Offer ——亞馬遜、Meta、TikTok 和 Capital One。
這個被稱為 "Interview Coder" 作弊工具,堪稱隐形外挂,不僅能騙過螢幕監控,還能制造拟人化代碼,生成 " 帶瑕疵的完美答案 "。
在因為作弊被哥大開除後,Roy Lee 靠着賣自己的 AI 作弊工具,在短短 50 天裡,就賺了 220 萬美元,折合人民币 1600 萬左右。
根據 Roy Lee 自己透露,這個產品利潤率高達 99%,唯一的實際成本來自于每月約 3000 美元的 vercel 賬單。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故事吧。
01 AI 作弊裡的 " 隐形戰機 "
這兩年,在面試裡用作弊的人越來越多,面試官也進化了一些 " 反作弊 " 功夫。
一般來說,出現以下行為的人,就有可能被 HR 視為作弊而慘遭拉黑:
對方頻繁地看向電腦一側(正在看另一個設備的答案),反應 " 慢一拍 "(正在背答案),在答題區突然出現大片代碼(正在復制粘貼答案)……
而 Interview Coder 比這些手段可要高級得多。簡單來說,Interview Coder 是一款專門用于應付 Leetcode 平台編程考試的作弊工具。
Leetcode 題庫常被一線程式員吐槽不實用,與實際工作中簡潔的代碼風格相悖,但偏偏 Leetcode 能力普遍被大廠認為是基礎的編程能力。
21 歲的 Lee 受夠了這種舊秩序,他決定把自己的作弊工具做大做強。
Interview Coder 的功能很簡單,就是能讓你的作弊動作徹底 " 隐身 "。
(https://t.co/Ki0oVQb4On)
比如,你可以直接問它 " 你能解決頁面上的問題嗎 ",而網線另一端的面試官卻渾然不知。
那麼,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Interview Coder 将自己的軟體變成隐形式外挂視窗,并利用系統權限或特殊技術,避開浏覽器的記錄手段。
從面試者視角看,外挂視窗只是一個半透明的覆蓋層,可以疊放在界面上。
面試官看不到這個半透明的視窗,也看不到面試者在作弊工具上的所有動作,像是把面試官眼睛蒙上了一樣。
比如,面試者點擊外挂視窗時,從面試官視角看,遊標不會跟随滑鼠移動。這樣一來,就不會引起别人注意。
除了避開面試官的檢測,Interview Coder 在回答問題上的能力也不含糊。
Interview Coder 不僅能拆解問題,還能自我檢查。
具體來說,當面試者提出復雜、模糊問題時,它會對問題進行拆解,幫助面試者理解問題和答案。
打個比方,當被問及 " 如何提高產品銷量 " 的問題,Interview Coder 會自動生成 " 產品的目标市場是什麼 " 之類的補充,以幫助深入地了解問題的全貌。
同時,在注釋中進行代碼演練,幫助面試者檢查自己的代碼流程。
更自然、更細節的是,Interview Coder 給出的面試答案裡還會加一點無關痛癢的語法錯誤、個性化注釋等,以模仿人類的自然表達。
這樣出來的面試效果天衣無縫,簡直真得不能再真。
也就是靠着這樣的 " 作弊神器 ",Roy Lee 輕松斬獲了亞馬遜、Meta、TikTok 和 Capital One 的 offer。
02 99% 利潤率,3000 美元成本撬動 220 萬 ARR
更牛逼的地方是,Interview Coder 已經開始名利雙收了。
這種 " 普惠 " 項目在 GitHub 開源後,很快就獲得了 4.1k Star。要知道,在 GitHub 有 100 Star 就算是優秀了,畢竟每個 Star 都是程式員們實打實的認可。
在商業層面,Interview Coder 的訂閱服務定價 60 美元 / 月。
今年 2 月,這個產品的收入就達到了 22.85 萬美元,利潤 22.4 萬美元,利潤率高達 99%。唯一成本是雲平台 Vercel 每月 3000 美元的賬單。
3 月 25 日,也就是發布 50 天後,Interview Coder 達成了 220 萬美元 ARR(年經常性收入)。
之所以能這麼快賺到錢,也與 Roy Lee 獨特的營銷策略有很大關系。
在 Lee 看來,病毒營銷才是 Interview Coder 破圈的關鍵。這個理解來自于他此前的創業經驗。
此前,Lee 做過筆記 APP,也做過酒類 AI 銷售代理,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後來他反思認為,自己既沒有成熟的營銷網絡,也沒有深刻的行業洞察。
既然沒有現成的營銷網絡,那就直接找那些自帶 " 流量 " 光環的產品。
" 我們從頭開始,考慮什麼會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從營銷,到產品更替,再到營銷。這是項目的未來。"Lee 說到。
在去年 12 月面試完亞馬遜後,Lee 就很快公布了用 AI 工具在面試中作弊的實錄視頻,甚至還在 LinkedIn 和 X 曬頻頻曬出作弊得來的大公司 offer,挑逗公眾的神經。
這是作弊的炫技,也是 Interview Coder 最好的廣告。Lee 透露,他在以親身經歷示範的同時,也在用幾段真實的面試周期來完善產品的用戶體驗。在 Reddit 匿名社區,Lee 還花了 500 美元進行了流量投放,以精準滲透求職焦慮群體。
靠着 Interview Coder,Roy Lee 混得風生水起,但意外也接踵而至。
3 月 26 日晚上,Lee 收到了哥大的停學通知。在此前,哥大就以學術欺詐為由對 Lee 下了處分,并在 2 月 17 日為此舉行聽證會。
起初,Lee 不以為意,畢竟他很仔細地讀過哥大的學生手冊,裡面根本沒寫學生不能在社招面試裡用 AI 進行作弊。
在得知自己被開除後,Lee 第一反應是震驚,但很快就轉驚為喜——這樣他就可以飛去舊金山專心搞 AI 作弊事業了。
03 作弊率暴漲 500%,AI 正在殺死技術面試?
Lee 以身入局的 AI 作弊經歷正在被 Fire、Business Insider 等科技媒體争相報道。明明作弊了,卻少有路人反感,原因就是,天下苦編程面試久矣。
矽谷大型科技公司 FAANG 的面試,對不少開發者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原因在于,面試常用的編程平台 LeetCode,其算法在朝着奇怪的方向内卷,題庫膨脹至 3000+,90% 與實際工作無關;谷歌面試者平均投入 300 小時刷題,通過率不足 2%。
這兩年,AI 作弊現象在面試環節中蔓延開來。
根據軟體開發公司 Codesignal 當年的數據,在生成式 AI 影響下,作弊者高達 20%-30%。如今,技術面試公司 Karat 标記的潛在作弊者比例從兩年前的 2% 躍升至現在的 10%。
甚至還有人在面試時 " 公開 " 作弊。軟體開發公司 Studio Init 聯創說道,面試者拒絕分享螢幕,有時還會逐字逐句地念着 AI 給出的答案,哪怕他們将因為這些拙劣的表演而丢掉工作機會。
Lee 作為編程面試的投機者,其與大廠對薄公堂的傳奇經歷,讓他成了一種以 AI 技術抵抗舊秩序、挑戰陳腐規則的符号。
▲ Lee 曝光了他與哥大的紛争經過,多條浏覽量達百萬
除了 Interview Coder 外,還有不少作弊軟體,比如 Leetcode Wizard。這個產品的定價高達 49 歐 / 月,目前已經有 16000 人付費。
一面是就業競争壓力,科技裁員潮下,單個崗位競争比達 200:1;一面是 AI 工具低風險高收益的誘惑,60 美元月費 vs10 萬美元年薪 offer,換你你怎麼選?
大廠一方面敦促工程師使用 AI 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又對 AI 使用者指手畫腳,這可能引發對新共識的讨論——什麼才是真正的作弊行為。
尤其在 AI 編程日益火熱的當下,這個問題變得更為關鍵。YC 管理合夥人賈裡德 · 弗裡德曼曾透露:W25 中,1/4 的創業公司,用 AI 生成代碼庫。(Vibe Coding 火了!1/4 創業公司靠 AI 寫代碼,程式員的天塌了)
AI 作弊軟體讓技術面試面臨挑戰,這或許也會倒逼企業重塑招聘體系。正如 AI 面試公司 Micro1 的創始人預測的,未來一兩年編碼面試會有 " 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