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互聯網上最氣人的老公,最近都去了芒果台,歡迎閱讀。
當一部國產劇集齊了年代、群像、青春三個元素,那它大概率就會擁有另外一個名字——中國版《請回答 1988》。
最近一部被冠上這個稱号的,是正午陽光的新劇《小巷人家》。
《請回答 1988》,年代劇裡的純元皇後。
每一部溫情向的同題材劇集,都免不了和它做一番比較,但并沒有哪一部是真正的國產版《請回答 1988》。
《請回答 1988》,以 1988 年漢城(今首爾)奧運會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住在首爾雙門洞的五個家庭的故事。
這部劇能成為觀眾心中難以超越的白月光,過人之處很多。每個人喜歡它的原因都不盡相同,我鬥膽大致歸納一下:
一是劇中人物的塑造。
哪怕多年過去,再回想起德善、寶拉、豹子女士,哪怕沒有被過多展開的正峰、娃娃魚,我們還是可以馬上想到他們至少一個鮮明的性格特征。
比如德善的善良純真、豹子女士的熱情直爽。
而編劇又不僅僅描畫了一張張特征突出的臉譜,而是呈現了立體的人會有的各種側面。
德善是開朗陽光的搞笑女,但也自卑和敏感;寶拉是霸道彪悍的大姐大,也在大雨裡哭得那樣脆弱;
看上去沒長嘴的高冷正煥,會細心地察覺父母的情緒,當家裡貼心的二女兒;乖巧懂事的天才少年棋手阿澤,其實私下煙酒都來還不會系鞋帶;
劇裡的父母,有的會偏心忽略二女兒的需求,有的會熱衷于締造黑暗料理,有的因為忙于事業無法陪伴兒子成長 ……
雙門洞裡沒有壞蛋反派,也沒有完美無瑕的 " 好人 "。
《請回答 1988》從來不避諱展現每個人性格上的缺陷,正是有了這些缺陷,每個角色才顯得真實可愛。
真實到讓你覺得,在沒有被鏡頭記錄下的時空裡,這群人真的在雙門洞、在學校、在自習室、在棋館,熱熱鬧鬧地生活着。
當然,劇情也沒有辜負這樣生動的角色。
《請回答 1988》的叙事節奏很平緩,所有情節的安排都是自然且克制的。
編劇不會刻意放大矛盾衝突,而是還原了生活本身的張力,那些我們原以為死到臨頭了的瞬間,最後都沒等來火山爆發,日子還是往前走了。
我們以為暴脾氣的豹子女生,看到復讀第五年還在不務正業的大兒子,會血壓飙升原地暴走,輸出一通劈頭蓋臉的攻擊 ↓
結果媽媽只是心疼又無奈地讓他繼續該幹嘛幹嘛,然後默默帶上了門。
德善研學的前夜,媽媽因為家裡生活費拮據,給不出零花錢而哭着和老公吵架,喊着日子過不下去了;
可是生活總會等來轉機,當晚好閨蜜豹子女士,就把錢夾在一屜玉米下面接濟了她。
《請回答 1988》沒有讓這些溫暖善良的人,被刻意制造的矛盾困境磋磨。而是選擇了包容和托舉,一點一點地撫平生活的溝溝壑壑。
所以它也不會讓觀眾哭太久,觸動人心的部分點到即止,絕不煽情。
爸爸為自己忽略了二女兒而誠懇道歉,端着作為補償的生日蛋糕,一句 " 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 惹得觀眾集體淚崩;
大家還沒感動完,當晚家裡煤氣洩漏,夫妻二人背了大女兒和小兒子逃出來,把二女兒忘在了家裡 ↓
反正不能讓你看劇流淚超過五秒。
上一秒,是幼年喪母的阿澤紅着眼眶,說自己每天每天都在想念媽媽的催淚畫面;
鏡頭再一轉,雙門洞五小只已經雞飛狗跳地鬧成一團,借給阿澤慶生的名義偷偷喝酒了。
更可貴的是,《請回答 1988》雖然用這些細碎美好的故事築起了名為 " 雙門洞 " 的烏托邦,但你卻不覺得它懸浮。
因為大時代的洪流也衝刷進了小人物的生活裡。
不僅是利用電視新聞、報紙、郵票、經典電影這類年代劇常用符号,而是做到了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的有機結合。
比如說德善被選拔成為了奧運會的舉牌小姐,寶拉媽媽在大雨裡向警官求情,正峰在寺廟偶遇避難前總統,寶拉善宇戀情因為 " 同姓同本 " 不能通婚的阻礙 ……
股票的漲跌、法律的變遷、風雲人物的迭代 …… 這些宏大的時代議題,和雙門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保留了 1988 特有的底色。
年代、群像、青春,每個命題都完成地很好," 純元 " 級的江湖地位,《請回答 1988》當之無愧。
再聊回最近的新國產劇《小巷人家》。
我能理解為什麼它會被許多觀眾稱作 " 中國版《請回答 1988》",但兩部劇的創作思路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小巷人家》與《請回答 1988》的相似之處很多。
都聚焦于親近的鄰裡關系,都大篇幅展現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都講述了年輕一代的愛情,都以溫情治愈作為整部劇集的基調。
《小巷人家》拍的是上世紀 70 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裡幾戶人家的故事。
這部劇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是闫妮飾演的黃玲和蔣欣飾演的宋瑩,二人都是棉紡廠的女工。
兩人因為廠裡住房分配到了一個小院裡,相互扶持成為了好朋友。
黃玲的丈夫,中學教師,張嘴淡泊明志,閉嘴孝道人倫,總是出于一些莫名其妙的責任或面子,犧牲自己小家的利益。
父母親戚是要貼補的,鄰裡朋友是要幫忙的,老婆孩子的死活是不顧的,但雞娃也是要雞的——
一款典爹。
外加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乖巧懂事學習好。
宋瑩這邊,一對恩愛和諧的模範夫妻。
宋瑩潑辣直爽,生產能手,看不過眼的事都是直接開麥;
她的工程師老公則負責幫忙出謀劃策、安撫情緒,以及給正在罵人的宋瑩披衣服。
他倆有一個兒子,幼時調皮搗蛋不愛學習,但是情商很高讨人喜歡。
這種強标籤的角色設定,好處是能讓人物間的關系變得非常典型。
這部劇的看點,是各個類型的互動關系。
雖說是部年代劇,但劇情網感那是一等一的強。
首先花最多筆墨描述的就是黃玲和宋瑩之間的友誼。
兩個性格迥異但底色善良的女人在物質匮乏的年代彼此理解、相互幫持。
宋瑩為了逼廠裡給分房,把兒子扔到領導家裡讓人幫忙看小孩,黃玲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覺得宋瑩是事兒多難搞的刺頭,而是理解她作為母親的無奈心疼;
黃玲家兒子馬上要上中學,宋瑩把從牙縫裡剩下來的錢主動拿出來借給黃玲,讓她拿去給兒子置辦自行車。
除了這種特别美好感人的友情,也有分外氣人的家庭關系。
當黃玲擁有了一個愚孝的窩囊老公,一對重男輕女的吸血公婆,家裡就有鬧不完的矛盾受不完的氣。
生日宴不讓辛苦操持了一桌菜的兒媳上桌,生了病要求孫女回來陪床伺候端茶倒水,長年累月帶着一門子落魄親戚蹭吃蹭喝、讨房住要工資 ……
國產劇實在是太擅長拍這類顧大家不顧小家的窩裡橫男人和自私厚臉皮親戚了。
平均每兩集就要被黃玲的家庭矛盾氣到一次。
另外還有一對非常典型但還沒來得及展開的關系,是這兩家兒女的戀情。
你看,女性互助、吸血爹媽、婆媳矛盾、青梅竹馬 …… 統統都是這屆互聯網的爆款話題。
這些被類型化的人物關系,好暖、好氣、好好嗑,吸引力堪比某紅書引流帖,狗看見都忍不住點進去瞅一眼。
它引發觀眾共鳴的方式,不是通過生動細膩的人物塑造,讓你在某個角色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而是直接創造出大量最能引發網友讨論、最容易煽動起情緒的互動。
比起中國版的《請回答 1988》,我倒是覺得,《小巷人家》更像七八十年代版的《歡樂頌》。
國產劇有自己的創作舒适區,只是各花入各眼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