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咖啡内卷,誰能突圍:有品牌突破萬店,有的縮減關停,歡迎閱讀。
復制 " 瑞幸模式 " 的庫迪,成為瑞幸之後,中國第 2 家門店破萬的咖啡品牌。
10 月 22 日,正值首店開業兩周年,庫迪咖啡宣布全球門店數量已突破萬家,業務遍及全球 28 個國家和地區,品牌門店數量位居全球第四。
公司董事長兼 CEO 錢治亞稱,兩年累計閉店率僅 3.6%,門店盈利能力提升。品牌方目前推進便捷店戰略,計劃年底實現 8000 家便捷店布局,未來三年要布局 5 萬家。
當前庫迪已有部分新開業門店以店中店、便捷店形态落地。有媒體走訪發現,類似這樣的 " 店中店 " 已悄然出現在餐館、加油站、家電品牌店等多種場景中。
近年咖啡市場,可以用一個 " 卷 " 字形容。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一方面,新的咖啡品牌陸續崛起,私人咖啡館也遍及街道和社區;另一方面,品牌方自掏腰包打 " 價格戰 " 也成為常态,其中尤以瑞幸、庫迪為主動發起者,其他一眾咖啡品牌和私人店鋪被動參與,有的甚至賠本拉客戶、賠錢賺吆喝;價格戰也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從大都市到小縣城,咖啡店已經成為标配。
白熱化競争之下,即使是全球咖啡行業老大星巴克,也在調整定位迎合中國市場,以優惠券形式降低產品價格,放慢門店擴張速度,進入更低線城市。
今年 7 月底,星巴克 CEO 納思瀚曾在财報會上表示,公司在中國繼續面臨更加謹慎的消費支出和加劇的行業競争,在過去的一年裡,前所未有的門店擴張、以犧牲同店銷售和盈利能力為代價的大規模價格戰對營業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主動發起價格戰的瑞幸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總淨收入達 146.81 億元,同比增長 38%。但是淨利潤為 7.88 億元,同比下滑近 50%。
也不乏曾經的老品牌,或未及時調整定位,或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從全國頭部咖啡品牌名單中消失。
近期,昔日咖啡第二連鎖 " 太平洋咖啡 " 被曝大量關閉門店,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歷經一年時間,太平洋咖啡全國門店數量減少百餘家,且在多個城市僅剩 1 家門店,在廣東、香港等傳統優勢區網域的門店數也在不斷縮減。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對此分析,30 元價格帶以内的咖啡,包括星巴克在内還有很多選擇。在他看來,太平洋咖啡堅守所謂的 " 擊中商務人士 " 策略已落後于市場。
還有一眾在價格戰中被淘汰關門的咖啡店鋪。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5 月 8 日,咖啡行業近一年内新開店 89346 家,淨增長 48508 家,兩者數據對比下,這也意味着,在過去一年内咖啡賽道閉店約 40000 家。
那麼當前我國咖啡品牌競争格局如何?據《中國咖啡產業報告 2024》,當前我國前十咖啡品牌門店占比 27%,其中瑞幸、星巴克、庫迪、幸運咖、manner 等均在快速開店擴張,瑞幸在所有城市等級處于絕對領先位置。
回過頭看,在此激烈競争下,庫迪過去幾年崛起的動力是什麼?今後 "3 年布局 5 萬家 " 的底氣何來?
業内普遍認為,庫迪兩年開出上萬家門店,主要原因在于復刻瑞幸的低價策略、重點開拓成本更低的便捷店、出海尋求增量市場等。這些原因也将繼續推動庫迪接下來的擴張步伐。
與此同時,咖啡品質也成為各品牌攻克重點。有媒體指出,面對逐漸專業化的消費群體,本土咖啡品牌也紛紛将目光投向原材料的比拼。從原產地到加工處理工藝,再到衝煮出的風味和口感,咖啡豆的品質成為各家 " 内卷 " 的重點領網域之一。
朱丹蓬認為,對一眾咖啡品牌而言," 價格戰 " 只是品牌競争的第一階段,是成立初期鋪開市場的普遍策略,而中國的咖啡行業即将進入全方位、多維度的競争。
" 這意味着連鎖咖啡品牌僅靠價格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消費者不單講究性價比,也講究質價比,品牌還要更多在產品品質上下功夫。"
(時代财經曾思怡綜合整理自北京 · 日報、新消 · 費日報、第一财經、赢 · 商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