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解雇後,這個90後華裔女孩,登頂富豪榜,歡迎閱讀。
作者:吳垢
30 歲,白手起家,12.5 億美元身家——當這些标籤同時出現在一位華裔女性身上時,世界為之側目。
據《福布斯》報道,年僅 30 歲的 # 郭露西(Lucy Guo)超越流行天後黴黴(泰勒 · 斯威夫特),成為 " 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 "。
● 圖片來源:《福布斯》
消息一出,社交媒體炸開了鍋,有人驚嘆她的财富,有人好奇她的故事,但更多人想知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華裔女孩,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一查才知道,這個姑娘登頂榜首的原因,相當不尋常。
碼農少女的矽谷夢
1994 年 10 月 14 日,郭露西出生在加州弗裡蒙特的一個普通的華裔移民家庭。
她的父母都是電子工程師,家裡堆滿了電路板和編程書,但生活遠沒有表面光鮮。
2000 年代初,科技泡沫破裂,父母雙雙失業,郭露西的家庭陷入困境。
郭露西至今記得那段日子:" 因為家境貧寒,我在學校經常被欺負,我小時候特别想證明自己,賺錢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當同齡人還在為作業發愁時,郭露西已經開始嘗試各種副業,比如倒賣精靈寶可夢卡、搭建簡單的網站并在頂部嵌入廣告賺取點擊收入。
小學二年級時,她就學會了使用 PayPal,并通過 Neopets 和 RuneScape 等浏覽器遊戲在線賺錢。到了中學,她自學編程,為遊戲玩家提供定制腳本賺取報酬。
高中時,她迷上了比特币,那時這玩意兒還只是極客圈的邊緣實驗,她買了許多比特币,但把它們都留在了交易所。
" 我不是天才," 她在采訪中說," 我只是比别人更願意熬夜鑽研。" 這些早期嘗試,不僅補貼了家用,更讓她意識到——代碼是撬動未來的杠杆。
● 郭露西。圖片來源:Fortune
但父母并不支持她,更希望她考個好大學,找個穩定點的工作,并用自身失業經歷勸她——不要從事電子工程相關工作。
可郭露西有自己的主意。
2012 年,郭露西如願考入卡内基梅隆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與人機互動。
這所 " 計算機神校 " 培養了無數科技巨擘,但她很快發現,課堂的節奏太慢了,課本上的知識完全無法幫她賺錢。
2014 年,當只差幾門課就能拿到雙學位時,她卻做出了驚人決定——退學。
從世界頂級名校退學,在很多人眼裡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但郭露西卻認為,創業遠比學習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激情。
" 很多科技巨頭的創始人都是辍學生,我知道自己肯定能找到工作,還能省下兩年的學費。"
這份孤勇,讓她拿到了 PayPal 創始人彼得 · 蒂爾的 10 萬美元獎學金,也叩開了矽谷的大門。
● 圖片來源:ins@guofrit
她先在 Facebook 實習,參與了早期新聞推送算法的開發。随後加入 Snapchat(美國一款社交應用程式),成為公司首位女性設計師,貢獻了 Snap Maps(一項位置共享功能)的雛形。
2015 年,她進入問答平台 Quora 擔任產品設計師,在這裡,她遇到了 19 歲的汪滔(Alexandr Wang),一個同樣痴迷 AI 的華裔天才。
他們經歷很相似,彼時,汪滔剛提前一年從高中畢業,來到 Quora 開始他的第一份實習。
兩人的相遇,就像火星撞地球,注定要擦出火花。
AI 風口上的黃金搭檔
2016 年,當同齡人還在為學分發愁時,21 歲的郭露西和 19 歲的汪滔已經在舊金山一間漏風的公寓裡創立了 Scale AI。
這家公司專注于為 AI 提供數據标注服務,通俗點說,就是幫 AI" 學會 " 理解世界。
AI 需要海量數據來訓練,比如自動駕駛汽車要識别路标,聊天機器人要懂人類語言,這些數據得有人整理、标注,而 Scale AI 就是那個提供 " 教材 " 的角色。
Scale AI 的生意聽起來不起眼,但汪滔形容得貼切:" 别人挖金子,我們賣鏟子。"
這把 " 鏟子 " 精準卡位了 AI 熱潮的命脈。
汪滔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父母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核物理學家,家教嚴格。
● 汪滔(Alexandr Wang)
他 12 歲拿下全國數學競賽冠軍,18 歲進入 MIT 卻迅速辍學,加入 Quora 實習。
和郭露西一樣,他也是華裔二代,背負着父母的期望,卻選擇了一條冒險的路。
決定離開 MIT 時,汪滔在博客中寫道:" 我知道,如果我沒有在最合适的時機冒險創業,我會後悔的。"
懷揣着對技術和創業的熱情,兩個年輕人一拍即合,迅速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 郭露西(左)和汪滔。圖片來源:Scale AI
郭露西擅長產品設計和運營,汪滔則精于融資和戰略。他們分工明确:汪滔當 CEO,負責敲開投資人的門;郭露西管運營,帶着團隊優化數據标注流程。
創業初期,Scale AI 幾乎寸步難行。他們只有 3 名員工和 45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辦公室是投資人提供的地下室,桌子是用木板搭的。
" 這無疑讓招人更難了," 王說。" 有人問我,‘你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應該把我的職業生涯托付給兩個毛頭小子。’ "
直到 2018 年,自動駕駛興起,Scale AI 迅速拿下通用汽車旗下 Cruise 的合同,靠為自動駕駛提供數據支持,帶領公司完成了 18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
● Scale AI 在加拿大的辦公室
然而好景不長,同年,兩人的管理理念出現分歧,汪滔希望通過激進融資加速擴張,郭露西則主張精益運營,優先打磨產品。
矛盾激化後,汪滔以 CEO 身份解雇了郭露西。
郭露西回應道:" 我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我為 Scale AI 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雖然被解雇,但多年的商業嗅覺告訴她—— AI 行業的潛力遠未釋放。
她聰明地保留了公司近 5% 的股份,那時,她還不知道這個股份将來會成為她的 " 金礦 "。
獨自起航
被掃地出門的郭露西,沒有陷入自我懷疑,而是迅速調整方向。
2019 年,她創立了 Backend Capital(後端資本),一家專注早期科技初創的風險投資公司。
2020 年,她以六位數投資金融軟體公司 Ramp,這家公司如今估值 130 億美元,創始人跻身億萬富豪。
她的投資眼光毒辣,但比起投資别人的成功,她更想親手打造下一個傳奇。
2022 年,她推出訂閱制平台 Passes,一個集直播、一對一通話和線上商店于一體的平台。
用戶可通過付費聊天、視頻等方式與創作者直接交流,不同于傳統粉絲經濟,Passes 為創作者搭建深度變現橋梁,吸引奧運冠軍奧莉維亞 · 鄧恩、NBA 球星沙奎爾 · 奧尼爾等大咖紛紛入駐。
郭露西對公司的長期計劃就是——讓每個普通創作者都成為企業家。
" 創作者就是企業家,如果你有 1000 個超級粉絲願意每天為你花 5 美元,那就是一筆穩定的收入。"
● 圖片來源:Passes
郭露西将 Passes 定位為普通人的創業孵化器,三年間平台完成三輪融資,估值達 1.5 億美元。
郭露西這邊打得火熱,同樣,老東家 Scale AI 那邊也沒閒着。
2019 年,Scale AI 跻身獨角獸,估值 10 億美元,并與 OpenAI 籤署了第一份生成式人工智能合同(用于幫助訓練 ChatGPT);
到 2023 年,公司年收入突破 7 億美元,員工更從 3 人擴展到 300 人,客戶包括 OpenAI、Meta、特斯拉等巨頭。
直到 2025 年,Scale AI 計劃在 6 月 1 日前完成一項股權收購計劃,公司估值将從 138 億美元飙升至 250 億美元。
郭露西手中攥着的 5% 股份則水漲船高,一下為她帶來了 12 億美元的财富。
據《福布斯》統計,加上她的其他資產——包括她在第二家初創公司 Passes 的持股——她的身家為 12.5 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 40 歲以下僅 6 位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之一。
她也因此達成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在退出公司後,仍靠創始股份成功跻身億萬富豪行列的女性。
● 圖片來源:《福布斯》
誰能想到,幾年前的一次保留股份的決定,竟能在日後成了她跻身億萬富豪的 " 金鑰匙 "?
這場不可思議的逆襲,看似偶然,實則是她清醒與自律下的必然。
光環之下
光環之下,郭露西的生活和 " 億萬富翁 " 标籤幾乎毫不沾邊。
她愛吃麥當勞麥樂雞,一個月餐飲費不到 500 美元;她會預訂一張可取消的機票,只為蹭一頓機場休息室的免費餐。
在她看來,吃麥當勞和在米其林星級餐廳用餐一樣滿足。
● 圖片來源:ins@guofrit
這份節儉源于童年,父母失業時,家裡靠存款撐了兩年,在接受《财富》雜志采訪時她坦言:
" 我的父母從小就非常節儉。我們很節省取暖費,屋裡溫度設定很低,如果我抱怨家裡太冷,就會被踢出去;
全家都買很便宜的衣服;每次吃飯都不能有浪費,需要把盤子舔得幹幹淨淨 ……
因為爸爸媽媽說,我們已經很幸運了,其他孩子有時候連食物都買不起。"
從那時起,她便學會了精打細算,有了理性至極的理财觀念。
她說:" 在賺到第一筆 1000 萬美元之前,盡量過着别人看來廉價的生活;人們會随着賺的錢越來越多,進而提高生活成本,最終反而存不到錢。"
她建議年輕人儲蓄要多于支出,進行投資并利用長期的復利。
所以,在被解雇的人生谷底,她沒有選擇套現 Scale AI 股份,為的就是押注 AI 的長期潛力,最終收獲了巨大的回報。
工作之餘,她還熱愛健身,每天 5 點起床做 HIIT 訓練,2025 年 4 月,她在 Instagram 慶祝完成第 3000 次健身課程:并配文 " 紀律大于睡眠。"
● 圖片來源:ins@guofrit
自律貫穿着她的工作與生活。" 我從來沒有真正休過假," 她說," 即使在度假期間,每天也至少工作 8 小時。"
郭露西的成功,是女性在科技領網域的裡程碑。
對于有遠大夢想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的年輕女性,她鼓勵她們," 立即行動,不要等待許可,你必須接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只要更加努力,就能證明他們都錯了。"
她以性别偏見作為動力,為教育和女性科技項目捐贈數百萬美元,鼓勵女性創辦公司,打破科技行業的刻板印象。
也許普通人無法復制郭露西的成功,但可以學習她打破常規、堅守自我的勇氣。
命運的齒輪,永遠為那些敢于主動推動它的人轉動。